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丰收之季收小麦2、收割麦子的句子乡土有韵味3、今年风调雨顺,有人问老伯说今年收了多少斤麦子,老伯却说颗粒无收,为什么?4、有一种情节叫"回乡收麦"-忆收麦5、关于收麦子时的诗句6、收麦的故事作用是什么?对于农民而言
- 1、丰收之季收小麦
- 2、收割麦子的句子乡土有韵味
- 3、今年风调雨顺,有人问老伯说今年收了多少斤麦子,老伯却说颗粒无收,为什么?
- 4、有一种情节叫"回乡收麦"-忆收麦
- 5、关于收麦子时的诗句
- 6、收麦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对于农民而言一年都在干农活,每年周而复始,春耕秋收。忙忙碌碌,甚是辛苦。种植比较广泛一般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土豆、菜籽、胡麻子等作物。
小麦、玉米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提供面粉。土豆则作为一种菜可谓不可缺少,菜籽、胡麻子则作为油。来满足生活必需品。
可能是我们家那边气候原因,我们主要种冬小麦大概农历8月中旬–9月初种植小麦,翌年农历6月中旬左右收割。
时间在指尖划过,这天开始收麦子了。远远看见整齐的条播麦子都成熟了,像一条金色的带子。走进麦田,我们才看清楚,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粒粒都胀鼓鼓的,像要爆裂开来。这时我看见一位阿姨手拿镰刀,正在收割麦子,一会儿就割了一大堆,累得腰酸背疼,收麦也是一种体力活。
麦子黄了,一浪一浪翻滚汹涌,看上去晕晕的。却看得人眉开眼笑汗珠子直淌。六月的太阳已经很热辣了,已经不象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而是三十郎当的**了。而且是绝不装嫩的本色**。那热情真的就象一把火,不过不会燃烧沙漠,倒有可能燃烧脂肪。谁要再说减肥难,弯腰撅腚去割上三天麦子试试。
麦子似熟非熟的时候,麦粒是软软的,但芯里并不是汁液而是已经渐趋饱满的,这时候采一把来,再弄一堆离离原上草,点一把野火,把麦穗放在火上烤,边烤边转,待到麦香四溢的时候,放在手心里来回地搓上几把,再吹一口气,卟,麦皮飞扬之后,手心里就剩下喷香的麦粒了。
麦秆也是可以拿来玩的。编个小戒指戴在手上,折一只蚂蚱振翅欲飞,都是乐趣无穷的。大人把麦秆最好的局部收集了晒干,可以蒸馒头的时候垫在箅子上,也可以编成扇子乘凉时用,或者做成长长的卷帘盖草垛防雨。这些都是麦收的副产品了。
丰收之季虽然累,但也是一种喜悦。
风吹麦浪,那是血液里的记忆,泥土芬芳,那是记忆里的气息,金黄璀璨,那是我们最喜欢的色彩。乡间小路上,两边的麦子已经成熟,你,会回去收麦子吗下面是由励志的句子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收割麦子的句子乡土有韵味”,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收割麦子的句子乡土有韵味(一)
1 家里都收麦子呢,一到这个时候布谷鸟就叫了。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很喜欢这个叫声。
2 远远望去,麦苗长得齐整,好像川裁刀削平的毛茸茸的绿色地毯铺资开来。
3 大片大片的麦田在微风里泛着绿浪,把密密匝匝的细碎白花绽放在无边无际的绿海里,麦穗儿扬起高昂的头颅,用淡淡的麦香纠缠着缕缕白花花的阳光,在那锋利的麦芒牵来的布谷歌唱里探望着金黄。
4 白云在远处飘飘悠悠的,周围的一切静悄悄的,只有风儿在轻轻地诉说,只有树叶在窃窃私语,只有白云在悠闲地飘来飘去,只有天和地、我和大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5 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路两边农田里的小麦都变成金**的了。
