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1《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
1《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唐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3《春夜喜雨》——杜甫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扩展资料: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也是一种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
参考资料:
书法小楷作品如下:
1、钟繇《宣示表》
《宣示表》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字体端整古雅,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传说王导东渡时将《宣示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了王羲之,王羲之后来又将它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之后传下来的是王羲之的临摹本。
2、钟繇《荐季直表》《荐季直表》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隶意。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工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钟繇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卫夫人所崇敬的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家,据说钟繇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
但是钟繇写得最好的是楷书,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3、王羲之《乐毅论》
《乐毅论》笔笔精到,无一笔含糊,楷法成熟,释智永认为《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据说唐太宗最为宝重的书迹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与《乐毅论》。当年唐太宗还将最初的《乐毅论》摹拓分别赐给了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六人,摹本的传布范围也只限于皇亲国戚或近侍大臣,世人罕见其貌。
4、王羲之《黄庭经》
《黄庭经》通篇章法和《乐毅论》相似,有纵行无横列,纵行清晰,但并不十分规直,随字赋形不拘高矮宽窄,字与字的联结错落有致。对比的形式因素在《黄庭经》中表现得十分丰富,这使得《黄庭经》比之《乐毅论》更多了一些“今意”。如果说《乐毅论》是古朴与妍丽兼美的话,那么,《黄庭经》已是劲媚秀雅甚于拙朴古雅了。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相传写于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356)五月,60行,计1200余字。陶隐居《上梁武帝书启》,以此为王羲之的有名的书迹。褚遂良“右军书目”列为第二,开元中徐洪《古迹记》列为第一。隋智永、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吴通征等皆有临本传世。
小学阶段,不管在哪个方面,都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果被忽略了,再补救就要付出更多代价。练字也一样,小学阶段如果不练字,或者学习不得法,后面纠正的代价也很大
。
练字从什么体开始?专家认为,还是宜多写楷书。
写楷书不仅要注意它的点画姿态,更要注意它的结构。结构对了,姿态自然出现。有老师专门总结了楷书结构30法,家长们学会了教给孩子。
楷书结构30法
1、横平竖直
我们平时所讲的“横平”,指的是横画平稳,并非水平之意。横向右上斜5--10度,在书法上叫“取斜势”。“竖直”指的是竖画挺劲,也并非垂直之意。根据字形可斜、可正、可曲、可直。如下图:
2、上紧下松
字形上部笔画较紧凑,下部较疏朗。如下图:
3、上开下合
口字,或带扁形口的字,如山字底、草字头等,都应上稍宽而放,下稍窄而收。如下图:
4、上收下放
字下部有撇、捺及长横等伸展笔画时,上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下部应左右伸展以托上,称作“地载”。如下图:
5、上放下收
字上部有伸展笔画时,下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上部左右舒展,以盖下,称作“天覆”。
6、伸左让右
为让右,字左旁的横画被竖画分割为两段者,左长右短。
7、左细右粗
字中多条竖画排列时,左竖较细,右竖较粗。
8、左短右长
凡有长口框的部分,左竖短而佃,右竖长而粗。
9、左断右连
口框或两纵向笔画之间的小横,一般连左竖,而不连右竖。如果有中竖穿过小横时,通常小横在左右两竖间悬空。
10、左小上提
左右结构中,当左小右大时,左小者宜在右大者中间稍偏上。
11、右小下落
左右结构中,当右小左大时,右小者宜居左大者中间稍偏下。
12、左窄右宽
左耳狭窄且稍短以让右;右耳稍宽且 悬针竖长以配左。
13、左垂右悬
字中有多条竖画时,左边竖不能写成悬针。
14、左顾右盼
注意左右各结构单位及小笔画的形态,使之生动,联系密切。
15、左右对称
以中竖为准,左右笔画长短、高低、宽窄协调,以求均衡。
16、左下、左上包围,内部稍偏右
左上包围或左下包围时,内部结构宜稍偏右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17、右上包围,内部稍偏左
右上包围,内部结构单位宜稍偏左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18、撇低捺高
撇尖与捺尾的连线为一斜线(另左右两点写不法与其相同),这也与取斜势有关。
19、空档均匀
有多横或多竖排列时,尽量使上下或左右各个空档均匀。
20、钩对中心
弯钩和横折斜钩,其钩尖的顿笔位置对准或接近本结构单位或本字中心线为佳。
21、四周平稳
凡带方框的字,外框平稳方正,不能倾斜成平行四边形状。
22、内满偏左
方框内的结构单位应占满内部空间并稍稍人偏左。
23、无画包竖
当口内无笔画时,口框右下角横伸出以包竖。
24、有画包横
当口内有笔画时,口框右下角竖伸出以包横。
25、交叉居中
撇捺交叉点宜在本结构单位或本字中心线上。
26、捺不重复
凡有两捺以上存在时,只须伸展一捺,其它变点。
27、笔断意连
虽然笔笔独立,但务使上笔与下笔之间,运动轨迹自然,有一内在联系。
28、撇尖进框
由上撇下框组成时,一般撇尖插入框内。
29、内收外放
中间聚拢,字外围疏散放开,与颜体字相反。
30、撇起竖右
在有竖与撇相连的字中,撇的起笔位置一般在竖的右边。
楷书5000个常用字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