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辞灶,也叫祭灶,祭灶,也称过小年,是中国民间的一个重要习俗。旧时,中国家庭中的灶台上都要供奉一个神,这位神名为“灶神”,也称灶君、灶公、灶王爷,当然,他也有配偶,称为灶母,或灶奶奶。灶台上供奉的灶神夫妇,其实就是一张石印的有灶王爷与灶奶奶的
辞灶,也叫祭灶,祭灶,也称过小年,是中国民间的一个重要习俗。旧时,中国家庭中的灶台上都要供奉一个神,这位神名为“灶神”,也称灶君、灶公、灶王爷,当然,他也有配偶,称为灶母,或灶奶奶。灶台上供奉的灶神夫妇,其实就是一张石印的有灶王爷与灶奶奶的一张画。由于一年来在灶台上烟熏火烤,灶王爷与灶奶奶的形象早已破损,残缺不全,模糊不清。所以家中的主妇(一般为祖母或老祖母),在早饭后就立即上街去另买一张新的灶神来换上。辞旧换新,此为辞灶!所以民间老百姓因为怕灶王爷上天见到玉皇大帝说他们不好,就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买来糖瓜,供奉灶王爷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腊月里,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送灶王爷了。相传,灶王爷为天上仙界的神仙,主管着人间的烟火与柴米油盐。因此,每年腊月人们送灶王爷时,可谓是毕恭毕敬,生怕怠慢了灶王爷,同时亦希望灶王爷能上书天界神仙,来年给自家的炉灶增添柴米油盐以及食禄口福。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1“你知道吗?我家有一个眼睛大大的灶王爷呢!”假如我是书中的小女孩,我一定会很自豪的跟大家说。可惜我不是,唉,看来我只有欣赏的份了。
书中的灶王爷是一个有着大大眼睛的,留着两撇长胡须的小老头,只不过他有点不同,他是贴在上的。这个灶王爷天天穿着红衣服,瞪着大眼睛,还有个标准微笑——看着大家。灶王爷真不愧是管灶的!每天都为大家煮出香喷喷的饭菜。
他天天瞪着那双大眼睛,在家里看来看去。哎,我正要偷吃呢!灶王爷就盯着我看,看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偷吃就更没说了。
这边爷爷奶奶在吵架,灶王爷左看看右瞧瞧,他好象什么都明白了似的,眉头皱得老紧了呢!
我们家人一旦做了什么不对的事,灶王爷就举起他胖胖的手,皱起他细细的眉毛,用不太标准的连声说:“NO。”大家一看灶王爷那个严肃的样,自己倒忍不住笑了。
晚饭时,我、爷爷奶奶和灶王爷一起吃饭,灶王爷还是瞪着眼睛,不过他在笑呢!奶奶端着一盘土豆一步一步走来,看来爷爷奶奶都老啦,灶王爷可能也老了,可他还是那一副顽童样:眼睛瞪的老大,脸上有两抹永远都抹不掉的红。
我感觉,我就是里面那个胖胖的小女孩。大家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我、爷爷奶奶、灶王爷、猪、狗,大家都幸福地生活着。新年到了,灶王爷得上天一段时间,大家把糖瓜给他吃,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乱说话。不过,我想没有糖瓜灶王爷也不会乱说的,因为在心底,他永远爱着我们一家人。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灶王爷”。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时每刻地瞪着眼睛盯着我们,爱护着我们。我们都是最最最幸福的人,因为天天都有人在管我们,他们从心里爱着我们,盼望我们快快成长。
翻开书,灶王爷还是瞪着大大的眼睛微微地笑着,他好像在对我说:“孩子,要好好珍惜那些对你好的人那。”是啊,你必须知道,那些管你的人,多么爱呀!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2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据说,月中嫦娥长得像白雪公主,灶中灶王长得像白马王子。中国素有“男女授受不亲”,人们害怕男人拜月,女人祭灶,有“男女之嫌”,所以有些地方禁止女人祭灶。
对于灶王的来历,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诸神中,灶王的资历算是最老的。远在夏代,灶王爷已经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篇孔颖达疏记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篇亦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篇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就诸神而言,灶王爷是千家万户敬仰的、最富有人性的神,关于灶王爷的由来,民间也流传着颇为有趣的故事,今加整理,以飨读者。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落荒庄有一户人家姓张,兄弟二人,哥哥叫张德,是泥瓦匠,弟弟叫张才是画师。张德最拿手的活儿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他是垒灶的高手。张才画的画,不论是神仙人物,还是花草禽兽,栩栩如生。日久天长,张才的画闻名遐迩,人们尊称“张画师”;张德盘锅台远近闻名,方圆几百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张灶王有个“怪癖气”,就是爱管闲事。他不论到谁家盘锅台,如遇到婆媳不和,就要劝说。如遇上媳妇不孝敬公婆,他就说:“百善孝为先,你孝敬公婆,将来孩子也会孝敬你,这叫一报还一报。”直说得媳妇频频点头,笑逐颜开,对婆婆似亲娘;如遇上凶婆婆虐待儿媳,他就劝说,“当长辈要有个长辈的样子,要体贴晚辈的辛苦,小小不然,不要和晚辈挣个你高我低。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要伤了和气。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席话说得婆婆心服口服,从此待儿媳像亲闺女似的。因此,左邻右舍,谁家婆媳不和,或有了疑难事,都愿意找张灶王商量解决。
