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1 一人一篮,两个马扎。一个马扎高一点,撑开了放“吃物”( 当地方言:零食 )篮子,一个马扎低一点,带“椅靠”,可以撑开了坐下休息。 平时走街串巷、赶集会,这些东西都是爷爷一个人,两只手拎着,一只手擓篮子,一只手拿两个马扎。 我从小就觉得爷
1
一人一篮,两个马扎。一个马扎高一点,撑开了放“吃物”( 当地方言:零食 )篮子,一个马扎低一点,带“椅靠”,可以撑开了坐下休息。
平时走街串巷、赶集会,这些东西都是爷爷一个人,两只手拎着,一只手擓篮子,一只手拿两个马扎。
我从小就觉得爷爷很伟大。篮子里装那么多东西,一边走一边吆喝着:“卖瓜子糖球——烧饼麻花——焦花生……”碰到有人买,就停下来,人多的地方,干脆扎下摊子,待上半晌。不一会儿,爷爷的篮子周围,就会围上一群大人小孩儿。
大人给买了“吃物”的小孩儿,眉开眼笑,蹦蹦跳跳;不给买的,拉着大人衣襟,撅着小嘴儿,不肯挪动半步;大人不在身边的,就只能眼巴巴看着,馋得直流口水。
不用上学的星期天,或者秋麦假( 那时候农村学校不放暑假 ),我都会像跟屁虫一样,帮爷爷拿着马扎,跟着爷爷一起走街串巷。最后,总会得到一把瓜子或者几块糖球,作为奖赏。
我最想吃焦香酥脆的麻花,爷爷一般不给我吃,除非压碎了的,才肯拿给我半个,让我解解馋。
就算是这样,那时我也是小伙伴羡慕的对象。上学放学,身后总会跟一大帮子“小跟班”,前呼后拥,好不威风。有一次被教我数学的张老师碰见了,看我这架势,就笑着说:“你这是小皇帝呀!”。从此,我在小学阶段,就有了“小皇帝”的外号。
2
我不知道,爷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擓着篮子走街串巷的。问大人,他们也说不准具体时间,只是给我讲了一个我母亲的故事。
那时候,我还小,一岁多的样子。或是劳累过度,或是营养不良,母亲病倒了,浑身红肿,发着高烧,昏昏沉沉。当时父亲吓得不知所措,是爷爷用平板车把母亲拉到县里的医院,因为交不起住院费,只能又拉回了家,最后还是姥爷请了一个土方郎中,用十剂汤药给治好了。
那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民还都是土里刨食,没做过买卖,村里也没有代销点,买什么日常用品,都要跑三四里地,去到铺上( 隔三差五有集会的村子 )的供销点。
爷爷也许是从母亲没钱看病那件事受了触动,开始琢磨挣钱的营生。后来就学着街上卖针头线脑的货郎,置办了篮子马扎,开始走街串巷卖“吃物”。
开始只卖瓜子花生,后来就越来越多,有了糖球、烧饼、麻花、软枣( 一种看起来像羊屎蛋蛋似的小柿子,经风霜以后会变黑 ),大部分都是小孩儿的“吃食”,后来又代卖了香烟。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遥远的童年。后来遇到的许多人和事,也都能和童年扯上关系。
说到香烟,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因为好奇大人吞烟吐雾,几个小伙伴有样学样,没有香烟,就学村里年长些的大孩子,从干了的丝瓜架上,拽下一大把丝瓜秧,然后找那较直较粗的部分,用刀子或剪子取下一段,含在嘴里用“洋火”点着,猛吸一口,一股又苦又辣的味道,直冲喉咙和鼻孔,呛得一阵咳嗽之后,眼泪鼻涕一大把。后来,我们还吸过一种拿在手中重量很轻,材质像丝瓜瓤,中间有窟窿眼的树根,味道也很呛。
有一次几个人又在讨论哪种植物的根茎,吸起来味道更好一点。一位偷吸过真正香烟的小伙伴告诉我,“来凤”香烟的味道是甜的。
我瞅准机会,就从爷爷的篮子里,偷拿了几根“来凤”牌香烟( 那时候香烟可以论根卖 ),然后跟小伙伴躲到村后的大坑里,确认四下无人之后,才小心翼翼地每人分了一根。看那位吸过香烟的小伙伴,先是把烟放到鼻子下闻了闻,又用舌头舔了舔,之后闭着眼睛,摇头晃脑说了句:“真甜!”
