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爷爷奶奶迁坟有什么讲究

老人 0 55

给爷爷奶奶迁坟有什么讲究,第1张

给爷爷奶奶迁坟有什么讲究
导读:给爷爷奶奶迁坟的讲究如下:1 首要选地:必由福东主家有决断能力的族长等人随同真正专业风水师择定新的坟茔风水吉地。2 风水师对地上风水与地下风水都要面面顾及到,地上风水以砂水理论为原则,地下风水以见**土质较好。3 忌见恶水(俗称软锥),因为

给爷爷奶奶迁坟的讲究如下:

1 首要选地:必由福东主家有决断能力的族长等人随同真正专业风水师择定新的坟茔风水吉地。

2 风水师对地上风水与地下风水都要面面顾及到,地上风水以砂水理论为原则,地下风水以见**土质较好。

3 忌见恶水(俗称软锥),因为冲死者背部位,对后辈多有不利趋势。

4 忌见硬块石头(俗称硬锥),以示后辈穷而硬,此也称为牦牛地。

5 忌见蚂蚁(俗称活锥),因蚂蚁吃掉死者的骨肉,对后辈有害无益。

6 忌见棺上加棺(俗称死锥),此凶对死者害处较大亦对法师有害。

7 忌有寒风洞,试探有无风洞方法:用烛点燃对着洞穴口,如灯头不动则用,如灯灭为风洞,用则必殃(应灾之人事按砂水吉凶断)。如此穴可用则再嗅味,如乳味则为贵地,定财官印及子媳必佳,有异味则有吉也减力。

8 穴(墓坑)穿好后,用多层黄纸铺到穴下平面上,用七星钱(古代兴旺帝王之钱币)压黄纸上,然后用松香沫撒到黄纸上面点燃,俗称暖坑,以尽后辈之孝心,换取先辈辛寒抚养之恩,又为暖穴以使吉气来的快,诣后人速发福。

9 阴宅立向,只用天干,不用地支。而材之大头以乾、震、坎、艮为上,故大头以乾、震、坎、艮方位最好。堂前忌见刑冲克破穿割箭射八种恶水。

10 对下葬排列要有主次之分别:即东为上位,西为下位;东北为上位,西南为下位;北为上位,南为下位;西北为上位,东南为下位;(按后天八卦阳性位为上位记)。如一夫两妻下葬应夫在上位,先妻次位,后妻又次位、以此类推。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老人上山回来后,有以下忌讳:

1 回头看:送老人上山,之所以不让回头,是不想逝者家属对亲人离世的事情念念不忘难以释怀。

2 说“再见”:在古代,分别的时候,不敢回望,因为怕老人恋家,回望则说老人还可以返回家中。

3 一年内不能参加婚宴:老人去世后一年内,家里不办喜事,其实是不想冲淡了逝者的哀伤和思念。

4 不同房:老人去世后一年内,家里不要同房,一方面是出于对父母的哀思和尊重,另一方面则是避免先人知道。

5 不能吃圆形的食物:在古代,家里如果有人去世了,家人会立刻把家里所有门上的红对联都撕下来。同时,必须让所有亲戚朋友一起来祭奠老人,因为红色代表喜庆,对老人不敬。

以上是关于送老人上山回来后的忌讳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对于这些忌讳,因地区和风俗而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哀思和纪念。

老人骨灰下葬的悼词

老人骨灰下葬的悼词,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对于逝者我们要保持尊敬的心,下葬时都忽悠悼词,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老人骨灰下葬的悼词的相关内容吧,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老人骨灰下葬的悼词1

(一):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日,我们以十分沉痛的心境相聚在一齐,缅怀某某老人的懿行美德,依依不舍地送别她老人家踏上天国的路程!

某某老人于20年月日零时25分不幸因病辞世,享年岁。

某某老人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身经新旧两个社会,是在贫穷落后、劳累奔波中度过来的。她没上过一天学,可她勤劳、坚强、善良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子女、亲友和周围的父老乡亲。

某某老人命运苦难多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养育了八个子女,无微不至地呵护和疼爱他们,历经了数不尽的磨难与艰辛。

某某老人能干好强,一生的勤劳是她最大的本分。种地再累,她从来不叫一声苦;家里再穷,她也从来不叫一声难。农村改革前,她像队里男人一样。无论是水利灭螺、堤防加固,还是开沟挖渠、建桥修路,无论是耕田使牛、抛籽育苗,还是旱地里种棉花麦子、水田里种油菜稻子,什么农活她都能干。“农业学大寨”的年代,她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进 取分子”。她的事迹,被文艺宣传队编成文艺节目在大队演唱。农村改革后,她以一个农村女性微弱的肩膀,承担着七亩多“职责田”的耕种和繁重的家务。在水旱夹杂的地区,农时季节的矛盾显得十分忙人,起早摸黑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某某老人心灵手巧,一手针线活做得十分精美。每年寒冬腊月时节,她就开始着手给子女们缝做布鞋。在她的身上,最能体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亲情怀。她不仅仅一手针线活做得精美,家常饭菜更是她的绝活。她的每一道家常小菜都做得清香四溢,味美可口。她自制的豆瓣酱、南风盐菜、卤豆腐、榨辣椒、萝卜丁子等等,更是一道道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