张灶王七十岁那年冬天,偶感风寒,卧床不起,不料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寿终正寝。张灶王咽气后,张家可乱套了。张灶王在世时本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他管,大人小孩都听他的吩咐,现在张灶王离开了人世,张才只会绘画写诗,虽是花甲之人,对于管理家务,却一窍不通。这时张才的几房儿媳妇,吵吵嚷嚷闹着要分家。张才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整日愁眉苦脸,度日如年。
突然有一天,张才终于想出了一个好点子。腊月二十三日,正是张灶王病故一周年的祭日。这天深夜,张才突然起床,在院子里大声呼叫,他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当儿子、媳妇、孙男地女来到院中,他就带着他们来到厨房里。儿孙们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在飘动着的烛光中,张灶王和他已故妻子的美丽容貌,若隐若现,全家人惊呆了。
张才这时才说:“今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哥和大嫂成了神仙,玉皇大帝封大哥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封大嫂为‘灶王奶奶’。你们平时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老爱幼,闹得居家不得安宁。大哥得知你们现在又闹着分家,很是气恼,准备禀告玉皇大帝,今年三十除夕晚上,他要下界惩罚你们。”
儿孙们听了张才这番话,吓得毛骨悚然,惊恐万状,瑟瑟发抖,立即跪倒在地,连连向灶王爷磕头施礼,祈求灶王爷饶恕,再也不敢闹事。他们急忙取来平时张灶王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再一次烧香磕头,恳求灶王爷不要和小民一般见识。
自从张才家祭灶王之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妯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和睦相处,敬老爱幼,欢乐度日。这件事很快被街坊邻友得知,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人都到张才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晚灶壁上的灶王爷、灶王奶奶,都是画师预先绘制好的。他假借大哥显灵来吓唬儿孙们,万万没有想到此法如此灵验。所以,当乡邻们前来画师家打探情况时,他只好假戏真做,把事先画好的灶王爷像分送给左邻右舍。这样一来,灶王爷显灵之事很快传遍全国,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贴上了灶王像。随着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送灶王升天,除夕夜迎灶王回家,祈求灶王爷保护合家平安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二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民间还有另一种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中原大地有个张生,娶妻郭丁香。郭丁香长得眉清目秀,貌若天仙,性情温顺,吃斋念佛,乐善好施,人人羡慕张生有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深焉。郭丁香不但貌美,而且持家有方。她种棉,防线,织布;种桑,养蚕,织锦,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家业很快兴旺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张生家中存粮大囤满、小囤流,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人人羡慕。
谁知张家富裕后,张生忘本,贪图享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更喜沾花惹草,喜新厌旧,不久以郭丁香不育为名,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李海棠。李海棠虽说人长得漂亮,可是为人奸诈,好吃懒做,过门不久,妒忌丁香,经常无事生非,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后来海棠硬逼着张生把丁香休了。
郭丁香含泪离开张家,来到荒郊野外,她口中念念有词:“我的鸡跟我飞,我的狗跟我走。”于是家中鸡狗随之而来。接着她又念道:“屋里粮食跟我走,金银财宝随我来。”从此郭丁香在这里安家落户,不久又重新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自从张生休了郭丁香,他和海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日吃喝玩乐,不到两年光景,把个万贯家产全部卖光。张生和海棠走投无路,只得沿街乞讨。
在一个风雪交加、北风凛冽的日子,张生行乞来到一家门前,这时他已饿得行走困难,站立不稳。这家丫环红红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扶进厨房,拿来美味佳肴,让他饱饱地吃了一顿。张生听丫环不住口地夸奖她家女主人智慧善良,乐善好施,可惜命运不佳,直到现在还是孤苦伶仃一人。张生十分敬慕这位女主人,真想面谢这位贵夫人。
恰在这时,贵夫人来到院子里,丫环忙告诉张生说:“你看,我家夫人来了”。张生见了这位贵夫人,头戴金冠,身穿华丽衣衫,面目和善,忙叩头施礼,口中一连声地叫道:“大娘,大娘,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贵夫人听了,怒目喝道:“柳条子穿鱼你瞎双眼,见了贤妻喊大娘!”