正当我也要去添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喝问:“干啥呢?躲在这偷吸烟呢你们!”我扭过头,就看到了站在坑沿上,满脸怒气的爷爷。
回到家,每个小伙伴都免不了挨了一顿打,又做了不再吸烟的保证。只有我,还被罚一个星期不准要“吃物”。如此代价,让我彻底断了吸烟的好奇念头,就算是后来上中学、大学时,有多次充满诱惑的机会,我也没有学会吸烟。
3
如果铺上没有集会,爷爷通常都是在我们村中心的三岔街口摆摊儿。那里通常也是村里老年人晒太阳、扯闲篇,妇女们掐辫子(北方农村一种麦秸杆制品)、溜娃的集中地。
爷爷的家离我们村小学不远,却从没有在校门口摆摊儿卖货。那时候我想不通,这会儿才明白,是上学的孩子兜里都没装钱,摆在门口也卖不出去。
记得那时候的瓜子,是五分钱“一把”。“一把”的概念,就是我爷爷用手抓的“一把”,约定俗成,童叟无欺。
我清楚地记得,爷爷接过五分钱,放进那个挂在篮子边上的布兜里之后,就把手伸进装瓜子的塑料袋里,抓起大大的一把,指头缝里都是瓜子,立马让我想起了一个词——张牙舞爪!
这时候,买瓜子的人,就会把两只手并在一起作“捧”状,或者是把衣服上的口袋扯得口子大大的,生怕瓜子掉了。就算是这样,抓的过程也会掉下几个瓜子。
每当这时,爷爷总会再用三根手指头,捏上一小撮瓜子,放到还在捧着的手里或口袋里,买瓜子的人就喜笑颜开,美滋滋地走了。
如果赶巧爷爷不在家,奶奶就会帮着卖货抓瓜子。可她的“一把”太小,抓的过程还总爱抖几下。所以到了后来,买瓜子的人一看只有奶奶在家,转身就走了,专捡爷爷在家的时候买。
近些年春节回家,村里“发小”还不时说起这些陈年旧事,里外都是美好的回忆。
4
爷爷篮子里的那些东西,大多是从城里进的货。我们村距离县城不算太远,但也有十八里地。
那时候交通不发达,都是骑车或者步行。爷爷不会骑车,又因为要进货,就选择了拉车步行。拉的是家里唯一的平板车,我们叫排子车。爷爷说那是分产到户时,队里分下的家当。
有一次,爷爷进货正好赶上我放假。我就在头一天吵着非要跟着去。爷爷可能觉得我当时都十岁了,也能帮他拉拉车,就答应了。
我兴奋得很晚才睡着,天不明就被爷爷喊了起来。爷爷拿了几个袋子,在车前车后装上“挡笆”,又装了一壶水路上喝,就出发了。
见我还是睡意未消、迷迷瞪瞪,爷爷就让我在车上头枕着袋子再睡会儿。那时候还都是土路,排子车一路尽是颠簸,出村没多久我就睡着了。
从我们村走过去,中间要经过九个村,才能走到城里南关。我醒来的时候,问爷爷到哪了?爷爷说已经过了五个村了。再看东方,已经黑里泛红透着亮光。
觉得身上有点冷,我要求下来帮爷爷拉车。爷爷说装了货回来时才要我帮忙。我执意要体验一把,爷爷只好停下,教我套上车襻绳,两手握好车把,低头躬身向前走。
车子动了!我拉得更有劲了,还让爷爷坐车上。爷爷只是坐了一小段,就说:“腿都坐麻了,要下来走走。”我那会儿也有点累了,拉车的就又换成了爷爷。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到城里的时候,天早已大亮,道路两旁的商家都已开门迎客。早点铺子也已是热气腾腾,食客三三两两当街围桌而坐,正在吃着包子火烧,喝着热汤。
我是第一次进城,见啥都稀罕。爷爷就给我一路走一路介绍,这个是卖布的,那个是打洋铁器的。我们要去的是批发瓜子糖球,打烧饼做麻花的店铺,那些商家爷爷打了多年交道,已是老相识,账都是一季一结。
爷爷看我盯着早点铺发愣,知道我是饿了,就说:“好!先吃饱肚子,再办事。”说着直接把排子车停在一家卖火烧热粥的铺子前。
那顿早饭,我跟爷爷吃得一样多,俩火烧,一碗大米肉粥,一碟免费咸菜。那是我第一次在早点铺子吃早饭,也是第一次吃火烧,喝有肉的米粥,打个饱嗝,一整晌都是满满的米香肉香火烧香。
整个上午,我和爷爷拉着排子车,在一家家批发商铺间来回穿梭,直到买齐了所有要买的货。
