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视频的萌娃走红,老年人为何都喜欢抱孙子?

老人 0 16

同时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视频的萌娃走红,老年人为何都喜欢抱孙子?,第1张

同时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视频的萌娃走红,老年人为何都喜欢抱孙子?
导读:大连的一个萌娃火了,他同时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视频,两个手机摆放在自己面前,四个老人争先恐后的和小萌娃聊天,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那么老年人为什么都喜欢抱孙子啊?孩子是生命的延续,而且活泼好动,特别惹人喜欢,老年人年龄大了,其实内心也明白自己在

大连的一个萌娃火了,他同时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视频,两个手机摆放在自己面前,四个老人争先恐后的和小萌娃聊天,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那么老年人为什么都喜欢抱孙子啊?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而且活泼好动,特别惹人喜欢,老年人年龄大了,其实内心也明白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少,他们看到自己的孙子能够茁壮成长其实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再加上他们已经退休了,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就想着逗孙子开心,大家都知道隔辈疼,其实是因为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会真正的意识到后代有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年轻的时候,要努力工作,要养家糊口,一直忙碌着,根本就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儿女。

人年龄大了,基本上都退休在家养老了,他们的快乐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儿女还有孙子孙女能够拥有幸福的家,一般老年人总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儿子或者是女儿照顾孩子,这样一来年轻人就可以去上班了,其实这样的老人是最懂得替儿女分担责任的,毕竟如果他们不帮忙照顾孩子,那家里就必须要有一个人不能上班,这样一来家里的重任就会压在一个人的身上,另一方想帮忙分担任务也是有心无力啊。

所以说像老年人不要总是把疼爱孙子挂在嘴边,应该实事求是的去做,毕竟自己年龄也不算大,照顾孩子还是挺好的,当然一定不要溺爱孩子,这样容易把孩子宠坏了,到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会变得蛮不讲理,到时候并不是再帮助儿子和女儿了,而是给他们添加更多的负担啊,照顾孩子要用合理的方法去照顾,不要一味的顺从孩子啊。

4岁的孩子也就是上小、中班的年纪。相信大多数孩子的识字量都只有几百个。

但是有一个孩子,年仅4岁,识字量却达到了3000多,完全是4、5年级孩子才能达到的识字量。

在《欢乐中国人》中,李晨、海清、撒贝宁、康震轮番考他背古诗,都没有难倒他,反而被他那抑扬顿挫的背诵折服。

这个孩子教王恒屹,虽然背诗、成语、哲理句子张口就来,还有3000多的识字量,但是却绝对不是一个书呆子,死记硬背。诗词的意思他是可以理解的。

在主持人问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是什么意思,王恒屹直接回答说

“屠苏酒”。

这就很厉害了,那么这样一个知识量丰富的小孩,并不是来自什么精英家庭。甚至不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是由奶奶抚养。

富养不是物质的富养,而是精神的富养

很多人提到隔代抚养,都会想到“熊孩子”,对孩子太过溺爱,但是这位奶奶的教育方式却告诉了我们,给隔代抚养也可以养出优秀的孩子。

并且这才是真正的富养。

其实这一辈的父母都会有这样一个意识,现在的经济条件相比于之前好很多,所以抚养孩子的时候,也会更愿意去富养孩子。

但是越高层次的父母越懂得,富养孩子不仅仅是在物质层次上,而是在精神层次上。

所以这个4岁小萌娃的奶奶虽然文化不是很高,对孩子也很疼爱,但是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富养。

富养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循循善诱

很多奶奶在带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是会局限于孩子吃饱穿暖不惹祸就可以了。但是这位小萌娃的奶奶却在懂得一点一滴的去让孩子接受知识,感受知识的氛围。

《欢乐中国人》中的主持人也说,

“我现在根本记不起起来我十岁之前干了什么,主要是没有人给启蒙,大人抱着我们净在院子里瞎转悠了。

人家这个奶奶呢?抱着孩子,是一边转悠一边读诗,我觉得是主要还是大人的问题。”

这位小萌娃的奶奶其实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要把他培养成小神童,只是自己平时就喜欢听一些名家的朗诵,自己有些时候也会跟着念。