这时张生抬头细看,站在面前的原来是两年前自己抛弃的妻子郭丁香。他羞愧难言,无地自容无,可是躲又无处躲,藏又无地藏,最后只好钻进灶膛里。郭丁香见了,急忙跟了过去,来到灶房,急忙把他拉出来。可怜张生已活活烧死。善良的丁香看到此情此景,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她厚葬张生后,抑郁寡欢,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考虑到郭丁香生前为人,封郭丁香为灶婆,又念及张生能知错认错,封张生为灶王,专管人间、天上传递消息。
自从张生当了灶王爷,每年除夕来到人间,收集各家的善事恶行,于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据此玉皇大帝扬善惩恶,以保天下太平。
百姓得知张生当了灶王,想起他的生前为人,敬畏交加,担心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拨弄是非,于是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时,一边磕头施礼,一边唠叨:“灶王爷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且向他嘴里塞糖,还在嘴边摸糖,希望他说话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胡言乱语。
灶王爷深知民间疾苦,状告三尸神在人间为非作歹,并且告诫各家各户从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打扫庭院,才使三尸神的阴谋没能得逞。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天上人间诸神中,唯有灶王爷最具人性,体贴民情,因此历来受到全国百姓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之夜迎灶王,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3张生娶了个媳妇,名叫郭丁香。这个丁香非常贤惠,自嫁给张生后,起早睡晚,收干晒湿,辛勤持家,几年功夫家业就兴旺起来,骡马成群,瓦舍百间,张生阔了,多亏娶了个勤劳的丁香。
张生看到家业越来越大,成了富户,不想想是怎么得来的,看着丁香没有年轻时俊了,就产生了喜新厌旧的思想,冬日活也不干,一心想把郭丁香休掉,找个漂亮的年轻媳妇。他整天虐待丁香,把丁香休出家门后,又娶个财主的女儿李海棠。这李海棠好吃懒做,整日和张生花天酒地,不操持家务。几年功夫,家业败尽,渐渐地穷了,连房屋加土地都卖净,连饭也吃不上了,李海棠也不跟张生了。
俗话说:休了前妻没饭吃,张生要饭要到一家门口,一个做活的给他盛了一碗汤喝了。张生说:“这汤真好喝,再给一碗喝吧。”做活的又盛了一碗给张生喝了。张生喝完两碗汤,看看天色不早了,就说:“天不早了,给你家主人说一声,能让我在您家锅屋里住一夜吗?”做活的说:“行。”就把张生领到家里,在锅屋里住下。张生说还饿,还想喝碗汤,做活的又给他盛了一碗,张生喝完说:“你东家心眼真好,你回报一声,我想见见他。”家人说:“不用回报,我家主人心眼最好,给他说一声就来。”张生心里感激不尽。自己正想着,这家主人来了,张生一看是个女的,好像面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休出家门的丁香。丁香问张生:“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了?”张生羞的无地自容。心想:我还有脸活着,死了吧。张生一看丁香家的大锅底下火烧的正旺,就一头钻到锅底下烧死了。这时候,巡天的天神正好看见,就回报了玉皇。玉皇知道张生虽然不好,但他知道害羞,自己投火烧死自己,说明他没坏到底,还能回心转意,他既死在锅底下,就封他灶王吧。
张天师传下旨意:封张生为灶王,为一家之主,逢年节都用果子敬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骑马上天回报,腊月三十那天再回来,在天上过七天。
张生封了灶王之后,家家都把他的像贴在锅门口。有的妇女抱着孩子烧锅,有的小孩把他的'脸皮抓破,有的小孩弄了泥巴抹到他嘴里。他很生气,单等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一回报,对他不好的都穷了;谁对他好的,都叫谁富了。
老百姓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是灶王爷上天回报的。以后恐后他上天不说好话,在送他上天的时候,都用秫秸稗插个马,做了面条,叫他吃饱喝足,照顾好好的,还圆成一番,叫他上天回报好话。后来还信不过,就用粘米做了个糖盘敬他,叫他吃了糖盘粘住嘴,不让他上天回报坏话。人们还在灶王像两边写了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披是“一家之主”。直到现在,还有“二十三啃糖盘,再过七天就到年”的说法。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4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小年儿,家家户户祭奠灶王爷的日子。现在很少有人在这一天上供烧香,但是这个节日习俗还一直流传着。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供奉灶王爷。那时的灶王爷很少有现在这印刷精美的挂画儿,人家灶台前灯窝儿旁边便是灶王爷的牌位儿,一张黄纸贴在墙上,中间写着“灶王爷之位”几个大字;两边是一幅对联儿,“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边是横批,“一家之主”,也因此在民间产生了一句歇后语,叫做“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在那张纸做的牌位儿下边钉两根小木橛儿托起一块一尺来长儿半尺来宽儿的小木板儿,那是给灶王爷摆放上香炉和糖果用的。
传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供奉的灶王爷都要回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他在凡间一年的工作,同时还要把人们的要求和良好愿望反映给玉皇大帝。因此,人们在这一天的早上,都要点上一炷香,三拜九叩首,在心里默默地向灶王爷祈祷,委托灶王爷把自己的愿望带给玉皇大帝,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小时候父亲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的就是灶王爷满足人们愿望的事儿。
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个老员外,雇了一个小长工儿,这个小长工儿一晃已经十八岁了。老员外有一个儿子,和这个小长工同庚,不同的是老员外的儿子不但不需要下田劳作,还老早儿的娶了妻,生了子,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
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小长工领了一年的工钱,回家和唯一的亲人老父亲过年。话说小长工的父亲就在这一天的早上给自家的灶王爷供了糖果,上了香,然后三扣九拜之后在心里默默祈祷:“大慈大悲的灶王老爷,行行好吧,让我的儿子早点上媳妇……”
就在这一天的夜里,小长工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灶王爷,灶王爷告诉他说:“明天你到集市上买一张画有美丽姑娘的年画,贴在你家炕稍墙上,你老父亲的愿望就能实现。”小长工虽然不知道父亲的心愿是什么,但还是照着做了。
大年三十儿晚上,子夜到了,小长工烧开了煮饺子水,和老父亲到院子里放爆竹。放完爆竹,爷俩欢天喜地地回屋煮饺子,一开门,见一个美丽端庄,衣着艳丽的姑娘正在灶台前忙着煮饺子呢。抬头看看灶王爷,灶王爷仿佛在看着他们笑;再进里屋一看,墙上的年画变成了一张白纸,老父亲心里一下子明白了,那煮饺子的姑娘就是灶王爷求玉皇大帝赐给他的儿媳妇。
转眼之间又到了年底,小长工已经有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可是他仍然长年累月给老员外扛活,日子过得比先前更紧了,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小年儿又到了,小长工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灶王爷上香祈祷,祈求能赐给他富贵。夜里,灶王爷又来了,见面第一句话就说:“小伙子啊,你不知足哇。有了媳妇和儿子又想要富贵,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
小长工问灶王爷:“我为什么就不能像老员外的儿子那样?”