许是早饭给了我力量,每到一处,我都抢着帮爷爷往车上搬货,那些老板知道我是爷爷的大孙子之后,都一个劲儿地夸我懂事能干。还说让爷爷中午给我吃好吃的。我干得更有劲了。
中午,爷爷带我吃了南关有名的烧鸡和烩饼。烧鸡爷爷没吃,只给我扯下一个大鸡腿,说剩下的带回家。
那一大碗烩饼,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白里带点焦黄的烩饼,白白的豆芽配上青红椒,油花花满满的一碗,甚至还冒着尖儿。已经吃了一个大鸡腿的我,只能吃完冒出来尖儿的那部分,剩下的都进了爷爷的肚子。
后来有好多次看古装武侠剧,大侠们总把半路上住宿吃饭称作“打尖儿”,这时候我就会想起那碗烩饼冒出来的尖儿。
往回走的路上,我就没再坐车。尽管爷爷也说了几次,我说吃得太饱需要消化,爷爷看着我笑了笑,也就没再坚持。
回去途中,在过第七个村的时候,有一个较大的坡。爷爷拉着车,我在后面用力推,还是没上去。爷爷歇了一会儿,从车上的袋子里拿出一根麻绳,一头系在车把一边的铁环上,一头挽了一个大一点的圈,斜着套在我身上,他自己在中间驾辕拉襻。
我在旁边拉着那根麻绳,学着爷爷身体前躬,双脚交替用力往后蹬,使出了浑身力气,终于合爷俩之力,把车拉上了那个大坡。回去后好一段时间,爷爷总是跟人说,那次上坡多亏了有我。
5
我不知道爷爷的“吃物”篮子,到底能挣多少钱。再说那年月,农村家庭都不富裕,估计也就是赚个零花钱。不过,我平时需要买个本子铅笔,管爷爷去要钱,他总是二话不说就给我。要知道,我大伯家还有两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兄弟。
自从那次跟爷爷去城里进货之后,我又跟着爷爷去过两次,包括去四里地之外的邻村进麻花。那是爷爷新找的一家,麻花好吃,进价也便宜。
几次进货,让我跟爷爷的感情又拉近了许多。爷爷让我晚上跟着他睡在牛屋里。牛刚买不久,晚上要有人看,还要半夜加一次草料。
晚上,我写完作业,就跑去养牛的北屋,躺进暖暖的被窝,打开爷爷新买的“戏匣子”,一边闻着牛粪草料味儿,一边听评书——隋唐演义。瓦岗寨的故事我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是我和爷爷一起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
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幼小的心灵倍受伤害。
正赶上农忙季节,爷爷就没有再擓着篮子出去走街串巷。奶奶也经常要到地里帮忙。这时候,院子里就经常没人。赶巧,那段时间,奶奶也没顾上把篮子上挂着的布兜里的钱给收了。结果有一天钱就不见了。
一开始,奶奶还以为自己记错了。谁知道过几天又丢了钱,甚至奶奶藏在米瓮里的钱也不翼而飞。
最后,找不出原因的奶奶竟然怀疑到了我的头上。不但把我叫到跟前审问,还跑到村小学我的班里,当着同学老师的面,说是我偷拿了那些钱,还说白疼我这么些年,说我就是个白眼狼。
我那时就是个十岁的孩子,那经过这场面。我无法争辩,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只能把所有委屈憋在心里。那段时间上课都是神情恍惚,老师同学也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爷爷问我的时候,我把曾经因为想吃麻花,偷偷捏碎的事都说了,包括那次偷拿香烟的事也交代了。我一再表示,自己嘴馋偷“吃物”,但绝不会偷爷爷奶奶的钱。
尽管这样,事情一天找不出真相,我就要多背一天的黑锅。
转眼事情发生快一个月了。一天上午,快放学了,奶奶突然出现在我所在的班级教室。看到她直奔我而来,我开始吓坏了,喊了一声奶奶,声音里带着哭腔。那次课的老师刚好是我本家的伯母,见状连忙上前想拦住她。只听奶奶喊了一句:“孩儿啊!我冤枉你了——”自己先掉下泪来。我这时候才看见奶奶手里拿了一大包的“吃物”。
