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节日,有会礼和宰牲的习俗。会礼结束后,举行的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宰牛、羊、骆驼献牲。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每人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节日,有会礼和宰牲的习俗。会礼结束后,举行的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宰牛、羊、骆驼献牲。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每人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牲灵。所宰的肉一般分为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馈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完成后,家家户户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
1、我的故乡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的开斋节,被回族群众视为一年中最尊贵的吉庆之月。这一天,全国将有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要祝贺自己的节日。按照回族的习俗,每年,我都要在家乡参加这一年一度的隆重庆典。
2、先天晚上一夜雷雨,清晨放晴,云开日出。深秋的阳光和煦的照耀着冬犁过后的田野,显得格外明亮和开阔。这是银川平原上的一个普通村镇。
3、早上六点,清真寺望月楼上的四个喇叭同时响起。独特韵味的穆斯林音乐欢快地在大街小巷荡漾。离老远就看到清真寺那碧绿色圆顶上高耸的星月杆,在初升的朝阳下精光四射。这独具阿拉伯风格的建筑,隐现在薄雾和绿树之中,使古老的村镇更增添了一种浓郁的民族风情。
4、清真寺大门口两旁,插满了五彩缤纷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在热烈欢迎我的归来。门柱上的古兰经对联和跨街横挂的条幅,相互映照,衬托出一片喜庆。人们喜气洋洋的从四面八方向寺里走来,男的头上戴着一色的白帽,大家见面后亲切的拉着手,互道着穆斯林的祝安词:“安塞俩目,迩来库目”。那意思是,“愿真主赐福给你”。热情的问候和真挚的祝福洋溢在寺里寺外。
5、寺院里摆放着两排桌子,挤满了交纳“天课”的穆民群众。“天课”也叫开斋捐,按照教法的规定,应是每个穆斯林必须承担的义务,
6、但现在已演变成一种不加干涉的自觉行为,数额多少也完全自愿。我走过缴纳了我的心意顺便去看了一下礼单,有交数千元的,有交数百元的,也有交10元的,多少不等。那是教门的一种“乜提心”。我注意到,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也纷纷派来了代表,并递交了贺礼。
7、有一位60多岁的老年穆斯林,交了天课后又喜笑颜开的额外交了100元。我听到他解释说,是为刚生了的孙女而举的“乜提”。我懂得他那
8、寺里的“水房”门口,有人在等着沐浴。按规定,参加聚礼的穆民那是必须要先洗“大净”,也就是洗净全身,然后换上洁净的衣服才可参加典礼。
9、10点钟左右,寺院里密密麻麻井然有序地坐满了前来参加聚礼的群众,清真寺管委会负责人宣布庆典开始。首先由阿訇诵读了“古兰经”首章并作了开斋节致辞,然后是参加庆典的上级领导讲话,最后是管委会负责人向大家作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发言内容都是爱国爱教,团结进步,建寺爱寺等等。
10、将近中午的时候,典礼结束,全体穆民步入礼拜大殿开始进行开斋节聚礼。
11、通体洁白的大殿里铺设着绿色的地毯,给人一种清纯肃穆的感觉。身着白色长衫,头缠米**围巾的教长,排在最前边。数百人整齐划一的列成横队,面向西方圣地麦加的方向进行礼拜,祈祷。然后,教长手持圣仗登上宣讲台,再次诵读“古兰经”篇章。人们表情凝重,满脸虔诚。庄严的经文声在大殿里回荡,似乎带着人们的心灵飞向了那神秘的天国。
12、下午开始“走坟”,这是开斋节的重要活动。一家男人集体来到埋葬亲人的坟地,在阿訇诵起的经文声中,大家默然垂立,向亡故的亲人寄托着哀思。在阿訇的带领下,大家伸出双手,放在脸前,进行着一种叫作接“嘟哇”的仪式。据说这样就可以和另一个世界进行沟通,亡人的在天之灵就会知道你的到来。每个人都是表情肃然,就连几岁的娃娃也很认真,因为大人告诉过他们,没见过面的姥姥,或者老爷就歇息在这三尺黄土下边。
13、开斋节的那几天,我在家受到了亲戚们的盛情款待。无论在哪家作客,摆满菜肴的饭桌上都离不了一种叫作“油香”的食品。那实际是一种油炸的圆形面食,这里有一个悠久的传说。说是先圣穆罕默德打了胜仗,但他不接受富人家的邀请,而是去了一家贫困的家庭。那个贫困人家只有拿出唯一的“油香”来招待先圣。先圣吃得很高兴,还用右手扯开来分给孩子们。于是“油香”就流传至今,而且吃油香一定要掰开吃以表达一种对主人家的尊敬!
14、我和许多赶回家来参加开斋节的同乡们一样,不仅是在履行一种宗教信仰的权利和义务,还包含有一种深厚的情结。因为故乡的黄土地里长眠着先我们而去的亲人,他们在期盼着开斋节这一天的到来,他们知道我在这一天一定会回去看望他们的。因为我在梦中总是听到那种亲情的召唤:你是故乡的儿子,你是一名回族穆斯林!
