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开心家族》剧情梗概男主角因为生活不顺想自尽,但是尝试各种办法后都没有死成。在医院的他看到了其他人无法看到四个鬼魂,一个爱抽烟的大叔,一个色眯眯的老爷爷,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孩,一个爱哭的大婶。结果他在算命的时候,算命先生跟他说,他不能把这些人
《开心家族》剧情梗概
男主角因为生活不顺想自尽,但是尝试各种办法后都没有死成。在医院的他看到了其他人无法看到四个鬼魂,一个爱抽烟的大叔,一个色眯眯的老爷爷,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孩,一个爱哭的大婶。结果他在算命的时候,算命先生跟他说,他不能把这些人送走,只有男主角完成他们四个鬼魂的心愿,他们自愿走才可以。随后男主角开始完成四人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的心愿,帮老爷爷找相机,帮大叔借车去海边,陪小孩看**,跟爱哭的大婶一起做饭。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一个女孩,男主角慢慢的喜欢上了她。在完成了四个鬼魂的心愿后,四个鬼魂迟迟不愿走,最后男主角生气的赶走了四个鬼魂。男主角也因为喜欢上了女主角放弃轻生。在一次男女主角中午约会时,女主角问男主为什么做的紫菜包饭里面没有菠菜而是水芹菜,男主角回答说是因为妈妈说过水芹菜对身体好。这时男主角猛然想起,小的时候,爸爸买了一辆车,带着妈妈、爷爷、哥哥和自己一起出去玩儿的途中遭遇车祸。只有男主角活了下来,随后因为这个打击太大而失忆,之后才想起那个经常抽烟的鬼魂大叔是自己的父亲,那个爱哭的大婶儿是爱着自己的妈妈,那个色眯眯的老爷爷是自己的爷爷,还有那个爱折腾的小孩,是一直爱护着他这个弟弟的哥哥。影片最后男女主角结婚生子。那为什么四个鬼魂一开始不告诉男主他们的身份呢?因为色眯眯的爷爷说过,阳间的人不问,阴间的人不能说。影片也告诉世人,好好的活着,因为活着承载了太多人的喜怒哀乐。
海鸥df照相机有收藏价值吗
有收藏价值。
海鸥df照相机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原因是它拥有着独特的外观、耐久性好、被作为珍贵的收藏品,有历史意义。
海鸥DF300是美能达X-300的国产化的机型,DF300从1994年开始生产的,但产量为多少则无法考证,最早一批开始试制是1988年。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这样一类人——收藏家。他们往往对某件东西非常痴迷,执着于收藏。_
像是在**《一条狗的使命》里,贝利第一任主人伊森的父亲也是一位收藏家。___
他钟爱硬币,收集了许许多多的硬币,有些甚至十分稀有罕见,价值不菲。_____
除了硬币外,还有很多人喜欢收集邮票、望远镜、字画等等,可谓是应该有尽有。___
最近,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位73岁的老人被爆出收藏了700多台相机。________
老人家希望能够开一个相机博物馆,向大家展示这些古老的相机,讲述相机背后的故事。
这位73岁的老大爷姓金,据他所说,这700多台相机中已经有30余部有超过100年历史了,其中,最古老的相机产于1883年。__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批古董啊!
这700多台相机中,有两部对金爷爷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传家宝一般的存在。___
金爷爷介绍道,他的祖父曾经是开照相馆的。要知道,在曾经那个年代,照相机无疑是一种奢侈品。________
金爷爷的祖父手里就有两台照相机,而这两台照相机也十分幸运地历经三代,传到了金爷爷的手里。__
这两台照相机如今也成为了金爷爷的两个宝贝。_
这两台相机是古典风格的方箱式机,体积庞大,看起来有些笨重。________
其中,一台相机是1926年由德国蔡司依康公司制造的IDEAL相机,另一台则是由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BROWNIEJUNIORSIX-20相机。____
如今,这两台相机已经陪伴金爷爷走过了70多年的风风雨雨,同时也是金爷爷开启收藏相机历程的开端。_
希望金爷爷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把相机的故事延续下去。_
__
哪些相机的收藏价值高?
3、价值最高的古董相机是那些品牌?