吃着奶奶给我的“吃物”,跟着奶奶回家的路上,我才知道偷钱的是村里一个有名的“费劲娃”——大国。是他每次趁爷爷奶奶不在家,跳墙进到院子,再从屋门上方,那个仅能容下小孩儿身体的狭窄空隙,钻到屋里,翻箱倒柜偷走了那些钱。
回到家听奶奶说完,我“哇——”地一声,将多少天以来的委屈,一股脑地全哭了出来。奶奶一边流泪,一边紧紧地抱着我,一只手不停地在我背上来回抚摸着安慰我。
6
大国偷钱的事败露以后,被他娘用皮带一顿猛抽。那时候他就已经退学了,出了这档子事,他娘就把他送到了在城里干工程的他爹身边。又拿了些钱给爷爷送去,爷爷说啥也不收,只说怕毁了孩子。
大国是村里有名的“费劲娃”,这个村里人都知道。大国他爹是村里的能人,很早就一直在城里干工程,每次回来都会给他零花钱。他从小性子野,手里又有零花钱,就每天拉拢一帮子“费劲娃”,今天跟东头干仗,明天又偷西头的甜瓜,他娘根本管不了他。
有段时间,他爹工程忙就几个月没回来,他的零花钱也花完了。因为经常去爷爷那买“吃物”,就打起了坏主意。不过因为知道偷钱不比偷吃,他就没跟别人说,自己一个人干了。一共偷了三次,第三次就被奶奶撞了个正着。
他当时脑袋刚钻过屋门上的空隙,后半身还挂在门上,被奶奶一句“谁啊?干啥你?”给吓得当场就一头栽了进去。后来就一个劲儿地给我奶奶磕头,让奶奶原谅他,还不让告诉他娘。奶奶哪能听他的,揪着耳朵就把他送到了他娘面前。
说实话,九岁那年,我还跟着大国“费劲”过一阵。那时候晚上没啥作业,家里也没电视,晚上都是趁着月光,成群结队玩游戏。
大国大我几岁,小孩子的过家家,捉迷藏什么的游戏,他都不玩。他把我们这些比他小的组织起来,每人发一根竹竿,当然竹竿也是从别人家篱笆墙上拔的。
他让拿着竹竿的我们列队站好,他就像将军那样站在前面训话,说是要模仿古代军队打仗。攻打的对象,就是村东头那些做游戏的孩子。
结果,我们就和村东头的孩子,在村子中间,以“关爷坑”为界,来了一场“投石”大战,直到双方都有人头破血流,大人都找来了才算收场。最终,那些受伤的孩子,都被家长领着,跑到他家向他娘告状。他又挨了一顿打,连带着赔礼道歉,还要赔上医疗费。
除了跟人干仗,他还领着我们捉来麻雀烤着吃。那天晚上,他带着手电筒,领我们一起去村西头变压器房里捉麻雀。晚上麻雀被手电筒一照,就呆在那儿不知道飞了,一把就能抓住。那天晚上一共逮了三只麻雀,就在旁边生了一堆火,用一根铁丝穿起处理干净的麻雀,慢慢烤着吃。
当然,处理麻雀这些事我们都不会也不敢做。他就自己干,用手拔毛,用小刀掏去内脏,拿到火上烤。听着麻雀被烤得呲呲啦啦直响,闻着肉被烤焦的糊味儿,我都有点作呕。吃的时候,他让我吃我不吃,另外几个吃了一口都吐了,说是一股子腥味儿。只有他一个人吃得满嘴黑乎乎的。
从那次偷钱事件至今,我再没有见过他。
7
爷爷是一个善良温和又热心的人。奶奶性格比较急,但也是刀子嘴豆腐心。
爷爷奶奶因为擓篮子的收入,生活得一直不错,时不时还能补贴一下孙子孙女买学习用具的钱。但就是这样的生活,奶奶也没能多享受一些时日,就因为心脏病突发病逝了。
奶奶走的时候,我们已经搬到了新家。那天晚上,我已经上床睡觉。隐隐约约就听到屋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接着就听到来的人说,奶奶不行了,是急症。爹和娘急匆匆地走了,当天晚上就再没回家。我是哭着睡着的,虽然还不太明白人死是怎么一回事,但血缘关系决定的情感是控制不住的。
奶奶走了以后,爷爷就搬到大伯家住了,这也是分家时定好的。一起分到大伯家的还有二姑这家亲戚。大姑分给了我家,还有那辆排子车。
我那时候不知道,一家人为什么非要分家,家产分了也罢,老人也要分,连亲戚都分。把好好的亲情都弄得生分了。
还真是祸不单行。奶奶去世没多久,爷爷也出事了。
