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凤的故事和传说。

老人 0 84

龙与凤的故事和传说。,第1张

龙与凤的故事和传说。
导读:古老中国一条龙 龙的祖先在黄陵 ——黄陵民谣 从出土的各种动物化石中,从未发现龙和凤的化石标本。 那么,龙凤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轩辕黄帝经过五十三战,打败了蚩尤,平息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个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

古老中国一条龙

龙的祖先在黄陵 ——黄陵民谣

从出土的各种动物化石中,从未发现龙和凤的化石标本。

那么,龙凤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轩辕黄帝经过五十三战,打败了蚩尤,平息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个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黄帝打算制定一个统一的图腾(类似现在的国旗,或者说是国家的标志)。开始,黄帝手下的谋臣建议不再搞新图腾。理由是黄帝功德无量,天底下无人能比得上。就沿用黄帝部落的图腾,一统天下。黄帝说:“万不可这样作,各大小部落都拥戴我为尊长。我怎么能辜负群民重望,独断专行,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呢?”接着黄帝又说:“蚩尤所干的一切,对兄弟部落的行为,我们万万做不得。”黄帝叫仓颉写了个通知,要求原来各大小部落把使用过的图腾,全部献出来,再由原来各大小部落选派一个代表,前来黄帝宫,共同商议制定新图腾。谁知,通知一发出,各个大小部落都送来了本部落原先使用过的图腾。一下子就摆了成百个。其中蛇图腾、鹰图腾、马图腾、鱼图腾、熊、豹、羊、象、狗等各种各样的图腾。这下可把黄帝难住了。究竟采用哪个图腾好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黄帝召来身边的谋臣,常先、大鸿、风后、力牧、仓颉等。征求他们的意见。大家你一言,他一语,各抒已见,有人同意用这个图腾,有人主张用那个图腾。最后,仍然没有定下来。大鸿着急地说:“黄帝心思太多了,随便用一个图腾就对了,何必这样挑来选去,太麻烦了。”黄帝耐心地说:“这是一个新统一起来的大部落,不那么简单,处处都要谨慎从事,绝不能草率。一定要照顾原来各大小部落的情绪,要搞一个有团结象征的图腾。不然,又有分裂的可能。”众谋臣听了黄帝这一席话,觉得很有道理,连连称赞。唯有大鸿赶忙纠正他的话说:“我是带兵打仗的,对图腾这些事不懂,刚才说的话全当没说。”大家一听都笑了。

制定新图腾的事,黄帝几天几夜没有睡好觉。有天夜里,天下暴雨,吼雷闪电,黄帝发现电光一闪,一条明亮的光线,一闪而过,深深映在黄帝脑海里。 第二天,黄帝单独叫来仓颉和风后,把他昨夜看到的霹雷闪电的形象,向仓颉和风后讲述了一遍。然后,黄帝指着各大小部落的图腾说:“我看为了照顾各个部落的情绪,咱们参照各部落图腾的特点,应该制定这样一个图腾:蛇的身,鱼的鳞,马的头,狮的鼻,虎的眼,牛的舌,鹿的角,象的牙,羊的须,鹰的爪,狗的尾。组成一个特别的图腾。把原来各大小部落图腾都分别用上一些,要说照顾,这也算真正照顾周全了。可是,组成这样的图腾像个什么东西,叫个什么名字?”仓颉说:“黄帝,这个图腾在世界动物中,谁也找不到它,谁也无法伪造。我想,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龙’!既能腾云驾雾,又能翻江倒海。”黄帝捋着胡须,轻轻踏着步子,细细琢磨了半天,然后,果断地说:“好!就叫‘龙’”。从此以后,龙就成为中华民族吉祥权威的象征物。谁也不能侵害它,就连黄帝也带头崇敬它。这就是‘龙’的来历。