6 徘徊于乡间小路,看着庄稼田里一片片金黄的麦田,看着田野里一片绿色的果林,那些青色的果子,在这个季节里有着青春的阳光和魅力。
7 麦子不倒,不离棉袄。收麦子了,我还在六月的天儿里冻得腿发抖。
8 有的麦苗娃娃把头伸出被子外面,好像一个探头顾盼的顽童好奇地打量着这粉妆玉砌的世界。
9 下雨了,赶紧停下来吧!明天还要收麦子呢。
10 在秋天的田野中,金灿灿的小麦像那数不清的黄宝石,在秋风中展示自己的伟大成果
11 春天,无边的麦田,绿油油、清爽爽、活脱脱、笑朗朗,清风吹来,阵阵清香麦田里,麦穗儿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
12 原来已经到了可以收麦子的季节~原来早晨五点多的空气如此刺骨~
13 清晨的阳光划过金色麦田,稻草人懒洋洋的睁开了朦胧睡眼,最美好的景色在一瞬间定格于成熟的季节。
14 “突突突”收割机响过,麦田一排排地倒了下去。
15 我们那儿!想起了小时候,盖房子,犁地,收麦子。这些民间艺人们告诉我,我们都是土地的孩子,要接地气。这奶奶和我老奶很像。学到两个新词:麦收秋种,握手谈价。生活本来没什么意义,活着就是最大的意义。
16 今天天很舒服,收麦子的好天。
17 麦子在这寒冷中,在这冰封雪覆下仍茁壮生长,泛着绿、泛着黄,泛着生机与蓬勃。
18 麦田是浪漫而朴实的,远方的麦香已静静的沉入了心灵的深处,轻轻的轻轻的一丝一丝落下。
19 海里,收麦子时,他走过来想要帮忙,我说不用,自己可以慢慢来,然而他又说,让女的干这样的活,应该帮帮的,心里觉得不是感激,而是有些酸涩和于心不忍,于是婉言谢绝了,因为自己平时很少干这么重的活,而他却要日复一日地繁重的劳作,却能这样体恤一个陌生女子的辛苦,我能感受到他的热心,更能感受
20 风一吹,麦浪滚滚,让人心旷神怡。
收割麦子的句子乡土有韵味(二)
1 我们学校最有名的就要算是开心农场了,秋天的开心农场有很多农作物都成熟了,小麦金黄金黄的,犹如一片金**的地毯,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
2 那雪,洁白温柔的雪,现在已变坚硬,坚不可摧,硬不可侵;它将这世界封住,它将这空间罩住,将这无垠旷野上村落割裂,将这冰河封住,将这庄稼覆住。
3 收麦子,整大蒜,弄到现在还没吃饭,累成狗还要回去准备考试。
4 到了郊外,远远地看见大片大片的麦田金黄金黄的一块大地毯,显得平平展展的,让人感觉无比宽广。
5 家里的人都勤快的狠,半夜两点刚滴答了几滴雨,叔叔家都呼呼的起来收麦子,爸妈和我听见响声也起来帮忙,早晨五六点大家又早起来摊麦子了忙碌,劳动人民最可敬。
6 成熟的麦子挺着沉甸甸的腰杆,互相磨擦着发出嗦嗦的响声。
7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是一年收麦子季节,农民伯伯辛苦收获的季节,一个中年男人,撑起一个家庭的脊梁,辛苦劳作的老爸,您该歇歇了,您的女儿已经长大,会跟您一起分担。
8 微风吹拂,麦苗轻轻晃动,好像把自己的精擞抖擞,准备使出全身勺气往上窜呢。
9 那绿茸茸的麦田让我痴迷,使我沉醉!那“天人合一”的感觉随瞬间绽放的蒲公英,飘向了无边的远方绿化带外延就是麦田,微风刮起,麦浪翻滚,金灿灿的麦穗,拿到手里沉甸甸的。
10 从小就喜欢那种麦子的淡淡的清香,就像是刚出笼的馒头一样,让人陶醉,让人想象。
11 秋风瑟瑟,田里的小麦、稻谷都熟了,农民伯伯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12 秋天原来是金色的!丰收时节,麦天里的小麦已经成熟,沉甸甸地压弯了腰,好象是害羞了,抬不起头来。一阵风拂过,麦浪滚滚,金灿灿的,成了金色的海洋