爷爷是在村里三岔街口摆摊儿时出的事。跟他一起坐着拉呱(闲聊)的几个人都说,好好的坐着,人一头就栽地上了,篮子都撞翻了,瓜子花生撒了一地。
送到乡卫生院,说是中风,让回家静养。
从此爷爷就没再站起来,一直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
因为要轮流伺候,我得以跟爷爷又睡在了一个屋。只不过,爷爷中风后影响到了大脑,特别是语言神经,后来话也不会说了,嘴里总是乌鲁乌鲁的,说不清道不明。爷爷的篮子就在屋里墙角放着,后来就落满了灰。
爷爷是在家躺了三个月之后走的,距离奶奶过世刚好一年。现在想,那时候还是穷,都不知道去大医院看看,兴许还能站起来,继续擓着篮子走街串巷。
爷爷过世后,一位本家提出要用爷爷那个篮子。还说村里大家伙都挺怀念的,三岔街口没有了摆摊儿卖“吃物”的,大人小孩儿都觉得有点“缺局儿”(当地方言:心里因为少点什么所以慌的感觉)。
后来,爷爷的篮子就以这种方式,又走街串巷地传承了几年。再后来村里有了代销点,除了“吃物”,还有琳琅满目的日用品。擓着篮子走街串巷的营生,也就退出了市场。
那个盛满我童年故事的篮子,到现在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因为这是在公司聚餐,爸爸把鸡腿全夹给女儿,这样一来,爸爸桌上的其他同事和其家属就没有鸡腿可吃了。可以理解这位爸爸对女儿的爱,但对于其他人来说,未免有点自私了,所以引起了争议。爸爸跨桌给女儿夹鸡腿,送完一只又送一只,为什么这一幕会引发争议呢?父亲把鸡放在桌子上,一块一块地递给她,引起了不少人的争论,不少人认为父亲的做法是错误的。要是他们自己在家里,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那也就算了。可是今天是公司聚会,所有的员工都围着一张大桌子,而她的爸爸竟然将所有的鸡腿都给了自己的女儿,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从她的角度来说,她的爸爸真的很宠她,所有人都认为她的爱不是用言语就能表达出来的。但是从她的同事们的观点来看,这完全不符合常理,她把一个鸡腿递给了自己的小女孩,然后她就再也没有了。也许这两个鸡腿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可是他这个老爸的行为就是对同事的不关心,再加上他的同事很有可能会把他的鸡腿送给他的亲人,这让他的工作人员很难接受。
无论在什么地方用餐,无论在哪家,做爸爸还是做个同事,都要遵守原则。同事们要是知道这只鸡腿能让她尝尝,一定会说出来,可是她的爸爸根本不让她说话。也许此时的同事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可是回头一看却会感到非常的难受。
因此在对待别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提高自己的智商,而不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爱。因此,这样的爸爸表现出了他的慈父之情,但也体现了他的私心,因此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编辑认为,老爸的行为是错误的,我想请你们以后认真思考。
有一种宠爱叫“隔辈亲”,有一种爱叫只要你喜欢,只要我有。小时候总觉得我的爷爷是超人,能满足我所有的要求。长大了才懂,他不是超人,他只有对孙女儿沉甸甸的爱。
我的爷爷乐观、幽默、善良、坚强,他是老一辈的农民,他教会了我很多很多,给了我很多爱,很多安全感。我和爷爷也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小丸子的爷爷永远最爱小丸子了!我的爷爷也永远最爱我了!