世界上价值最高的古董相机数量还真不少,一般来说古董相机的价值包含:品牌、产地、数量、年代、工艺、品相、款式及人文内涵等等因素。如1840~1860年达盖尔湿板相机(滑箱式相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空军侦察用的信鸽相机。1948年日本可装女人丝袜吊带上的间谍相机(吉尼斯大全上最小的相机);1893年爱迪生助手威兼·迪克森设计的怀表相机;1944年柯达公司生产二战中美军谍报人员使用过火柴盒相机;1899年德国生产侦察用立体相机;1886年德国生产的装在背心钮扣上从钮扣眼露出的钮扣相机;1880年英国P·MAGER生产望远镜型相机;1890年比利时ARMANDLEDOCTE桃花芯木的限量干板相机;1904年柯达公司生产使用123新型胶片、金属镀金的外拍相机;1890年美国纽约生产“格马”翻拍干板相机;这些相机似乎台台上万美元,甚至几十万也谈不上到顶了。古董相机的价值从低到高,幅度相当宽,少则数百元一台,多则几十万,是世空见惯的事,这也给古董相机收藏爱好者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也给我们寻寻觅觅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欲速而不达,功到自然成”古董相机收藏完全是这样,寻找最有价值的古董相机也是这样,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十多年前,我在相机收藏馆整理藏品,一位老先生提着一只大旅行包问我“您是不是高氏相机收藏馆高老先生”我说:“是呀,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助?”结果呢,这位七十多岁的香港老人,专程来杭,为的是了却他父亲的一个心愿——把一台破烂不堪的木质老相机转让给我,我一看心都快蹦出来,英国滑箱式相机一捆木板,二只镀金的英国铜镜头,镜头中间有条隙缝插一黑纸板,纸板中心有手工剪的小孔——光圈的鼻祖,这是台珍品中的极品,我立马把老伴、儿子叫来,把当时银行存款全部取出加上现金才凑足贰万元,老先生留给我们了贰仟元,说我“对相机已入迷入痴了,但日子还要过”还说“我找到真主人了”我高兴得两个晚上睡不着觉,十多年后的今天看这台相机,它的价值何止几万?就是拿二十万我也不会转让。这正应了“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一句古话。而这类相机就是收藏价值最高的相机。
中国摄影报、中国收藏杂志曾刊登我们的撰稿“当年80元,今朝成绝品”。
当年八十元相机今朝成稀世绝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一个小国,但却是工业国,所以生产照相机,放大机等照相器材。中国在五十年代初进口相机来源主要是前苏联的相机和前东德的相机,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照相机,本身产量不高,所以只有很少量出口到中国,以120双镜头反光相机fidret为主。捷克唯一仿“莱卡”相机——奥比玛OPEMA,出口到中国,在当时仅仅是几百台而已,比“莱卡”的数量要少得多,所以我们在相机收藏圈里也难得一见。其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历经三代人,七十多年收藏历史,馆长高继生已有四十年相机收藏历史,一共收藏了中外一千多台相机,却没有另一台能达到五位同号11111或者是55555,看来世界各国对汽车,相机号码的同位还是非常在意的。这台相机是1971年,高继生当时在杭州钢铁厂参加高炉上料自动化技革小组,去上海买荷重传感器零部件时,在上海淮海路一旧货店买进,价格是80元,是他全月总收入的二倍。至于它现在的收藏价值,普通“奥比玛”相机市场商店从未见过,96年我只在“上海相机收藏研究会成立展”的珍品中有一台但不出售,而五位同号的“奥比玛”因为是珍品中的绝品,任何拍卖会上未露过脸,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了。对相机收藏,我们的经验,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炒作得沸沸洋洋的中外名机,经过一次再一次的炒作,价位可能已经超过价值。有两年我搞证券分析,经常写股评文章,深得体会—历经多次炒作的股票喊声欲聋赞声一片时风险也就最大了。而名不见经传,有题材、内容、业绩又好的原始股才是投资人真正应该关注的黑马。回过来我们再分折这台奥比玛相机:
