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给老师送礼的典故有哪些?

老师 0 65

古代给老师送礼的典故有哪些?,第1张

古代给老师送礼的典故有哪些?
导读:古人云“尊师重道”,而如今却没有多少人真正行过拜师礼。在中国古代,就有拜师礼的说法,拜师礼仪是“尊师重道”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古代的拜师礼是六礼束脩。束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论语》中子曰:“自

古人云“尊师重道”,而如今却没有多少人真正行过拜师礼。

在中国古代,就有拜师礼的说法,拜师礼仪是“尊师重道”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古代的拜师礼是六礼束脩。

束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

《论语》中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全称叫“束脩”。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束脩”就是一束肉干,又称肉脯,有点类似现在的腊肉。古人对老师是十分尊敬的,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因此,在孩子入学拜师时,人们一般都要给老师送上珍贵的“束脩”作为见面礼。

扩展资料

弟子要拜师,总要有拜师典礼。所谓的拜师典礼,就是先向老师鞠躬,然后再奉上“束脩”,这样,孩子才算是正式入门求学了。

《晋书·慕容廆载记》、《唐摭言·两监》、《宁海林贞妇方氏墓志铭》中的“束脩”指的都是给老师送的见面礼。东西虽然不多,但已经能显现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

随着时代的发展,送给老师的见面礼不一定就是“束脩”了,也可以用其他礼品来代替,如唐朝就有人送酒肉或者丝绸之类的东西,以代替“束脩”。

东西虽然变了,但“束脩”作为给老师见面礼的名词不但没有改变,连后来给老师送的学费、酬金或者工资也都称为“束脩”了。弟子拜师,送上挚礼,是应该的,但是礼过重、过轻,都有失中道。孔子在对拜师礼的制定上,也表示了中道原则。

--束脩

古代拜师送礼叫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六礼束脩,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