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事200字

老人 0 83

关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事200字,第1张

关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事200字
导读:故事:1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天,毛主席看见一个老乡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走,就问:“老乡,这水挑来做什么用呀?”老乡回答说:“吃呀!”毛主席疑惑地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乡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主席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

故事:

1吃水不忘挖井人

一天,毛主席看见一个老乡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走,就问:“老乡,这水挑来做什么用呀?”老乡回答说:“吃呀!”毛主席疑惑地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乡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主席又问:“是从哪里挑的?”

老乡回答:“从塘里挑的。”毛主席请老乡带他去看看。走了一阵,只见一个不大的水塘,杂草丛生,池水污浊。全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毛主席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挑水吃?”老乡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毛主席皱了皱眉头,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主席找来村里人一起商量挖水井的事。大家一起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当井位确定后,毛主席挽起衣袖,卷起裤腿,带头挖了起来。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

在挖井的日子里,毛主席和临时中央政府的其他***,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挖成了,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群众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

解放以后,沙洲坝人民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2南瓜稀饭

1927年冬,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住在宁冈县茅坪村的时候,有一个时期红军生活非常艰苦,天天吃红米南瓜,有时候还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得味道有点香甜,吃多了就觉得有点难吃,可是毛主席不搞特殊,仍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

一天吃早饭的时候,警卫员小胡突然给毛主席送来了一碗白米干饭。原来他看见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餐餐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实在看不下去,就跑到厨房私自和炊事员商量,并且由小胡自己动手把红米加工成白米,另外用碗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的干饭。

毛主席一见白米干饭,觉得有点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是不是也吃这样的饭?小胡在首长面前从未撒过谎,这次当然照实说了。毛主席听完之后,马上叫他拿回厨房去和南瓜煮稀饭,让大家一起吃,并且说:“以后再不许这样了,战士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小胡激动地说:“毛委员,南瓜稀饭早做好了,大家吃都吃完了,你就吃这一餐干饭吧,下次再不做了。”

毛主席仍然不同意,并向小胡耐心地解释说:“我不应该有什么特殊的。南瓜稀饭本来又甜又香,很好吃嘛。战士们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啦。快给我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主席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到他手里了。小胡无法,只好把饭拿回厨房去了。

扩展资料: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开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成功地解决了在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实行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问题,从而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通过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总结形成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成功地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紧接着,又开始为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而奋斗。

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呢和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一样,这一问题的解决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949年开国之际,国***并没有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发展方向正式写入《共同纲领》。这是因为当时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全部完成,国民经济还没有恢复,国营经济特别是国营工业的力量还比较弱小,因此当时认定向社会主义过渡还是遥远的将来的事。对于过渡的方式,当时受苏联经验的影响,认为要在条件成熟之时一举实行国有化。

参考资料:

人民网-毛泽东对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贡献

毛主席感人的故事——“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

1950年9月25日,毛主席接见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突然,一位代表紧握毛主席的手重重抖动着,大声说“老毛,你咯胖呀!”周围人大吃一惊,但毛主席很快地给对方肩膀上一拳头:“罗瞎子,是你呀!”

原来,大革命时期,毛主席到苏区找一个乡长搞调查;问名字时乡长说家里穷,不字识,没有名字。毛主席说:你总得有个名字呀。他说:从小叫习惯了,如今更不能叫官名。毛主席赞叹说:“说得好,日后革命成功我们也不能象陈胜那样”。

他哈哈地笑着问:“你管天下我怎么称呼你呢?”毛主席说:“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他说“我记着你的话了。”这下子真碰上“老毛”了,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毛”也就脱口而出了。

扩展资料

在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指示工作人员把会场上原与马恩列斯并列的毛泽东、朱德画像摘下来。

对此,毛泽东向党内同志解释说:“如果并列起来一提,就似乎我们自己有了一切,似乎主义就是我,而请马、恩、列、斯来做陪客。我们请他们来不是做陪客的,而是做先生的,我们做学生。”

他还说:“如再搞一个主义,那末世界上就有了几个主义,这对革命不利,我们还是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店好。”那次会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央全会立下了六条规定:一不祝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鼓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1948年5月1日,毛泽东致信香港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和民盟负责人沈钧儒,信中写道:“弟已拟了一个草案,另件奉陈,以上诸点是否适当,敬请二兄详加考虑,予以指教。”在给陈嘉庚的信中说:“为此亟待各民主党派及各界领袖共同商讨。