某某老人心地善良。她不仅仅是家里的贤妻良母,也是地方有名的好媳妇、好嫂子、好妯娌、好婆婆、好邻居。她一生为人朴实善良,从不计较别人什么。她把婆媳关系处理得像母女一样。她把姑嫂关系处理得那么有缘、那么亲近,始终有“长嫂当母”的感觉。她在儿媳心里,永远是最受尊敬的婆婆。她温和的性格铸就了她的人格魅力。她和村组里的乡邻们关系处理得总是那么融洽、那么和谐。

对某某老人的美行高德,我们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尽。她和所有母亲一样,履行了一个女人的社会职责,生儿育女,但她突出自我的言行,对儿女们精心教养;她所做的事情都是那么平凡,但她把全身心的爱献给了儿女,献给了她所有的亲人,献给了她的家庭;她一生有那么多苦难和艰辛,但她从来没有任何抱怨。

苍天俯首,寒风悲呼,哀乐低回。敬爱的某某老人和我们永诀了。此时此刻,我们有千言万语要向她老人家倾诉:某某老人,您安息吧!您的儿女们永远深爱您!我们全村的父老乡亲永远怀念您!

某某老人永垂不朽!

(二):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

今日,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境深切悼念某某老人。并向她的遗体做最终的告别。

某某老人因患肺肠疾病,经手术医治无效,于20xx年xx月xx日上午xx点xx分在xx第一医院与世长辞,享年xx岁。噩耗传来,某某老人的亲属、朋友无不为之痛惜,以各种形式表达哀悼和思念之情。

某某老人,一名平凡的妇女,一位伟大的母亲,因疾病突发,带着对子孙后辈儿的依依不舍,带着满怀的幸福,带着人间76载春夏秋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某某老人76年的人生是自强不息的一生。老人历经坎坷,身经新旧社会两重天,走过改革开放前后两阶段。老人1941年6月20日生于吉林省洮南县一个贫困家庭,先后在嫩江镇创办的托儿所和打米站、防寒毡厂等单位工作。大团体企业解体后,她又自我开办托儿所,为身边双职工家庭分忧,为家族奉献。

在她的人生中,遇上自然灾害带来的忍饥挨饿,遭受到十年动乱的政治歧视。老人虽然经历多种磨难,但从没有丧失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来不抱怨。她靠自我的努力改变人生的命运。

某某老人的76载人生是以德育后的一生。从很小起,就照顾弟弟妹妹,以瘦弱的身体扛起家庭的重担。成家后,她孝敬公婆,对老人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携夫教子,不怕吃苦,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克服种种困难养育4个子女,把儿女一个个培养成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始终教育晚辈要坚强自力,做诚实守信、自食其力的人,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丈夫,她是好妻子;对子女,她是好母亲;对孙子孙女,她是好奶奶。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在她的带领下,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某某老人是一个养育教育下一代的优秀长辈。

某某老人的76载人生是与人为善的一生。她待人诚恳、乐于助人、为人正直,善良热心,深受家族亲朋赞赏与爱戴。在亲友周围既德高望重,又有很大的亲和力。晚辈们在生活上都愿意与她沟通,与她说心里话,并得到她的理解,支持和帮忙。某某老人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好人,在她住院病重期间,亲友们不远千里,纷纷从四面八方前来探望,弥留之际,她也在处处为他人着想。

今日,某某老人虽然与我们永别了,可是她对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对人生的进取追求,对生活的执著信念,与天地永恒、与松柏长青。老人给她的`子女和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心中留下了沉甸甸的收获。让我们大家深深地思念她老人家,缅怀她老人家,直到永远!

树欲宁兮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正当某某老人应当尽享天伦之乐时,却突然患上了重病,无情的病魔让某某老人带着眷恋轻轻地走了,也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和永远的思念。我们默默地祝福,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某某老人,您安息吧。

老人骨灰下葬的悼词2

老人去世悼词: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各位父老乡亲:

今日,我们怀着十分沉重的心境,在那里深切悼念退休老教师——XX 老先生

哀乐低回,北风哀号,云天低垂,物无光华,花无悦色,百草凋枯,万木萧条!我镇教育战线的老前辈–XX老先生离我们而去了。

周老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爱党爱民,辛勤俭朴,任劳任怨,忘我工作的一生。他生于公元1923年农历正月初四,于2010年农历十月十七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8岁。

