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送5个月外卖揭算法黑幕,平台压榨劳动者是否到头了?

员工 0 54

北大博士送5个月外卖揭算法黑幕,平台压榨劳动者是否到头了?,第1张

北大博士送5个月外卖算法黑幕,平台压榨劳动者是否到头了?
导读:这样一条新闻冲上了热搜,北大博士送5个月外卖揭开算法黑密,那么平台压榨劳动者是否到头了呢?快递员和外卖小哥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而这位北大博士不仅看在眼里,还付出了行动,他用自己身体力行,辛辛苦苦送了5个月的外卖,这5个月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每

这样一条新闻冲上了热搜,北大博士送5个月外卖揭开算法黑密,那么平台压榨劳动者是否到头了呢?快递员和外卖小哥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而这位北大博士不仅看在眼里,还付出了行动,他用自己身体力行,辛辛苦苦送了5个月的外卖,这5个月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每次送外卖的时间和金额以及收益,并且基于这些数据算出了外卖后台的算法揭发了后台算法的黑幕。

作为劳动者,我们一个是怕所付出的辛苦得不到回报,另一个是怕回报得不到正比,也就是所谓的压榨,平台往往在成立之初都会给予用户强大的吸引力,不管是福利还是收入待遇。而当平台发展到蒸汽石不在缺少流量,都会慢慢的缩减福利和收益,以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外卖小哥,他们每次送餐都争分夺秒,生怕一个超时就被平台扣除了自己的劳动所得。

而这一切背后的算法,正是博士学的这个专业,所以将技能发挥在该用的地方,用5个月时间详细的算出了平台背后的算法是如何压榨劳动者的,相信经过此次事件的发酵,后续平台再对外卖小哥的收益,工资会有所调整和改善,能够保证外卖小哥的正常劳动付出得到正常佣金比例。

每个人生活都不一样,很多人干外卖小哥这个行业正是看中了他的高收益,而如果在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天还得不到正常的收益保障时,大家的内心又该如何想呢?相信经过大家的揭秘,平台的算法会日益走向完善,并且给予外卖小哥更多的福利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因为每个人的背后都是养家糊口的重担,谁都不敢轻易说放弃。

根据距离不同单价也有所不同,一般在5元-10元之间,超过9元的单子,一般都在5公里以上。一般是月结。

说起送餐师傅,我们并不陌生,去年底有媒体发过大意为“送餐骑手位列2016十大高薪职业”的文章,不过当时信息量太少同时角度单一。眼下正值五一劳动节,我们联线美团外卖,从劳动者的角度给大家带来更多送餐师傅的点点滴滴。

27-35岁为主,多来自人口大省

据美团北京分部介绍,目前送餐师傅的年龄大多在此区间,同时人员构成多来自传统的几个劳务输出大省,比如四川、安徽、河南等地。送餐需求非常旺盛的北京,则是更多来自河北和河南。

由快递员转行过来做送餐员

虽说对于外出务工人群,通过老乡介绍依然是一种主要方式,但在送餐员这行,也存在之前是快递员而现在转行做了送餐员的情况。一是因为快递员工作时间从早到晚跨度很大,比较辛苦;二是相比快递员,送餐员的工资可并不算低,甚至有时挣得更多。

全职挣得更多

以美团为例,收入较高的师傅往往是全职。每天公司会考核8个小时的总出勤时间,但上下班时间可以自控,所以还是比较灵活的;而每天上午10点到1点,下午4点到8点,是送餐员最忙碌的时间段。

日均行程上百公里,月入过万所言非虚

张师傅是美团北京分部的一位送餐员,他在这行已工作了两年,绩效优秀,他告诉我们:自己日均送40-50单,然后每天晚上八点多结束工作吃晚饭,再晚的时间他一般不做(有其他的值班师傅),他的月收入就接近1W。

关于收入,片区主管告诉我们:系统会根据送餐员的绩效和评分,优先派单给高分师傅。所以这也算是一种良性竞争,激励送餐员把服务做好,这样才有可能接更多单。

交通以电瓶车为主

理论上外卖公司并不对送餐方式做具体要求,不过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基于综合考量,电瓶车是送餐员的普遍选择,基本不受交通拥堵影响。最近两年外卖公司也在不断对送餐员的装备做优化完善,比如我们会明显发现更有标准化和人性化的趋势。