先生南侨硕望,谨请命驾北来,参加会议,肃电欢迎,并祈赐复。”在给司徒美堂先生信中说:“至盼先生摒档公务早日回国,莅临解放区参加会议。”对于这些民主人士,毛泽东用了几个极为谦逊的词,如“弟”“予以指教”“并祈赐复”“至盼”等,谦虚之情跃然纸上。

1949年6月,毛泽东再次诚邀宋庆龄,写道:“庆龄先生: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匆却为盼!”

信中的谦词——“违教”“仰望”“趋前致候”“敬希命驾”“就近请教”“至祈匆却为盼”等,字字彰显出毛泽东为人的谦恭和对革命事业的孜孜以求。

谦虚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谋略,更是一种智慧。从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谦虚风范可以看出,“谦虚”,蕴涵了对中国***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极为丰富的时代要求,开拓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走向执政地位的新视野和新境界。

张玉凤曾说: “毛主席曾多次对我说过,希望在他去世后每年都到他坟上去看他,对身边其他工作人员也说过同样的话,这么多年来,这些人没有辜负主席的遗愿”

当张玉凤得知自己被调往毛主席专列上为毛主席服务的时候,她心里既高兴又有些害怕,高兴的是能为伟大领袖毛主席服务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她自然也不例外,而她害怕的是若是因为自己粗心大意导致服务不周到,那她的罪过可就大了。

毛主席见状,以为眼前的小姑娘是没有听清,便准备再次询问,这时汪东兴看到毛主席在问话,便赶忙走到毛主席身旁。

张玉凤来不及询问太多,就被列车长和副书记催促着离开了列车站,上午11点左右,张玉凤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中南海,一路上她心里都在想:“中南海住的都是国家***,为何要让我一个小小的乘务员过去呢?”

见到张玉凤没有认错的态度,毛主席一怒之下直接瞪着眼睛对张玉凤说: “你要是不高兴就给我滚。”

我们国家***的身体状况一般情况下都是极其保密的,对毛主席身体状况保密会更加严格,通常只有极小范围内的人知道毛主席生病了,但是病到什么程度就是更少的人知道。

毛主席这一次生病,可急坏了周恩来总理,他曾心情沉重的对医护人员说:

当时,给毛主席担任机要秘书工作的人是徐业夫,他在工作上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可在此时他也不幸患上了不治之症,住院治疗,所以从那时起,秘书的工作(收发文件)就由张玉凤代理了。

在做秘书的时候,毛主席也曾对张玉凤说:

几天后,中央拟好了有关周总理追悼会的规格,参加追悼会的政治局及党、政、军负责人的人数和悼词一并送毛主席审阅。

据张玉凤回忆:

这天,张玉凤在给毛主席喂药的时候,毛主席感慨道:

张玉凤当时正在用药勺往毛主席嘴里放,可毛主席的嘴唇哆嗦得太厉害,药全洒了,毛主席轻叹一口气:

在**开头有一个情节: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一座城市,列队进城,群众挥舞着小红旗夹道欢迎,突然张玉凤觉得有一股潮气从旁边飘来,她望着毛主席,只见毛主席脸上挂着两道晶亮的泪痕:“主席,您怎么哭了?”

银幕上,一群青年学生欢歌笑语地跳跃着,毛主席指了指银幕,问:

毛主席因身体原因,已经失去了动手吃饭的能力,年夜饭是张玉凤拿着勺子一勺一勺喂的,他只吃了几口自己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而这也是毛主席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年夜饭。

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从未中断过看书读报,直到去世前最后一次苏醒过来后,还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给他读报。

1999年,张玉凤和她丈夫刘爱民一起去湖南、河南等地走了一趟,参观了韶山等地的毛主席纪念馆,韶山那里存放了毛主席的不少遗物,因南方气候潮湿,这些东西都出现了发霉的迹象,要做防霉防腐处理、要置恒温设备,这些都很缺乏经费,于是张玉凤先向出版社预支了10万元,给毛主席纪念馆添置了一些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