2002年北京一次古董相机拍卖会上,红旗2O也只拍到2万元。2003年12月19日上海照相婚纱城,上海市相机鉴定委员会,上海市相机收藏研究会,上海黄浦拍卖行,四家单位联手举办的拍卖会:东风三头三背套机无人举牌;红旗20+90mm/F2头,起拍价22000元,拍卖结果22000元;上海58Ⅰ起拍价4200元,拍卖结果4300元;蔡司·康太福来克斯135双镜头反光相机拍卖结果14000元。综上所述,经过近十年古董相机收藏拍卖实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抄作得多的古董相机并不一定是收藏价值最高的相机,如东风、红旗、上海58Ⅰ几次拍卖会情况看,升值潜力不大,甚至下降,而呼声并不高的上海58Ⅱ却在成倍的加价,96年沪上买一台上海58Ⅱ,400~600元,而最高拍卖价已近2000元,八年里涨了四、五倍,假设96年买一台红旗或东风的钱2-4万元,买了上海58Ⅱ,500元/台,可以买40台到80台。2003年红旗、东风价格维持不变,40-80台上海58Ⅱ转让出则是8万和16万了。所以说现在的古董相机收藏人是更明智、理性了,更会算帐了。
中国第一批相机生产厂家是大跃进前后(1956年-1959年)兴建的,共有七家,他们的主要产品是:
北京照相机厂生产:“大来”、“长虹”、“天坛”、“长城“等。
天津照相机厂生产:“幸福”、“七一”、“晨光”、“东方”等。
上海照相机厂生产:“上海”、“海鸥”、“红旗”、“东风”等。
广州照相机厂生产:“五羊”、“广州”、“珠江”。
哈尔滨照相机厂生产:“熊猫”、“孔雀”。
杭州照相机厂生产:“西湖”。
南京**机械厂生产:“紫荆山”。
中国第二批照相机生产厂家1965年-1969年出现:
兵工部重庆照相机厂生产:“华蓥相机”。
江西光仪厂生产:“凤凰”相机。
中国第三批照相机生产厂家出现生1973年-1975年,共十家:
常州照相机厂生产:“红梅”。
无锡照相机厂生产:“太湖”。
武汉照相机厂生产:“友谊”。
青岛照相机厂生产:“青岛”。
福州照相机厂生产:“风光”。
郑州照相机厂生产:“华中”。
哈尔滨电表厂生产:“孔雀”。
丹东照相机厂生产:“牡丹”。
苏州照相机厂生产:“虎丘”。
无锡光学仪表厂生产:“湖光”。
据资料显示1957年-1982年这二十五年里我国累计生产照相机37418万台,这就是我国早期生产照相机总量。
古典相机中的小家碧玉-Diax相机
在多姿多彩的古典相机世界里,有那么一些品牌很少引起人们关注,这些相机不太有名气、产量也不高,但是它们具有独特的设计构思和精美的制作工艺,至今仍然为相机收藏者所钟爱,Diax相机就是其中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整个工业体系都被拉进了战争。徕卡、蔡司和福伦达等德国老牌光学制造企业都转向为军事服务。在战争末期这些企业遭到重创,例如蔡斯公司就是主厂房被炸毁,美、英、法、苏争相抢夺蔡司的设备、文件和技术人员。其它几家公司也都面临厂房、设备、人员的严重短缺,一时难以恢复生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马上就要步入40岁的瓦尔特·沃斯(WalterVoss)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难得的时机,1946年10月创建了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一家相机制造公司。瓦尔特·沃斯凭借着曾经在相机制造业工作多年的经验,很快就在第二年生产出第一台使用135规格胶卷的Diax相机。
1947版Diax原型机的设计非常简洁,平滑的机顶两侧配有一大一小的卷片钮和倒片钮。取景器很小,自动计数。相机采用高档的Compur-Rapid快门,速度范围:B,1~1/500秒;三个原型机版本配有Xenar等几种不同镜头(图1)。这款相机顺应了当时人们对使用135胶卷的小型产品的急切需求,以超小的体积和简单的操作赢得人们的好评,尤其是女性的喜爱。这类体积小巧的相机产品在稍后的年代里被划归为坤机。从1947到1950年经过几次小的改进,Diax相机在照材市场上初露锋芒。
1950年DiaxI(图2)面市,这款相机除了扩大的取景器,以及为此将相机顶部右侧加高之外没有大的改变。
