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导读: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他是时代的伟人,他的事迹将留芳千古。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伟人,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爷爷逝世了。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逝世,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他是时代的伟人,他的事迹将留芳千古。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伟人,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爷爷逝世了。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逝世,长沙市民自发到医院送别袁隆平灵车,并且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重庆西南大学学子自发在袁隆平雕像前献花,默哀,鞠躬,送别袁爷爷。
我多么希望这一次都不是真的,我多么希望袁爷爷还活着。
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新闻说袁隆平逝世,我赶紧点开新闻去看,后来发现有人说这是假的,袁隆平爷爷只是因为健康问题而住院了,并没有逝世。而且袁爷爷的秘书也回应准备辟谣。我紧绷的心松懈下来了,心想:哪个媒体这么大胆,敢这么造谣,这是能开玩笑的事吗?
过了中午,有朋友给我发消息说,袁爷爷逝世了,我说这个我早上看到了,不是造谣吗?朋友说,这次是真的,袁隆平爷爷真的逝世了。
我赶紧打开微博去看新闻,发现这次是真的了,我的流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怎么擦都擦不干。我一边流着泪,一边看着袁爷爷的消息,越看越伤心,我看到无数网友都在发文悼念袁爷爷,心里感到一丝宽慰。
袁爷爷这样的人就该得到全国人民的悼念,而且我们还要把他放在心中,永远的怀念。袁爷爷的故事不仅要出现在课本中,也要留下每个子孙后代的心中,让他们知道粮食来的有多么不容易,不能浪费一粒粮食,并且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有人说袁爷爷去了天堂,封了神,他这样的人是该封神的。虽然我们是一个平凡如尘的人,我们做不出像袁爷爷那样伟大的事迹,但是袁爷爷身上高贵的品质我们却可以学习。
没有办法为社会做出伟大的贡献,那就做一个品德优良的人,一个国家品德优良的人多了,人们的生活才会更辛福。
袁爷爷,愿你在天堂,无病无灾,一切安好。
在北京时间5月22日的时候,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袁隆平爷爷在长沙湘雅医院与世长辞。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让国人痛彻心扉,因为袁隆平爷爷一生都非常伟大。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去袁隆平爷爷的追悼会去表达哀思。那么,为什么袁隆平爷爷会让人们这么敬仰他?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袁隆平爷爷是第一个世界上种植杂交水稻的人,在那个年代,所有的人都认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是伪科学,但唯独只有袁隆平爷爷敢坚定的认为水倒是有杂交优势的。并且也通过实际的行动证明了这个事实
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不要让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饱受饥饿的苦楚,而他确实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成就让世界上的人都不用再饱受饥饿的苦楚。
二、不朽功勋
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不仅在国内让国人们非常心痛,还有来自全世界各国的媒体也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哀思。袁隆平爷爷去世以后,长沙市民十里相送,万人鸣笛以及现在还在进行的全网悼念。
大概很少有一个人的趋势可以像袁隆平爷爷一样引起这样的轰动,这也是因为袁隆平爷爷以他一生不朽的功勋和他高尚的情操成为了时代的英雄,人们心中的英雄,他的去世触动了整个民族的记忆和泪点
三、人品高尚
袁隆平爷爷不仅在科学实验上有极其大的成就,同时为人一生清贫,对后辈们平易近人。一直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告诉后辈们要勤奋努力为人们做贡献。袁隆平爷爷的一生的奉献,也是现在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应该追求的状态。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对袁隆平爷爷的纪念,转化成奉献于人民的动力
#五年级# 导语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多么伟大的理想啊!多么崇高的追求啊!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是无数英雄为之努力的方向。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纪念袁隆平爷爷五年级作文
昨天下午,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妈妈大声的喊道:“小炎,快点过来,给你看条信息。”我快速地跑到妈妈身边坐下来,妈妈把手机递给我,我看到手机里面显示着几个大字,“缅怀!含泪,送别袁老……”我的手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仔细,认真地看着。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袁隆平爷爷的名字,我通过网络上的信息和,认识了,了解了袁隆平爷爷一生都在为研究杂交水稻不断的学习。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在这一天,我们伟大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袁隆平爷爷的一生获得了很多荣誉,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呼,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共和国勋章”……虽然有的奖项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最棒的奖。
袁爷爷在多采访中都会畅谈他的两大梦想,第一梦想:“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那么大,人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就是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第二梦想: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造福全世界。这些年,袁爷爷年龄大了,但是他仍然奔波在田间地头,有一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这是袁爷爷说的话,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在牛年到来之前,袁爷爷说出自己的牛年愿望就是“牛气冲天,亩产三千”就是这样一个特别执着,特别有趣,特别可爱,特别直率,特别有能量的一位老爷爷,他让中国粮食产量大大增加,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看过这个信息,我吃每一顿饭都会把碗里的每一粒米都吃掉,还要让弟弟吃干净,也要让他从小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我们不要浪费粮食,就是对袁爷爷的回报,的敬意。
袁隆平爷爷,中国的脊梁,国人的骄傲,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
篇二纪念袁隆平爷爷五年级作文
