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跨界造口罩背后:全产业链受损,战疫难度高

客户 0 56

车企跨界造口罩背后:全产业链受损,战疫难度高,第1张

车企跨界造口罩背后:全产业链受损,战疫难度高
导读:汽车产业链长且复杂,这注定其全面复工复产比许多行业更艰辛。由于疫情导致“一罩难求”,不少车企为了解决口罩供应难题纷纷兼职造口罩。上下游需“罩应”比亚迪于2月17日开始量产口罩,计划到本月底口罩每天产能可达500万只。近几天来,比亚迪不少内部

汽车产业链长且复杂,这注定其全面复工复产比许多行业更艰辛。由于疫情导致“一罩难求”,不少车企为了解决口罩供应难题纷纷兼职造口罩。

上下游需“罩应”

比亚迪于2月17日开始量产口罩,计划到本月底口罩每天产能可达500万只。近几天来,比亚迪不少内部人员的电话被包括政府及企业在内的各路人马打爆,尤其是被网上流出来的比亚迪口罩订购信息公布了电话号码的周总备受困扰,他称自己已掉入“深渊”。

比亚迪内部人士近日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口罩不足,比亚迪还没有完全复工。不少非生产线的员工在线待命,尚未得知具体的复工时间。网上传出比亚迪口罩外售的信息是假的,据说有十多个假版本。事实上,比亚迪量产口罩后,将以政府、医院、疫情严重地区及战略合作伙伴的供应为主。

“我们也都缺口罩啊,比亚迪跨界制造口罩,与尽早恢复生产和销售也有关,部分供应给内部的生产工人及零部件商、经销商等战略伙伴。”上述人士谈道,因造口罩的企业激增,生产口罩的材料和机器供给紧张,口罩机短缺,价格暴涨,一套生产设备从25万元涨到120万元左右。

面对口罩机难求的现状,广汽集团采取自制的方式。第一汽车频道记者从广汽集团了解到,广汽部件口罩生产项目于2月5日启动,随后组团到东莞一家企业学习研究口罩生产设备相关技术和生产流程,仅用5天组装出一条自动化的口罩生产线,并于2月11日完成设备现场安装,2月13日开始试生产,计划到2月底自制30台口罩设备,月底将实现每日生产100万个口罩。

上汽通用五菱已先行一步,抢设备、抢原料,迅速完成无尘车间改造、设备安装等一系列工作,并在其位于广西柳州的工厂无尘车间进行生产,目前已形成日产50万只的产能,在上周将生产下线的前100万只口罩在现场交付。

这些车企纷纷加入造口罩的行列,除了支援防疫一线外,还有部分口罩自用及送给上下游产业链等合作伙伴。主机厂动辄上万员工,加上合作伙伴,队伍非常庞大,对复工所需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装备需求大,一方面要实现自身尽快恢复整车生产,另一方面要与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互相“罩应”,才能让产业链早日恢复正常运转。

当前,部分上游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还未能恢复正常生产,而下游经销商复工比例低,这对主机厂而言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车企复工复产不易

作为国内六大汽车集团的广汽集团,拥有12万员工,目前正实行分企业、分领域、分阶段的复工复产,其旗下广汽本田正按照“2月10日复工,2月17日复产”计划推进,在确保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地政府复工要求、零部件供应和4S店开业等情况,力争以最短时间恢复正常生产水平,减少影响。

不仅是广汽本田,广汽集团旗下的广汽丰田、广汽传祺、广汽新能源和广汽菲克广州工厂都是从17日开始复产。

自2月3日起,部分车企开始陆续复工。北京现代位于北京及河北沧州的部分工厂已于2月3日复工,该企业其余工厂也在2月10日复工。不过,目前北京现代的工厂并没有开足马力,而是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部分复工。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也于2月10日复工。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目前对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的调研结果,截至2月12日,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复产,占比达322%。由于复工申请流程、防疫物资短缺、部分员工返岗存在困难、零部件短缺以及物流不畅等原因,主机厂要实现复工并不容易。

