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年羹尧妹妹真的是雍正的妃子吗?年贵妃和年羹尧谁更受宠?

老婆 0 92

历史上年羹尧妹妹真的是雍正的妃子吗?年贵妃和年羹尧谁更受宠?,第1张

历史上年羹尧妹妹真的是雍正的妃子吗?年贵妃和年羹尧谁更受宠?
导读: 1、历史上年羹尧妹妹真的是雍正的妃子吗?年贵妃和年羹尧谁更受宠?2、雍正王朝里,邬思道与年秋月情投意合,为何年羹尧要把年秋月送给胤禛?3、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如何处理他的老婆和女儿的?-4、年羹尧的老婆是谁5、《雍正王朝》中,年秋月的悲剧
  • 1、历史上年羹尧妹妹真的是雍正的妃子吗?年贵妃和年羹尧谁更受宠?
  • 2、雍正王朝里,邬思道与年秋月情投意合,为何年羹尧要把年秋月送给胤禛?
  • 3、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如何处理他的老婆和女儿的?-
  • 4、年羹尧的老婆是谁
  • 5、《雍正王朝》中,年秋月的悲剧是如何酿成的,历史上她与雍正关系如何?

  一部《甄执》,红的不只是孙俪饰演的甄郑还有蒋欣塑造的可悲又可恨的华妃年世兰。在电视剧里,华妃是一位为了权势地位心狠手辣、不折手断的妃子,她对雍正帝死心塌地,最后却被雍正狠狠抛弃,是剧中的悲剧角色之一,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历史上的年氏和剧中的形象却是天差地别的,她温婉谦逊,深得圣宠。年氏和她的兄长年羹尧,堪称雍正时期最为传奇的一对兄妹!

先来说说年氏吧,一个大家不那么了解的、历史上真实的年氏。史书并未记载年氏的本名,只知道她最后的称号是“敦肃皇贵妃”。年氏是在康熙五十年的时候,由康熙帝亲自指给还未登基的雍正为侧福晋的。成婚以后,雍正和年氏的感情非常好,从年氏入府首次怀孕一直到年氏去世的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雍正所有的孩子都出自年氏的肚子,其余后妃皆无所出。

这期间,年氏先后给雍正添了皇四女、皇七子福宜、皇八子福惠以及皇九子福沛,她并不是电视剧中那个终生未育的华妃,只可惜她生的这四个孩子的命都不好,先后夭折,年龄最大的也只活到了8岁。

雍正继位后,年氏被封为贵妃,而另一位资历老于年氏的侧福晋李氏只被封为了齐妃,年氏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足见雍正对她的宠爱。

雍正常说年氏“体素羸弱”,年氏怀皇九子福沛的时候更是胎气大动,从此落下病根,据说皇九子生下来就死了,或者说他根本就是个死胎!这也侧面说明了年氏的健康状态真的非常不好。

雍正三年,年氏病逝,在年氏葬礼期间,雍正悲伤气愤的心情难以平复。他在册书中这样评价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可见年氏温柔贤淑,在雍正心中的分量着实不轻啊!再说了,那时正值雍正全力铲除年氏的兄长年羹尧的最后阶段,雍正为了年氏还格外开恩,暂缓了对年羹尧的处分。

说到年羹尧,这也是一位不得不说的人物啊,雍正帝为了赐给年羹尧新鲜的荔枝,曾让人快马加鞭地从京师到西安运用荔枝,仅仅用了6天时间!还记得当年唐玄宗为了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这年羹尧和杨贵妃之间,只差了一个性别啊!