那么凤凰又是怎么来的呢?‘龙’的图腾组成后,还有剩下一些部落图腾没有用上,这又如何是好呢?黄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女人,她发明了养蚕,给黄帝制作了衣冠,发明创造了许多东西。嫘祖受到黄帝制定的新图腾的启示后,她把剩余下来各部落的图腾,经过精心挑选,细心端详,也仿照黄帝制定的龙的图腾的方法:孔雀头,天鹅身,金鸡翅,金山鸡羽毛,金色雀颜色······组成了一只漂亮华丽的大鸟,嫘祖叫来黄帝另外三位妻室征求她们的意见,方雷氏是个有心计的女人,她对嫘祖说:“姐姐,你组成的这只大鸟像只美丽的大公鸡,可就是个单身汉,水中的鸳鸯还是成双成对呢?”一席话提醒了嫘祖。当时,彤鱼氏,嫫母也齐声叫好,都说方雷氏说的有道理。她们姐妹四人,一齐动手,把剩余下来的,没有用到‘龙’图腾上的其它小图腾,很快地组成了另一只华丽的大鸟。正好和嫘母组成的大鸟配成一对。可是,把它们叫什么名字呢?这下可把黄帝四位妻室都难住了。最后,她们还是请来老谋深算的风后、造字的仓颉。叫他俩给这两只大鸟取个名字。风后看罢,哈哈大笑说:“黄帝制作了一条‘龙’,世界上各种飞禽走兽中找不到它,你们四人又制作了两只大鸟,空中飞翔的鸟群中也找不到它。这就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吉祥物”。仓颉全神贯注,一直在详细地观看这两只鸟,一句话也没有说。直到嫘祖问他时,仓颉把早已在脑子想好的名子脱口而出地说:我看就叫‘凤’和‘凰’。凤代表雄,凰,代表雌,连起来就叫凤凰”。“好!我赞成,就叫凤凰”。

原来,谁也没注意到黄帝早已站在他们身后,倾听着他们各种议论。现在黄帝既然赞成叫凤凰,就请黄帝最后作决定,黄帝沉思了半天,才说:“龙凤在世界上生存的飞禽走兽中没有它们,谁也找不到,它的高贵处就在这里。我看,还是风后说的对:这两种图腾谁也不会伪造,给后世的子孙万代也立下规范。我同意,‘龙凤’就正式定下来,作为新部落统一联盟后的新图腾”。这就是“凤凰”的来历。

几千年来,龙凤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物。广大人民也把龙凤作为吉祥物。相继出现了‘龙飞凤舞’,‘龙凤吉祥’,‘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凤凰戏牡丹’,‘龙腾虎跃’,‘虎踞龙盘’,‘降龙伏虎’,‘藏龙卧虎’,‘叶公好龙’等等吉祥成语。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历代帝王又把龙凤作为他们高于一切,至高无上统治象征。所谓‘真龙天子’,‘龙子龙孙’,龙衣龙袍龙帽,后来又演变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又说‘龙生九子不成龙,打下凡间受人用’。‘一龙升天,九子下凡’。直到当今,又演变成‘龙的传人’都是中国人。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都接受了龙凤的神话传说,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所以,中国人走到哪里就把龙凤带到哪里,在世界各地只要发现龙,就有中国人。

轩辕黄帝逝世后,先民们一致认为黄帝功大无边,应该乘龙升天。尽管黄帝尸体埋葬在陕西黄陵县桥山之巅,人们都习惯认为桥山只埋着黄帝的衣冠。不忍心把黄帝说成埋在地下。因此,“古老中国一条龙,龙的祖先在黄陵”,就成为世代歌颂的民谣。

龙和凤是中国人动物文化中两国最重要的动物。所谓动物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对动物的崇拜、禁忌,和赋予动物的某种象征意义,以及在语言中,用动物作比喻,来表达人的感情,等等。这种文化现象,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只是文化内容不同而已。

中国人最崇拜的动物是龙,这大概起源於上古社会的图腾崇拜。汉族人把龙奉为祖先,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人们也崇拜凤,所以在汉文化中,逐渐形成了龙凤文化。其实人们所崇拜的龙凤,在现实中是没有的,它是一种“神灵化” ﹑“ 艺术化”了的动物。它的形态古今有很大不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龙凤形象,大体是在宋朝时定型的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龙其形有九︰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可见这是人们把各种动物的不同特徵,集中在一起,创造出的一种“神”化了的形象。至於凤,古人描绘为“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这也是一种想像,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创造。安徽凤阳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这里至今还以画凤而著名。据当地民间艺人讲,他们最早画凤是为了献给朱元璋的妻子马娘娘,把凤画成“蛇头(因马娘娘属蛇 )、龟背、鸡脚、鹰嘴、九尾、十八翅”,尾和翅都采用“九”和“九”的倍数,是为了取得马娘娘的欢心。

汉民族认为龙是神,它腾飞於云水之间,兴云降雨,昂首摆尾,威武雄壮。凤是百鸟之王,声鸣於天,不落无宝之地,於是把它们作为民族的象徵加以信仰。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说,他是其母与龙结合而生,所以自此以後,龙就逐渐成了皇帝的代表和皇权的象徵﹐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皇后也自命“凤仪非凡”,於是凡与皇帝和皇后有关的事物,都加以“龙”、“凤”字样,如︰龙体、龙颜、龙袍、龙帐、龙子龙孙、凤衣、凤冠、凤阁、凤辇等。紫禁城内更是一个“龙的世界”,宫殿内外,房上房下,到处都装饰着“龙”。这里到底有多少“龙”,至今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有一个细心人,他只对太和殿作了一次调查,他数了数殿内装饰的龙,共有12654条。这仅仅是一个殿,故宫有房8000多间,加起来龙的数量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到了元明清时代,皇宫中所画的龙都是五爪大龙,这是皇家专用品,其他人是绝对不许用的,谁用了是要满门抄斩的。