与大多数车企一样,丰田汽车在华工厂原计划将在2月10日开工。但在2月7日,丰田中国宣布将在天津、四川、吉林和广东的四个工厂恢复生产的日期延长至2月17日以后,具体复工日期将根据零件采购和物流状况来综合判断。丰田执行董事白柳正义表示,再次推迟复工时间是出于防止疫情扩散、零件采购和员工上下班等因素采取的决定。

从2月17日起,越来越多车企加入复工复产的队伍,包括丰田、大众、日产等跨国车企的部分工厂。其中丰田汽车从本周起恢复在中国的三家工厂产量。

即使复工,因零部件供应等问题,很多车企仍不能顺利有效地复产,产量多少受损,湖北疫区的车企复工复产之路则更艰辛。日前,本田株式会社副社长仓石诚司在东京都内的记者会上表示,东风本田最快也只能在2月17日之后复工。东风本田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电话采访时称,湖北省政府要求,全省各类企业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20日24时。东风本田将严格遵守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的有关规定,按照东风公司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复工。该公司将结合所在地武汉市的疫情态势,在确保公司员工、供应商、经销商等全价值链伙伴健康的情况下再行商议,具体的复工时间另行通知。

有东风公司员工认为,叠加零部件供应、物流等因素,东风公司生产经营全面恢复至少要到3月份。

销量已连续两年下滑的中国车市,受疫情影响,2020年依然开局不利。中汽协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汽车1月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根据中汽协分析,疫情对1月汽车产销量影响还相对有限,对2月影响更大。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谈到,疫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节奏和影响都非常大。湖北省是中国汽车生产大省,汽车产量占全国9%,广东和浙江三个地区的工业基地也非常多。此外,整车厂是全国配套,有一级二级等多个级别供应商,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车生产节奏,现在零部件供应是非常大的问题。陈士华认为,预计疫情对汽车产量的影响将超过百万辆。

一家4S店复工一周仅卖出两辆车

“战疫”复杂,主机厂不仅要援助上游的零部件企业,还要携手下游的经销商共渡难关。

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的广汽丰田第一店,为做好防疫工作,延迟到2月17日才正式开工,销售人员全部戴口罩严阵以待,对到店的每位顾客进行严格测体温,并对到店的每辆车进行消毒。

经销商正在陆续复工中,但目前复工率远低于主机厂。受疫情影响,一些已开门做生意的4S店,日子也并不好过。广州一家东风本田4S店负责人近日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称,自2月10日复工以来,每天有一两批客人,一周下来成交仅两辆,而去年月均销售200辆左右。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经销商节后复工情况调查,截至2月12日,在协会监测调研的北京、上海等超过十个省区市的60家汽车经销商集团共3997家4S店中,综合复工率为84%。接受调研4S店的销售效率47%,售后效率62%,员工复工率202%。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汽车经销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大部分公司资产负债率都在60%以上,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着资金断流的风险。即使疫情得到缓解以后,企业距离正常经营仍需一段时间。

在短期内,多个机构对汽车销售不看好。德勤Deloitte分析指出,消费者购车意愿将出现分化,短期内整体下降。疫情之下,消费者售后需求减弱,经销商会延迟恢复营业,经销商短期库存压力增大。此外,德勤还认为批车计划难度较大,消费反弹时可能面临库存失衡。

研究机构威尔森针对国内乘用车市场的短期预判是2020年上半年或面临断崖式下滑,其理由是:从终端来看,1月20日疫情大暴发及春运假期的开启,车市销量已经冰封,各地经销店几乎已经没有客流;大部分企业延期复工,2月的车市开放期无多,乘用车销量很难有起色;3月及4月,如果疫情得到较好的控制,就在正式宣布“解禁”之前,人们对疫情的重视度和谨慎度并不会有所减小,消费心理也难达正常水平。此外,生产厂家大多推迟复工,加上停工期与春节假期重叠,零部件供应节奏被打乱,对产能和交付短期会有一定影响。

因此,威尔森目前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很有可能同比下降50%以上,而第二季度的4月仍然受疫情影响,同比降幅也大概率超过10%。不过,该机构认为“低开高走,三季度回升”是主基调,黑夜后的曙光或在下半年,追回全年预期销量仍可期。