周老先生1930年-1939年在本村及附近读私塾,1940年-1943年在桃树岭都昌中学读书。1944-1945年在都中附设简师读书。新中国成立之初,周老先生踊跃响应党的号召,进取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1950-1952年3月在本乡农会任文书。1952年4月-1953年4月任大沙桥文化站负责人。1953年5月-1955年7月任县总工会专职教员。1955年8月-1959年元月先后在县教育局、北山庐禁带辅导区任专职教员,1959年2月-1970年7月在阳峰辅导区教书。

文革 十年 浩劫,周老先生也同全国许多老干部一样,未免于难,先后被下放生产劳动。这期间,由于子女幼小,妻子体弱多病,为了生计,在生产队养过猪,放过牛,在鄱阳湖撑过船,在水产场做过饭,还在龙潭湖做过坝。在那年代知识分子受磨难,往事不堪谈。经过落实纠偏政策和拨乱反正,1973年至1980年上级分配他在东山乡任教,重返了三尺讲台。1980年到龄退休,由于大沙中学领导信任,特意挽留,在中学再作了二年贡献。老先生四十余年的教书育人工作,桃李满天下。

周老先生退休后,本来能够简便地在家颐养天年,同儿孙们共享天伦之乐,可是由于长期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构成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仍然参加了大沙中小退休教师组织的学习小组,和老同志一齐坚持学习,坚持活动,坚持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社会调研,为大沙中小行政人员供给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合理提议,为高小学校供给有益的业务指导,为村民小组及家庭排忧解难,为社会礼貌建设、为建设新农村、为社会和谐构建继续发挥余热。

周老先生,热爱某某,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村民,热爱生活,他经常用那饱含热情的笔墨和清秀的字迹,热情洋溢地歌颂社会的提高、党的正确领导、祖国及新农村的变化,继续播撒礼貌的种子,同时也不断丰富自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周老先生,品德高尚,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一身正气,正如他门前亲手栽种的劲竹,常年翠绿,挺拔向上,无论严冬酷寒,仍坚韧如故。他子女多,生活负担重,工资微薄,但始终坚持勤俭节俭、细水长流的俭朴作风,没有向领导告过苦,没有向组织提过要求,公私分明,严于律己,克勤克俭,度过难关。以校为家是教师的传统,爱岗敬业是教师的天职,爱生如子是教师的品性,这几方面,周老先生是我们行业中的楷模,异常是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周教师始终坚持高尚情操,不伸手向公家要物,不行贿向领导要职,不谋取个人私利。铮铮铁骨,刚正不阿,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精神。

周老先生,团结同事,平易近人,态度谦虚随和。无论在何种年代,何种场合,和同事们协作愉快,没有年龄界限,都愿意做知心朋友。坦诚待人,知无不言,异常是对年轻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和他在一齐共过事的教师,无不常怀敬佩之心,经他教育的学子,无不常怀感激之情。

周老先生,治家从严,教子有方。他虽然子女众多,在他的精心培育和严格训教之下,都能够自觉行正道,操正业,有梦想,有道德,有本事。长子继承了老先生的衣钵,为基础教育默默奉献。其余爱子,都能礼貌经商,童叟无欺,发家致富;两女勤俭治家,为发展家庭经济当好了贤内助。孙辈繁衍,家族庞大,无不以老先生之风范为楷模,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利国利民,为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作出了贡献。

周老先生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我们,想见仪容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学生失去了一位好教师,子女失去了好慈父,同志失去了一位好师长,可是最初的笑声与最终的逝世都是生命的必然,最初的晨曦与最终的晚霞同样光照人间,只要我们以老先生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为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作无限追求的动力,我相信周老先生定会含笑九泉,我相信周老先生在天之灵定会保佑家人欢乐安康,家族繁荣昌盛,教育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在此衷心祝愿:一路走好!安息吧,周老先生!

爷爷出殡,路上来了九只鸡,奶奶惊喊:这是凤凰戴孝,快封村! 爷爷去世第一天,爹把家中七盏油灯点亮,出门卜卦叮嘱我在家守灵,他七日便归。 爷爷去世第三天,爷爷托梦给我“乖孙,快灭油灯,那灯有古怪,他不是你爹! 

爷爷去世第一天,爸爸叮嘱我在家守灵,他七日便归。

爷爷去世第三天,爷爷托梦给我:“乖孙,快灭油灯,那灯有古怪,他不是你爹!”

爷爷去世第七天,门口横放着爹爹的身体,身上裹着一条红布!我还来不及哭声后,爷爷的棺木突然响了!

“小九,我时间到了,要走了!”我眼睛一红,眼泪就就淌下来。

“孩子,我死之后,有三件事你务必谨记,你给我听清楚了。”爷爷的声音突然变得有些硬朗起来。

我连忙点头,问爷爷是哪三件事。

“第一件事,后天会有很多人过来吊丧,我们只管饭不收礼,多少都不收,吃过午饭就让所有人离开,听明白了吗?”

注意事项:

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

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奠仪一般包括祭席、馒首、挽幛、纸扎。至亲送祭席。俗称“祭”,以肴馔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纸花,其次则为馒首,即一种用碗扣出上笼蒸熟的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