世人都说年羹尧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雍正对年羹尧非常宠信。雍正刚继位那一年,年羹尧就被授予总揽西部一切事务之权,成为雍正在西陲前线的亲信代理人。年羹尧平定青海以后,雍正还破格晋升其为一等公和一子爵。一般来讲,天下所有官员的调任皇帝都可以任意插手,但是只要涉及到陕西官员,雍正都会先问年羹尧舍不舍得,年羹尧要是舍不得,他就放弃自己先前的安排。一个皇帝为大臣让步至此,足见他对年羹尧的宠信了。

年羹尧打仗留下了旧伤,每次旧疾发作,雍正必定再三询问关心,还会赠送补药珍宝,对年羹尧的妻子、父亲、儿子也都极为关心。

所以,若说雍正时期最为传奇的一对兄妹,年羹尧和年氏兄妹当仁不让啊!

毕竟在中国古代女人的地位不高,在雍正王朝里年羹尧来说把妹妹送给胤禛,可以表达自己对胤禛效忠,也可以利用妹妹调回京里,这种简单的是年羹尧何乐而不为呢。从狩猎场回来胤禛,跟老十三胤祥一起高高兴兴地喊着要奖励年秋月,从这件事上年羹尧也发现胤禛看上了自己的妹妹。所以何不顺水推舟呢。

年秋月注定是老四胤禛的人,因为在当时皇权当道的时代女人是不可能让有自己的意愿,再者我们遍观全剧会发现,胤禛为了皇权几乎利用了剧中出现过的所有女性角色。所以年秋月打身份放在那里注定会为了家族或者皇族打利而牺牲的。在后果然被老四胤禛纳为侧福晋,用来巩固他跟年羹尧的感情。再者把年秋月从老十四胤禵身边夺过来,也可以用来打击老十四胤禵,所以老四胤禛,不管是谁,只要对他夺位有利,他都会千方百计的利用,再者他要给年秋月抬旗,也是在奖励年羹尧!

年秋月本就是这里面最特别的一位,她一开始就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即使她抗争过,到头来,不过是他人的一颗棋子。虽说自古为了爱情,生命都不要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有些东西,即使抛掉了爱情,抛掉了生命,那也是得不来的。

再者邬思道都不拼尽全力挽救自己的爱情,他是很明白其中的事的。邬思道知道自己跟年秋月的爱情是不可能的,他知道年羹尧跟老四胤禛的感情,所以明白感情这多感情没有希望。因为爱情中掺杂了太多的利益冲突。本来年羹尧这个人是有野心的,这不用过多解释,年羹尧这个人,最会见风使舵,最开始是老四胤禛府邸的奴才,这他没得选择。后来被外放,所以利用自己的妹妹年秋月,感动主子,被调回了京城。

雍正二年的十月,秋高气爽。

北京城的郊外来了一批声势浩大的车队,车队的最前面是一名骑着紫骝名马,身穿华服的朝廷大员,他就是雍正王朝时期的抚远大将军,官居朝廷太保,加封一等公爵的年羹尧。

当时的北京城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等朝廷和地方大员纷纷出城迎接,跪倒在道路两旁向这位皇帝面前的重臣行礼。

没想到,年羹尧面对如此多的高官大员在路边跪迎面无表情,连看都没有看上一眼,径直从他们中间走了过去。

就连前来迎接的皇室贵胄,年羹尧也不过是微微点头,满脸骄横之色。

在雍正皇帝的宠信之下,年羹尧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在面对皇帝时,年羹尧也肆无忌惮,史书云: “无人臣礼”。

风头无两的年羹尧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短短一年之后,他就从云顶狠狠地跌落下来。

雍正三年,朝廷议政大臣向皇帝上疏,列举了年羹尧92条大罪,其中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其他大小罪行不计其数。

很快,不可一世的年羹尧被抓捕下狱,短短十一天后,年羹尧在狱中被雍正赐死,一代权臣从此烟消云散。

作为朝廷重臣,年羹尧有着庞大的府邸和众多的妻儿家人,那么在他死后,雍正又是如何处理他的妻子和儿女的呢?