1951年DiaxII上市,相机的取景器又增大了一些,而且增加了联动测距装置。这款相机使用Schneider-Xenar1:28/45mm镜头,后来又将镜头改为更快的1:20规格。为了使位于取景器一端的倒片钮不再突出,倒片钮改为扁平设计。这使得倒片时有些不方便,但是照顾到了相机外观的平衡感,这个设计一直沿用到Diax以后的各款机型(图3)。DiaxII推出时,Diax可更换镜头机型已经基本研制完成,一年后,全新的Diax1a就面市了。因此不能更换镜头的DiaxII型刚刚推出就已经落后了,这个型号只有很少的存世量,是整个Diax收藏品中最为稀少的机型之一。
在DiaxI型和Ia型之间其实还有一款DiaxStandard标准型存在。这个机型的机身与l型相同,但是能够更换镜头,它应该是一款试制品,只有个位数的产量,十分罕见。易贝拍卖网站上曾经有一台标准型以340多澳元的价格竞拍卖出。
1952年的DiaxIa可以说是Diax相机的一个全新体系。它第一次采用了可更换镜头的设计,镜头通过M55外旋接口与相机配套。为了配合35、50和90几个不同焦段镜头的取景,Diax并没有追随当时其它品牌使用取景器内部加框线或外接取景器的做法,而是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三个取景窗分别对应不同的镜头(图4)。在DiaxIa的机身背面能够看到标有明确焦段数的三个取景窗。为了减少混淆,三个取景窗玻璃分别用了无色、蓝色和**玻璃(图5)。
1954年Diax在I系列基础上又推出II系列,这个系列从外形上与I系列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都增加了联动对焦功能,II系列的机型是Diax所有机器中技术上最为先进的。
1956年在Diaxa型的基础上,改为平顶机身和卷片扳手的b型面市(图6),除了外观上的改变,a型和b型在功能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Diax可更换镜头的两个系列相机外观漂亮,特别是那并排的三个取景窗口非常引人注目。相机的快门等机械传动部分皮实可靠;镜头中有的由施耐德等名厂配套,做工非常精细,光学素质优秀,至今仍依旧够拍出不错的照片(图7、图8)。
能够更换镜头的新机型大大扩展了Diax相机的应用范围,但其独特的取景系统又限制了更多焦段镜头的使用。在DiaxI系列开发的后期,已经有不同厂家生产的35、45、50、85、90和135六个不同焦段的十几种镜头能够与相机匹配(图9),这与相机机身预设取景窗的设计产生了矛盾。
当瓦尔特·沃斯公司准备推出DiaxIIa和IIb能够联动对焦的新机型时,已经意识到多取景窗口设计的局限性,因此在IIa和IIb机型中,已经将背面的三个取景视窗减少为两个(图10),只留下50和85-90两个焦段。
Diax公司曾开发出与不同焦段镜头相配套的独立取景器,后来为避免每次更换镜头都要更换取景器的麻烦,又专门委托Steinheil公司开发出一款能够适合多个焦段镜头并能调节视差的外接取景器,这个精致的取景器能够提供35、85/90和135不同焦段的取景,而联动对焦的任务由机身上的50焦段视窗完成,这算是彻底解决了相机的取景问题。不过,增加了外接取景器后的DiaxIIa和IIb相机从正面看都会出现有六个取景小窗口的热闹场面(图11)。拍摄者在对焦取景时,除非使用50mm焦段镜头,其它镜头都要用到两个视窗,这时既要保证对焦的准确,又要保证所用镜头与取景视窗的一致性,肯定增加了混淆的可能,造成使用时的困惑。
能够更换的a型和b型镜头中有的在镜身表明了型号名称,有的则没有标注。不过好在两个机型的镜头可以互换。a型机身联动测距杆插口的位置在镜头接口内右下方,b型则在左下方,因此两种不同类型的镜头安装后会有90度的扭转,这只会影响拍摄者读取镜身上数据时的习惯,并不会影响镜头的功能。在所有能够更换的标准镜头中(45和50mm焦距),那支施耐德f:20Xenon镜头最少见,是所有Diax系列配套镜头中口径最大,出片效果最好的一支。
Diax相机最具有特色的专用取景视窗系统终于走到了尽头,在1957年Diax-L-1型出现时,已经看不到多个取景窗口同时出现的情况,Diax新型号重回单取景视窗设计(图12)也不再能够更换镜头。Diax-L-1失去了Diax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小巧形象,新的机身庞大臃肿(图13),除了加装了一支内置的Gossen测光表外,整个相机都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亮点。这可能也预示着瓦尔特·沃斯公司再也无法与那些战后恢复元气的德国相机制造大鳄们竞争,因为就在这个新型号相机推出不久,就传来了公司破产的消息。