灶王爷说:“他能和你比吗?他只有二十三岁的寿命,你有七十三岁的寿命啊!”
小长工说:“我就是活到一百零三岁不也是受穷吗?我宁肯和他一样活到二十三岁,也不愿意永远受穷。”
灶王爷想了想,对他说:“那好吧,明天你到集市上捡带有金元宝的年画买一张,贴在炕稍墙上就行了。”
第二天,小长工照样儿做了。
大年三十晚上,小长工放完爆竹回屋里一看,惊呆了,炕上摆满了黄澄澄的金元宝。
有了钱,小长工不用再给人家扛活了,家里买了很多土地,盖了四合大院儿,雇了好几个长工,从此,小长工当上了远近闻名的大员外。他老父亲为了能多抱几个孙子,又为儿子娶了好几房儿媳妇,没过几年,老人家就孙子孙女成帮了,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小长工时刻都没有忘记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但是不知道怎么报答。经过多日的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在自家为灶王老爷修建一座祠堂,于是请了泥瓦匠,盖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祠堂,为灶王老爷雕铸了一樽镀金的泥像。
是年小年儿的夜里,灶王爷又来到了他的梦里,告诉他年三十儿半夜十二年点他就到寿命了,让他有个准备。
第二天,他告诉他的子女们说:“年三十儿我就要走啦,你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特别是腊月二十三,千万不要忘了给灶王老爷上供烧香。”
年三十儿,她早早地来到灶王老爷的祠堂里,坐在灶王老爷的对面,摆上了丰盛的酒菜,自己吃一口菜,给灶王老爷喂一口菜;自己喝一口酒,给灶王老爷喝一口酒。就这样,一口菜,一口酒,一边吃,一边喝,一边唠着感恩的话,弄得灶王老爷满脸满身都是酒菜,都是油腻。子夜到了,阎王派两个钦差来接他,一看他正在和灶王爷面对面的喝酒,没敢惊动,忙跑回去向阎王报告说:“那小子正在和灶王爷喝酒呢,有说有笑的,我们俩没敢惊动。”
阎王不信,亲自和两个钦差去接,到那一看果然不假,于是火冒三丈,就去找玉皇大帝说理。玉皇大帝听了之后说:“不对呀,老张现在正在和各路神仙一起吃庆功酒呢?”两人一边说一边来到了宴会大厅找灶王爷。灶王爷说:“那那儿是我呀,那是他为了感激我,为我塑的镀金泥像。”
玉帝和阎王一听世上还有这样知恩图报之人,感动之余,就免去了小长工一死,允许他能活多久就活多久。
小长工陪着灶王老爷的雕像喝到天亮竟然还活着,而老员外的儿子,在那个年三十儿的子夜时分如期归西了。
末了的结论是,做人,要知道知恩图报。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每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人们都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儿,三十晚上吃完饭,归置好灶台,就可以等着灶王爷回家降吉祥了。祭灶的风俗自先秦时期就有,节日重要性仅次于中秋节。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民以食为天,当然重视灶王爷了。关于灶王爷的姓氏,众说纷纭,人们常说:灶王爷本姓张,骑着大马挎长枪。姑且就姓张吧,传说玉皇大帝也姓张,叫张百忍,看来神仙也有用人唯亲之嫌。灶王爷的全称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简称灶君,他是玉帝指派来的“人间司命主,天上耳目神”,有着专事监督人间善恶的特殊身份,是人与神沟通的使者,也是我们的一家之主。明天就二十三了,您有空还是祭拜一下灶王爷,多摆点糖瓜贿赂贿赂他老人家,帮您在玉帝那美言几句,保佑家人们明年幸福安康!
民俗“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你知道民间说的灶王爷姓什么吗?