在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一点七分,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出:袁隆平爷爷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悲痛万分。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袁爷爷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人的饭碗要拿在自己手里。”他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表彰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世界许多国家都为他颁发奖项。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他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还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而现在袁爷爷去世了,一天是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认为是假的,是在开玩笑,是在造谣,因为水稻之父怎么会说走就走呢?他为人类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他现在一定还健健康康的生活着,可当新华社在微博上报道后,我才面对了现实:袁爷爷真的走了。我陪同万分,难道这次是因为上天饿了吗?怎么会这样?原因也虽然您去世了,但我们永远会牢记您,您做出的贡献,我们将铭记在心,我们会不浪费任何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篇三纪念袁隆平爷爷五年级作文
我们都听说过袁隆平爷爷,他是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就因为有了他的付出,用他的青春和汗水全都洒在了杂交水稻之上,才有我们现在的粮食。
袁隆平爷爷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以前我们的粮食非常的少,以至于我们的广大人民经常挨饿,这时候袁隆平爷爷就看不下去了,进入了杂交水稻专业,开始为新中国杂交水稻奉献了一份有力的力量。
说起袁隆平爷爷,我就想起了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爷爷的身躯也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爷爷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开始研究水稻,决心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从袁隆平爷爷身上我知道了,祖国是神圣的,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的奉献,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我们要自己发挥强大的力量,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力量,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众多个人的力量加起来那么一定会创造奇迹,袁隆平爷爷一个人为祖国贡献了那么大的力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听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那一瞬间,我泪崩了,如果没有袁隆平爷爷,就没有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今天,向袁隆平爷爷致敬!
篇四纪念袁隆平爷爷五年级作文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我们送别了"国之脊梁"袁隆平爷爷。
今天通过看电视,我对袁隆平爷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五谷杂粮,在我们国家,人们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也就是大米,从新闻报道,我知道了为国家水稻生产做出贡献的英雄——袁隆平爷爷,他不分白天黑夜,都在辛苦的研究杂交水稻植物,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着水鞋在湿漉漉的稻田里亲自插秧,培育水稻。
袁隆平爷爷为了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经过了上千次上万次的失败,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没有放弃,最后终于成功了。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上都种上了袁隆平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增加了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解决了人们吃饭的问题,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
篇五纪念袁隆平爷爷五年级作文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当我知道了袁隆平爷爷的事迹以后,深深的震撼、感动了我!您是我们的骄傲,是您让我们吃上了美味可口的米饭,让我们中国人不再饿肚子。
妈妈告诉我:是袁隆平爷爷让我吃饱饭的。可是这位可爱的爷爷今天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位可敬可爱的爷爷。
妈妈带着我查阅资料,我终于知道了这位让我吃饱饭的爷爷。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原来人竟然还有吃不饱饭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为吃的发过愁,我想吃的妈妈都会满足我。
袁隆平爷爷从小的理想竟然就是为了让大家吃饱饭,我猜应该也包括他自己,连做梦都是梦到自己在一人高的稻米下睡觉。为了“吃饱饭”的理想,爷爷几十年如一日投入到水稻新品种研究当中,扎根农村,扎根水稻田中,经过不懈努力,他实现了当初做的梦,将水稻亩产再提高,如今向着1200Kg/亩发起冲击。袁隆平爷爷是伟大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解决了全中国的饥荒问题,包括我和我的家庭。
爷爷是您用一把稻谷养活了中国数十亿同胞,是你满怀信心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靠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位让我们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把杂交水稻当做理想和终身事业为之奋斗的,正是他的努力和坚持,今天才能人人有饭吃。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是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他是一位值得全世界人民尊敬的英雄!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愿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
本文为出版社约稿,为《袁隆平的故事》再版作跋,附于书稿终章
“我每天想的主要的还是日思夜梦,梦希望这个产量很高。我叫做禾下乘凉梦。就是我的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稻穗比扫帚还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好高兴,我就跟我的助手们,在那个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
1960年的夏天,湖南安江的稻田里,一株水稻让过路的青年教师停下了脚步,这株水稻穗大粒多,在层层稻田里显得鹤立鸡群,随风摇曳。偶遇,瞬间激发了青年教师的灵感,从这一刻起,中国的稻田里便上演了一段历经半个世纪的传奇。
这位青年教师叫袁隆平,那一年,他31岁。