这么一来二去的,孩子也跟着听,觉得挺好玩。这时候,奶奶才开始给孩子念一些《三字经》《弟子规》。

但是在教孩子背诵这些国学经典的时候,其实也根本没有想过要让他一定要背会多少首诗,认识多少字。只是觉得,带着他这么一天一天的读着,能够起到一些影响。

但是没想到,孩子听着听着,就有了兴趣,就开始自己主动学,主动背了,这么积累下来,识字也就超过3千了。

所以说,好的教育方式是用不强迫的方式让孩子自己从中发现乐趣,然后让他坚持下去。

带着孩子多阅读国学经典

奶奶在提高孩子识字量、知识量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分来的。

在平时,奶奶也会带着孩子阅读《三字经》《百家姓》这些,非常朗朗上口有韵律,适合孩子阅读和背诵,那么在背诵的过程中,孩子不仅也认识了很多字,同时连字表达的含义也了解了。

可以说,背诵和识字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并且《三字经》《弟子规》这些本身就是非常有韵律的,所以在朗读背诵的过程就像是音乐对刺激大脑一样促进着大脑的发育。

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是有好处的,用一句老话说,也叫“脑子越用越活络”。并且在这个阶段的背诵的诗词,往往记忆也会更深刻。

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小时候背诵的三字经内容到现在依然记得,小时候背诵的《咏鹅》、《枫桥夜泊》等诗词到现在依然可以脱口而出。

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虽然自己并不是很冷,但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能会觉得自己冷,并且想尽办法地让自己多穿衣服,这样一来,就有了这样一种说法:有一种冷叫做家人觉得你冷。当然,很多时候家人也只不过是出于好心,才会这样建议你。所以小伙伴们面对这种情况,也尽量怀着一种比较好的心态去看待,不要生气或者抱怨。而最近有一件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4岁萌娃被奶奶穿7层衣服。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10月17日,陕西咸阳。因天气降温,4岁萌娃被奶奶套上厚厚的衣服送到幼儿园。老师发现他完全伸展不开动作,中午的时候喊热,好奇地掀开衣服数了数,发现居然穿了7层衣服。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很多人看到这个视频之后都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原来,很多人小的时候都这样被奶奶对待过。奶奶都是很爱自己的孙子孙女的,在奶奶觉得天冷的时候,他们就会一层层地给自家孩子套衣服,生怕自己家孩子冻着。不过,虽然这种初心是好的,但是有的时候人们还是要注意一下,不要过犹不及。

其实这件事情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在天气冷的时候,最关心你的还是你的家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他们在你需要的时候会尽力帮助你,他们在你身体或心灵受伤的时候也会给你提供一个港湾,让你在家里面安心养伤。他们对你的爱是没有边际的,这也是非常值得人们去珍惜的。

但是很多时候,他们也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意见给你安排一些东西,往小了说,他们觉得你冷,就拼命地给你穿衣服,结果你动一动胳膊都觉得很艰难;往大了说,他们觉得你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就会督促你相亲、结婚,不管这是不是你心中所愿。

父母的心是好的,家人的初心都是爱你,但是他们的行为有的时候确实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些困扰。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有的时候家人认为你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但是事实可能未必如此。面对这种情况,小伙伴们一方面要珍惜家人的爱,另一方面,也要采取好的沟通方式和他们进行沟通,尽量让他们明白你的处境和心,这样才可能有好的结果。

小的时候,孩子喜欢在泥泞的地面上玩捉迷藏,或是钻进水里摸鱼。有些孩子还会和爷爷一起抓螃蟹、捉泥鳅。有一位萌娃,就和爷爷一起抓螃蟹,满手都是泥水,孩子看到爷爷洗螃蟹,也很好奇。但后来,这位萌娃被爷爷发现了,没想到爷爷竟然把螃蟹直接放进水里,让孩子再来抓。对此,很多家长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知道爷爷这样做,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虽然这位萌娃的爷爷在和孩子捉鱼摸虾的时候,满脸都是泥水,但如果他能认真观察、仔细观察事情发生就会发现,其实孩子也挺聪明的。而且,这也证明了孩子遇到问题后,会自己去思考解决的方法,没有被家长包办、代替。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及思考问题的方法,还能让他们更快地成长和适应环境。所以家长们不要小看培养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这就是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提高综合素质以及增强应对生活中各种问题能力的最好途径。

孩子的好奇心是正常的现象,这是自然规律,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个体,家长在带孩子时,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孩子身上,否则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家长用这种方法,可能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导致孩子把这种情绪带到生活中,形成不良的性格。二是影响了孩子对外界事的认知能力。所以家长在带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之前有一则新闻,一个女孩在街上遇到一位老奶奶,主动帮女孩穿衣服,女孩穿好衣服后,男孩还帮女孩收拾衣服。女孩穿好衣服后,男孩还帮忙拿毛巾垫在女孩身上。女孩看起来很开心,还在一旁笑着说:“这件事以后我再也不会帮妈妈收拾衣服啦!”可见这个女孩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教育方式不对时,不要总是唠叨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或者惹妈妈生气。:家长应该鼓励、引导自己的子女做事情时应该有计划性、灵活性、自主性及自制力等。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家长也不要总是指责孩子,只要用心去解决,就能让问题得到解决。另外,家长也要教会孩子遇到问题时学会冷静思考,然后寻求解决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不断成长和进步。今日话题:你家孩子和爷爷抓螃蟹了吗?你觉得他会不会影响爷爷呢?每天和爷爷一起抓虾捉螃蟹?