瓦尔特·沃斯先生虽然抓住了德国战后相机制造业重建的机遇,但是在以后的十年中,他走的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研发的道路,企业一直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壮大,瓦尔特·沃斯公司员工最多的鼎盛时期也只有60多人,到1957年,公司出现亏损,很快就破产了。这个势单力薄的家族企业无法解决成本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外部竞争等众多问题,成为战后第一批倒下的德国相机制造公司之一。
Diax相机在十年时间里产量达到了近十万台,虽然停产50多年了,在当年销路通畅的欧洲和澳洲市场,至今还有不小的存世量。由于品牌的知名度不高,收藏Diax相机的难度不太大,易贝(eBay)就是一个不错的寻宝平台。通常一台品相不错的DiaxIa或Ib型都不会超过100美元。在所有Diax机型中能够更换镜头同时具备联动对焦功能的IIa和IIb型的制作都很精美,是最为值得收藏和把玩的两个品种。可更换配套镜头中20口径的比较稀少。
在配套镜头中,所有施耐德镜头都用料扎实,品质优越,而其它品牌配套镜头则要注意选择,有些为I系列配套的镜头不包括联动对焦功能,这要特别留意。除了那些稀少品种,Diax其它型号也不太昂贵,包括产量很低的过渡机型Diaxette型相机(图14)。倒是那些Diax原厂的配件,如:外接取景器、遮光罩、各种滤镜和镜头盖等更为少见,想要收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图15)。在国外一些著名的拍卖会上偶尔也会有Diax出现,如果运气好,甚至能够拍到比较罕见的Diax套装(图16)。
在胶片相机已经快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天,面对这些精致的Diax相机,常常会引起人们对其短暂历史的好奇,而收藏这些相机甚至重新使用它们拍出带有怀旧色彩的照片则给我们带来更多特殊的体验和对纯机型相机时代的怀念。
本文最初发表于《摄影世界》2013年6月号
本文照片都来自于个人收藏。未经允许不得引用,违者必究。
1947年版Diax原型机,固定镜头,平顶,小取景窗,机身顶部有Diax商标,配备Axinonf35/40mm镜头,Compur-Rapid最快1/500秒九速快门。
1948年版Diax原型机,固定镜头,平顶,小取景窗,机身顶部除了Diax商标还有WalterVoss厂标,配备SteinheilCulminarf28/42mm镜头,Compur-Rapid1-1/500秒九速快门,无闪光灯插口。
1949年版Diax原型机,固定镜头,平顶,小取景窗,与1948年版不同的是机身正面增加了闪光灯插口。配备SteinheilCulminarf28/42mm或SchneiderXenarf2845mm镜头,Compur-Rapid1-1/500秒九速快门。整机重423克。
1951年,DiaxI型,固定镜头,顶部右侧加高,取景器增大,配备SchneiderXenarf2845mm或SchneiderXenonf2045mm或Heligonf/245mm镜头,Compur-Rapid1-1/500秒九速快门。整机重469克。
1951年,DiaxII型,固定镜头,机身加高,非平顶,取景器进一步增大,联动测距,自拍器,SchneiderXenarf2845mm、SchneiderXenonf2045mm或Heligonf/245mm镜头镜头,Synchro-Compur1-1/500秒九速快门。整机重527克。
1952年,DiaxIa型,可更换镜头,非平顶,估焦,背面三个取景视窗口,扁平倒片钮。配备LaackDiaxarf3550mm、SchneiderXenarf2850mm、SchneiderXenonf2050mm、IscoIsconar或Westarf3550mm镜头,Synchro-Comapur1-1/500秒快门。机身连同Xenarf2850mm镜头重626克(以下可更换镜头机型重量都使用同样镜头)。