在黎明来临之前,主机厂纷纷采取了多重措施为经销商减压,宝马、奥迪、沃尔沃、东风日产、上汽大众、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多家车企不考核2月销售目标,以及对经销商提供商务政策支持等。

目前,虽然汽车产业只是部分员工和环节复工,全部恢复生产和销售还需时日,但中汽协方面认为,各项措施保障的出台,会促进复工复产,厂商仍充满信心,地方政府会也会出台一些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平日里有些微不足道的口罩,变成了保命的护身符和通行证。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还是走路、骑车,口罩都已经成为了大家的标配装备,连有条件的车企都开始跨界转产口罩。

而在各种型号的口罩中,N95型口罩因为可对直径≥03微米的颗粒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而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飞沫,其大小为1-10微米,N95型口罩成为最有效的防护神器,已是一罩难求。

当然对于有车一族来说,出行时担心外部空气中的病毒有可能入侵到车内,而避免车内戴口罩的麻烦,最好自己的爱车也拥有一副“N95口罩”,来保护车上的家人。

在商言商,营销人,就是要根据社会热点,抓住风口浪尖。可以看到,不少车企贴合疫情,宣传自己的空调系统已经达到N95口罩级防护,还有车企要20天量产“全方位防病毒汽车”,为用户的健康出行保驾护航。不过仔细研究后,大多都是“高规格高阻隔率的空调滤芯+车内空气净化装置+环保内饰材质”这三样手段。

那么车辆如何实现有效过滤(隔离)病毒呢?有效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汽车空调滤芯的过滤效果。汽车是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空间,主要通过车内空调与外界交换空气。当然,在你开车门和关车窗的时候,外界空气还是可以进入车内。封闭情况下,空调滤芯相当于平日里戴的口罩,车辆能否有效地隔离外界病毒完全取决于空调滤芯的过滤效果。

目前汽车空调滤芯大致分为普通滤纸型滤芯、活性炭滤芯和HEPA滤芯三种。大多数原厂车型配置的空调滤芯都是普通滤纸型滤芯,能过滤较大颗粉尘和花粉等。活性炭滤芯相比普通的颜色大多呈现出深灰色,这是因为在普通的滤纸上添加进了活性炭成分,其目的是吸附空气中的PM25。这两者都达不到过滤病毒的效果。

那么第三种HEPA滤芯能否抵挡住新冠病毒?先来普及下,所谓的HEPA滤芯又叫HEPA高效微粒过滤网,原理并非是通过极小的孔径来阻隔颗粒物,要不然压损太大,空气阻力太高。它是通过范德华力(颗粒物的布朗运动和惯性运动)来“捕获”细颗粒物的。

对于直径在05微米以上,01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质过滤效果最好,而对于直径在01-03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质,则相对较弱。这就是为何HEPA的过滤等级会拿03微米颗粒物的过滤比例作为评价标准。先不说汽车空调滤芯和N95口罩产品应用领域不同,测试方法不同,单纯从过滤效率来说两者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以业内比较熟知的特斯拉Model X “生化武器防御模式”为例,其搭载的HEPA空气过滤净化系统,滤芯面积足有普通车型的10倍以上,而且通过对进气系统进行良好的密封,风扇以11级最大速度运转真正在车内形成一定正压防止车外污染物进来。通过整体设计来实现对细菌、病毒、颗粒物、粉尘等良好的隔离过滤作用。

对比很多传统车型的设计,气密性和滤芯面积都很难做到特斯拉Model X模拟的条件。虽然从理论上来讲,使用HEPA滤芯用过滤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可行的,但想要应用HEPA滤芯来实现真正的N95级防护,首先需要攻克的难关就在于如何在使用HEPA滤芯规格的滤芯后,还能保证空调出风量足够。

有趣的是,在全民抗疫的当下,一边是车企热火朝天的宣传,另一边就有企业被打假。2月12日,一篇公众号《CATARC认证》发布推文《CN95!国内首个汽车“口罩”N95级认证!》在朋友圈引发疯狂转载。

文中称,“对于汽车的“口罩”,华诚认证作为国内汽车行业里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也适时地推出了国内首个达到N95级别的汽车空调滤清器过滤效果分级认证,即CN95认证,其中C代表Car(汽车),N95代表达到N95级。”

“CN95认证将通过科学专业的测试,对汽车空调滤清器的过滤效果进行评价和分级,并通过认证标识,帮助消费者了解所购买产品的过滤等级。而且在疫情期间,华诚认证承诺将为企业免费提供此项认证服务,简化认证流程,帮助企业更快地将认证产品投放市场,供有需要的消费者选购,助力疫情防控!”

