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我给奶奶送阳光

老人 0 61

阅读理解:我给奶奶送阳光,第1张

阅读理解:我给奶奶阳光
导读: 鹿儿已经4岁了。清晨,她睁开眼一看,朝阳从东面的窗户射进来,照得满屋亮堂堂的。 鹿儿想到外面去玩,打开了房门,渡过了小溪,向对面的草地走去。 鲜花开遍大地,芬芳扑鼻,小鸟空中飞,吱吱喳喳。整个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鹿儿高兴得跳起来

鹿儿已经4岁了。清晨,她睁开眼一看,朝阳从东面的窗户射进来,照得满屋亮堂堂的。

鹿儿想到外面去玩,打开了房门,渡过了小溪,向对面的草地走去。

鲜花开遍大地,芬芳扑鼻,小鸟空中飞,吱吱喳喳。整个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鹿儿高兴得跳起来了。

鹿儿跳呀蹦呀,乌黑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伸出了双脚索性坐在了草地上。小小的`围裙里充满了阳光。看到这可爱的阳光,鹿儿的心里油然生起了一个美好的想法:

“啊!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奶奶。”

鹿儿把阳光紧紧包在自己的围裙里回家了。鹿儿的奶奶腿坏了,不能出屋,口里总是念叨着:“多想见到阳光啊!”

鹿儿刚一走进家门,就直奔奶奶的房里去了。

“奶奶,奶奶,我从田野里给您带来礼物了,你瞧,这是阳光。”

鹿儿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包得严严实实的围裙。

可是,不知为啥,围裙里的阳光都没了。包得严严实实的,怎么都没了呢?跑哪去了呢?

鹿儿简直要哭出声来了。

奶奶看着鹿儿的表情,安慰她说:

“我的好宝宝,不要担心,阳光都跑到你的心里去了。”

奶奶最喜欢鹿儿了,把她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紧紧地抱着,抱着。

读读想想

1、鹿儿心里生起一个什么样的想法?

2、她将礼物送给奶奶,奶奶收到了吗?

3、为什么奶奶说阳光跑到鹿儿心里去了?

因为奶奶想晒太阳,行动不方便。苗苗是小学教材文章《送阳光》中的主角,根据查询《送阳光》剧情得知,在文章中,因为奶奶想晒太阳,行动不方便,因此苗苗为了让奶奶晒到太阳想将阳光带给奶奶。小学语文教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小学语文教材也不断修订。

#教案# 导语《我给奶奶送阳光》是一篇描写幼儿生活的文章。课文主人公鹿儿虽只有四岁,但她却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她的奶奶因腿坏了,不能出屋晒太阳,鹿儿便用围裙把阳光包起来送给奶奶。虽然这种做法幼稚可笑,但反映了鹿儿关心长辈的美好心灵。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味课文,能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懂得珍惜亲情,学习关爱孝敬老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听歌引趣,质疑导入

 1放《种太阳》这首歌,大家说说你都听懂了什么?心情怎样?有什么想法?

 2老师认识一个叫鹿儿的小女孩,她要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她的奶奶,你们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19课《送给奶奶的阳光》。

 3板书:19、送给奶奶的阳光

 二、自由试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3借助拼音自由认读认字表中的生字。

 4同桌检查读生字。

 5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生字。(检查读生字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检查困难生读、指名领读、分行开火车读、齐读等)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鹿儿为什么要给奶奶送阳光?

 1、师: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找到了就在书上画下来。

 2、全班交流。相机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相关语句。

 (1)清晨,她睁开眼一看,朝阳从东面的窗户射进来,照得满屋亮堂堂的。

 (2)紫花开遍大地,芬芳扑鼻;小鸟在空中飞,叽叽喳喳。整个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

 万物沐浴在阳光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a(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想象,一起用心来感受:清晨,朝阳从东方升起,照耀着大地,你们听——叽叽喳喳,小鸟在说话,你们看—— 原野上,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溪水清清,波光粼粼,河岸边柳树姑娘轻抚长发,在阳光下,微风中,更显得婀娜多姿……)

 b小朋友们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c师范读第3小节。

 d生指导有感情朗读。

 3、鹿儿跳啊蹦啊,乌黑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伸出了双脚索性坐在了草地上。小小的围裙里充满了阳光。

 4、师引读第5小节。

 “啊!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奶奶。”

5、鹿儿的奶奶腿坏了,不能出屋,口里总是念叨:“多想见到阳光啊!”

