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老年人喜欢去存款是为了银行送的米面油,是真的吗?

老人 0 60

有人说中老年人喜欢去存款是为了银行送的米面油,是真的吗?,第1张

有人说中老年人喜欢去存款是为了银行送的米面油,是真的吗?
导读:去姑父家吃饭,听到他说:“家里大米不够了,明天我去银行领两袋大米回来。”我一愣,难不成银行是他家开的啊。姑父哈哈一笑,说现在银行是他家粮库。想吃饭直接去领。姑父说同事存了100万,银行经理说1000斤米你们吃不完家里也放不下占地方,大米存在

去姑父家吃饭,听到他说:“家里大米不够了,明天我去银行领两袋大米回来。”我一愣,难不成银行是他家开的啊。姑父哈哈一笑,说现在银行是他家粮库。想吃饭直接去领。姑父说同事存了100万,银行经理说1000斤米你们吃不完家里也放不下占地方,大米存在银行,等不够了安排人送过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姑父和姑姑都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两个人一个月合计25万退休工资,也就是说,四个月,就有十万收入。姑姑和姑父的唯一女儿嫁出去了,家里也不缺什么用钱的地方,没几个月就十万的去存。姑父觉得炒股风险大,他们在国家铁饭碗做了一辈子工作,安稳惯了,那种炒房炒股炒币的事情是不会去想的。

既然他们这么求安稳,就是找银行保本的理财,平日就是几家银行转,成了周边几家银行吹捧的明星,跑到任何一家营业部,大客经理、柜员都会笑容满面的出来,用最大的热情迎接他们,吹捧他们,还送他们油米面。因为他们知道姑父过来肯定有钱要存!

果真是!姑父手头上有个三五万元,就开始存钱了。兜了一圈银行,比较下利息谁家高,固定收益谁家年限要求低,保本理财谁家要求金额低。比如农商行三年405%利息,但是邮储五年45%利息,工行两年37%利息,在这个时候,谁家银行机灵,给他们大米多,姑父家就存谁家。

姑父退休后一直清闲,也没有什么吃喝麻将爱好,平日里就是摆弄下自己的存折,抽屉里厚厚一沓,拿出来数来数去,然后看哪张要到期了,就准备存哪家?就因为这个,姑父家里大米、油面都不用买了。

等我后来负责一家营业部的时候,我发现现在年轻人很少到店里,都是退休的老头老太为主,一方面他们清闲,过来有人聊天,特别是他们之中有的当过领导,现在退休后没人拍马屁,到银行存钱,柜员围着他们转,非常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

还有老年人把钱交给儿女不放心,还是自己过来,一方面实打实地听银行权威说法,卡里有多少钱,另外他们在选择利息和风险下,看哪家银行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多,他们就存哪家,这个时候大米成了非必要但是最后考虑的关键因素。

我们也考虑送其他产品,比如手机,但是他们不一定感兴趣,而且手机价格太贵。还有考虑送过家电,不过这些他们家里都有了,如果不是家电坏了,拿回去也是闲置。我们也考虑送纪念币、邮册、衣服,但是对他们来说,没有柴米油盐实用。

拿到了柴米油盐,这些短时间放得起,又是生活必需品,每天都要消耗,所以存钱的时候更愿意接受柴米油盐。

另外来存钱后,拿着大米出去,周边人都看到,那些老邻居就会问,他们就会帮银行宣传目前的活动,大家相得益彰。

平日老人去买米,不太可能买太多,100斤大米很难搬得动回家,每次大概就是10斤米买,而我们银行存款送10斤大米,对他们来说正好。等下一波吃完的时候,大概就是一个月,一个月退休工资到账了,就又开始来存钱领大米了。

加油站现在加油送礼,最受欢迎的也是大米油盐面,电信摆摊搞活动,乡下最喜欢领的就是鸡蛋。保险在农村宣传,送的就是毛巾、抽纸、米面。

因此,从银行角度来说,大米便宜,包装大,显眼,摆出去储户都看得到,成本低宣传好。而对老人来说,大米油面是每天都要的,存钱送礼,其他礼品挑花眼,但是最后还是会选择米、油、盐。

只是欢喜愿意送,也可随意送别人,以这种心送最好。

被送的人要就可以。这是正常人际观系。自家油吃不了,或是见他家困难点,或是尊敬他,愿供给他日用,是可以的。

忌讳行贿心送,讨好他······

过年送米和油是“富贵发财”、“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平平安安”的兆头。近几年的春节,过节送“粮油”新俗悄然流行,而大米已成为年货的流行“风向标商品”。

送礼注意事项

忌当着外人的面送礼。送礼最好是私下进行,避免人多嘴杂,尤其是在求人办事时,送礼更应该避着外人一点。

忌送礼时态度不端正。送礼的态度,应该是平和友善、落落大方、不卑不亢的,即便是求人办事的送礼,也应如此。

忌送礼触犯风俗禁忌。不管是求人办事,还是日常送礼,在送礼之前,都应该了解和对方有关的风俗禁忌,切勿触犯,免得送礼送出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