在没去北方读书之前,一直以为过小年都是在腊月24日。因为在我们这边的习俗是腊月24日过小年,而在腊月二十三当天灶王爷就要上天言好事了。所以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会当天在灶王爷像前面摆一些 美食 ,让灶王爷来品尝。小时候听爷爷说,这个就是“贿赂”一下灶王爷,毕竟吃人家的嘴软。当时也问了到底灶王爷是谁呢?在民间的说法也是五花八门,具体也没人说得清楚。
农夫记得,当时爷爷说过,灶王爷在民间常说中有多个版本,有的说灶王爷是炎帝,有的说是祝融,他是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颛顼的儿子,是火神。还有的说是皇帝,从这些民间传说来看,这些灶神都是大有来头的。不过,在民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那就是灶神原本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这也是大家比较接受的一种说法。
民间常说灶神原本是个烦人,名字叫张万仓,他娶了个媳妇叫郭丁香。可是婚后几年,他的老婆一直没有怀上孩子。于是张万仓把郭丁香休掉了,另外又娶了一个媳妇。然后毅然还是没有怀上孩子,而且因为张万仓平时又花天酒地的爱好,很快就把家产败光了,并且沦落成为了一个乞丐,靠着乞讨为生。有一天他乞讨到了一户人家,发现这是自己的前妻家。了解得知,前妻被休掉后选择轻生,可是很幸运的是被一个砍柴的樵夫救下来了。并且郭丁香还嫁给了樵夫,剩下了一儿一女,生活过得非常的幸福。看到前妻的日子过得如此红火,张万仓是羞愧难当,于是就一下子钻进了灶膛里面,然后就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玉帝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感觉张万仓已经回心转意了,又是在灶膛里面烧死的,所以就封他为灶神,专门看守灶门,主管饮食之事。所以,从这个传说来看,灶王爷是一个男性,并且其本性是和玉皇大帝同姓的,都是弓长张。
民俗“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你知道民间说的灶王爷姓什么吗?
不错,又是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又到了灶王爷辞灶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了。民间说法,家家都有个灶神,在人间监视着人的举动,特别是有没有浪费食物的举动,但到了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回天宫开年终总结大会的日子,天宫的事情多,所以天宫的年终总结要一个星期,灶王爷要一直住到年三十才能重归人间。灶王爷的年终总结,就是向玉皇大帝回报人间的善恶及是否浪费粮食,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回报,决定对每家每户的赏罚。所以,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家家户户这天要祭灶,给灶王爷供糖瓜,让甜甜的糖瓜粘住灶王嘴,能说的话都是甜言蜜语,玉皇大帝就会对人们光赏不罚了,所以腊月三十这天,灶王爷就带着玉皇大帝的奖赏,重新降临人间,“下界降吉祥”了。
那么,你知道民间说的灶王姓什么吗?
其实关于灶王,古籍上有些零星的记载,但说法不一,比如《淮南子》中记载灶王爷为炎帝,《礼记》上又说灶王爷是祝融,但到《庄子》中称“灶有髻”,变成了美女。正由于这些记载不一,才导致了民间传说的流行。在民间,普遍公认的灶王爷,原来是个负心汉,来自于张郎休妻的传说。
这个张郎,有的地方流传为张单,有的地方说叫张奎,也有的地方说叫张腊月,尽管说法不一,但共同的传说还是张生,所以,民间的灶王,实际上就是这个负心汉张生。话说这张生娶妻丁香,为人贤惠孝顺,有理有节。张生外出做生意,丁香在家照顾张生年迈的父母。不曾想后来张生发了财,又鬼混了一个叫海棠的女人,于是回家休掉糟糠之妻丁香,丁香只得外嫁邻村。但是张生新娶的海棠,生活挥霍奢侈,不会料理家务,两口子很快将家产败尽,又突遭一场天火,家里被烧个精光,海棠弃家而去,张生急火攻心,竟然瞎了双眼,只能靠乞讨度日。
这张生的原配丁香,改嫁的也并不是太远,由于她勤劳持家,家里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话说这年腊月二十三,张生要饭竟然要到了丁香的家里。这丁香认出张生,也听说过张生的下场,心里自然又疼又恨,就给张生下了一碗面条,面条里放上自己的长发。这张生从面条里吃出独有的味道,又吃出一根长长的头发,感觉出面对的是自己休掉的前妻,自然羞愧难当,悔恨交加,一头碰到前妻的灶台上身亡。
丁香的男人也是个生意人,正在外收账,丁香只好偷偷葬了张生,为了进行祭祀,丁香找人画了张生的画像,又怕自己男人看到,只能贴于灶后,日日供奉。丈夫来家过年,见到画像,丁香只能说,这是灶神。这张生做鬼后也知道报答前妻,因此保佑的丁香家日子越加红火。因为腊月二十三是张生的忌日,丁香每年腊月二十三为他重新换一张画像,旧像烧掉。于是民间仿照丁香家做法,灶后贴上张生的画像,也会在腊月二十三更换新的。就这样,张生慢慢演变成了灶神。腊月二十三成了辞灶的日子。
所以啊,灶神本姓张,羞愧触灶亡,感念前妻恩,人间降吉祥。各位朋友,晏子的解释,不知和你们当地的传说吻合不?欢迎留言交流哟!