 师引读:

 屋外阳光灿烂,春光明媚,屋里却仍有着丝丝寒意,奶奶口里总是念叨着——

 听着鸟儿在阳光中自由的飞翔,还不时叽叽喳喳地说话,奶奶口里总是念叨着——

 看着鹿儿从屋外回家时,开心的笑脸,奶奶口里总是念叨着——

 6、为什么鹿儿要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呢?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二)交流,个别说。

 过渡:因为奶奶的腿坏了,想见阳光,所以鹿儿要把这灿烂、明媚、温暖的阳光带回家,送给奶奶。鹿儿是怎样把阳光送给奶奶的呢?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6—10节,找出写描写鹿儿送阳光过程中的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

 2、个别说。

 师出示句子:鹿儿把阳光紧紧包在自己的围裙里回家了。

 鹿儿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包得严严实实的围裙。

 师:请小朋友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

 这里的“紧紧”和下面一句中的哪个词意思一样的?

 那么“紧紧”和“严严实实”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鹿儿把阳光……(就是指她把阳光小心地包好,藏好)

 此时鹿儿的心里是怎么想到呢?

 3、组织讨论:你从这些词句中还读懂了什么呢?

 出示“一……就……”

 鹿儿把阳光包得紧紧地,一进家门就直奔奶奶的房间喊着——

 一路上鹿儿想着奶奶能见到阳光了,会多么开心,她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奶奶——引导揣摩人物心理。(兴奋、焦急、快乐)

 4、练习复述,加上鹿儿的心理活动。

 5、来,让我们一起去给奶奶送阳光。(边做动作边复述课文6—10节)。

 (三)过渡:奶奶收到鹿儿的礼物了么?

 1、交流:没有。

 (1)追问:你从哪儿知道的?个别读第11节。

 (2)齐读11节。思考:为什么鹿儿“简直要哭出声来了”?

 (3)看到伤心的鹿儿,奶奶为什么却笑了。

 相机出示14节:自由读奶奶的话,“我的好宝宝,不要担心,阳光都跑到你心里去了。”

 边读边想:奶奶从鹿儿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4)个别说。

 (5)在鹿儿心里到底有什么好似阳光一样灿烂,会把一切照得亮堂堂的,给人温暖呢?(一颗火热的爱心、对奶奶的孝心)

 2、阳光虽然没有了,奶奶到底有没有收到鹿儿的礼物呢?

 3、难怪奶奶“高兴极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鹿儿说些什么吗?

 四、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1、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篇课文,多么可爱的鹿儿啊!

 2、小结:老师感受到阳光也跑到我们每位小朋友心中去了,老师也相信每位小朋友都有一颗阳光般灿烂的心灵,会让爱的光芒照亮每个角落。

 五、作业

 为长辈做一件事,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文、包、我、高、兴、贝”七个生字,会认“奶、送、晒、 外、洒、院、您、泪、宝”九个字。

 2.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懂得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情感,读课题

 1.教师谈话:大家喜欢自己的奶奶吗?大家给奶奶送过礼物吗? (教师板 书:奶奶)来,挥挥手,朝奶奶亲热地打声招呼吧!(出示奶奶头像图贴)

 2.文文为奶奶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1)指名读课题,教师拄意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对奶奶的亲切感。

 (2)齐读课题。(出示太阳放光芒的)

 二、由疑促读,整体感知。

 1.学生看课题质疑,教师引导归纳整理。 学生有可能提出:谁给奶奶送阳光?(当场解决并擦掉)

 (1)为什么给奶奶送阳光?(板书)

 (2)奶奶能收到文文送的阳光吗?(板书)

 2.小结:看,你们提到的问题多有价值呀!我们就围绕着这些问题来学习, 聪明的孩子们,怎样来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呢? (渗透学习方法)

 3.读课文。 可小声读, 可以高声读, 可以双人读, 可以个别读?要求边读边思考问题。 出示“金色的阳光洒满庭院”的画面。

 4.学生看画面谈感受。指导朗读“金色的阳光洒满庭院。 ”

 5.在金色的阳光中,文文想到了谁?(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6.猜猜看,文文会怎样做呢? 过渡:文文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请大家读下面的三句话, 老师想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出来。

 7.课件出示:她赶紧兜起裙子,把阳光包在里面。 “奶奶,我给您送阳光来了!” “奶奶;我给您送阳光来了!” 学生自由练读以上的三句话。(师巡视,认真倾听)

 8.指名多人读句子。 (给予客观恰当的评价,在老师、同伴的评价中让孩子 们读好这些句子,感受到文文对奶奶的关心、体贴。 ) 过渡:通过你们的努力,你们能解答第一个问题了吗?(指名说,老师顺势擦 去第一个问题)那奶奶能收到文文送给她的阳光吗?