最难送的地方是写字楼

这是本次访谈中几乎所有师傅都提到的:中午收到写字楼的订单较多,但这种地方要么门禁不给上去,打电话叫客户下来自提,对方往往不乐意;要么电梯挤不上去,经常因为排队等电梯拉长了送餐时间,送上去客户埋怨。

不过师傅们也说到慢慢送的多了,知道在这里工作的人们中午吃饭时间很有限,所以对客户埋怨送餐不够及时,他们是能理解的。送餐员很辛苦,大家真需要互相理解。

工作中遇到过最苦闷的事情

风里来雨里去吃苦耐劳对师傅们不是个事儿,最让他们苦闷的是一些客户的不理解,比如因为路上因素确实晚了一会儿,往往就会招来抱怨,甚至有时因为下雨不敢骑太快送到之后 ——“这饭凉了,我不要了,我再点一次,你再送一遍”(这样的都有!)

虽说媒体报道不应该带有主观感情色彩,不过对这种人,小编真是想到最近火爆的剧集里刘新建老总的一句话:“那家伙就是一土鳖,连我都瞧不起他。”

足不出户点几下手机,饭菜就给你送上门了,这是都市白领普遍的生活方式,最近两年随着外卖公司业务的纵深发展,三四线城市的外卖普及也非常迅猛。而支撑起这套服务的、为我们生活带来这么大便利的人,就是风里来雨里去的送餐小哥们。

相比之下还是美团待遇更好一些,美团的单也更加多,所以外卖员的收入也是比饿了么要高一些。

不过送外卖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风里来雨里去的。虽然你看不到他们工资很高,但是却不知道他们的辛苦。

比外卖速度,恐怕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中国抗衡。

在过去的十年中,资本为了抢占外卖市场份额,他们不断发出“抢滩行动”“冬季战役”等补贴大战。当硝烟散去,美团、饿了么踩着一堆“尸骨”爬了出来,几乎瓜分整个外卖市场。

美团、饿了么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算法,对超过700万的外卖骑手进行细致考核。他们希望不断削减外卖所需要的时间,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从而提升用户的粘性和使用频次。

现在中国的外卖速度和体验,比过去任何阶段都更好了。

论商业模式,用算法提升效率无可厚非。但算法的阴暗面也不断显露,外卖骑手为了更快配送、躲避平台惩罚,交通事故、猝死事件频发,成为算法中最大的受害者。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要求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

这一文件出台,意味着美团饿了么的算法霸权的时代结束了。在今后的商业竞争中,外卖平台除了用算法提升效率,还应该承担起更多 科技 向善的责任。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宿舍里,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张旭豪情绪激动,他说自己要做一家150亿美金的公司,这是汪渊第一次见到张旭豪,他后来回忆时说,“我觉得他(张旭豪)是神经病。”

但没过多久,一个叫“饿了么”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上线,汪渊成了张旭豪的创业伙伴。在这五年前,大众点评网成立。

这是外卖这门生意蛮荒时代的缩影。到今天,外卖服务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4亿,超700万外卖骑手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度,奔向无数等待着用餐的用户。

外卖这门生意,从出生起就注定会成为一块大蛋糕—— 如果说刚需且高频是这一商业模式得以成立的前提,那么包括家庭户数小型化、单身化、工作时间长等用户画像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巨头没理由不染指。

2013年11月,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美团正式进军外卖业务;一个月后,淘宝紧随其后,推出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淘点点”;次年5月,李彦宏携百度外卖再度跟进。

接下来的2014年被称为国内外外卖行业的真正元年,这年底,饿了么占据3058%的市场份额、美团2761%、淘点点与百度外卖各为112%、855%。

但巨头也好,已占据先发优势的饿了么也罢,在这个格局未定、方兴未艾的战场里,没人想做第二,于是一场围绕用户、骑手、商家、资本的竞速战拉开帷幕,再后来,这被称为互联网史上最惨烈的补贴大战。