13 冬去春来,杨柳吐绿,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
14 远远望去,麦苗长得密集齐整,好像川裁刀削平的毛茸茸的绿色地毯铺资开来。
15 只是这些麦芒让我们的眼睛疼痛,仿佛使我们不忍凝视农人的辛劳和汗水,它想刺痛我们的心,让我们流泪。
16 成片的麦芒直指天空,如执剑问天的侠客。
17 好多人夸你的大眼睛,妈妈给你截图了,哈哈隔着窗户闻到了麦秸的味儿,特别好闻,又到了收麦子的时节,怀念小时候啊
18 今年端午节赶上了收麦子,想起了小时候在家干农活的情景。那时候早上四点多就要起床到地里割麦子,那个腰疼呀,现在想起来还是有点怯怯的,那时候每当割到地头时躺在麦蒲上很是舒服,还记得大人们说我,小小孩子那有腰呀,怎么会腰疼呵呵,估计这是很多家长骗孩子的一种方法吧。
19 麦子黄灿灿的,好像在向我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麦粒一颗一颗的,像小水珠一样镶嵌在麦穗上,还长着长长的麦芒,你如果拿一穗麦子放在手上搓一搓,放到嘴里嚼一嚼,满嘴都是清香!
20 收麦子,收胡萝卜,棉花,甘蔗,牛奶,鸡蛋,曲奇饼干
有韵味的古风句子
1常说前尘如烟,千年后或许重演,梦里西湖水干,颂千经仍看不穿。
2朝朝暮暮春华秋桐叶落无踪何日入梦中
3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4橱窗里盛放的琳琅满目,是阜盛而过的年华栩栩生辉。
5翠袖竹空羡,凭谁问,碧罗裙,今何见
6错过的年华在北漠开出斑斓的紫薇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
7当年相知未回音,空叹年华似流水。
8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9凋谢是真实的,盛开只是一种过去。
10丢了经年风霜,弃了杨柳春芳,依稀是年少的轻狂。
11多少黄昏烟雨斜檐,翻开诗篇,勾起一纸江南。
12佛经有云:情不重不生莎婆。莎婆者,红尘也。
13红颜殁离愁苦几夕幽步尘世路无人渡
14花谢怎容伤感,谁让天地,遍布了婆娑
15黄泉碧落,昆玉消磨,不过是美丽的错
16几曾逝水留云住,犹记残花扑酒香
17曼佗罗花开时谁还能够记起从前,谁应,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18难卜算,百年中,生死谁能与共休追问,从来誓言无用
19你说佛爱无边,那是普渡众生的存在,但你却又忘了,你不是佛。
20琴声转起,离魂夜,花落满地,追忆,沾衣云霜薄衫去。
21入红尘婆娑为何偏求不昧三世因果不知心向何处何来解脱
22问君几次嫣然回眸,我仍只盼尽那朝霞渐落。
23我断了琴弦,许你来生。而今荣华已谢,只当是一场繁华。
24我站在年华的这头,为逝去的青春默哀。你听见我的轻声的叹息,如泪轻弹。
25夕阳唱霞染,风动枫叶乱,无色揭缔空本然透空薄雾间
26消逝的黑夜,请你带走我偏执的想念。
27幸好爱情不是一切,幸好一切不都是爱情。
28许许梦回,只得寂寥,万事茫茫,梦也荒凉。
29用一根火柴烧一座蜃楼,借这场大雨让自己逃走。
30只为他放弃一座城池,在天光大亮的时候,奔赴一场或生或死的未知。
31纵然是江山如画,也无所谓繁华刹那。
有哪些写收麦子的搞笑句子
金色的麦田里,粗壮的桔杆上挑着蓬乍乍的穗头,熟得那么欢畅,深沉,像极了农民伯伯留下的金灿灿的汗水,饱满圆润。这是丰收的征兆。下面是由励志的句子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哪些写收麦子的搞笑句子”,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哪些写收麦子的搞笑句子(一)
1 秋天麦子成熟了,看上去一片金**。所以称为金色的麦田。
2 被傍晚的阳光渲染过的麦子,着实金黄起来,也美丽起来。