民俗“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你知道民间说的灶王爷姓什么吗?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又到了腊月二十三了。这一天是胶东农村传统的小年的日子,家家户户辞灶,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农村有句俗话叫“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说的就是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在人间督导了一年的灶王爷要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来的工作的时候,做一下年终总结。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决定对各家各户的奖赏。那民间所说的灶王爷姓甚名谁呢?
在我们胶东农村,听到的是灶王爷姓张,名单,字子郭。为啥这样说呢?胶东民间有歌谣为证,“灶王爷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由于灶王爷官位在天界中很小,但在民间却常年受人香火供奉,特别是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准备好糖瓜,为的就是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汇报工作的时候多说好话,以便得到上天的恩赐。
据传,张子郭出生在一个财主人家,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娶妻丁香。丁香勤劳有加,奈何张子郭看她不顺眼,后来张子郭的父母去世后,在一帮狐朋狗友的撺掇下,一纸休书将丁香休了。后娶了一妻海棠,这两口子可倒好,好吃懒做,真是“一担挑到渤海也不偏沉”。就这样,没多久祖上留下的家业就被败落一空。海棠看看这家没了油水,不知所踪。而张子郭因欠下赌债,被迫将房产抵押给人家,落得个无处安身的下场。
张子郭在急火攻心之下,瞎了双眼,无奈只好以乞讨为生。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他乞讨到一农户家中。恰好这农妇的丈夫外出未归,瞎了眼的张子郭哪里知道他讨饭的这家主人竟然是丁香。丁香认出张子郭后,擀了面条做给张子郭吃了,并在面条里加上了自己的头发。张子郭吃着这熟悉的味道,感觉出此人正是曾被自己逐出家门的丁香,羞愧之下,一头撞在锅台上身亡。
看着前夫撞死,丁香只好匆匆淹埋了张子郭。并找人按照张子郭的样子画了画像,贴在锅台后不显眼的地方,上供祭祀。外出归来的丈夫发现了张子郭的画像,问其故,丁香只好称此像是灶王爷,专司人间之事。后来,每逢张子郭的祭日,丁香都会摆供祭祀。时间久了,街坊邻居也信以为真,纷纷模仿,慢慢这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的就传了下来。
到了现在,人们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将在家一年的灶王爷好好打点一番,要用黄裱纸粘五只口袋,一个钱袋,将旧的灶王爷画像一起烧掉。在锅灶处放上麸皮,以供灶王爷喂马用。而锅台后要摆上贡品和糖瓜,糖瓜是要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回到天庭不要乱说。这才有了“灶王老爷本姓张,骑着马,扛着枪,拿着糖瓜当干粮。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少带是非口舌,多带五谷杂粮”的民谣。你们那里的传说有没有不同?欢迎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灶王爷本姓张,家住京东张各庄。”众所周知,“灶王爷”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人物,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美好憧憬的体现。
传说,在顺义张镇贾家洼子东南的红山上,发生过一场牛虎大战。后来,由于天降雷电引发了山火,牛和虎都烧死了。偶然间路过此地的几个人,第一次吃到了熟食。熟食的美味,激发了其中一个人的灵感,提出要保藏火种,今后可以用来烧找来的食物。
于是,为了留住火种,他们动手挖了坑,把余火引到坑内,这就形成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灶”。提出保留火种的人,自然而然地担负起照看火种的重任,他就是后来人称的“灶王”。
那为何灶王爷姓张呢?因为这个人身高体长,而且善于射箭,于是便用了弓与长结合而成的“张”。那么灶王爷叫什么名字呢?灶王爷叫张单,字子郭。名单,是因为他单独一个人尝试保留火种;字子郭,是指红牛山上人是“灶王”子民之意。后来,玉皇大帝亲自封张子郭为“灶神”。
顺义区张镇“灶王爷”传说已于2007年列入北京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说名录,祭灶传统在顺义张镇传承至今。
民俗“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你知道民间说的灶王爷姓什么吗?二十三也是小年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灶王爷要在今天去天庭回报工作,玉皇大帝张友仁会将全年工作报告听取后,做一个总结,并且将新的任务发放给灶王爷,灶王爷会在天庭逗留很久,处理我们一年的日常表现,灶王爷会在大年初一上班后回来我们家中继续工作。我们熟知的灶王爷姓什么呢?