1953年,Diaxette,与I型基本相同,固定镜头,镜头自拍器,倒片钮加大,与卷片钮相同。镜身增加黑色护套,配备SteinheilMunchenCassarf2845mm镜头,Pronto1/25-1/200秒快门。整机重466克。
1954年,DiaxIIa型,可更换镜头,非平顶,联动对焦,背面两个取景视窗,扁平倒片钮。SchneiderXenarf2850mm、SchneiderXenonf2050mm镜头,Synchro-Comapur1-1/500秒九速快门。整机重699克。
1956年,DiaxIb型,可更换镜头,卷片钮改为卷片扳手,平顶,估焦,背面三个取景视窗。配备SchneiderXenarf2850mm、SchneiderXenonf2050mm、IscoIsconar或Westarf3550mm镜头,Synchro-Comapur1-1/500秒十速快门。整机重705克。
1956年,DiaxIIb型,可更换镜头,卷片钮改为卷片扳手,平顶,联动对焦,背面两个取景视窗。SchneiderXenarf2850mm、SchneiderXenonf2050mm、IscoIsconar或Westarf3550mm镜头,Synchro-Comapur1-1/500秒十速快门。整机重742克。
1957年,DiaxL-1型,加长加宽大机身,固定镜头,卷片扳手,机身顶部带Gossen指针式硒电测光表,延时自拍器,快门按钮在机身正面右侧,配备Rodenstock-Diax-Trinarf2845mm镜头,Compur-Rapid1-1/500秒十速快门。整机重638克。
35mmf35IscoWestron镜头重77克
35mmf35SchneiderXenagon镜头重171克
45mmf28Schneiderxenar镜头重166克
50mmf35IscoIsconar镜头重187克
85mmf45IscoIsconar镜头重179克
90mmf35Tele-Xenar镜头重351克
135mmf4Tele-Xenar镜头重304克
图1Diax原型机(1949年版本)。
图2取景器加大了DiaxI相机。
图3在DiaxI基础上增加了联动测距的DiaxII相机。
图4可以更换镜头的DiaxIa。
图5取景窗用了无色、蓝色和**玻璃来加以区分。
图6DiaxIb,采用了新的平顶设计,卷片钮改为卷片扳手。
图7使用50焦距镜头的DiaxIa拍出的照片。
图8使用90焦距镜头的DiaxIa拍出的照片。
图9Diax能够接驳多个焦段的镜头。
图10DiaxIIb的背面。
图11使用外接取景器的DiaxIIb,出现了六个小窗口的热闹场面。
图12Diax的最后一款相机Diax-L-1。
图13Diax-L-1与Diax原型机的比较。
图141953年的Diaxette是一款少见的过渡机型
图15少见的相机配件和说明书。
图16罕见的Diax套装。
柯达相机值得收藏吗
值得收藏。柯达数码相机,极具柯达克罗姆传统胶片色彩,外型小而酷,配有光学取景,仪式感满满。
有哪些值得收藏的相机
那些定制版、限量版相机值得收藏。再就是那些老古董相机,也值得收藏
其他的相机,特别是数码相机,即使再出名,也不值得收藏了产量太大、更新速率太高,很快就会被市场淹没的
爷爷应该在天堂看着我吧。
爷爷在春天刚到来的时候走了,74岁。
几年前,外公走的时候,还在上高中的我在宿舍大哭了一顿。
寒假过完刚开学没几天,妈妈给我打了电话,妈妈在电话里说话很奇怪,一向干脆利落的妈妈平时不是这样的啊,我心里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妈妈告诉我爷爷病的很严重,恐怕……我把手机从耳边拿开,我不想听接下来的话,我不愿意相信,一切来得太突然,明明我开学从家走的时候爷爷还特别好。我挂断电话,脑子一片空白,我不相信这是真的,我好想大哭,但嗓子里就像有东西卡住了一样的难受,我并没有嚎啕大哭,强烈的意识告诉我,爷爷一定没事,会好的。我就和丢了神一样,满脑子都都挂念着爷爷,我立刻订车票,我要回家,我一定要见爷爷,慌了神的我差点上错了高铁,也许天意使然,我踏进高铁门的一瞬间我意识到我上错车了,我一分钟都不能耽误,我心里只有一件事见到爷爷,高铁转火车,几经波折,晚上八点,我下了火车,来接我的是大姑家的哥哥,他问我你怎么回来了,我没有说话,哥哥用很惊讶的语气问:“你都知道了?”我仍旧没有说话,哥哥说爷爷不让告诉我,怕我担心,怕耽误我学习。我仍旧沉默,嗓子酸到说不出话,眼泪忍不住往下流,我一直咬牙坚持着没有哭出声音,我仍旧相信会有奇迹爷爷没事,会好的。