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碰撞的作文开头(文化碰撞)

老人 0 37

有关碰撞的作文开头(文化碰撞),第1张

有关碰撞的作文开头(文化碰撞)
导读:例文:星期天,饭桌上,孙女不停地给爷爷奶奶讲自己一周的趣闻。孙女突然提到:“爷爷,你最近看过《百家讲坛》哒?那个易中天教授讲曹操讲得超好,原来曹操也有可爱的呀!”爷爷是个老学究,在原则问题上从来不违背。“什么易中天,什么曹操可爱。奸雄就是奸

例文:

星期天,饭桌上,孙女不停地给爷爷奶奶讲自己一周的趣闻。

孙女突然提到:“爷爷,你最近看过《百家讲坛》哒?那个易中天教授讲曹操讲得超好,原来曹操也有可爱的呀!”

爷爷是个老学究,在原则问题上从来不违背。“什么易中天,什么曹操可爱。奸雄就是奸雄,逆臣贼子,大逆不到。”

“你太顽固了,易中天教授是以现代的眼光来评判曹操,他再怎么不好,作为一代霸王,他也是有优点的呀。”孙女有些听不住了。

“什么优点,逆臣贼子能有什么优点?现代人?现代人也不能乱说。”爷爷也有些火了。

“现代人怎么就乱说了,我们是以科学公正地眼光看问题。”孙女有点讲道理了。

“科学公正?你能说夏桀横征暴敛、涂炭生灵有利于减少人口?你能说希特勒发动二战有利于促进别国民族的觉醒?你能说发动核战争是为了有利于世界和平?”爷爷的话压得孙女翻不了嘴。

“那你也不能找特例,以偏盖全。隋炀帝荒*无度、鱼肉百姓,可他们创建的科举制选拔了多少优秀人才呀;鸦片战争虽然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呀;黑人贸易虽然有违人道,但也给新大陆带去了新的文化呀。”孙女也有些飘了。

“这都是些什么现代人的道道儿!”爷爷火了,“用什么科学公正胡搅蛮缠还就对了?现代人越过越不象话。话不好好说,个不好好唱,含混不清,还‘哼哼哈嘿’有什么好听的。”

“我哪儿话说的不在理了,你不要指桑骂槐指责我的偶像,你听的京剧还不是一样‘咿咿呀呀’的让人听不懂!”

“京剧再怎么不懂也是国粹,是艺术!”

“那周杰伦的歌是时尚,是现代!”

两个人越吵越凶,奶奶笑呵呵地说:“行了,行了,都别吵了。老头子去看易中天,小孙女去看《三国》。你们各自了解了再来吵。现代和过去总有碰撞,但也有交融。”

爷爷悻悻地去看《百家讲坛》,孙女自顾去看《三国》。爷爷不禁感叹易中天的绝妙解说,孙女也对曹操有了新的认识。

  夏天,我和妹妹在家看电视,我觉得很热,我就问妈妈:“可以买雪糕吗?”妈妈说:“可以。”我就开开心心的向超市走去。

  然后,我走到冰箱边,看到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雪糕。我在冰箱里寻找我爱吃的雪糕。当我拿起我爱吃的雪糕时,我喜不自禁拿着雪糕兴冲冲的跑回家,结果到家一看,雪糕化了。我拿着雪糕对妈妈说:“对不起,妈妈,雪糕化了。”妈妈说:“没关系。”我又问妈妈:“为什么它会化掉呀?”妈妈说:“因为雪糕的温度很低,所以它遇到热气会化掉。”听完我点点头,把雪糕放进冰箱,过了一会儿雪糕又变回原来的样子。

  虽然没什么特别,但是我也很开心,因为我懂了一个科学知识。

教育问题从来都是全民关注的话题,而一年一度的高考,更是牵动了许多家庭的心。高考是高三学子的人生大事,这是检验他们12年寒窗苦读成果的时刻,也是他们能否实现理想迈入大学生活的必经之战。

为了能让孩子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家长们从孩子小学甚至学前阶段就在培养孩子:买学区房进入好学校,上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以期提高成绩,买各种辅导书、习题集自我加压等等。总之,在学习面前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今年的高考中,上海一个送孙女高考的老奶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位80多岁的奶奶和爷爷都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本科生,由于孙女的妈妈身体不好,因此孙女从小都是由他们二老来培养的。而两位老人在孙女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时间里,光报辅导班就花了100多万元。老奶奶哽咽着说,就为了孙女能考上清华大学。

这样的培养模式,合理吗?

一、教育需要投入

爷爷奶奶都是60年代的大学生,是那个年代的精英和高知,相信他们在当年也是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经济上的积累,提升了社会地位,成为了社会阶层的中上层,让人钦佩。

老人希望把孙女也培养成如今这个时代的精英,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那么高考是必经之路,而且志在必得。这种渴求和期望合情合理,毕竟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更不必说这对爷爷奶奶这种享受过教育红利的眼界开阔的人。

在当今社会,没有金钱投入的教育,越来越难以取得想象中满意的硕果。比如说,寒门学子考上清华北大的比例越来越低,寒门学子再也难以出贵子。

教育是一种投资,家庭条件好的,愿意为孩子多投入,无可厚非;而经济条件差的,也愿意拼尽全力,不能委屈了孩子的学习,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从小学到高中,这对爷爷奶奶花了100多万元为孙女补课,相信这些钱在他们家庭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而这并不是在炫耀什么,只是说明了他们为了孩子的学习真的费尽了心思。

二、奶奶眼角的热泪,充满了对教育现状的无奈。

奶奶心疼孙女每天刷题到凌晨1点,每天睡眠只有4、5个小时,提到这些,满眼热泪。

在老人的教育理念里,孙女想要考上清华北大,就是要给自己额外施加压力,多上价高质优的辅导班,充分利用每天的每一分每一秒来做题练习,虽然这样家长很费钱、孩子很辛苦,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老人和孩子的努力,充满了对教育现状的无奈和妥协,凸显对学子们激烈竞争的现实。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根据2019年全国高考的数据,每10000人中仅有6人能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要想在高考的大军中脱颖而出,不努力怎么能行?

三、高投入能带来高回报吗?

但是,这位高考女孩花了爷爷奶奶100多万的补课费,加上她每天4、5个小时的睡眠,就真的能考上清华大学吗?

我赞成女孩的拼搏和努力,但是老人孤注一掷式的高期望,可能真的是一种沉重的爱,让老人和孩子都有压力。而高投入的结果,却不一定与付出成正比,带来高回报。

孙女终于迎来高考,奶奶尚且眼含热泪;假如孙女没有考上清华大学,没有达到爷爷奶奶期望的目标,那么两位老人又该有多么的伤心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