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袁隆平有几个妻子2、袁隆平的世界3、袁隆平的妻子是谁?袁隆平有一个妻子是邓则。袁隆平与自己的妻子邓则相识在湖南安江农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袁隆平在这里做过长达十八年的教书生涯。33岁的袁隆平和25岁的邓哲没有过多的花前月下,
- 1、袁隆平有几个妻子
- 2、袁隆平的世界
- 3、袁隆平的妻子是谁?
袁隆平有一个妻子是邓则。
袁隆平与自己的妻子邓则相识在湖南安江农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袁隆平在这里做过长达十八年的教书生涯。
33岁的袁隆平和25岁的邓哲没有过多的花前月下,也没有置办任何结婚物品,两个相知恨晚的大龄青年举行了一个非常俭朴的婚礼。
新娘就穿着那套火红的比赛球衣,喜气洋洋。成家后,简陋的宿舍焕发了生机。探索的路上找到了知心伴侣,袁隆平向世界难题冲刺的信心更足了。“袁先生”,也成了以后几十年邓则对丈夫的称呼。
袁隆平和妻子的感情经历:
1953年,袁隆平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从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那年,他23岁。
阡陌纵横的田野,麦浪逶迤的乡间,尽管工作的地方偏僻落后,但他还是将它当做了心中的“桃花源”。当时的袁隆平虽然到了“男大当婚”的年纪,却一心痴迷于农学研究,从来没有心思谈恋爱。
十年后,袁隆平已迈入而立之年,仍是“孤家寡人”一个。提亲的人倒是不少,皆无功而返。后来在老同学的牵线下,一个在农技站工作的叫邓则的姑娘被介绍给了袁隆平。
这个秀外慧中的女孩子性格很好,落落大方,笑容明朗。不过当时的邓则颇为踌躇,在她的心目中:“袁先生人好,课讲得也好。”
毕竟曾有师生的身份之隔,这让她顾虑重重:“老师和学生谈恋爱算怎么回事,将来我怎么称呼他,他都30多岁了,比我大8岁,会不会年纪相差太大了。”但在媒人的助力之下,两个互抱好感的人渐生情愫。
一天,在堂球场上。热心的“红娘”们提议,不如趁热打铁将袁隆平和邓则的喜事办了!大赛组委会临时调整比赛场次,以使比赛和婚事两不误。
袁隆平为来不及送新娘一件礼物而过意不去,于是悄悄地对邓则说:“我给你买件新衣服好不好?”邓则知道袁隆平是个穷书生,干脆拒绝了:“不要不要!”老实巴交的袁隆平就依了邓则。
从认识到结婚,他们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两个异常传统的知识分子,却用了现代人最时尚的“闪婚”形式敲定了终身大事。
最近听了二遍樊登老师讲的《袁隆平的世界》,对这个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很是敬仰,他是世界上获奖非常多的少数伟人之一。
袁隆平曾经有二次与水稻杂交之父差一点点失之交臂。一次,因为被淘气的弟弟推下水,决定学游泳,成绩相当好,差一点进国家队,只是因为选拔人才前一天晚上吃了太多当地美食,第二天100米比赛时腹痛难忍导致得了第四,前三名都进了国家队。其实从成绩来看,他的前50米已经破世界纪录了,只是后50米时开始腹痛,影响了成绩。
第二次,他考上了飞行员。国家突然一个政策,大学生比较少,让高中或者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去比较好。所以最终他分配去了与农业相关的学校做老师。
他在读书的时候成绩一般,大部分刚刚合格,除了英语可以上九十多,那是因为他妈妈是大家闺秀,从小给他英语环境熏陶。同学们给他的评价是自由散漫。袁隆平是一个浪漫的人,当他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四十多元钱,马上去买了一把十几元钱的小提琴,工作之余他爱游泳和拉小提琴。
当他分配到了非常边远的农校后,袁隆平专心致志地研究如何高产水稻。他从嫁接技术到基因学术,因为远离圈子中心,不太被主流学派影响,反而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研究成功,当时认为杂交水稻是不现实的。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投入让人非常敬佩。有一次,被人迫害,把他研究的水稻都扔到了井里,他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最后只好把井水抽干,他还找到五株活着的水稻。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付出了很多人很多的努力的。实验次数成千上万次,袁隆平一次次摸索。日夜在田里寻找可以做杂交的种子,拿着放大镜和手电筒。发动他的同行,或者有效果了给同行一起去实验。他从来也没有把实验结果一个人私藏着,有研究进展了发表文章与同行交流。
袁隆平是很质朴的人。他与爱人结婚也很有意思。结婚那天,他爱人在打篮球,袁隆平跑过去,把她从球场上拉下来,说去结婚吧。他的爱人是同行,与他一样质朴,就去了,而且结婚礼物一样都没有买,她说不要,袁隆平就不买了。
袁隆平成为这么伟大的人,并不是他智商非常高,从他的学习成绩就可以知道了。他是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从不受外界干扰。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一件事情,千方百计研究高产水稻,他可以半夜突然从床上起来,写下他最重要的研究论文。因为他的二十四小时都奉献给了研究水稻。别人用三十年来研究,他把水稻种子拿到三亚,一年可以有三季成熟,所以他是研究了九十年。
其实成功的人都是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让我想起了稻盛和夫,与袁隆平一样专注的一个人。他们是相同的人,都是心无旁骛地只做一件事。
1、祖籍为江西省德安县的袁隆平,1930年农历7月初9出生在北平一个旧职员的家庭,父亲袁兴烈,母亲华静,都是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袁隆平的童年是在动荡迁徙的生活中度过的。袁隆平有五个兄弟,他排行老二。袁隆平1953年从重庆西南农学院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偏远荒凉的湘西南一隅的黔阳安江农校当老师。
