万达老总王健林简介

员工 0 45

万达老总王健林简介,第1张

万达老总王健林简介
导读:王健林,四川苍溪县元坝镇人,1954年10月24日生,1970年入伍,1986年从部队转业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中专及以下学历后在职大学专科学历,1989年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至今。王健林是通过房地产发家致富的

王健林,四川苍溪县元坝镇人,1954年10月24日生,1970年入伍,1986年从部队转业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中专及以下学历后在职大学专科学历,1989年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至今。

王健林是通过房地产发家致富的,王健林是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90年代万达有20-30个城市的发展规模,销售突破100多亿的时候,王健林始终有危机感,觉得这不是做生意的方式:每一年全国新开工12-14亿平米,加上续建就超过20亿平米,以后利润会越来越少。王健林团队一块儿讨论,就做收租业吧。人多?那就做零售收租业吧。招租、收租困难?那就做订单商业地产吧。

持续10年下来,万达的模式就与整个房地产行业有了区别。这从2008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掉头直下、冰封千里,万达依旧攻城略地、批量“抄底”的气势中可见一斑。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万达一举将5个地块收入囊中。

2009年仅利用半年时间拿下10余个城市的核心地段的项目。到了2010年初,王健林的计划再度加码,2010年新开业17个万达广场,2011年计划新开业20个万达广场,到2012年万达广场数量将超过80个,经营性物业持有面积将超过1200万平方米。

从万达广场到万达**院线,从万千百货到万达索菲特大饭店,王健林打造了集写字楼、文化娱乐产业、大型购物中心、高星级酒店、公寓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协同其的,则是万达自己的设计规划院、酒店管理公司,以及各个餐饮集团等共同设计“订单”的跨国巨头。

扩展资料:

2005年,王健林被国家民政部授予首届“中华慈善奖”;同年,王健林还被中华慈善总会等十几家全国性社团组织授予第二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称号。

2006年,万达集团获得第二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内资企业”称号。

2007年,王健林被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等部委授予首届“光彩人物”奖,被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等部委授予“全国关爱员工优秀企业家”称号。

2008年,王健林获得“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称号,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接见,万达集团因此成为全国近800万家企业中唯一三获“中华慈善奖”的企业。

2009年,王健林董事长获得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称号,受到国家***胡锦涛、温家宝的接见;2009年王健林还获得了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颁发的“中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

人民网-新首富王健林背后的"快富"密码

人民网-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简介

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是缺少想法,更加不是缺少了创新的能力,而是缺乏了勇于尝试的动力。其实,不少人都和我们讲过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在行动之前一定要先好好思考一番,不能盲目冲动。虽然他们说的并没有错,但是有时候就是因为想得太多,反而顾忌也就更多,到最后往往就只剩下了“想想就好”,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邀请王健林到校演讲,而在讲堂上,他发表了这样一句话,“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他始终认为,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绝对离不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尝试或许会失败,但是不去尝试就肯定无法获取成功。如今,他的万达百货虽然已经被收购并更名,但不可否认,万达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正是因为王健林一直在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敢做的事情,他一直都在勇敢的进行尝试和创新。

王健林的父亲王义全曾经参加过中国红军,王健林的妻子是林宁,她在商业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王健林的儿子是王思聪,他从小在国外学习长大。

“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大家知道这句话出自王健林之口后,也不会觉得很震惊。

对于王健林来说,赚钱不过是分分钟的事,这一起步都是从亿开始的。

不过,王健林也是普通人,上有老,下有小。他的儿子王思聪还被网友们追捧为国民老公。

王健林的父亲去世了,王健林悲痛万分,他母亲见状安慰道:“你爸走得没有遗憾,有你这么孝顺的儿子,不要难过了。”

那么,王健林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王健林与家人的相处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寻得贤妻,事业有成

王健林原来是一名军人,他开启军旅生涯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他父亲王义全的影响。

1986年,王健林结束了15年的部队生活,转业成为了大连市西岗区办公室副主任。

这时候,王健林也老大不小了,32岁的年纪已经是个大龄剩男了,很多男人到这个年纪找到媳妇很困难。

王义全在1979年便和老伴在大金县城过着退休后的生活,不用再为工作上的事情操劳,如今唯一操心的就是大儿子的婚事。

王义全看着王健林的两个弟弟都结婚了,可是这做大哥的那边还没有一点动静,越想越着急,就给儿子写了一封催婚信。

信中,王义全写道:“孩子,父母很操心你的终身大事,要不要父母帮你在咱这的大金森工局林区挑一个合适的?”