我下了车,我一口气跑到爷爷的跟前,我没有哭,爷爷的兄弟姐妹都围在爷爷的身边,爷爷虚弱的躺在床上喘着粗气,我从爷爷脸上能体会爷爷的痛苦。我抓着爷爷的手,告诉爷爷我回来了,爷爷虽然意识已经模糊,但是爷爷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告诉爷爷马上就好了,你一定好好养病,我编了个理由,我不想让爷爷去多想什么,我告诉爷爷学校里放假了,我正好回来看看你,爷爷用模糊不清的话语说“煮鸡蛋”“做小米粥”“烙油饼”,我强忍住眼泪,我说:“都做好了,不用担心了”爷爷说的东西都是我最喜欢吃的,每次我去上学爷爷都会给我做很多让我带着。爷爷每说一句话都很吃力,我让爷爷好好休息,我走出爷爷的屋子,我再也忍不住了,我蹲在地上哭起来,我不相信这是真的,明明前几天爷爷还好好的,站在门口送我去上学。我站起来,擦干眼泪,再次走进屋子,坐在爷爷身边,爷爷睡着了。十点,爷爷突然喘的很厉害,爷爷抬起他的手好像要拿什么,翻了个身,爷爷的手突然落下去了,在旁边坐着的亲人都围了过来,我整个人像丢了魂一样,我不相信爷爷走了,亲戚都在忙碌着做很多后事的准备,我愣着站在离爷爷几步远的地方,我忽然意识到,我没有爷爷了,爷爷再也不会回来了。我嚎啕大哭起来,爷爷躺在床上很安详,和刚才睡着了一样,我还有很多话没有来的及和爷爷说,爷爷再也听不到了……
奶奶去世的早,爷爷一个人把四个孩子抚养成人,小时候,因为爸妈工作忙碌的缘故,是爷爷一直带着我,又把我带大了。小时候我跟着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很是宠我,爷爷不是很会做饭,但是爷爷每次都会做出我很喜欢吃的饭,给我做好玩的玩具。我也很懂事,从来不哭不闹,很听爷爷的话,爷爷干农活的时候我也会帮着去做,爷爷会笑着会夸奖我,我喜欢看爷爷的笑,很是温暖。小时候一直吃爷爷做的饭的原因,我特别喜欢吃爷爷烙的油饼,我吃过的很多油饼都没有爷爷做的好吃。我上学在学校一般吃不到爷爷烙的油饼,每次放假回家第一顿饭必吃爷爷烙的油饼,感觉特别的幸福。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距离家很远,回家的次数很少。大二放寒假我一如既往的开心的踏上回家的火车,回到家发现爷爷已经在村头路口等着我回来了,看见爷爷我特别开心,我搀扶着爷爷,一步一布慢慢走回家,这次回来,我觉得爷爷又苍老了很多,爷爷也给我说岁月不饶人啊,感觉一天不如一天了,我告诉爷爷你要好好的养好身体,把自己照顾好,每天要都开开心心的,等我工作挣了钱我一定会给爷爷买很多好东西,爷爷总是笑呵呵的说爷爷就期盼你们都要成才,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爷爷也就心满意足了。在过春节的时候,全家团聚,坐在旁边烤火放空的爷爷突然站起来问我:“吃油饼吗”去给你做一点。爷爷已经73岁,手脚已经不利落,我明明可以说“不用”,但偏偏说了“好的"家人都觉得我不懂事,我也觉得自己不懂事。但我看爷爷一个人坐在火炉边,放空的样子,我想也许再也吃不到她给我做的油饼了。所以当爷爷摸索着走进厨房,我也跟着进去,拿出了相机,一张一张的拍着。“那么多菜,为什么你非要吃这油饼“大家都不理解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人生吃了那么多爷爷做的油饼,但这恐怕是最后一次做给我了。我害怕,以后是真的吃不到爷爷烙的油饼了。我接过那热腾腾散发着香味的油饼,拍了一张照片。没想到真的是最后一次吃爷爷烙的油饼了……
晚上,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在守夜,我在爷爷身边陪着爷爷说了好久的话。我看爸爸很平静,不敢问他哭了没。我想他可能会像1988里德善的爸爸那样,扛过所有的事情之后,一个人会哭到不行吧。慢慢地,我的情绪稳定下来,心里满满的自责和愧疚,充满了遗憾。第二天上午开始,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