年羹尧引起雍正的不满早有预兆。

雍正二年十一月,时任抚远大将军的年羹尧进京述职,受到雍正皇帝的接见。

君臣相见时,年羹尧自以为在之前的平叛战争中居功至伟,竟然当面向雍正邀功请赏。

雍正虽然答应了年羹尧的请求,却对近臣说道年羹尧“功高自悖”,对他的无礼行为产生了不满。

几个月前,年羹尧曾经弹劾朝廷官员蔡珽贪赃枉法,经过刑部审议,蔡珽原本已经被判“斩监候”。

但雍正却亲自召见了蔡珽,在这次会见中,蔡珽向雍正陈述了自己的冤屈,并揭发了年羹尧的种种不法行为。

这次召见过后,蔡珽从一名死囚犯摇身一变,被雍正提拔为左都御史,身列朝廷一品大员。

种种迹象都表明,年羹尧马上就要大难临头了。但此时年羹尧本人却仍在西北执掌兵权,对自己的险境一无所知。

雍正三年正月,皇帝给几位地方大员伊都立和袁立相等人发去密旨,让他们与年羹尧保持距离,不要过分走近。

这些人都在朝廷做了十几年官,如何不明白皇帝的意思?他们纷纷向皇帝上疏,表示自己与年羹尧没有来往,当时的云贵总督高其倬还给皇上奏请,建议将年羹尧调离边陲,削去他的军权。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这个时候,雍正已经成功分化了朝廷官员和年羹尧的关系,剩下的,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了。

一次节日中,身处西北的年羹尧向雍正上奏了一道贺章,里面把“朝乾夕惕”误写为了“夕惕朝乾”,雍正以此为借口,暗示朝廷官员上书弹劾,一连将年羹尧的官职降了十八级,罚他到杭州看守城门。

雍正三年九月份,看守了几个月城门的年羹尧在一道圣旨下被押往北京,迎接他的是长达三个月的刑部审判。

议政大臣罗列了年羹尧92条大罪,光是死罪就有十几条。年羹尧随即被捕下狱,短短十一天后,年羹尧在狱中被雍正赐死,一度位极人臣的年羹尧就这样如同流星一般陨灭了。

正所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切。雍正当年对年羹尧的宠信无人能及,甚至连调动他手下的一个官员都要亲自询问他的意见。而如今,雍正却决意将年羹尧置之死地而后快。

那么,年羹尧死后他的家人下场如何,而这样一位风光一时的辅国重臣又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呢?

年羹尧祖上世代为官,在明朝时就深受朝廷重用。清兵入关后,年家因为出身遭到朝廷清洗,家族一度沦为奴隶。

但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却是一个不世出的英才人物,他靠着参加科举硬是改变了家族的命运,不仅去除了奴籍,还成为了一位不大不小的地方官。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更是官运亨通,从一介秀才一直做到了刑部郎中,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年家从此彻底翻身,成为了北京城的世家大族。

年羹尧身犯92条大罪,被雍正赐死后,按照 历史 的发展不出意外的话,年家一定会被连根拔起,满门抄斩都不会有人感到惊讶。

但人们想象中的局面并没有发生,除了家产被抄,年家被处死的人只有寥寥几个,全家上下一百七十多口人大部分都逃过了处斩的命运。这是皇帝的仁慈吗?

其实这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她是雍正皇帝身边的贵妃,一直深受皇帝的宠爱。年羹尧一案后,正是年贵妃在皇帝面前求情,保全了家族大多数人的性命。

对于如何处理年羹尧的家人,雍正一度十分苦恼,如果全部释放则难以立威,不能起到震慑朝臣的效果,但若满门抄斩,则不免引来臣民的非议,毕竟年家的妇女和小孩子们又有什么错呢?经过仔细考虑,雍正终于打定了主意。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已经退休,作为一名前朝老臣,雍正并没有过分为难他,只不过是革去了他的头衔和俸禄,让他在家闭门思过。

年羹尧的兄长年希尧也受到了皇帝的宽赦,只是免去官职了事,而且在短短一年之后,年希尧又官复原职,重新当上了工部侍郎。

但年羹尧的儿子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根据史料记载,年羹尧一共有十一个儿子,但临死前只有年熙、年富、年斌等几个儿子年纪较大,其他的儿子都尚在襁褓之中。