1930年9月,袁隆平生于北平,祖籍江西德安。他的童年是在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随父母颠沛流离,辗转于祖国各地,受尽苦难。任谁也无法想象,昔日那个看起来有些笨手笨脚的孩子日后会成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解决全球十几亿人的饥饿问题。
1949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考大学时他想要学农,但父母都不赞成。袁隆平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还谈何生存?最终说服了父母,毅然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农学系。他说:“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学农”。1953年 8月毕业,袁隆平到农业厅报到后,就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到了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农校。这一待,就是16年。此间,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他见过饿殍遍地,听过无数次“金元宝比不上两个馒头”,于是他许下誓言:要用自己的专业研究出高产水稻,让同胞们免受饥饿之苦。
1960年7月,通过天然杂交稻的启发,袁隆平意识到,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思路,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代表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协作组作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发言,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此后,杂交水稻先在湖南推广,后在中国遍地开花结果,水稻平均亩产也一路“飙升”:1976年231公斤、1984年358公斤、1998年424公斤……1996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第二年,农业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
2000年,袁隆平团队培养出“两优培九”,实现一期目标;2004年,又突破了亩产800公斤提前实现了二期目标。可他对产量永远不满足,又接着提出2015年三期900公斤、2020年四期1000公斤的新目标。2011年,三期目标告破;2014年,四期目标达成。他又提出五期目标,每公顷产粮16吨。袁隆平曾说过,从理论上讲,水稻亩产最高可到1500公斤。在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前,他恐怕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到了2019年初,超级稻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
2019年9月29日上午,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于北京隆重举行。袁隆平在内的8人获得“共和国勋章”。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获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的当天,袁隆平就返回了湖南,“明天还要到田里去。”因为他有自己的任务表单:今年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如果没有特大的自然灾害,有九成把握可以实现。”在现场袁隆平拿着水稻说,“开花开得好好。”尽管已经90多岁了,他依然在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在湖南省农科院的住宅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下田,看看他的宝贝水稻。90多岁的他,仍然有两个更为宏大的梦想,“一愿世界无饥荒,二愿禾稻能乘凉”,并为此而不懈努力着。
2021年3月,91岁高龄的袁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4月初转回长沙接受治疗,纵是病危之际,他每天都挂念水稻问天气。5月22日,湖南长沙,细雨凄迷,哀伤的情绪弥漫在城市上空。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16时许,灵车缓缓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下车辆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运送袁老遗体的灵车,在袁院士长期生活工作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绕行一周,让袁老再看一眼毕生钟爱的“杂交稻”和他最亲爱的同事、学生。路上,有市民跑步送别一路跟随,陪袁老最后再走一遍长沙城;有众多市民自发来到袁老家门口送别,冒雨缅怀,泪洒当场。
九州万里同悲戚,国士无双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矢志耕耘的一生,将激励华夏儿女付出毕生的努力,凝聚起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祝院士一路走好,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专属于袁老的花式致敬!网友: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令人泪目!
自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老师去世后,世界各地人士在用自己的方式花样向袁老致敬!
某短视频平台网友改编周杰伦的《稻香》,更名为《稻因你而香》:“
从小到大周围的人都熟知您的事迹
高中课堂上老师曾向你无数次致意
是你让人们不再挨饿 金黄把苍白埋没
你说你最大的梦想是人们远离饥饿
你让中国的水稻 在世界都闪闪发光
吃饱才有站起来的力气
这稻因你而香
当不舍的呼唤同时来自祖国四面八方
如果天堂有模样 那一定满是稻花香”
据了解,该名网友说自己就是做音乐的,看到消息后就想用自己的方式追思,袁院士一辈子研究水稻,自己就用稻香唱出对袁隆平爷爷的思念!
浏阳一家烟花公司,为了纪念袁隆平院士,专门设计了稻穗状日景烟花。一束稻穗状的烟花绽放在空中,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一束稻穗,千里援思,为缅怀袁爷爷设计的”。
昨天央视网在微博名后多加了一个小稻穗,并称:“这是种子的力量,是对袁老诚挚的送别。再说声再见,袁爷爷!”
今天,高德将中国地图填满稻穗,并标注:“记得好好吃饭”,完美诠释了“神州大地,满是稻香”,网友们看到后纷纷评论:“这就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给高德地图的神仙程序员哥哥点赞,一句记得好好吃饭令人泪目”
我家世代农耕,对农民、对农民式的科学家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在二十年前我就听说不少有关袁院士的各种传闻。袁院士就是一位农民、一位有农业技术的农民、一位能让中国人吃饱饭的农民。他不是一般的农民,他是让全世界都感到骄傲、自豪的农民。
然而这位农民又是一位大科学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科学家。他有着农民的勤劳、又有着科学家的智慧,还有中国读书人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精神,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才让他成农业上的泰斗。
他有两个梦想:一个就是禾下乘凉,让水稻产量提高起来,他希望有一天水稻能长成玉米杆子那样粗大。另一个梦想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不再饿肚子,能吃饱饭。
然而就在这梦想实施的路上,离梦想成功越来越近的时候您却驾鹤西去了,您的离去不仅仅是中国的损失,而且也是全世界的损失。全中国人民都为了您感到骄傲,您那还没有实现的梦想我们后人一定会帮您实现的。这时我看到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正在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接着小女孩又说了一句:“袁爷爷一路走好!”