在民间,龙凤也是吉祥的象徵,每逢年节,人们总是舞龙灯加以庆祝。五月端阳节,在中国南方,更要举行龙舟竞渡,以表达人们喜悦欢乐的心情。在汉语中,含有“龙” 、“凤”的词语很多,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翔凤翥、攀龙附凤、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马精神、望子成龙、百鸟朝凤、凤鸣朝阳、凤毛麟角,等等。

有的,凤凰和龙确实存在的,只是我们凡人看不到,就像凡人看不到神仙一样,神仙是在十重天之上的,龙是在深海中,凤凰属火所有是火凤凰,是在火山的火焰中,龙和凤凰吐出来的火,就是三昧真火,三昧真火是神火

龙和凤凰其实没有关系,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凤凰分雌雄,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称凤比凤,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

扩展资料:

在甲骨文中“凤”字是一只头顶“辛”形符号的飞鸟。这只飞鸟其实就是与雨水有关的风,即凤。“风”的读音是模拟四五级风吹过耳旁的声音,介于“呯呯”与“嗡嗡”之间。所以,凤是被天驱使行云布雨的风,它拂过耳旁发出风声,像飞鸟一样飞行。

古人看到“龙”和“凤”两个字,字形中兽首蛇身和鸟形,便根据理解对龙和凤进行美化和神化,最终将之推向神坛,把龙凤“兴雨送雨”的原始意象重重封闭在华丽威武的外表之内。

再后来,根据“龙”字的兽首蛇身之形,而把龙附会为鳞虫之王,兽以威武雄壮著称,再进一步附会为帝王的化身;根据“凤”字中的鸟形,而把凤附会为百鸟之王,鸟以漂亮艳丽著称,进一步附会为天子后妃的化身。

-凤凰

世上是没有龙和凤的,龙、凤只是一个图腾,跟氏族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吧。龙和凤的起源及发展 中华民族的古代帝王多以真龙天子自居,其实质意义不过是比喻自己能像龙为黎民百姓带来充沛的雨水那样,具有无比强大的主宰力,以满足黎民百姓的要求为已任。 我国古代的东夷族是崇拜鸟的民族,舜帝时期就以鸟为官名,行不择路认为,该处的“鸟”的实质指的是与雨水有关的风,即凤。在甲骨文中,“凤”与“风”字是同一个字。因为,风与鸟在运动形式上一样,都是不着地的飞行运动(至少在不严格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尽管不一定有风就是雨,但雨必须依靠风来行走天下,风是送雨而来的自然力量。 行不择路因此认为,龙与凤都是源自中华先民对雨的期盼,只是在融合成统一的华夏民族之前,一部分先民(或部族)注意的是与雨俱来的隆隆之声,另一部分先民(或部放)则偏重于送雨而来的风。或者说,一部分先民认为雨因隆隆之声而兴,一部分先民则认为是风送雨而来,因而分别神化为龙和凤。总之,龙与凤都是行云播雨的神秘力量。至先民们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之后,两种被分别崇拜的神秘力量被同样继承下来,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龙凤崇拜。

早于黄帝的伏羲和女娲两个神话人物都是人首蛇身之形,其蛇身可能并非地面上凡蛇,而是空中的飞舞的金蛇,即闪电,而且传说二人均姓“风”,行不择路据此认为,二人很可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早的龙和凤(风),即二人均是既是又是凤(详见有关《龙与凤起源》的图集)。 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一批远离农业生产的有闲阶级,这些人由于对龙和凤的感悟和体验远不如农民,因而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传说中龙和凤大肆美化和神化,使之成为中华文明中至高无上的神物,从而把其“兴雨送雨”的原始意象重重封闭在华丽威武的外表之内。再后来,又由于凤属于神鸟一类,而鸟类则以美丽漂亮色彩鲜艳著称,又被附会为女性的化身,专门用来表示天子的后妃。

八年前的那个深秋,我匆忙赶到二叔家时,躺在炕上的爷爷已经昏迷了。我俯下身靠近爷爷的头,在人间奔波了八十三年的爷爷太累了,他要休息了。

几个小时后,爷爷身体轻轻动了一下,一旁的七叔说换衣服吧。

大姑从柜子里翻出一套深色的衣服,七叔扶着爷爷,我和大姑把爷爷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又把新衣服换上,刚整理完,爷爷便撒手人寰了。