通过相关媒体报道,来着天津的一岁半的宝宝,举杯对自己的爷爷说提酒词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通过现场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刚刚会说话的小宝宝,拿着大人喝酒用的杯子,对爷爷说“爷爷我干了”,家人听到宝宝的发言之后,感到非常的开心,宝宝也立即做出了回应,将杯中的水一口气喝完,这个视频让无数网友感到好笑,被宝宝惊人的模仿能力所震惊。

让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力,同样一个优秀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创造更温馨的环境以及更加优越的生长空间,根据宝宝的妈妈表示由于家人经常聚在一起聚餐,有时候喝酒,他就会跟着大人去学习,也会像大人一样用酒杯去喝水,而宝宝跟随着大人的情况去模仿,相信孩子在接下来的成长过程当中是一位性格开朗,积极好动的小女生。

中国的餐桌礼仪留长久远,通过书籍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从周代就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度,而古代的宴席也存在着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通过宴会时的活跃气氛能够将一些事情敲定下来,而在宴会当中也能够满足自己的胃口,其中将酒和桌组合在一起,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酒桌文化,中国人在酒桌上喜欢奉劝客人吃好喝好,而好的标准则是吃的满意才能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而酒也成为了人们在社交过程当中的媒介物,虽然酒桌文化酒是主角,但更多围绕着背后所牵动的利益尊严以及人情世故,尊卑礼序等等,然而酒桌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同样他对中国不同区域有着较强的影响力,都非常崇尚酒桌文化,也希望在酒桌文化之上能够产生更多娱乐方式。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家长要根据孩子所喜欢的东西,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且家长应当给予孩子一定的支持,能够鼓励孩子去学习这些东西。

有一个小孩在街头写福字的视频火了起来,这个小孩小小的年纪就能够非常流畅地写出一个很漂亮的福字,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点赞,并且也引得路人纷纷围观,可以看出这个小孩的天赋是非常好的,并且写的字也非常地棒,因此有很多家长都想知道,为何别人家的小孩,小小年纪就可以写出这样的字。也想知道如何培养一个孩子在学习科学文化之外的其他兴趣。

父母应当发掘孩子的特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也有他们所擅长的东西接头的这个小男孩写字非常地棒,说明他有一定的写字天赋,并且也是通过她不断努力的结果,但是有些小孩却不是特别喜欢写字,并且也不愿意去做下,每天练习。但是他们却有一些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唱歌跳舞之类的,而家长在发现孩子喜欢唱歌跳舞的时候,也应当去积极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将孩子送去专门的培训班进行培训学习,培养孩子的特长。家长不应该去强硬的要求孩子去做家长所喜欢的事情,因为孩子不擅长,只会让孩子在学习中感觉更加痛苦,并且对其也不是特别的喜欢,只有孩子比较喜欢,并且孩子有一定的天赋才会学起来更加的容易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的快乐开心。

家长应当鼓励支持孩子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才多艺,赢得他人的喜欢,因此有很多家长都会盲目跟风,对于孩子的培养会根据其他人或者大众的喜好去培养,但是孩子并不擅长这些内容,只会适得其反,并且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也应当鼓励支持孩子应当给予孩子一定的物质条件,并且给予孩子一定的学习环境,我想只有父母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支持才能够使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坚持,认真并且永不放弃,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对于孩子的成长也十分有利!

兴趣爱好才是孩子最大的动力,父母不应该去强求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并且父母也应当尊重孩子去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课外班和特长班。如果发现孩子的特长,或者孩子对于某些事情比较感兴趣,父母应当给予呵护,不应当拔苗助长,太过于着急使得孩子压力太大!