王健林收到父亲的来信,也很理解父母的着急,只好让他们二老放宽心,回道:“父亲,我觉得两地分居太难了,我就不在四川那边找媳妇了。你和妈妈放心,儿子这条件,这样貌,还愁给您找不到好儿媳吗?”

王健林也是个立马采取行动的人,觉得自己确实该成家了,便托身边的同事介绍介绍。

没想到,有个同事办事效率还挺高的,到了1987年春天,就找到一个让王健林看了满意的对象。

这个女人便是林宁,比王健林要小上三岁,人是在江苏南京长大的。

说起来,林宁的父亲也是一名军人,立下了不少的战功,此外林宁是她家里唯一的女孩,她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

虽然林宁从小到大备受父母的宠爱,但是浑身上下没有半点娇柔造作之气,很是坚毅果敢。

由于王健林和林宁都是出生在军人之家,彼此一见面也能聊得来,似乎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

他们二人相当于一见钟情,这门婚事算是成了,便在大连结婚了。

王健林和林宁的婚后生活甜蜜幸福,到了1988年有了爱情的结晶,就是儿子王思聪。

林宁考虑到公公婆婆远在四川,这帮忙照顾孩子的重任还是交给自己的母亲吧。

1989年,王健林成为了大连市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的总经理,公司于1992年改制成为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他自然出任了董事长一职。

王健林带领着公司在大连做成功了好几个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94年,林宁辞去了公职,王思聪也6岁了开始上小学。辞职后的林宁成立了林氏投资集团,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十分广泛。

在1995年,王健林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有一个项目出现了烂尾的情况,有人找到他必须让他接手。

王健林知道这个烂尾项目涉及了6000多户人家,开发商前期准备不足,把那么多家的房子拆了,结果没按照约定交房,这该如何处理啊。

烂尾工程处理起来是极其麻烦的,我们这些外行人都知道一二,交不了房,拆迁户为了能有个地方住,肯定天天要来王健林的公司闹事。

王健林只好放下手头其他的工作,暂时搁置起来,一心一意地处理烂尾楼的事情。

王健林觉得处理的唯一办法就是银行贷款,把钱筹集起来继续建楼,可是不凑巧的是银行在收紧贷款。

为了能够拿到这笔急需的贷款,毫不夸张地说,王健林九天九夜都睡不着觉,一合上眼满脑子全是这件事,直到这件事情解决了,他才安心地躺到床上开始呼呼大睡了。

银行每天早上八点半上班,王健林一早就在门口等着,行长看着他也急着避开,让员工想办法把他弄走。

于是,王健林没办法,又去行长家门口蹲守,他在银行前前后后跑了55趟,愣是一分钱都没借到。

王健林睡眠出现严重的不足,愣是把自己的身体熬垮了,那天他精神恍惚,突然栽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林宁知道后,心里很是着急,赶紧把王健林送到北京接受治疗。他在那里住了5天院,才有所恢复,又赶回了大连。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健林在多家公司的帮助下,烂尾楼的事情才算是彻底解决了,那些居民开开心心住进了新房子。

在这期间,王健林遇到的一切难处,都没告诉他的父母,他知道说了只会让父母徒增担心。

后来,王义全还是知道了,眼眶湿润地看着儿子,王健林赶忙说:“这事都过去了,我吃的那点苦,跟您老人家当年两万五千里长征相比,还差得远呢。”

王健林有责任,有担当,遇到麻烦事咬咬牙硬挺过去。他的公司在那些年里,打过200多场官司,每次诉讼时,他都难免心力憔悴。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能干的女人。林宁一直给予王健林很大的支持,陪着他一起度过那些艰难的岁月。

经过多年的打拼,万达集团被人们所熟知,王健林也是家喻户晓的企业家了。

家中长子,愿意顾家

王健林作为家中长子,也是十分愿意照顾家人。2002年,90岁的王义全看到大儿子事业有成,便想着让他接济一下弟弟们,全家人一起有福共享。

在王义全80岁之后,王健林无论工作有多忙,每次春节是必定要回四川和父母过年。

王义全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向大儿子提出一个要求,说:“你的几个弟弟赚不了大钱,我看你公司效益挺好的,能不能给他们安排一份工作啊?”

王健林很想帮助弟弟们,但是公司有公司的规章制度,怎么能够因为自己话语权大,就把家人拉进去,这不就成了家族式的企业,以后公司可怎么发展?

