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老师送礼好吗?

老师 0 18

家长给老师送礼好吗?,第1张

家长老师送礼好吗?
导读:我觉得对于给老师送礼要看具体情况:1、送礼的真实情况第一句大实话是:很多人送过,但他不会告诉你。我曾经在微信朋友圈里做过一个小调查,主题就是问大家有没有给老师送过礼。有五十多个朋友参加了投票。我就发现,五十多个朋友里,有差不多一半人给老师送

我觉得对于给老师送礼要看具体情况:1、送礼的真实情况第一句大实话是:很多人送过,但他不会告诉你。我曾经在微信朋友圈里做过一个小调查,主题就是问大家有没有给老师送过礼。有五十多个朋友参加了投票。我就发现,五十多个朋友里,有差不多一半人给老师送过礼。一般都是孩子上学十几年,送过三五次,以春节、中秋为主。且大都是在一年级、初一、高三这种关键点。在教师节这一天送礼的人并不多。我问了他们的原因,解释是:教师节关注的人多,管理也严,这时候送太刻意了。他们送的礼物也是五花八门。最直接,也是最多的,就是“购物卡”,次之水果礼盒。其他的还有烟酒、土特产、化妆品、手机,等等,直接发红包、送礼物的价格一般在三五百。达到一两千,甚至两三千的也有。但很少,要么是财大气粗,要么就是有求于老师。现在整体上风气要比以前好了。许多学校都会在教师节之前,特别提醒大家不要送礼。实在要送,全班集体一束鲜花,一张贺卡就够了。有些私立学校,为了校风、口碑,更会严管。我有两个朋友孩子上的是私立,也曾经送过礼,结果被老师明确婉拒了。因为一旦被查处,轻则警告,重则直接开除。为了你那几百块钱的礼品,丢掉工作不值得。2、礼在先,物在后第二句大实话是:老师不会因为你送礼了,就对你特别刮目相看。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要柴米油盐。你送了点礼物,他嘴上可能说“不要不要”,心里还是高兴的。此后路上遇到对你、孩子和颜悦色一点,课堂上多提问一两次,那也是有的。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大部分时候,也就到此为止了。绝对不会因此置其他三四十个孩子不顾,重点关照你家一个独苗。老师最喜欢,最乐意相处的,还是那些品行优良,不惹事,又上进的孩子。老师最放心,最信任的,还是那些沟通愉快,能认真配合老师工作,积极督促孩子学习的家长。说的再直白一点。即使一个苹果都不送,但只要你家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你开家长会客客气气,对老师多点礼貌,老师就非常乐意关照你家孩子。反之,你就算送了一套房子。表面上他将你家孩子当成宝了,但学习成绩渣,整天惹是生非,老师心里也很鄙夷,赶紧毕业送走拉倒。礼物礼物,礼在先,物在后。3、不要做那个丢脸的人第三句大实话:家长要不要送礼?至少幼儿园阶段是完全不必的。那时候孩子小,都是宝贝,老师也不会有什么想法。小学中学就要看情况了,有成绩有排位。家长想法多了,老师权力也大了。大部分家长其实都是不情不愿的,是被裹挟进去的。家长的心态主要是认为,别人都送,我不送,老师对孩子有偏见就麻烦了。送了,不指望多关照,至少能保证不“虐待”。有些地方风气不佳,甚至还有主动索要、潜规则的事情。我有两个朋友在某著名煤矿大市,就一度很苦恼。他们孩子上的学校,有些老师,你要是不表示表示,他会调座位,用言语挤兑,甚至暗示全班同学孤立。这种没有底线的老师很恶劣。他的口碑一定会很差,他多要一点,多收一次,距离栽大跟头就近了一步。在我的学生时代,我遇到的绝大部分老师,都是非常好的。你送了,他也许会收,你不送,他也会待你如常。当然也遇到过师德很差,明里暗里吃拿卡要的。在学生的口碑中都很烂,没有多少学生毕业之后还和他打交道。一个老师,最得意的事情是桃李满天下,毕业了还有人去看望他。反之,无人上门,那就是很丢脸的事情了。不要做那个丢脸的人。4、陌生人,不会告诉你真相平心而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礼物的本质是用来表达一种善意、情感、爱慕,上学十几年,偶尔一点水果、土特产,节假日走动走动,我觉得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你问一个陌生人,你给老师送过礼吗?可以保证,绝大部分人不会告诉你真相。但是如果你问问身边的朋友、亲戚、自己的父母,有没有给老师送过礼。事实很可能就和公开宣称的完全不一样了。照书本看,这有违师德,违反规定。以人性看,没有人不喜欢礼物。至于是信规定,还是信人性。每个人想法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你的选择里就藏着的价值观。在生活里,我们要明白这个事,多少是在灰色地带游走的。是送了的人收了的人,都不会大肆张扬,你听到的消息可能是夸大的。真真假假,只能自己判断自己决定。但无论松还是不送,请一定相信,中国的绝大多数老师,还是非常好的。不会因为你送了,就另眼相待。也不会因为你没送,就恶言恶语