哈萨克族的古尔邦节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忠孝节”。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最大的节日,也是哈萨克族的节日。肉孜节后70天是古尔邦节。“古尔邦”一词系阿拉伯的音译,意为“奉献、牺牲”。这个节日来源于伊斯兰教的一个传说。相传,伊斯兰教的先知易卜拉欣老年膝下无子,夫妻俩晚年生活很孤寂,后来向真主祈求为他赐子,果然真主满足了他的祈求,使他有了一个儿子,取名伊斯玛仪。伊斯玛仪聪明可爱,先知易卜拉欣夫妇膝下有子承欢,生活十分幸福美满。可是,有一天晚上先知易卜拉欣梦见真主安拉要他宰杀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表示他对真主的忠诚。先知易卜拉欣非常喜欢伊斯玛仪,但是又难违主命,为此易卜拉欣显得心事重重,伊斯玛仪看到父亲心事重重,就问是什么原因,易卜拉欣对儿子说了事情的经过。
伊斯玛仪听后坚定地说:“父亲,您是一位虔诚的先知,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为了对真主的忠诚,请您宰了我吧,我是心甘情愿的,如果您面对面的下不了手,就在我的脸上盖一块布吧。”易卜拉欣本来就是一位虔诚的先知,对真主唯命是从,听了JL子的话后,便下决心执行真主的命令。当易卜拉欣准备宰伊斯玛仪时,真主念其虔诚差使一只绵羊从天而降代替了伊斯玛仪。从此以后,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穆斯林要宰牛、羊、骆驼等牲畜来祭祀真主,表达人们对真主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哈萨克族的古尔邦节就是根据这一宗教节日长期发展演变而来,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
在古尔邦节前几天,哈萨克妇女们就会打扫房屋庭院,做一些油炸食品、烤制食品、糖果等准备过节。节日当天,男子们要沐浴(大净)更换衣服,到清真寺去做礼拜。礼完拜后有些人会请毛拉到祖先的坟上去上坟,祭拜祖先亡灵,然后回家请毛拉念《古兰经》祈求平安,宰羊、煮羊肉、做抓饭等来款待客人,还要走亲访友欢度节日。有经济能力的人家要宰羊、牛、骆驼等牲畜作为“宰牲”,被“宰牲”的牲畜要选满两岁以上的羊或三岁以上的牛、骆驼,被选牲畜不能是瘸腿、割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牲畜。宰牲畜时用白毛巾或布盖住牲畜的脸,不绑腿。传说古尔邦节宰的牲畜是去世后上天堂时骑的,绑了腿就没法行走了,因此不能绑腿。宰牲畜时全家人抓住被宰牲畜,并由毛拉诵念“清真言”,然后宰牲畜。此外,新疆阿勒泰市吉木乃县巴扎尔湖勒村的哈萨克族宰完牲畜后,还要在家中最年幼者的额头上点一点“宰牲”的血,表示以此孩子的名义将羊(牛、骆驼)祭献给真主。
古尔邦节“宰牲”的肉不能自家人独享,要分成三份,分别用来自家人享用,分送给亲友和救济穷人。分送“宰牲”的肉时,一般是送剔骨肉,“宰牲”的血液、骨头等要留下深埋掉。哈萨克族在古尔邦节煮肉时是一大块一大块的煮熟盛在盘子里,客人来后,主人当着客人的面削成小块或小片请客人吃,吃完肉以后,主人要请客人喝一大碗肉汤。每年古尔邦节时,哈萨克族除了举行宗教活动外,还要举行各种传统的娱乐活动。节日期间,哈萨克族男女老少都身穿节日盛装互相拜访、走亲访友、互相祝贺、品尝节日盛餐。白天,人们(尤其是农村、牧区的哈萨克)聚集在草原上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摔跤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到了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弹起心爱的冬不拉,唱歌跳舞,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哈萨克语为“辞旧迎新”之意,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表明新年春节来临了,哈萨克族人民将从这一天开始的月份叫做那吾热孜月。
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吃一种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奶子7种食品做成的那吾热孜饭。这种饭香味扑鼻,咸淡适宜,营养丰富。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互相登门祝贺,主人要用亲手制作的那吾热孜饭招待客人,饭后,人们尽情欢唱、歌舞、做游戏。
为了送旧迎新,预示丰收,人们不仅吃“那吾热孜”饭,还要食用珍藏过冬的马肋条灌肠、马肥肠、马碎肉灌肠、马脖肉、马盆骨包肉和其他肉类等。在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地从一个阿乌勒到另一个阿马勒,走家串户,吃“纳吾热孜”饭,唱“纳吾热孜”歌,互相拥抱、祝贺新年。在节日期间,还要开展各种体育娱乐活动,有牧民们喜爱的绕口令、猜谜语、弹唱、对唱、摔跤等。
通俗文案类
1、愿古尔邦节带给你快乐和幸福!
2、祝你和家人在古尔邦节共享美好时光。
3、愿你的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古尔邦节快乐!
4、在这个庆祝团聚的日子里,送上我最诚挚的祝福。
5、愿你收获充满爱和欢乐的古尔邦节。
6、祝福你在古尔邦节的烛光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7、愿古尔邦节带来健康、富足和成功的一年。
8、愿你的古尔邦节洋溢着友谊和团结的气息。
9、祝福你在古尔邦节期间实现所有的愿望和梦想。
10、愿你的生活充满美好的回忆,古尔邦节快乐!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是伊斯兰教徒朝觐的节日。在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伊斯兰教徒朝觐的节日。
在古尔邦节,回族人会分饼和肉给亲戚朋友,这是回族人的传统习俗之一。回族人认为,分饼和肉是一种分享幸福和快乐的方式,可以表达对亲戚朋友的美好祝愿和关心。同时,这也是一种感恩和回报的方式,回族人感谢亲戚朋友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真主的感激和敬意。
在古尔邦节,回族人还会举行各种活动,如聚会、宴会、表演等,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