到校的第一个学期,因缺少俄语教师,组织上安排袁隆平教俄语,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了任务。此后,袁隆平还教过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他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为后来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光荫荏苒,袁隆平大学毕业一晃就几年了,已到了大龄青年的他仍然是孑然一身。同事朋友们纷纷热心给袁隆平张罗对象。但是,总是介绍一个吹一个,姑娘们都对袁隆平敬而远之。有一次,一位男同事陪袁隆平去“相亲”,袁隆平与女方见面后,女方没有相中袁隆平,反而相中了介绍人,让人啼笑皆非。为什么呢?因为年轻时候的袁隆平生活太随便,他不仅衣着朴素,而且不修边幅。
2、正当袁隆平为婚姻而苦恼的时候,爱神却悄无声息地向他走来,1956年,袁隆平被派到邻近一中学去代课,一位慧眼识珠的年轻女教师为袁隆平的才华和抱负所倾倒,他们很快就双双坠入爱河。在长达三年的热恋中,他们都把爱情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对方。袁隆平沉浸在温柔的爱河里深深地陶醉了。
同事和朋友们都为袁隆平感到高兴,他们催袁隆平趁热打铁,快点结婚。不料,一场意想不到的政治运动却搅黄了他的好梦,在反右斗争中,袁隆平由于平时不太关心“政治”,又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安江农校出现了批判袁隆平的大字报,他险些被划为“中右”。
消息传开,学校领导找那位女教师谈话了,“要爱情还是要进步?”在强大的政治压力面前,这位慧眼识珠的姑娘也终于退却了。30岁的袁隆平倾刻陷进了失恋的痛苦之中而不知所措。
1960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块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便萌生了要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大胆设想。杂交水稻研究属于世界性难题。因为传统理论认为,水稻为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袁隆平立志要攻克这道世界难题。
一心扑在教学和科研事业上的袁隆平,终于感动了一位贤淑的姑娘,这就是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邓哲。
邓哲本来就是袁隆平的学生,经老师和同学牵线,本来就对袁隆平满怀敬意的邓哲满口答应了。他们没有过多的花前月下,也没有置办任何结婚物品,两个相知恨晚的大龄青年,利用邓哲来安江农校参加运动会的机会(邓哲是业余篮球运动员),仅用50元钱的喜糖举行了一个非常俭朴的婚礼。结婚时,袁隆平33岁,邓哲25岁。
3、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雄性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不仅没有实物可利用,而且连中外的科研资料上也没有记载。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有天然杂交稻,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决定在茫茫的大自然中去寻找。新婚妻子邓哲全力支持丈夫的科研事业,她跟随丈夫一道踏上漫漫的寻找之路。
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必须在水稻吐穗扬花的时候,深入到稻田的海洋中逐株逐株去寻觅。盛夏的稻田里骄阳似火,田间地头的气温通常高达40摄氏度。
夫妻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忍受着密密匝匝稻叶的切肌之痛与昆虫的叮咬,每天都一头扎进一眼望不到头的稻田里大海捞针。中暑了,吃几粒仁丹丸吞几片消凉片,累了就靠在田埂上歇一歇。从1964年6月开始至1965年7月,袁隆平带着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所有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袁隆平把两年来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写出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4期上,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4、然而,杂交水稻研究刚刚起步,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
意想不到的是,已列入“黑名单”的袁隆平碰到了救星,他们在翻查袁隆平的档案,准备新帐旧帐一起算时,发现了国家科委九局致安江农校的一封便函救了他。袁隆平因此被列入保护对象而免遭了一场劫难。
5、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上级为了让袁隆平把杂交水稻研究搞下去,决定调袁隆平到省农科院工作,而妻子邓哲未能随调,只好带着孩子留在了黔阳。袁隆平这一走,夫妻双方就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异地分居生活。理解支持丈夫的邓哲毫无怨言,独自用弱肩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
邓哲为袁隆平共生养3个儿子,一个自己有工作的女人拖着3个年龄都只差两岁的男孩子,其艰难困苦之情可想而知。后来奶奶和外婆家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两个70—80岁的高龄老人生活无着,邓哲又把两个老人接到身边一起生活。此后近10年的时间里,邓哲一个人带着3个半大的孩子,外加两个生活需要照顾的老人。赡老抚幼,耗尽了心血。
6、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了,在国内国际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人民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坎坷人生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