524号“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5月24日8时40分,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吊唁厅外,群众献花送别袁隆平院士。长沙明阳殡仪馆外,社会各界人士有序排队等待悼念。群众有序排队进入吊唁厅献花,鞠躬送别袁老!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铭德厅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袁隆平同志”,横幅下方是袁隆平同志的遗像。袁隆平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袁隆平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是人民心中的英雄,永远都活在我们心里,永远都不会忘记。把一辈子都用来农业,种植水稻,为祖国做贡献,心系人民,扎根大地。
这次袁隆平去世了,我看到一些送别袁隆平院士的感人瞬间,很多不同地区的人民,在24号那天自发赶到长沙吊唁袁老。以及长沙的出租车司机免费为那些前去吊唁袁老的人坐车,还有很多人不能前去就在网上订菊花让外卖员送去,还有很多瞬间,没有被我发现而已,都很让人感动。
伟人都是那么的平凡,但越平凡您就越伟大。每每看到您的故事,都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您那样伟大平凡。其实您一点都不平凡,在我心里您永远都像太阳一样,您是我一生都值得尊敬学习的人。
袁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喝水不忘挖井人,饭饱感恩袁隆平爷爷,如果不是您我们可能到现在还是饿肚子。现在一看到米饭就想起您,放心,我会好好把饭吃完,绝不剩下。节约粮食就是最好的怀念。
未曾谋面,却深受其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定把您的故事分享给同学们,让国士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您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杂交稻覆盖全球梦。我们要以国士之名教育孩子们也要有梦,少年梦,强国梦!
袁隆平爷爷离开以后,长沙上万市民冒雨前来悼念他。在袁爷爷遗体运往殡仪馆途中,众多悼念者跟着运送车辆奔跑,一路呼喊着“袁爷爷,一路走好!”
除了这样一种悼念方式外,更多人采用了送鲜花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袁爷爷的缅怀和悼念。
也有一些外地群众,通过网络平台订购鲜花,让配送人员代为送花悼念。
为袁爷爷送鲜花悼念他的离开就在袁爷爷离开后,长沙市内众多鲜花店中,有关悼念用菊花等花种,全部宣告售罄。
而所有的悼念鲜花,最终都汇集到了,袁爷爷遗体所在殡仪馆前。在这里每天都有大量市民,手捧鲜花前来悼念袁爷爷。
尽管天空下着雨,但丝毫不能够阻挡,群众自发前来悼念的想法。
在袁爷爷雕像前送花悼念一些不在长沙的群众,城市里有袁爷爷雕像存在,也会在袁爷爷雕像前,献上鲜花并进行悼念活动。
袁爷爷的老家江西,和他的母校西南大学,都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众多自发前来悼念群众,将悼念鲜花献给袁爷爷雕像,围绕雕像来进行悼念活动。
长沙众多人员,以自己经营方式悼念袁爷爷除了群众悼念袁爷爷之外,众多行业从业人员,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袁爷爷的悼念。
首当其冲便是鲜花店老板,在售卖鲜花时候,部门门店对于用作袁爷爷悼念用鲜花,一律实行免费发放。
而这座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也自发组织了车队,专一免费接送,这些前来悼念袁爷爷的群众。
袁爷爷的离开,让全国人民都很心痛。对于这位让我们吃饱饭的老人,大家都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悼念他的离开。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觉得对于袁爷爷最好的悼念方式,便是践行光盘行动,生活中不浪费一粒粮食。
是的,5月22日,湖南长沙,下午4点20分,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一路车队从医院缓缓驶出。自昨天下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出来后,大批群众自发来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送别袁隆平,送行队伍蔓延数公里。昨天的长沙下着小雨,无数的市民聚集在道路两旁,随着车队前行,前来为袁爷爷送别。
运送袁隆平遗体的车队自湘雅医院出发前往殡仪馆,沿途市民在马路两边站成人墙,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目送灵车离开。灵车经过之处,所有车辆鸣笛送别。
应家属要求,运送袁隆平遗体的灵车,在离开湘雅医院后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让他最后再“看看”毕生钟爱的“杂交稻”。一路上,经过之处,过往车辆纷纷鸣笛送别。
新华社:建议为袁隆平院士逝世降半旗致哀
5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建议为袁隆平院士逝世降半旗致哀》的评论。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这位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人走了,举国同悲!
以上内容参考 澎湃新闻-袁隆平遗照确定!市民雨中痛别,菊花也断货一条评论让数万人泪目!袁老一生求索为粮食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