王健林先向父亲解释了一下,接着给出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他拿出了十亿给弟弟们分,并且还给了他们一些万达子公司的股票,这样弟弟们每年靠着这些股票也能够拿到几百万的收益。

王义全觉得儿子王健林这个办法也好,也就放宽了心,因为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王健林从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成为家中顶梁柱的苗头了。他出生于1954年,四川人,作为家里的老大,一直很体谅父母的辛苦。

他父亲王义全是1912年生人,有长子王健林的时候,已经42岁了,也属于晚婚。

王义全原本在家种地,到了1933年,红四军来到四川,他便参军入伍了。

王义全参加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吃苦耐劳,还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王义全被调到了西南伐木公司。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终于要成家了,和四川姑娘秦嘉兰在一起了。

王义全虽然结婚晚,但是和妻子日子过得幸福,婚后妻子为他生了五个儿子。

之所以给大儿子叫王健林,王义全就是想着好好建设林业,他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1958年,王义全被调到四川大金县,担任森林工业局的副局长,妻子负责整理档案资料。

王义全家里孩子多,还要赡养父母,养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王健林8岁时候,便开始踩着板凳做饭,还要给弟弟们洗澡,减轻一下父母的工作量。

1969年,15岁的王健林主动要求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工人,每天在林区挖坑栽树,身边常常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对性子活泼的他,简直是一种折磨。

王健林辛辛苦苦地工作,赚的钱全部补贴家用了。到了1970年,他把当兵的想法告诉父母说:“我不想在林区干一辈子,我要去当兵,我想要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父母也很理解孩子的想法,不愿意把王健林拘于一方天地,点头答应了。

1971年,王健林参军了,把每月大部分的津贴还是寄回家中,一些换下来的旧衣服,他也舍不得扔,留给了弟弟们。

1978年,王健林成为排长,来到大连陆军学院进一步培养,还对火炮射击敌军坦克战术提出了改良但我方法。

毕业后,王健林留校工作,直到1986年他转业。

无论何时,王健林都像是家里的一根柱子,和父母一起支撑起了家庭,再后来更是凭借一己之力,让全家安康。

孝顺父母,亲力亲为

92岁的王义全和妻子被儿子接到了大连旅游,然后他又带着父母去北京。

那些天,王健林亲自开车陪着父母,路途上饿了就一起随便吃点车里准备的干粮,一路上都是有说有笑的。

王义全100岁了,王健林精心地为父亲大办寿宴,把所有的亲戚都聚集在一起,让老人家热热闹闹地过大寿。

王健林带着弟弟们给父亲献寿桃,祝愿父亲能够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给父亲恭恭敬敬地磕头,再次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

王健林平日里再忙也会关注父亲的身体情况,雇了私人医生,要求时不时上门给父亲检查一下身体。

以前,王健林过春节回家一趟,现在他每年要回去两三趟,给父亲洗洗脚,和父亲谈谈心,他知道父亲最爱吃麻婆豆腐,还会亲自下厨。

王健林不只是对生他养他的父母好,对岳父岳母也是一样的,他们一直生活在南京,他也会带着妻儿去看望二老。

101岁的王义全去世了,得知消息的王健林悲痛万分,母亲安慰儿子说:“你这么孝顺,你爸走得没有任何遗憾,你就别再难过了。”

王健林点点头,他知道怀念父亲最好的方式就是经营好公司,家庭幸福美满。

王健林凭借1700亿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不管他多么的富有,始终不会浮躁,安安心心地和妻子林宁过日子。

王健林害怕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孤单,本来想把母亲接到北京,但是母亲不愿意离开四川老家,他便经常回家看望母亲。

为了方便和母亲交流,王健林还给母亲家中安装了可视化的电话。每年春节和母亲生日时,他是必定要回到老家。

王健林去看望母亲时,老人家拿出了一个存折说:“我孙子年龄也不小了,也该结婚了。我人老了,你们给我的钱我都存着,给思聪娶媳妇用。”

王思聪虽有国民老公的称号,可是感情一直稳定不下来,还喜欢网红、女明星和模特等等。

王健林公开表示不会允许儿子王思聪和她们结婚,那些人不可能一辈子待在他儿子身边。

王健林也不喜欢媒体炒作他儿子是国民老公,根本不是这回事,他儿子只不过是一个恋爱经验丰富的普通男人。

如今,34岁的王思聪还是没有传来要结婚的消息。王健林作为父亲,也是忍不住为儿子操心一把啊。

王健林其实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也要体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生活充满人间烟火气息,一样的津津有味。

提到王思聪这个名字,大家脑海里的第一印象他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富二代,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我还记得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说王思聪的父亲给了他一个亿,5年之后王世聪赚了5个亿,而我的父亲只给了我4块钱,我买了一副手套在工地里一天就赚了200块钱。