年熙是年羹尧的长子,在康熙五十年就考中了举人,后来父亲年羹尧出钱为年熙捐了个“副使”的闲职,到了雍正年间,年熙已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雍正帝曾一度非常喜爱年羹尧的这个长子。年熙从小就身体虚弱,经常生病,雍正还特地找了一位有名的算命先生给年熙算了一卦。

算命先生给年熙的卦象是 “(年羹尧)命中言刑,克长子” ,意思是年羹尧将来会有刑法之事,会妨碍到长子年熙。

为了给年熙转运,雍正还亲自做主,把年熙过继给隆科多做继子,还把他改了个名字叫“德柱”。

没想到,算命先生的预言不幸一一言中,年熙在年羹尧出事一年前就发病而亡,没有见到年家一夜败亡的惨状,也不知道这是年熙的幸运还是不幸。

次子年富是年羹尧儿子中下场最惨的一个。

年羹尧在西北掌握大权之时,年富是年羹尧当时唯一成年的儿子。

年富和年羹尧的性格十分相像,为人高调,不知收敛,但在年羹尧的庇护下仍然一路擢升,在年羹尧平叛论功之时,年富已经是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职(男爵)。

后来,年富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为年羹尧出谋划策,成为了年羹尧的左膀右臂。

年羹尧最初被贬到杭州看守城门的几个月里,年富一直东奔西走,拜访各路官员,希望他们能上书求情,给年羹尧免罪。

但当时的朝廷百官自顾不暇,雍正要扳倒年羹尧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谁敢去捋皇帝的虎须?反而把年富的行径一一向雍正作了汇报。

朝堂无情,大抵如此。

雍正知道了年富的所作所为后十分恼怒,认为他“为伊父探听音信,且怨愤见于颜色”,暗中对他起了杀心。

年羹尧被赐死后,雍正亲自点名,也将年富处死。而年富也成了年羹尧众多儿子中唯一被判处死刑的一个。

年羹尧死后,雍正曾针对他的儿子下了一道圣旨,称 “十五岁以上之子,发配广西云贵边境充军” ,而除了病死的长子年熙和处死的次子年富,十五岁以上的儿子就只剩下了年兴和年寿。

年羹尧的其他幼子都被祖父年遐龄和伯父年希尧收养,并没有被雍正赶尽杀绝。

就连被发配充军的年兴和年寿,也只不过在广西边境待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

雍正五年,雍正皇帝念起年羹尧当年平定边境叛乱的大功,又把在广西充军的年兴和年寿招了回来,同样交给祖父年遐龄照看。

由此可见,雍正并不是一个残忍好杀的皇帝,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封建王朝 历史 中,能够做到不多杀,不滥杀,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了。

那么年羹尧的妻子又是怎样的下场呢?

年羹尧一共有过两位正妻。

他的第一位妻子是纳兰氏,正是出于清朝大名鼎鼎的纳兰容若家族。

年羹尧青年时风度翩翩,才华横溢,与出身豪门的纳兰氏结合可谓门当户对,羡煞了当时整个京城。

但不幸的是,纳兰氏在两人婚后没多久就生了一场重病,因为医治无效去世了。

随后,年羹尧又娶了第二位妻子觉罗氏。

这位妻子的身世更是不简单,她的父亲是当时的辅国公苏燕,和当时的皇帝同属爱新觉罗一姓,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皇家贵胄。

年羹尧死后,雍正自然不可能为难这位同室宗亲,让她“遣还母家去”,此后觉罗氏便在娘家度过了余生, 历史 上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年羹尧还有一个及笄的女儿。

年羹尧获罪之前,已经和山东孔家定下了一门亲事,准备把女儿嫁给孔毓圻的儿子,孔毓圻是孔子的第六十六代嫡长孙,有着显赫的身世背景,他的儿子也是当地有名的大才子,这本来是一门极为般配的婚事。