消息一出,间接是将N95口罩和N95汽车都可以隔绝病毒划等号,不过随后就有企业打假。全球知名汽车空调滤清器供应商科德宝提出质疑,针对华诚CN95认证可靠性做出了说明,该认证使用的测试介质是“A2矿物质粉尘”,替换口罩测试用的“氯化钠气溶胶”。

科德宝还表示已经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滤清器委员会秘书长确认,这个汽车“口罩”N95级认证标准既不是汽车行业标准,也不是中汽协滤清器委员会的团体标准,就是该测试机构自己企业的标准。在举国上下奋力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利用民众对于N95口罩的热衷,推出所谓的《国内首个汽车“口罩”N95级认证》,就如同康师傅与康帅博,爽歪歪与爽爽歪,完全在误导我们企业和终端用户,误导民众。

汽车到底具不具备N95级防护,目前还没有官方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各车企研发技术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不断成熟,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全面防护能力的升级将会是大势所趋。只要是为了消费者的健康,为了用户的需求,都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这里退一步说,即便是车辆真的具备隔绝病毒功能,一旦潜在携带者进入了车厢,那之前无论怎么细心清洁消毒,更换了高规格的汽车滤芯都是徒劳。所以疫情期间,自我隔离减少出门依然是最安全有效的健康方式。当然如有紧急出行的情况,汽车内饰勤做消毒,车内也要戴好口罩,多重防护更安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月8日是普天同庆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经历了76天封城的武汉正式解封,这意味着疫情防控已经初见成效,武汉,甚至全国的经济正在有序复苏。

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离不开全国上下的努力,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而除了这些人员外,企业的迅速动作也值得铭记。疫情期间,它们都大力捐款捐资支援武汉,与全国人民和身在疫区的兄弟企业一道共克难关。今天,轱辘哥就带大家回顾一下在本次疫情中率先响应的车企。

率先捐款的企业:宝马中国/华晨宝马

疫情爆发后,各大车企纷纷响应捐款,其中,宝马汽车的动作相当迅速,在1月底就决定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紧急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款500万元人民币,用于抗击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据轱辘哥了解,宝马汽车的这笔捐款主要用于资助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当地医院急需的口罩、防护服、防护面罩等急需物资及相关救治工作。而宝马汽车的捐款行为也给其它企业开了一个好头,随后大众、奔驰等跨国车企,以及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倾囊相助。

值得一提的是,随后在2月12日,宝马汽车宣布进一步追加捐款2500万元人民币用于中国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截止目前,宝马汽车的累计捐款额度已经达到3500万元。可以说,宝马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充分展示了作为国内豪华品牌车企的大气担当与高度社会责任感。

率先捐助车辆的企业: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一直都在大力支持武汉抗击疫情,除了捐款额度超2亿,还研发抗病毒汽车,以及捐赠车辆为防疫后勤保障提供支援。有消息称,吉利汽车是第一家捐赠车辆的乘用车企业。

据悉,吉利汽车为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捐赠了50辆嘉际MPV,用于当地疫情防控部门统一运输调配。同时,吉利汽车还向贵阳、西安、台州等地捐赠了34辆嘉际,驰援三地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吉利汽车还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在沃尔沃总部瑞典、吉利白俄工厂采购的医用手套、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都运送到各疫情发生地区,甚至成立应急防控保障车队,为武汉市民各社区提供免费出行服务等。

而除了吉利汽车之外,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上汽乘用车、华晨雷诺金杯等企业在疫情期间均向所在地防疫部门捐赠车辆。