饿了么前员工李立勋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美团比我们补贴凶,最开始的时候一元两元的补贴就顶天了。美团上来就是20元减10元,最狠的城市还有20元减19元。“他回忆, 2014年竞争最为激烈 时候,城市经理甚至要拎着现金直接去给到餐厅发补贴。

一组数据更能体现这场战争的惨烈。公开财报数据显示,美团在2015年到2018年近4年内,都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亏损总额合计1508亿元,调整会计准则后,这一数字仍高达227亿元。

即便在外卖大战后期,巨头也垂涎这块蛋糕。

2018年4月,滴滴外卖在江苏无锡正式上线,与美团、饿了么开启“外卖大战”。无锡一度聚集了近万名滴滴骑手,有人坐20多个小时火车来“参战”,还有便当店店长亲自上阵送滴滴外卖。

为了应对对手,饿了么甚至打出“干死美团、碾压滴滴”的条幅。一时之间无锡人民成为全国羡慕的对象,有网友晒出外卖单,原价593,各种补贴打折之后,只要18元。

这也只是外卖大战中的小阵仗,要知道,在外卖这个赛道上,百度糯米这种重量级选手都被干死了。

滴滴短暂的出现,并没有扭转市场格局。

留在牌桌上的基本剩下美团与饿了么两个玩家。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主要外卖平台市场格局中,美团外卖占比673%,饿了么占比为269%,两家合计占据着行业近九成份额,双寡头格局稳固。

双寡头格局已定,饿了么和美团的对手成了自己——迈过规模化增长的阶段,围绕用户体验与效率,连接着商家与用户两端的外卖骑手,成为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调动着无数骑手的系统,在美团叫“超脑”,在饿了么叫“方舟”,他们被称为实时智能配送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骑手接单是被系统最近选择的、时间是被严格控制的、路线是被精心优化的,骑手们在这套系统里机器般运转,无数个他们穿梭在城市里每一条街道,维持着平台赖以留住用户的“效率”。

速度,几乎是效率唯一的衡量标准。

《人物》此前的报道中,有外卖员回忆称,2016年到2019年,他曾三次收到美团平台“加速”的通知,3公里的送餐距离,从2016年1小时的最长时限,缩短到了2018年的38分钟。

将时间拉回到2016年11月,美团王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们的口号是美团外卖,送啥都快”,他表示,美团的外卖平均28分钟内会被送达,并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体现。

无论美团还是饿了么,留住用户最核心也最直接的方式,无疑就是持续完善用户体验,外卖这一场景下,用户拥有在商家端的选择权,这层用户体验由他们自己决定。

骑手便成了唯一的变量,于是在算法的支配下,他们跟着平台、系统不断加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曾表示, 外卖行业实际上已经形成了“逐底竞争”,即不断试探送达时间的底线指标。 把所有的竞争参数穷尽了后,压力就被推到骑手那里,导致骑手处于极限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在这些躲不掉的算法霸权面前,他们手机屏幕上的每一次倒计时,都成了“deadline”。与时间赛跑,成了他们的常态。否则,他们面临的将是差评、罚款乃至被辞退。

于是外卖骑手在像机器一样加速的过程中, 闯红灯、超速、逆行这样的事情不断发生。

这个时候,他们赛跑的对象就不只是时间了。

上海交警曾统计,2017年上半年外卖配送行业发生交通事故76起,平均每25天有1名外卖员伤亡。

而今年1月,一位北京的饿了么外卖骑手,在他配送当天第34单外卖时猝死。当时,他的摩托车后座上,还放着4份没送出去的外卖。

不幸的是,这样的悲剧,每过一段时间就会上演。

在算法霸权下,除了用户,外卖平台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众所周知,当生产效率无法提升的时候,压榨表现为尽可能地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

外卖平台的压榨,更多表现为提升效率。 让机器提升效率,企业至少需要投入研发,让人提升效率,只需要罚钱机制。

一切都是为了多接订单,为了GMV和收入。

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为了更高的GMV和收入,外卖平台的算法越来越聪明,它们能把配送效率放在了第一的位置,通过数据来评价配送效率,如果骑手有能力提前送达,算法就会认定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