但在年羹尧被捕下狱后,孔家唯恐受到牵连,连夜派人退掉了这门亲事,从这以后,年羹尧的女儿虽然没有被降罪,却一直孤独终老,因为谁也不敢冒天地之大不韪去娶一个罪臣的女儿。

虽然年羹尧被列了92条大罪,按理说应是万死难恕,但雍正皇帝却对年羹尧的妻儿老小展现出了极大的仁慈,仅仅处死了他的次子年富。

在这其中,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她不但极得雍正的宠爱,还给雍正生下了数个儿女,可谓宠极一时。而年羹尧的家人即是年妃的家人,雍正也不好对他们赶尽杀绝。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政治上的考量。年羹尧作为清朝重臣,在多次战争中领兵出征,镇压了各地的叛军,曾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如果对他的家人痛下杀手,不免会让其他臣子齿冷,生出唇亡齿寒之感。

最重要的因素则是雍正并非残暴好杀之人。虽然雍正经历了皇家惨烈的九子夺嫡之争,不但性格果决,必要时更是能不择手段,将异己坚决铲除。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和朝廷的稳定。从这一点看,不得不说雍正帝也有着他宽容仁慈的一面。

但辅佐年羹尧的一众官员却下场凄惨,他身边的谋士汪景祺、邹鲁等人都在年羹尧一案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狼狈为奸的作用,被雍正毫不犹豫地加以处死,另有一大批人被流放充军。 他们是这起案件的牺牲品,但却并不无辜。

如果你了解年羹尧最初是多么受到雍正的宠信和喜爱,就会对他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受忌被杀感到疑惑。

早在康熙年间,年羹尧就已经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朝堂重臣了。

康熙五十六年时,准格尔部入侵西藏杀掉了西藏的拉藏汗,对清朝的边境产生了重大威胁。

就在百官束手无策的时候,年羹尧给康熙上了一道奏折,不但提出了征兵备战的一系列建议,还主动请缨前往西藏平叛。

康熙为年羹尧的勇气打动,任命他为四川总督,而年羹尧也果然没让皇帝失望,在后来的平藏事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中,参与夺位的十四皇子在陕西手握重兵,对还没有即位的雍正产生了重大威胁。

这时候又是年羹尧挺身而出,他在陕西总督的职位上控制了十四皇子的军队粮草,让十四皇子有兵而不能用,为雍正成功登基立下了重大功劳。

雍正即位后感念年羹尧的拥立之功,对他加以重赏,不但把“西路军粮饷及地方诸事”交给年羹尧管理,还封他为三等公爵,加太保衔。

雍正即位当年的九月份,青海省的厄鲁特部又发生了叛乱。对于刚刚登基,皇位尚且不稳的雍正来说,这是一件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大事,他急需一位能力出众的将领带兵出征,平定这次叛乱。

这时又是年羹尧挺身而出,他率领清兵亲上前线,在西宁一带与叛军交战。

双方经过四个月的大战,年羹尧将叛军彻底击溃。捷报传到北京后,雍正皇帝“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在后来的论功行赏中“评年为首功,加封一等公爵,赏赐金银财宝不计其数”。

就连年羹尧的父亲兄弟,乃至家里的奴仆婢女都被皇上大加封赏,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时的年大将军已经是威震朝廷,功盖天下了。在议事时,雍正每次下决定前都要询问年羹尧的意见,不仅号召大臣们向年羹尧学习,还经常把年羹尧拉到自己的寝宫密谈。

而在年羹尧的妹妹成为雍正的贵妃之后,君臣二人又成为了姑舅亲家,此时的年羹尧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皇亲国戚见了他都要笑脸相迎,丝毫不敢露出不敬之色。要知道,年羹尧可是汉族人,后来才改隶汉军“镶黄旗”,这在看重出身的清朝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正所谓 “阴阳之道,盛极必衰” ,年羹尧位极人臣的时候,就是他败亡之路的开始。