教师节送老师们祝福,送水果礼盒可以。

送老师礼物注意的地方有:

1、不要送太贵重的礼物,会显得太为功利,多半会被老师拒绝,而且对自己也是个负担。礼物的价格并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有些自己制作的礼物,才特别令老师感动。

2、谨记除去价钱牌及商店的袋装,无论礼物本身是如何不名贵,最好用包装纸包装,有时细微的地方更能显出送礼人的心意。

3、不要去打听其它爸爸妈妈送什么礼物,更不要攀比,礼物只是代表一些心意,并不代表接受礼物的老师一定会特别照顾你的宝宝。

4、不要送一些不切实际的礼物给老师,如礼服或者高档的首饰等,要考虑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应用你送的礼物。

扩展资料:

2014年8月教育部发出通知,重申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等文件。

通知要求,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看望慰问教师,重点走访慰问农村一线教师、特岗教师、离退休老教师、贫困教师以及因公殉职教职工家等。

同时,加强师德建设,学习《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等政策文件,提高教师人格修养和学术魅力,做人人敬仰爱戴的学问之师、品行之师。

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对违规违纪的及时严肃查处。

老师应该把收到的水果当作一种心意的表达,并且将其作为一种表扬和鼓励。家长因为感激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之恩,才会送上水果。同时也应该转化作为和家长们的关系的一种互动和联系,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和关注。

老师可以对家长送上来的水果,进行善意的回应。可以向家长们表示感谢,表达对家长们的肯定和鼓励。将这种表达的行动,转化为一种促进教育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让不同力量的教育者和学生家庭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出力,共同为孩子们的明天创造更好的未来。

另外,老师也应该注意如何接受家长的礼物,而不让老师和学校显得疏离和冷漠。老师可以在向家长表示感谢的同时,适当表达对家长的礼物的谢绝和婉拒。这样也可以使家长们清楚知道,老师对于在教育工作中所付出的更多的关注和时间的贡献。秉承这种教育精神,才能真正做到让教育变的更加人性化和温暖化。

最后,老师和学校应该树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教育文化。通过不断地沟通和合作,让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感受到信任和支持,也能看到老师和学校的付出和努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才能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快乐成长,收获到最多的知识和人生经验。同时也才能让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和温暖化,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家长送果篮可以感谢家长:首先可以感谢对自己工作的认可,但我作为一个老师这些都是分内的事情,国家和学校已经给了相应的鼓励和认可,心意收下了,在以后教学过程当中我会更加用心、努力的为孩子们服务。

不能。通过查看教育局规定老师的职责,老师的工作是负责教书育人,家长交了学费,老师有义务照顾孩子,在学校老师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教育局规定老师不能收取任何礼品,因此孩子在学校老师很照顾家长不能送箱苹果给老师。老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以教育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做人为职责的专业工作者。

这个做法是可以的。家长给老师买些水果表示感谢和敬意,这是一种常见且合适的方式。将水果放在小区门口,既避免了直接接触,又达到了送礼的目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该提前与老师取得联系,确认他们是否能接受这样的礼物以及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此外,送的水果应该在适当的范围内,不要过于贵重或引起其他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送礼物是一种表达感谢和敬意的方式,但在具体操作时,家长应该考虑周全,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

家长给老师送水果老师不能收,教育部严禁老师收礼。

老师又作教师是一种职业,古已有之,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有各种教育类型(幼儿老师、小学老师、初中老师、大学老师等);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有能力的人。

师德师风

2019年12月16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教师工作司负责人指出,要注重日常管理,将师德师风要求融入教师管理各环节。

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做在日常、严在日常,在教师的招聘引进、考核评价、日常监督与违规惩处等方面,严格师德师风要求,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师德考核注重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

健全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对于有严重违规行为的教师,终身禁止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