时间就这么挤出来了,更多的订单也这么挤出来了。

在外卖平台尚未盈利的时期,GMV和收入都是估值的核心。即使尚在亏损当中,饿了么还是卖出了95亿美元的高价,美团也以483亿美元的估值成功上市。

直到现在, 外卖业务仍然是美团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超过一半,其他的业务更是基于用户高频使用外卖平台,具有较高的粘性才做起来的。

对骑手的极限压榨也是为了更好的利润。

一家制造企业的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比如造鞋的皮革、蒸包子的面)会随着产出产品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固定成本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变。

这就意味着,生产出越多的产品,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越少,单个成本越低,毛利润越高。

这就是边际成本递减形成的规模效应。

外卖行业里,企业付给劳务外包公司的钱或者给骑手的基本工资可以近似为固定成本,骑手每接一单挣到的钱对企业来说就是可变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人等同于机器。

以美团外卖为例, 从2017年到2020年,美团的每笔外卖收入从51元上涨至65元,增幅为275%,同时期的外卖交易成本,只上涨了106%,而如果把外卖交易成本中的骑手开支单独拿出来,会发现骑手收入涨幅更低。

困在算法中的骑手疲于奔命,为外卖平台搭建了一座座财富金山。而他们自己,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

由于大量外卖骑手往往不跟外卖平台直接签约,而是通过一些App跟第三方劳务公司签约,从合同上看,骑手和劳务公司之间是劳务关系,但实际上劳务公司与骑手的关系十分松散。

平台用接单量、客户投诉情况考核骑手,充当了“雇主”的角色。而一旦交通事故发生,平台却躲在劳务公司背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在现行法律法规下,一旦骑手出了交通事故,承担责任的往往是骑手个人,而不是外卖平台。

一个商业模式的成功,一家公司的成功,固然在于追求高市场份额、高利润、高估值,但也在于对 社会 责任的承担。往小了说,是创造就业机会、保障员工的福利,往大了说,是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推动行业进步。

曾经,我们崇拜的是福布斯上排行榜上的每一个人,现在我们更应推崇不只考虑效益,而是想着怎么把路修到偏远地区、把网络带到山区的公司。

人,不能等同于生产要素; 科技 ,不能只为提高效率存在;而算法,不应只成为企业赚钱的冰冷工具。

参考文献:

主要的就是要确保外卖员他们的收入足够,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

虽然我们订外卖非常的方便,但是对于那些外卖骑手来说,他们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但是他们这么辛苦的工作,却并没有换来足够的报酬,很多的外卖平台都会用各种各样的考核标准来考核外卖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外卖员都能够跟一个机器人一样完美的执行各种工作,不可能没有任何意外情况的发生,但是平台却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意外情况,对于外卖员的考核非常的严格,如果外卖员迟到了一次,那么这个外卖员今天一天可能都挣不到几个钱了,所以我们的政府也是看到了这个问题,要求平台方不能够对外卖员进行特别严格的考核,要把考核的难度降低。

第2个方面是关于保障外卖骑手的安全

其实这个事情是最应该做好的事情,因为如果外卖骑手他们的安全有什么问题的话,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肯定是一个难以承受的痛苦,对于平台来说也是一个损失,因为如果外卖骑手的安全问题没有办法确保的话,那么外卖骑手的数量肯定会大幅度的减少,那么外卖平台也没有办法在正常运行,所以这次的文件里面也是要求了让平台尽可能的去降低外卖员的劳动强度,尽量让他们在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范围内工作,并且要让他们在路上多加注意安全,不要造成交通事故。

第3个方面是关于食品安全的

食品安全一直都是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关于点外卖到底干不干净的问题,一直都是很多人争论的问题,而且之前也出现过一些外卖员在配送快递外卖的时候,偷偷的吃顾客点的饭菜,这件事情出来之后也是让人对于外卖平台和外卖骑手充满了不信任,所以现在也得到了这方面的重视,政府要求不能够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一定要加强对于骑手和商家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