如果一个人正处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还能时刻保持清醒和谦逊,那么这种人不是至圣,就是大贤。

显然,年羹尧不是这种人。

辉煌的功绩和皇帝的宠信逐渐冲昏了年羹尧的头脑,他一天天变得蛮横自大起来。

在给平级的将军通信时,他发去的函件不是表示地位相等的“咨文”,而是用的令谕。在陕西负责保家卫国的精英战士,被他当做自己的仪仗队和仆从一样使唤。

更耸人听闻的是,即便是朝廷钦封的蒙古诸王和前来劳军的中央大员,见到年羹尧时必须下跪,而他送给下属的物事则称为“赐”,接见部下时称为“引见”,要知道,这些都是臣子觐见皇帝时才会用到的礼节。

年羹尧虽然身处国家边境,但他的所作所为还是被有心之人告发给了皇帝。

雍正大为恼怒,身为臣子却用着皇帝的礼节,你年羹尧到底想干什么!

尽管如此,雍正还是念他立有大功,曾几次私下给他去信,忠告他收敛一点。没想到,年羹尧非但没有领会皇帝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即便在进京面见皇帝时,也大摇大摆地“箕踞而坐,无人臣礼”。

交横跋扈的年羹尧最终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他在朝堂被日渐孤立,最后一朝下狱,曾经不可一世的年大将军最后落得了惨死狱中的可悲下场

从很大程度上讲,年羹尧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雍正皇帝并不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当年夺嫡之时,雍正的处境一度十分艰难,大部分都不看好他能最终取胜。

而在他登上皇位之后,当初追随他的那批人无一例外都受到了雍正的重用和赏赐。年羹尧既有拥立之功,又平定了边境之乱,本应有着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却日益骄纵,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这种下场正是他所应得的。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泱泱华夏人才辈出,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年羹尧(1679~1726),字亮工,号双峰,原籍安徽怀远,汉族,清朝大将军。年羹尧的妻子是纳兰性德的女儿。继室为宗室辅国公苏燕之女。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纳兰性德母为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有四个女儿,第二女古秀兰嫁给了翰林院侍讲学士年羹尧,也就是纳兰性德就是年羹尧的岳父。康熙四十五年,年羹尧娶纳兰性德第二女。但是纳兰纳兰性德在1685(康熙二十四年)英年早逝,也就是说,年羹尧结婚时,纳兰已经死了,所以纳兰性德一天岳父也没当过。 年羹尧续娶的是宗室英王阿济格後裔辅国公苏燕的女儿(注意也是正妻不是妾哟),所以能当年羹尧岳父的只有苏燕一人。

在古代,女子很难具备独立性,因而才有许多红颜薄命的悲剧,《雍正王朝》中的年秋月就是其中之一。她是年羹尧的妹妹,与邬思道情投意合,却无可奈何地嫁给了胤禛。

1、势利的年羹尧,腹黑的胤禛,无情的权斗,酿成了秋月的悲剧

胤禛去江南筹款时,年羹尧仅仅只是杭州将军手下的参将,这个职位对于进士出生又有政治抱负的人而言,无疑略显“寒碜”。此外,江南是八爷的地盘,四爷门下的年羹尧肯定难有出头之日。

于是,年羹尧为了顺着杆往上爬,将妹妹年秋月奉献出来,其实就是摆在雍王府当人质,以表忠心。在雍王潜邸工作期间,秋月和邬思道互生情愫,只是有情人没能成为眷属。

一、以胤禛为主帅的团队中,年羹尧代表着地方实力派,而且手握重兵;邬思道智商过人,充当军师的角色。对于主帅而言,军师与将领肯定不能过于密切,否则,就会架空主帅。有一次,年羹尧送了一坛酒给邬思道,胤禛就有点酸溜溜。如果年羹尧的妹妹再嫁给邬思道,那胤禛岂不恨死他们。所以,胤禛宁可玉碎,也不会让邬思道与秋月瓦全。