这听起来像一个笑话,但其实细想一想也说出很多人的无奈,王师兄作为富二代,他的起点就是要比很多人要高得多得多得多,他的起步资金是5个亿,可是到现在为止据有关新闻报道,他的公司已经濒临破产,看他手里到底还有多少钱,那真的是不为人知了,不过我们要清楚的一点是,只不过是他的公司破产,而不是他个人破产。

王思聪在拿到这5个亿的零花钱以后,他就开始拓展自己的业务,创建网络平台以及视频业务,不可否认在当时的互联网商圈里,他确实创造了一个神话,把5个亿几年就做到了将近30个亿左右,可是随着互联网商圈逐渐萎缩,视频网站竞争越来越激烈,他的公司也就不得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还有就是由于他的经营不善,致使公司员工都已经发不出工资的新闻,始终占据着各大网络平台的版面。

有的时候富二代确实比我们拥有更多的资源,比我们拥有更多的财力,比我们拥有更多的人脉,可是在商业社会当中,最后看的还是你的个人能力,如果你的经营不善,如果你的管理不善,如果你所有的东西都只是建立在你父亲的基础之上,那么早晚有一天你会失败,至于他现在究竟剩下多少钱,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不应该去关心,我们应该关心的是他还会再有多少钱。

王健林发家史:

1988年,王健林创建了大连万达(当时的公司名为“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

按他自己的话说,他当初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先赚1个亿,在公司的目标是三年之内做到1个亿,激励大家朝着目标一起奋斗。

1989年,王健林迎来让他赚了第一桶金的项目——大连市北京街旧城区改造,当时万达改造这个旧城区的成本为1200元/平,若要想赚钱,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00元/米,而大连市当时最好的房子才卖一千出头。

正因如此,当时在王健林前面有三家国有公司都不肯干,而公司内部也有很多同事反对,但王健林坚持要干这个项目。

其所述理由更是一绝,王健林称,“作为一家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就这样,万达就成为了大陆地区第一个闯入了“旧城改造”这一行业的公司,而这一单使王健林赚到了接近1000万元;同时,王健林也找到了一个盈利的模式--改造旧城区,此后十余年,万达一直承接 的旧城改造项目。

2000年,王健林突然决定改变公司经营策略,重心变成商业地产。

中国有句古话“一铺养三代”,王健林介入商业地产。

就是看中了商业地产的这种稳定的收入模式。

万达连续出现了两个重病号,一个是癌症一个肝硬化,义气的王健林承担了两人的全部医疗费,这个数字是200万。

王健林花这钱并不心疼,但他也开始琢磨:要想让自己的企业和员工活得好,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定、长期的现金流。

于是乎,万达商业地产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

后来万达地产几何级数飞跃,并不是王健林事先能想到的,但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列车上,正是因为他的大胆才把握住了机遇。

还需一提的是,在转型期间,王健林还创下了一个记录,3年打了222场官司。

在做商业地产初期的三年当中,买了商铺的人经营不好,便选择起诉。

就这样,王健林前三年当了222回被告,虽然只输了两场官司,但还是让整个公司疲于应付。

所以王健林觉得这样不行,得研究新模式。

于是便提出一个模式叫城市综合体。

2000年10月,深圳搞了一次住交会,希望得到万达的经济支持。

要知道,那时的住交会可不想现在这么火爆,当时万达参加住交会并不会给业务带来帮助。

但求贤若渴的王健林为了结识人才、打响品牌,果断决定参加。

他当即租下住交会上最显眼位置300多平方米的展厅,此举让举办方都有些瞠目结舌。

王健林对当时负责万达展台布展的组长石雪清说,“这次我们不展房子,大连的房子,在深圳展也没什么用。

我们这次只展我们万达集团的形象,就借这个机会,广泛招揽这个行业的人才。

”秉承老板的意思,石雪清在住交会开幕前一周飞往深圳,先在深圳特区报上刊登了5天的招聘启事。

展会开幕时,万达从大连带过去8名身高超过180厘米的女模特,身着类似空姐的服装,每天排队从宾馆花枝招展地走到展览厅,站在万达的展台前,这种独特的宣传引起巨大轰动。

在展会最后一天,王健林亲自上阵搞了一个专题招聘会,随后有200多人从深圳赶赴大连,其中约120人先后成为万达集团的高级管理成员,直到今天还有60多人依然在万达担任重要职位,其中在总裁位置上的就有4人。

从此,万达开始走向了一条康庄大道。

直到2016年福布斯排行榜,王健林家族以170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首富。

回顾王健林的发家史三点体会:

1 敢闯敢试。

王建林的成功学里,他成功的主要秘诀就是:“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2 创新求变。

从这些年万达的发展经历来看,这就是万达走到今天的另个一重要原因。

3 坚持到底。

王健林曾说如果认为自己的选择和方向是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