对于灶王爷姓什么?民间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最多的说法是,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在北京顺义地区,被认定为灶王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的说法是灶王爷,本姓张,家住顺义张各庄,对于灶王爷姓张的传说更是多的数不过来,出处也是很多,有人认为玉帝也姓张,灶王爷也姓张,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其实虽然都姓张,灶王爷和玉帝还真的没有什么连续,稍微靠谱一点的说法灶王爷姓张来自于封神榜,而玉帝姓张也是来自于封神榜。
话说姜子牙作为封神榜的主要执行官,是具有很多的权利的,什么差事比较好,什么官大,姜子牙是了如指掌的,其实姜子牙也是有私心的,他想把玉皇大帝的位子留给自己,从而那个位子一直不念,一直空着,诸神纳闷不禁都问姜子牙为啥玉皇大帝的位子没有人呢?姜子牙又不好意思明说是给自己留着的,只好迎合寒暄说这个位子有人坐,却不料话音刚落,张友仁立马就坐下去了,并且说到道:友仁谢谢丞相。这姜子牙有苦说不出打掉牙齿肚里咽啊,这封神榜宣布就不能收回的,只好让张友仁当上了玉帝,被封的还有张奎和高兰英两人,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这里指的灶王爷姓张是指的张奎。
民间传说还有灶王爷姓张名单的传说,而且还有故事流传,说这个张单是一个负心汉,把妻子休掉之后自己最后穷苦潦倒,讨饭要到了前妻门前,看到前妻之后羞愧难当之后,看尽了人间冷暖一头撞死在了灶台上,玉帝念及尝尽世间百态幡然醒悟后来给封为灶王,这些都是民间的各种各样的说法,但不论灶王爷到底姓张还是姓李,我们每年都是还要照常祭祀的,对于灶王爷姓什么?你的老家有什么说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又到小年了,每年的小年供灶王爷的人家就要祭灶。祭灶时要供上灶糖,也就是用麦芽做的糖外面粘上一层芝麻,然后嘴里还要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因为在这一天守在灶底的灶王爷是要升天的并向玉皇大帝禀告这家一年的好事,坏事。玉皇大帝就根据他所报的来进行奖赏或惩罚。供上灶糖就是灶王上天多说好话,嘴甜点,灶糖又很黏,把灶王的嘴粘住就少报告点。据说灶王爷姓张,名生。在世时不务正业,花天酒地,妻子劝说不听又把妻子休了。结果家业败光沿街乞讨,一天要饭要到前妻家门口,前妻不计前嫌给他饭菜,他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下烧死了。玉皇闻知此事,觉得张生良心发现,还没坏到底,就封为灶王,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各家善恶之事,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民俗“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你知道民间说的灶王爷姓什么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传说中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这一天,农民们会给灶王爷供奉糖瓜之类的甜食,就为了让灶王爷能够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几句好话,让玉皇大帝龙颜大悦奖励民间百姓,让大家有好日子过。
关于灶王爷姓什么的民谣有好几个。
灶王爷姓张的农村民谣: 灶王爷本姓张,摇摇摆摆下了乡。
白天吃的油盐饭,晚上喝的烂面汤。
灶王爷姓李的农村民谣: 灶王爷灶王爷你姓李,打理照外全靠你。
阎王爷最有可能姓什么,悠然觉得姓张的可能性更大些,因为大家的争论中,灶王爷姓张不仅仅有民谣可为证,还有一个活龙活现的故事让大家不得不信服。
据说灶王爷张生娶妻贤惠女丁香,小两口日子原本过的红红火火,夫妻俩恩爱有加,可有一年张生外出做生意,头脑灵活的他挣了大钱,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男人有钱就变坏。
发了财的张生开始出入那种不检点的场所,遇到一个名叫海棠的女人,海棠年轻漂亮,且懂得男人的心思,俩人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于是三勾两搭,张生便领了海棠回老家,回老家后休妻丁香。
丁香后来另嫁邻村,日子从头过起,因其勤奋,因其贤惠,因其心善,因其淑德,几年以后和现任夫婿又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夫妻恩爱,生活幸福且甜蜜。
而张生整天沉醉于酒色之中,和海棠日日吃喝玩乐,生活极度奢侈,家中做生意积攒的钱没几年折腾光了,夫妻俩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
日子越来越难过,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日家中失火,张生被伤及双目,从此失明,而海棠看到张生家中气数已尽,席卷了家里仅剩的没几样值钱物件离开了张生。
张生沦落街头讨饭为生,后讨饭丁香门前,那天正好是腊月二十三。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丁香对张生又疼又恨,做了饭给张生吃,张生吃完饭知道这是丁香,羞愧难当撞死在丁香家的灶台前。
丁香把张生埋葬后,画了像贴在灶台边上,别人问她,她言说是灶王爷,以后每年二十三张生忌日时,丁香都会再画张生画像贴在灶口处,农民们看到也跟着学画并贴画。
从此民间有了灶王爷,有了灶王爷本姓张,上天言好事的说法。
民俗“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你知道民间说的灶王爷姓什么吗?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北方过小年的日子,以前经常在这一天过小年形成了习惯,后来上网才了解,原来南北方风俗习惯不同,一般北方多在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多在二十四过小年,这也算是南北风俗差异不同了。
北方二十三过小年,意味着过年的大幕真正慢慢开启,年味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开始为过年而忙碌着,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最主要吃的是两种食品,饺子和灶糖,而这个灶糖的由来便是和腊月二十三这天最主要的风俗活动相关。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要祭灶,民间相传人们常用的火灶也有神在保佑,这个就是灶神。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把家里的灶神烧掉,送上天,同时还要摆上供品,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灶糖。意思是说让灶王爷上天的时候吃糖甜嘴,可以上天言好事,来年才能入地保平安。 关于灶王爷具体姓什么,这个问题还真没有人具体研究过,人们从古代就开始了祭灶的活动,关于灶王爷的出身说法也很多。有的说是祝融,因为祝融在传说中被称为火神,最早的人们过着吃生肉的日子,直到火神祝融教会人们使用火,才让人们摆脱了吃生食的日子。所以后来变成了灶神。
人们在祭拜灶王爷的时候,不仅有灶王爷同时还演化除了灶王奶奶的说法。也就是说灶神是男女都有。其实如果真从人类使用火源的 历史 来看,应该是古代的猿人从森林山火中发现了或火种。所以保留下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随着现在的厨房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了各种先进的电器,估计不久的未来,人们也很少会在自家的灶头上挂上一个灶王爷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也就会慢慢淡忘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送灶王爷上天。知道民间说的灶王爷姓什么吗?