率先转产口罩的车企:上汽通用五菱

疫情期间,口罩是最紧缺的物资,尽管全国各地都在积极采购,将口罩运往疫情灾区,但想要彻底解决口罩资源缺口,还是需要有足量的产能保障。见此,上汽通用五菱贯彻落实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理念,转营生产口罩,将生产汽车NVH隔音棉的车间改为了无尘车间,并用于生产N95和一次性医用口罩。

相比其他采购防疫物资进行捐赠的车企,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直接组织生产口罩,成为了车圈中生产口罩的第一人,可以说是相当硬核了。据悉,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上游供应商广西德福特集团,通过改造生产线来生产口罩的项目,从提出想法到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仅仅用了5天不到的时间,效率极高。

而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口罩,一部分将交给柳州市政府统一调配,用于支援防疫一线;另一部分则会陆续赠送给防疫一线奋斗者和上下游产业链等合作伙伴。比如在前段时间,五菱就曾送出1000万只口罩给经销商和供应商等一线员工,支持他们安全复工复产。

除此之外,比亚迪汽车和广汽集团也加入了转产口罩的阵营,其中,比亚迪在每日生产500万只医用口罩的同时,还每日生产30万瓶消毒液。而广汽集团在生产口罩过程中,为了提升产能,自制了30台设备。需要一说的是,这些车企生产的口罩并没有用于赚取利润,而是向防控疫情和公共服务的一线人员,以及公司旗下的工作人员提供。

率先宣布不设经销商目标的品牌:沃尔沃汽车

车企的抗疫举措还体现在对经销商的关怀政策上。由于疫情期间,汽车4S店的客流量明显下滑,大量订单车辆交付困难,所以经销商都承受了很大的经营压力。

为了给经销商减压,沃尔沃汽车提出放宽业绩考核,并且不设定2月份销售目标,这在汽车业内属于首例。此外,考虑到经销商人员的收入可能因为疫情受到影响,沃尔沃汽车还直接为经销商工作人员提供总额超千万元人民币的补贴。

除了突发疫情之下的政策以外,沃尔沃汽车还从多个方面对经销商予以支持,例如加紧与银行进行磋商,降低小部分经销商的到期还款风险;对处于在建阶段的新授权4S店等项目,均在约定开业日的基础上延长豁免期;暂停经销商标准审计等现场检核项目等。这一系列举措在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反映出沃尔沃汽车对于经销商伙伴的重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次疫情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车企的责任和担当,都在不遗余力地支援疫情灾区。如今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努力,疫情终于得到基本控制。虽然目前疫情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但在全国上下团结抗疫的环境下,相信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完全战胜疫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月上半月,国内外车企都有哪些大事儿发生?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为支援防控疫情,转产口罩;众车企纷纷宣布取消2月目标考核,与经销商共克时艰;上汽、一汽、广汽等陆续公布1月销量;吉利沃尔沃商讨重组事宜……针对2月上半月国内外车企重要事件,盖世汽车进行了梳理和回顾,供行业参考!

抗疫·减压

● 援产口罩 助力打赢“疫情攻坚战”

2月13日晚间,上汽通用五菱通过官方渠道宣布,其自产的第一批口罩已批量出货。据上汽通用五菱透露,“从想法提出到第一批口罩下线,仅用时3天。”

此前,上汽通用五菱曾发布消息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其得到了广西区、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计划联合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按照项目建设计划,无尘车间将在本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共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计能够达到170万个以上。

除了上汽通用五菱外,广汽、比亚迪、长安汽车亦纷纷宣布援产口罩,助力打赢“疫情攻坚战”。

经多方努力,2月11日,广汽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已开始进行安装和调试。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广汽集团计划自制设备30至50台,这些设备中一部分用于广汽自己生产,部分将提供给广州市的其他国企进行口罩生产。