网络上有这样一则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和关注,原来是宝妈带自己一岁的萌娃去看望家族101岁的老人,并让两人握手然后将这一温馨的画面传递到网上。

在这个视频中温馨的事情我认为还有这些。

一、一岁宝宝和老人握手

一岁宝宝和101岁的老人握手,这个画面让人感觉非常的温馨,这表达和传递的是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和爱。

宝宝虽然还小,但是他却懂得什么是爱也懂得要尊重长辈。所以他很认真也很郑重的和老人握手。老人是经历过岁月洗礼的,在漫长的岁月中走过了长长的人生道路,他更加懂得什么是爱,所以,所以对于一岁的宝宝和他握手,他也会非常认真的对待。

二、互相分享零食

两人握完手后还互相分享零食的行为,这一幕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温馨,宝宝分享零食的行为是将他最喜爱的东西给最尊重的人,老人分享零食的行为是对孙子辈的宠溺和童真。

因为爱,所以老人变得充满童真,他也愿意将分享零食这一行为看作是和宝宝交流的方式,全心全意的配合宝宝,让人毫无犹豫的相信老人这样将小宝贝当忘年交来看待的。

三、老人陪宝宝一起吃零食

两人不仅分享零食,还一起吃的津津有味。对于小孩子说零食无疑是他的最爱,他愿意分享,说明他将对方看作是亲密的人或者是朋友。

老人通常是不爱吃甜食的,但是因为宝宝给的零食,所以这份零食就有了特别的意义,所以他愿意陪宝宝吃,两个人在一起吃的津津有味,那样子是丝毫伪装不了的,所以相互之间都是充满了满满的温馨和爱。

对于这一起事件大家如何看待?欢迎留言探讨。

#家庭教育加油站# 现在的娃都是宝贝疙瘩,若是有个磕磕碰碰可是大事!所以教娃学骑自行车就成了令人生畏的事!

爸爸妈妈没时间,奶奶姥姥没体力,我这个当爷爷的就自告奋勇,在娃刚满四岁时,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没摔一跤,轻松教娃学会了骑自行车!

一个快60岁的爷爷,能安全快速地教会4岁孙子骑自行车,究竟有啥花招?!为了能说清楚,还得从头说起。

现在条件好了,一般的家庭都会在娃两岁左右购买儿童车,从“滑板车”、“平衡车”过渡到“儿童三轮车”或带有辅助轮的“儿童自行车”。我家孙子就是带有辅助轮的儿童自行车,我的任务就是把两个辅助轮拆卸下来,让他也会骑!

问题来了:虽然我家孙子个子比同龄的孩子高,但终究才刚满四岁,还不到一米二,拆掉辅助轮的儿童自行车就更矮了,要想不摔,必须扶着车子。可若想扶车子,弯着腰都够不到!想抓着娃的胳膊又影响动作,扯着衣服领子也不是那么一回事。那怎么办呢?

这样,我就有了一个高低适合的“抓手”,不用弯腰就能轻松掌握自行车的倾斜情况。既能掌握不让车子倾倒,也能掌握自行车的行进速度,确保娃不会因为掌控不了自行车而摔倒。就这简单一招,把最重要的安全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让娃尽快学会掌控平衡。

骑过三轮车的人都知道,会骑自行车的不会骑三轮(如果不信可以试试,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一般会不自主地往坡上骑或往墙上撞),当然,会骑三轮车的也不会骑自行车。

因为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甚至相反!骑三轮不用掌握平衡,两个胳膊放松只管方向就行;而骑自行车要掌握平衡,两只胳膊要根据重心的偏移情况同步调整车把的方向,不让自行车倾倒。也就是说是用车把来掌握自行车的平衡。

娃以前骑带辅助轮的儿童自行车,其实是和骑三轮车是一样的。拆卸下来辅助轮后,刚开始时根本转变不过来,还是和之前一样,车子的平衡全靠我绑在车子上的墩布把来掌握,一天(每天学半个小时左右)下来一点儿效果也没有!怎么办?我又采取了如下措施。

先是让娃推自行车,体会自行车不像带辅助轮的车一样,必须直立前行,推着的时候可以向一边倾斜,使车蹬子不碰腿。但必须扶好车把,不然车子就会倒,就不听使唤。

再就是注意扶“墩布把”的时候手要松一些,给娃留出自己调整重心偏移的空间,只要保证不倒就可以了。

后面的练习就步入正常,找相对安全宽敞的地方,先学会正常地骑行,提高成就感和兴趣,再学习停车、起步,到比较熟练的时候,找一个直径3米左右的“环岛”,让娃顺时针、逆时针转圈骑和左右掉头。到此为止就应该算是学会了。

强烈建议此时的“墩布把”先不要拆,以便今后的“实习期”中,在行人多、过马路、地形复杂的地方骑行时,还是很好用的安全措施。

您如果还有什么好方法,欢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