二、年羹尧的职位越来越高,胃口也越来越大,有点想跳槽的心思,因此,秋月对胤禛也越来越重要。胤禛娶了秋月,才能暂时栓住年羹尧,避免他头顶两片云,在夺嫡关键时刻出幺蛾子。

三、雍正当皇帝后,秋月在深宫,邬思道在天涯海角,两人见面的机会也没了。此外,秋月嫁给胤禛,但皇太后并不接纳。尤其是年羹尧出事后,皇太后与皇后全部排挤秋月,胤禛也默认。

秋媚说:秋月只是胤禛的一颗棋子,捏住这颗棋子就能牵制住邬思道与年羹尧,整盘棋的走势才能朝着胤禛希望的方向发展。在男人的竞技场,秋月作为一个弱女子,入局了就身不由己。

2、历史上的年妃,颇受雍正宠爱,被封为敦肃皇贵妃

早在康熙年间,年氏就已经成了雍亲王的侧福晋,其家庭地址仅次于嫡妃那拉氏,高于当时的钮祜禄氏(乾隆的母亲,后来的孝圣皇后)。

年氏端庄贤惠,受胤禛宠爱程度比较高,而且生下的子女也不少: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年氏生第四女;

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生下第七子福宜;

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九,生下第八子福惠。

雍正继位后,年氏于雍正元年被册封为贵妃,因后宫中没有皇贵妃,年氏成了事实上的二把手。除了雍正的宠爱,这与当时年羹尧在朝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当时的年羹尧,有从龙之功,也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可谓权势滔天。哥哥走红,妹妹自然也能沾光。就在成为贵妃的当年,年氏又生下第九子福沛。

雍正一生共生有十位皇子,四位皇女,而年氏一人就生下三位皇子、一个皇女,可见她与雍正的关系比较融洽,可惜的是,她所生的这些子女,全部不幸夭折。

虽然得宠,但年氏非常清醒,并没有恃宠而骄,更没有因年羹尧的飞黄腾达而不可一世。年羹尧狂妄自大,年氏独居深宫也有所耳闻,作为妹妹,她肯定不愿意看到哥哥出事,也不愿意相信传闻是真的。

雍正二年,年氏回娘家探亲,他看到年羹尧强娶的蒙古贝勒之女,看到仆人穿官服,看到各种逾制僭越的不法作为。眼前的事实,证明了传闻的真实,她的心态也变得沉重。

回宫以后,她向雍正报告了所见所闻。雍正对她深明大义的行为很认可,在后来打击年羹尧时并没有牵扯到年氏。但是,雍正也没有因年羹尧是年氏的哥哥而心慈手软。后宫中的女子,与帝王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受到家族的影响,年氏与雍正的关系,似乎受此影响不大。

年氏身体一直不太好,子女的相继夭折让她面容憔悴,年家人的所作所为又让她忧心忡忡。雍正三年十一月时,年氏一病不起。当时的雍正刚刚参加康熙的祭祀大典,一回京就得知年氏病重的消息,但他并没有去看望,而是发布一道谕旨:

“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贵妃著封为皇贵妃。倘事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

这道谕旨,充分肯定了年氏的品行,还给了她很高的地位。雍正作为丈夫,官样文章是做到位了,但关爱是欠缺的,这就如同许多男人,仅止步于甜言蜜语,而没有实际付出。

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当上皇贵妃仅仅七天的年氏,就在圆明园香消玉损。她去世后半个月,雍正赐了年羹尧自尽。

年氏最后被追谥为敦肃皇贵妃,并于乾隆年间入泰陵地宫,与雍正合葬。

秋媚说:历史上的年妃比《雍正王朝》的秋月幸运,她在宫中不仅身居高位,受到政治的牵连比较少。唯一的遗憾是,雍正对年妃,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