而比亚迪生产的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

● 众多车企取消2月目标考核 并为经销商员工发放补贴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4S店的客流量几乎为零。而为了保证春节假期中客户的看车需求,各大车企纷纷尝试开通了线上展厅,通过VR全景看车、线上询价等帮助经销商引流、集客。除了通过线上展厅的方式帮助经销商集客外,在这一特殊时期,为帮助经销商最大程度降低经营压力,各大车企还出台了系列缓解经销商压力的举措,比如对经销商取消单月考核、根据车型向经销商提供适当的库存补贴、鼓励经销商在营销方式上做进一步创新、给予最低利息的单车融资支持等。

据不完全统计,沃尔沃、奥迪、奇瑞捷豹路虎、上汽大众、北京现代等纷纷取消了经销商2月销售考核目标,部分车企还为经销商员工发放相关补贴。此外,福特汽车制定了减免销量考核、降低返利门槛以及库存减息等多项措施。东风悦达起亚取消2月提车及零售目标,一季度取消综合考核等。东风雪铁龙对月度目标、政策、商务行动进行调整。哈弗汽车在疫情期间实施不考核销售、进货、推广等。广汽传祺在考核、金融、销售模式等方面减负,并投入1100万元资金支持特约店进行疫情防范……

●吉利率先研发“N95型口罩”过滤标准的车载空调滤芯

2月9日,吉利汽车宣布率先打响国内首个真正N95口罩级标准的车载净化系统研发攻坚战。公司将整合全球研发资源,成立专项攻坚项目组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国内首个真正以“N95型口罩”为过滤标准的车载空调滤芯,打造吉利独有的G-CLEAN:吉利智能生态健康圈。通过开发行业领先的IAPS智能空气净化系统(Intelligent air purification system),实现对细菌和病毒进入车内的有效阻隔和过滤。

1月销量公布(以下为部分车企)

●上汽集团:1月销量下滑三成 自主乘用车板块逆势上扬

日前,上汽集团公布了1月产销快报。快报显示,集团1月累计销量为40万台,同比下滑3455%。其中,合资板块下滑明显,上汽大众销量为113万台,同比下滑4053%;上汽通用1月销量为125万台,同比下滑3049%;上汽通用五菱1月销量为78万台,同比下滑511%。由此来看,上汽集团旗下合资板块1月份均呈大幅跌落之势。

不过,可喜的是,上汽集团旗下自主板块1月销量呈现上扬趋势。其中,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1月销量超过了6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提升;而上汽大通1月销量为115万台,同比提升1142%。

● 中国一汽:1月销量3535万辆 同比增长182%

日前,中国一汽官方公布,2020年1月,集团公司共计生产整车254259辆,销售整车353490辆,销售同比增长182%,取得新年开门红。

当中红,旗品牌生产整车10186辆,同比增长1394%;销售整车12630辆,同比增长1427%。解放品牌生产整车29474辆,同比增长-143%;销售整车61846辆,同比增长567%。轿车公司生产整车13615辆,同比增长-55%;销售整车16966辆,同比增长483%。合资合作事业板块生产整车200032辆,销售整车260930辆。其中,一汽-大众生产整车140285辆,销售整车184631辆;一汽丰田生产整车59747辆,销售整车76299辆。

● 长安汽车: 1月销量1346万辆 长安福特同比增42%

2月14日晚,长安汽车官方发布1月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1月,长安汽车产量为1239万辆,同比下降137%;销量为1346万辆,同比下降456%。

尽管挑战重重,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依然交出了103899辆的成绩。当中,乘用车销量79708辆,逆势增长18%。具体到产品,CS75、CS35、CS55三大明星车型依旧表现亮眼,其中CS35系列单月销售10253辆,CS55系列单月销售10952辆。而长安CS75系列更是取得了单月销售25773辆、同比增长56%的强势表现。合资品牌方面,此次长安福特亦取得不错表现,整体销售15358辆,比去年同期增长42%。● 长城汽车:1月销803万辆,同比降2816%

2月12日,长城汽车发布1月份产销快报。具体数据显示,长城汽车1月份的产销量分别达到了765万辆、80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79%、2816%。不过, 1月长城汽车出口呈现增长,共出口汽车4442辆,同比增长1836%。

●吉利汽车:1月销量同比下滑29%,但市占率再增高

2月13日,吉利汽车公布其2020年1月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吉利汽车1月销量达111,838辆,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9%,环比去年12月份减少约14%,已完成吉利汽车2020年销量目标141万辆的8%。