这个传说我打小就听过,是一老者给我讲的,说过年锅灶前贴的“灶神”叫“张奎”。灶王奶奶叫“高兰英”。一个是“七煞星”,一个是“桃花星”。
原本是没有“灶神”的,因“土地爷和土地奶奶”,也就是《封神演义》里的“土行孙、邓禅玉”夫妻俩是被张奎、高兰英夫妻俩打死的,封神后,土行孙夫妻为了报仇,就追着张奎夫妻俩打,张奎夫妻无处逃,就躲到人家灶台底,土行孙追到人家里,张奎不得已就从烟筒里跑了。
张奎夫妻逃出升天就告了土行孙一状,于是玉帝就让“张奎”夫妻专门监察人间一年的家庭善恶琐事,并一一记录,然后到腊月二十三到天上做汇报。
可土行孙了,原本封的就是土地神,地上哪里都可去的,于是就在院子里守着,就不让灶王从正门走,灶王不得已,年年升天都走烟囱,土行孙了也就成了人家院子里的土地。
在说“灶王爷”在人家里,人家的小善小恶,自然也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在灶王爷上天的时候,也就是“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吃麻糖,只说好的,保留赖的,所以腊月二十三就给灶王吃糖糖。
因灶王奶奶是“桃花星”也管男女之事,所以我们了解的“命理八字”,也就是“算命”批八字,命里有桃花,指的就是“桃花星”,命八字里犯“七煞”七煞就是指的烂桃花,都和灶王爷、灶王奶奶有关系。
所以我听到的说民间灶王爷是姓“张”。
“小年”,也叫“祭灶节”、“灶神节”,由于地区风俗差异,一般北方的小年在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在腊月二十四,这个节日已经有上千年的传统,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还是异常重视的。
送灶神的方式
各地民间辞灶习俗不尽相同,但大致都是燃香、供果菜、酒食,还有纸钱或元宝等。首先把供果和酒菜摆在桌子上,在灶神上天之前要请他吃上一顿,供奉好以后,把香点上再把灶君的画像从墙上请下来,与事先准备好的纸钱一起,拿到院外烧了,同时燃放鞭炮。意思是让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快快走,再等他回宫降吉祥。
送灶神其实老祖宗留下来的还有“3供2忌1不留”这样一种说法,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今天一起了解一下吧!
3供
供糖、供酒、供豆
家里有灶神像的不难发现,一般上面都会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灶神是一直在家里的神,每年的灶神节都是要上天去向天庭汇报这家人一年中的作为,为了能让灶神说点好听的,家家户户都会供上蜜糖,嘴上抹点蜜,会说好话。
供奉酒水则是为了让灶王爷多喝点酒,这样脑袋昏昏沉沉的,能少说几句家里的脏话。
所供奉的豆子呢,则是给灶王爷的坐骑准备的,让坐骑在路上能安稳一些,让灶王爷顺顺利利,开心地去到天庭汇报。
2忌
一忌女子祭灶、二忌不吉言行
民间有这样一句话,“男不祭月,女不祭灶”,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男子不去祭拜月神,女子不去祭拜灶神的意思,传说中月神是位美丽的仙女,男子祭拜过后往往会迷恋上温柔美丽的月神,回到家后总是会心神不宁,所以一般不让男子去。
而灶神呢,是为男性神像,古人最忌讳男女之间的相处,所以也不让女子去祭拜灶神。
在小年前后两天,休息一年的灶王爷也会睁开眼睛,竖起耳朵,仔细观察家中有没有不合规矩的言行,才好上去禀报,所以这两天一定要谨言慎行,少说不吉利的话,少做不吉利的事。
1不留
不留旧灶神像
送灶神的最后一步就是把灶神像用火烧掉,这样就算是把去年的灶神送走了,等到除夕晚上,再贴上一张新的灶神像,继续摆上瓜果、香火,新的一年新的灶王爷,所以家里是不能再留着旧的那张像,会让新来的灶王爷不满,来年回去禀报的时候会捡不好的说。
除此之外大家也别忘了做上一锅饺子,寓意吉祥,招财进宝,给家人都吃一点。
小年对于大家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所以大家应该重视起来,记好这“3供2忌1不留”,顺利过完小年,来年吉祥顺遂!
要让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时候说好话。
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古时候,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故封为: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
腊月二十三黄昏入夜之时,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糖瓜等。并将糖瓜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
/iknow-piccdnbceboscom/f31fbe096b63f624600423e68a44ebf81b4ca3fd"target="_blank"title="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f31fbe096b63f624600423e68a44ebf81b4ca3f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31fbe096b63f624600423e68a44ebf81b4ca3fd"/>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