·爷爷接我放学
幼儿园的时候,因为父母要工作没有时间接我放学,这一项重任就落到了爷爷的肩上。我很开心爷爷可以来接我放学,每次我一出来一眼就能看到爷爷,爷爷每次都拿着我最爱的熊猫玩偶向我挥手,我开心的和爷爷分享我在幼儿园交到了哪个朋友,学到了哪项技能,爷爷也会很乐意聆听我的分享。在我走得累的时候,爷爷会让我趴在他的背上,背着我回家。爷爷的臂膀温柔而有力,我每次都会有满满的安全感。但是随着我慢慢长大,爷爷的腿脚也变得不便,得拄着拐杖才能走路,快乐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我要努力长大,尽我所能去孝敬爷爷。
·爷爷是我最好的饭友
小时候的自己就是一个贪吃鬼,但是爸爸妈妈总是会约束我,他们总说小孩不可以吃零食,不可以吃雪糕。她们知道爷爷宠爱我,所以总是叮嘱爷爷不要给我吃雪糕。我知道爷爷心软,所以总是会软磨硬泡让爷爷带我去买雪糕,我和爷爷约定好不可以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们两个的秘密。爷爷吃到好吃的东西,也会带我去吃或给我留着,我和爷爷就像是口味相投的最好的饭友。
·爷爷教我骑自行车
在爷爷奶奶家里有一辆自行车,听爷爷说我刚会走路时,就总往自行车那里跑,还敢把脚抬起来放在脚踏板上,所以在我小学的时候,爷爷决定教会我骑自行车。刚上自行车我吓得不敢骑,但有爷爷给我支撑着车子我就感觉很安全,学自行车的过程没有很艰难,但我能从爷爷眼中看到对我的担忧及我学会后的骄傲。长大后,我骑着自行车去爷爷家,爷爷总会跟我提起教我骑自行车的时光,现在那辆自行车还保留在爷爷家。虽然生锈了但是却承载着我满满的回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小的时候我和爷爷度过最快乐的时光,一个小院承载着我满满的回忆。爷爷的爱总体现在小的细节。爷爷也会变老,我们要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多陪陪爷爷,陪爷爷聊聊天,听爷爷讲述一下年轻的往事,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
这个世界上有种温暖叫隔辈亲,有种感动叫爷孙情,岁月静好,时光不老,有爷爷在,童年尚有归处。
哈哈!妈妈买来了一只肥肥的、壮壮的、漂亮的鸡。可以说,是鸡中之王。出我搀得直流口水。
今天我生日,妈妈答应了我:“今天你生日,我不仅要给你生日蛋糕,还要给你一只肥肥的、壮壮的鸡。
今天上午,我家来了两位客人,妈妈杀了这只肥肥的、壮壮的、漂亮的鸡,把两只鸡腿分给了客人,我好想吃一只鸡腿呀!可是,他们是我家的客人,当然必须给他们先吃喽!
今天下午美术课上,老师要我们画一只漂亮的鸡,我边画边回想,糊里糊涂的不小心把鸡的两只鸡腿画成了三只鸡腿,交上去的时候,老师把我画的三只鸡腿的鸡贴在黑板上,给同学们看个仔细。同学们看了哈哈大笑。
今天晚上,妈妈买了一只鸡腿,我吃了很高兴。心里仔仔细细地想了一遍,又有趣又开心。
啊,这个生日过得真是快乐无穷呀!
直到现在,当我每次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我就会感到温暖如春的幸福。
指导老师:
送鸡腿、鸡肝和鸡心等食物通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表示邻居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友好相处的情感。此举也被称作“送礼”。这种做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常见的习俗,人们经常在节日、重大活动以及私人生日等场合互相赠送礼物。
如果您不确定为什么邻居会送来这些食品,可能需要与他们进行交流并直接询问他们的意图。通常来说,这种行为是一种友好的举动,您可以给予适当的回礼以示感激。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