我见到了很多认识的叔叔伯伯,他们都是爸爸年轻时的朋友。老家很远,开车进山很容易迷路。看见那么多朋友来了,爸爸的眼眶红红的,和他们握了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像多说一句就会哭出来。爸爸的朋友们走到爷爷遗像前,磕头上香,说着往事,我跪在旁边看着他们,听他们说着当年的那些事突然就哭了起来。有叔叔叔说谢谢他辛辛苦苦养育了爸爸,爸爸是个好人,对他们很好,有叔叔说谢谢爷爷,他去过爷爷家吃过他做的菜。有人感谢爷爷,在爷爷年轻的时候,总是很热心的帮助别人,爷爷是乡村医生,很多时候都免费为别人看病,谁家有头疼脑热的,无论多晚,爷爷总是立马赶到给他们医治。他们都说爷爷是热心肠的好人。原来爷爷对那么多人那么好,如果他看见那么多爸爸的朋友为了他赶过来,应该也会很开心吧,开心于爸爸交了那么多好朋友,开心自己并没有被人忘
我忽然觉得爷爷很厉害,他能把所有人重新聚。
中午吃饭,爸爸给朋友们敬酒。一位叔叔说:你不要太难过了。
爸爸说:我不难过,我爸前半辈子苦,但后半辈子过得挺好的,74岁,生活算是安稳幸福,最后安详的离开的。
我一直以为老人走了,大家都会很沉重,很伤心,在爷爷这,我看到更多的是暖意。
厉害的爷爷把所有的人又聚在了一起,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模样
家乡的葬礼有风俗。爸爸是长子,排在队伍最前面,捧着爷爷的照片然后是 小叔叔姑姑和其他长辈。我们这些晚辈都跟在后面。到了时辰,我们听着老人的指示逐一上香,排队走到村口,对着空旷的山里跪下来,听老人们一边撒汤,一边嘴里念叨着些什么。夜晚的村子,风很大,寒意四下逃蹿。老人的吆喝声一层一层叠在黑暗之上。小叔说这样爷爷不会挨饿,能找到回家的路。我看不见爸爸的表情,只能看见他的背影。走几步跪下来,走几步跪下来。
我只能想,当年爸爸就是在这里出生的,爷爷在这儿给了他生命,把他养育大。
现在爸爸又在这儿送爷爷离开,也算是一种圆满。 远远的看着爸爸,很想过去陪在他的身边。我失去的是爷爷,他失去的是爸爸。 三天里,爸爸做着家里的主心骨,安排所有的事偶尔眼眶红,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事实上,太多的事情要处理,很多亲友要接待,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难过。直到最后,送爷爷离开之前,主事的老人念了爸爸写给爷爷的悼念词。跪在后面磕头的我,渐渐的就听不清老人在念什么了,爸爸压抑的哭声越来越大,几乎盖过了老人的声音。全家人都绷不住了,哭声连成了一片。念完这些,就再也见不到爷爷了,他的一生浓缩在30分钟的悼词里。我一直觉得爷爷是个平凡的人的,但听了爸爸写的,才发现爷爷是真的很厉害。
爷爷的故事从1944年说起,历经了成长,与奶奶相亲,结婚生子,奶奶因意外 去世的很早,爷爷靠着家里的小药房的一份微薄收入要养活全家五口人,我的大姑被迫辍学打零工帮着爷爷维持生计,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后来,每提起大姑,爷爷心里总是充满了愧疚。最困难的时候爷爷自己一整天什么都不吃,全留给孩子,自己挨饿……爸爸小时候半夜生病很严重,爷爷怕爸爸扛不过去,连夜背着爸爸走路去几十里外的镇上找医生赶到镇上天已经亮了,爷爷没有说一声累,听爸爸说当时爷爷的嘴唇干裂的都出血了,看到爸爸的病好了,爷爷脸上露出了笑容。
每件往事都是当事人成长深处的烙印。 爷爷拼尽了全力去保护这个家,用命去交换每个人顺利的长大。
我长那么大很少见爸爸哭,最后送爷爷走的时候,他哭成了一个小孩,嚎啕大哭。其实,就算他回到5岁,以我爸的性格都不会这么哭。他要跟爸爸说再见了。不哭,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爸爸也在假装自己是个大人爸爸在送亲朋的时候,我问妈妈:爸爸之前哭了吗妈妈说:这几天除了最后和爷爷告别的时候哭了,都没哭。我说:那爸爸还挺坚强的。妈妈又说:想起来了,在家里的另一间屋里只有他和妈妈时,他哭着跟妈妈说说,我爸爸走掉了。
忙完爷爷的后事,我该回学校了,临走之前我去给爷爷磕了三个头,我告诉爷爷让他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像他期望的那样好好生活。坐上火车,我陷入了沉思,人生有太多的突然,我们一定每时每刻都要去珍惜,别让自己留遗憾。人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我们无力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珍惜,去留住美好的回忆。
原来爷爷是那么厉害的人……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