具体来看,吉利汽车SUV、轿车、MPV等全品类车型均有稳定表现,其中SUV产品1月共销售68,765辆,在当月总销量中占比62%,而博越、帝豪、帝豪GS、缤越4款车依然保持月销万辆的市场表现;轿车方面,轿车产品1月共销售41,901辆,占当月总销量37%;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则共销售4762辆;另,对外出口2,265辆,同比去年同期下滑677%。

● 广汽集团:1月销量1763万辆,同期减少1594%

2月13日,广汽集团公布最新产销数据。2020年1月,集团实现汽车产量138万辆,同比下降243%;实现汽车销量1763万辆,比去年同期减少1594%。从合资企业看,2020年1月,广汽本田销售62万辆,同比减少161%;广汽丰田销售68万辆,同比下降152%;广汽菲克销售09万辆,同比下降776%;广汽三菱销售12万辆,同比下降316%。

● 日产1月在华销量1181万辆,同比下降118%日前,日产汽车中国区宣布,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春节假期提前和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其包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在内的 1 月销量为 118,143 台,同 比下降 118%。

当中,东风汽车有限旗下乘用车事业板块(包括东风日产和东风启辰)1 月的销量为 101,300 台,同比下降 109%。东风日产销量为 92,158 台,同比下降 81%。日产轩 逸、第七代天籁 ALTIMA、奇骏、逍客、Kicks 劲客和 SUV 系列车型以及启辰 D60,启辰 T60,启辰 T90 和启辰 T70 为日产中国本月销量的核心车型。东风英菲尼迪销量为 3,103 台,同比增长 43%。

●国内部分车企1月新能源销量一览 过半下滑超50%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产销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在1月受到疫情和春节假期的影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产销预计分别完成40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下滑554%和544%,与此同时,各家车企也在近日陆续公布了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具体如下:

综合要闻

●吉利与沃尔沃筹划重组 为整体IPO做准备

2月10日晚间,沃尔沃汽车发布消息称,其正与吉利汽车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沃尔沃汽车通过官方渠道宣称:“此次强强联手,旨在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

另据透露,整合后的新集团将继续保持旗下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极星等品牌的独特定位。重组后,新业务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来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对于此次合并,吉利控股集团在致员工的内部沟通信中透露,“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做出决定,也没有制定明确的时间表。

●戴姆勒加大成本削减力度 裁员人数或达15万人

德国媒体援引戴姆勒公司消息人士报道,该公司正在加大其成本削减措施的力度,计划最多裁员15万人。去年11月,戴姆勒公司宣布,将在2022年之前至少裁员1万人,将人力成本降低大约14亿欧元(约15亿美元)。德国媒体最新的报道称,该公司实际裁员人数和成本削减数额将大大超过此前的计划。

●福特汽车宣布高层管理团队调整

2月8日,吉姆·法利(Jim Farley)被任命为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在此职位上,法利先生将带领福特汽车继续执行“共创明天”的战略计划,并向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韩恺特(Jim Hackett)汇报。福特汽车同时宣布,现任汽车业务总裁韩瑞麒(Joe Hinrichs)在为福特汽车服务19年之后正式退休。

此次管理团队调整,将进一步加速公司借助智能网联汽车与服务的业务契机,全面向高增长、高利润的业务领域快速转型。

●蔚来汽车再获1亿美元可转债融资 投资方为两家亚洲投资基金

2月6日晚,蔚来在官网发布了一则最新信息,宣布其与一家与其无关联关系的亚洲投资基金签订了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

图:蔚来官方声明

根据协议,蔚来将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购买方发行和出售本金总额70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将依据公司与纽约梅隆银行伦敦分行作为受托人签订的合同进行。交易的配售需要满足惯例成交条件,预计约于2020年2月10日完成。同时,蔚来已于2020年1月以类似条款向另一家与其无关联关系的亚洲投资基金完成了另一笔非公开发行的可转换债券。上述两笔可转换债券本金总额约为1亿美元,且在2021年2月4日到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