爷爷被抬进了走廊,大家又都去张罗别的事了。我走近爷爷,掀开侧面被子的一角,手指搭在爷爷的手腕脉搏处,不相信爷爷就这样走了。

葬礼时有一个程序,打开棺材让亲人见最后一面。葬礼主持人告诉我们,只能看,不能哭。

亲人们悲伤过度,不听劝,特别是两个姑姑,围上来大哭,我一边制止,一边用手遮挡,怕眼泪落在爷爷脸上。

哀乐奏起时,亲人们还是不停地哭,我劝说两个姑姑别哭了,让我爷安静一会。我披着孝布去找了奏乐师,让他们改放佛乐,佛乐声想起,现场静了下来。

出殡时,我是女孩被告知不能去坟地。人们抬着棺材在前面走,我在后面紧紧跟随。到了桥头处,七叔摆手示意我停下,停下后望着被人们抬着越走越远的爷爷,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几天后,梦到了爷爷,梦里以为爷爷还在世,不一会儿就醒了。几天后,又在梦里见到了爷爷,这次我知道爷爷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那时已是深冬,我问爷爷,见到我太爷爷太奶奶了吗?爷爷告诉我见到了。

爷爷百日祭祀那天,我从农村老家回到德惠,走到八道街时等绿灯,绿灯亮了我和几个路人一起走过去,对面几个人也往这边走。这时,我看到对面一位老爷爷站在那里不动,老爷爷的年龄身高和我爷爷非常像。我以为老爷爷年纪大了,分不清红绿灯,走过去问他,绿灯亮了,怎么不走呀?他说,孩子,我迷糊了,找不到家了。一瞬间,我的眼泪潸然而下。

问清地址后,我扶着老爷爷坐上了三路公交车,又步行了一小段路,半个小时后,我把老爷爷送回了龙凤翔城小区的家。老爷爷家人开门后不太友好的看了我一眼,老爷爷邀请我进屋坐一会。我笑着摇摇头,转身走了出来。

我知道,再也不会有人把我的爷爷送回来了。

龙与凤,是华夏先民所崇拜的神异动物。这两种神异动物各自来源于什么动物,一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在众家学说中,中年学者何新近年来提出了“龙为湾鳄,凤为鸵鸟”的新见解,兹简介于下。

神话是远古人类经验的一种升华物,最离奇的神话也有其一定的现实性基础,通过对古文字学、气象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何新认为:龙凤神话在中国上古史上有其真实的动物原型,即古中国本来存在过,但在周、秦以后绝灭了的两种动物—湾鳄与鸵鸟。

湾鳄是上古时代一种凶残的巨鳄,能吞食虎豹,成体可达10至11米,寿命数百年,曾广泛分布于南海、东海、渤海及黄河中下游和江淮流域。在岭南,直到晚唐尚有。由于湾鳄巨大凶悍,远古先民自然对它畏惧不已,于是产生了各种传说,古神话中诸如魍魉[wǎng liǎng]、饕餮[tāo tiè]、獬豸(xiè zhì)、商羊、修蛇等怪兽,亦与湾鳄有关。

鸵鸟化石发掘证明,鸵鸟曾大量生活于古代中国的北方大地;内蒙古阴山、狼山地区史前原始岩画中的凤凰,其动物性特征极似鸵鸟。鸵鸟高7-9尺,符合传说中凤凰体型“高6尺许”的记载(见《尔雅·释鸟》),它被尊为百鸟之王,显然不无道理;鸵鸟能辨听音乐,交配前雄雌共舞,正是传说中“自歌自舞”的五彩鸟。

湾鳄、鸵鸟适宜于气温较高的生态环境。距今8000-5500年间,中国北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多沼泽,林莽密集,有如令日江南,为湾鳄、鸵鸟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周秦以后、中国大陆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地理环境逐渐发生了巨大变化,气候趋寒,湖沼减少,草原缩小,山林垦伐,使得龙—湾鳄在中国本土趋于灭绝,而凤—鸵鸟则彻底灭绝了。

孔子临终前,曾为毕生未见到龙、凤而感到遗憾,发出悲叹曰:“凤鸟不来,龙也不来,我就这样地要去了!”正是由于湾鳄和鸵鸟在古代中国的日渐稀少乃至最终消失,使得这两种自然界实有的动物逐步为后人“神化”,变成了充满神秘色彩的神龙和灵凤,以致用以象征帝王、后妃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