 9.(出示教学插图)师述:文文兴高采烈地跑到奶奶身边,却为什么哭了?

 10.自由读 5、6、7 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1.学生交流。

 12.引读:师读第 5 自然段,生读 6、7 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文文的内心感 受,读好这两句话。 过渡:看到伤心的文文,奶奶却笑了。

 13.(学生看插图)出示奶奶的话。

 (1)自由读奶奶的话,边读边想:奶奶从文文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说,并读出自己不同的内心感受。

 14.同学们,面对伤心的文文,你准备怎样对她说呢?(顺势擦去第二个问题)

 三、整体回归,思想升华 齐读课文。

 四、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出示要重点指导的字: “包、我、高、兴”(读准字音)

 2.指名口头组词。

 3.学习笔顺。

 4.描红,观察: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晚辈对长辈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晚辈对长辈的关爱的之情。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晚辈对长辈的关爱的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板书设计:

 送给奶奶的阳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给你的长辈送过礼物吗?送过什么?为什么送?

 2、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经历。

 3、师:从中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送给奶奶的阳光。

 二、读文识字

 1、从文章题目引导学生质疑。

 2、带着疑问,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小组内互相解决。

 3、生生字识记情况。全会的被评为“识字大王”。

 4、小组长检查生字,评出本组的“识字大王”。

 5、课文的朗读情况。

 三、理解课文

 1、教师感情范读。

 2、学生听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顺着学生的疑问分析课文,感悟晚辈对长辈的关爱。(让学生在读中悟)

 4、 思想教育: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以后你打算怎样做?

 5、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情收获。

 6、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

 1、重点指导“屋”、“念”两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五、课外延伸

 1、读一读课下搜集的有关晚辈对长辈关爱的故事或文章,讲一讲,评选出“故事大王”。

 2、把课文以及课外故事中的好词、好句整理在小本本上。

 讲一讲自己的经历

 课文朗读

 谈感情收获

 利用小组互助的形式识记文中生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机结合,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又调动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

送给奶奶的阳光

佚名

清晨,鹿儿刚刚睁开眼,太阳就从东山上升起来,照得满院亮堂堂的

多好的天气!鹿儿打开房门,趟过小溪,向对面的草地走去

芬芳扑鼻的紫花开遍大地,唧唧喳喳的小鸟在空中飞着,整个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鹿儿高兴得跳啊蹦啊,乌黑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她伸出双脚坐在地上啊!裙子上洒满了阳光看到这可爱的阳光,鹿儿心里突然产生了一个美好的想法:“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奶奶,奶奶,我从田野里给您带来礼物了!您瞧,这是阳光!”

可是,不知为什么,裙子里的阳光都没有了跑到哪儿去了呢鹿儿急得差点儿哭出声来

奶奶看着鹿儿,紧紧地把她抱在自己的怀里,安慰她说:“好孩子,不要担心,阳光都跑到我心里来了”

是这篇文章吗

原文: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果园里,果子熟了。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送给冬天。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哦,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解析:

本课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文中长句子较多,朗读时,要关注长句子的适当停顿,如,“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 一片清凉”。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发现,顿号的停顿比逗号的停顿更短促一些。

读好长句子停顿的练习,可以有序推进。第一步,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关注停顿。第二步,借助停顿符号的帮助,读好停顿。如,“我画了个/ 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 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阳光/ 温暖着小朋友/ 冻僵的手和脸。”第三步,自由练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作出自我判断,读出恰当的停顿。

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强调“金黄”“送给”一词,读出自豪的语气。“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强调“忙着、邀请”,读出热情的语气。

指导读好问句。“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句中出现了两个“春天”,读

第2 个时要加强语气。读句子语调微微上扬,读出疑问,可借助范读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模仿中读出语气、语调。

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个性化朗读。如,“哦,画个彩色的。”“哦”表现了恍然大悟的感觉,可以让学生自己处理轻重、快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