3 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
4 麦子一直就是我的寓言、一直就是我的神话、一直就是我的传说。
5 田田野中,沉睡的小麦被天公慈祥地盖上了一床棉被,睡的更香了。
6 微风吹拂,麦苗轻轻晃动,好像把自己的精神抖擞抖擞,准备使出全身勺气往上窜呢。
7 早餐想去小区门口吃面条的,结果店主回家收麦子了。背诗一首: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8 天是那么蓝,地是那么鹅黄。
9 五月里,麦田黄了,一片又一片。
10 享受一夏的阳光和雨水,秋天里,稻子熟了,初秋的北大荒,到处翻滚着无垠的金浪,流淌着沁人肺腑的稻菽豆香。
11 下雪了,麦苗娃娃在雪被下面‘呼呼”地睡得正香。
12 到了夏季,麦香扑奔,整个麦是金子的海洋。
13 今天回娘家帮老爸收麦子,回家晚了。进门洗澡后22:30开始双盘,20分钟过去了,后背热乎乎的。待23:00准时双盘收工睡觉。
14 正是麦子拔节、抽穗、扬花、结籽的时节,万倾麦海泛着绿油油的波浪。
15 麦田干净而又充满了神秘感。
16 正在返青的麦苗,毛绒绒、绿茵茵的,在朝辉下挑着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
17 这是麦子成长最旺盛、魅力最四射、青春最耀眼的时期,麦地里那一片片沉甸甸的正在慢慢燃烧的麦子焦躁而壮烈地站在麦地里。
18 远处麦田中,金黄的麦子连成一片,就像一座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麦子一晃一晃的就像波浪一样,它们相互拍打着,在这海洋中那些收割机便成了渔船,它们慢慢的驶过,留下那满是秸秆的道路便成了渔船划过的余波。
19 一些不知名儿的小蜂在麦穗前绕来绕去花大姐也在穗子上,叶子上爬来爬去的忙碌着。
20 田垄里的麦苗稀稀拉拉的,像是在翘首苦盼着下雨6、夏末秋初的南风刮来了新麦子的香气和蒿草的气息。
有哪些写收麦子的搞笑句子(二)
1 "悠洋的歌声道出了农家秋收的喜悦。
2 麦子熟了,该收麦子了,还是家乡美。
3 我表弟回老家收麦子excuseme这个理由不太合适吧
4 走,村前就有,那里满是金**的小麦,一阵微风吹过,麦秆轻轻地舞动,多么轻盈啊!
5 描写麦田的句子分别描写不同的季节,而麦田在不同的季节还有不同的特点。
6 姐姐,为什么每天吃饭为什么要刮风,为什么要打雷为什么要下雨为什么上要厕所为什么虫子长这个样子,为什么要收麦子为什么要上学那是什么这是什么这又是什么那又是什么姐姐姐姐姐姐
7 婆婆回家收麦子,我和老公夜里带着两个孩子,夜里太热,开了空调,光顾小的,把大娃给冻着了,这不老师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在学校呕吐。家里今天又拆迁,我爸妈都在忙,只能请老公的婶娘去学校带孩子。我真要疯了。
8 粗壮的桔杆上挑着蓬乍乍的穗头,熟得那么欢畅,深沉,像串串金色的汗珠,像无边的金色的海。
9 至山脚下,才发现灿灿的麦子。
10 俗话说:“三春不如一秋忙,三秋不如麦上场”。这不东平县西豆村两岁小女孩恩慧,跟奶奶去地里看爷爷收麦子,路上被车轧掉了一只脚,惨不忍睹,由于抢救不及时,小孩全身发紫脸发青生死未卜,小孩父母在青岛打工,留守儿童屡屡受伤如何是好谁有好办法
11 麦子,穿透了几千年囤积的冰雪,我看见它绿色的血液在流淌,我看见它白色的骨骼在颤响,这只是在证明,它还有呼吸、还有心跳、还有征服的力量。
12 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麦子香味四飘,那亩亩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麦子,笑弯了腰,高梁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地里的人忙及了,"唱一曲呀收获的歌,收了麦子,收高梁啊,收了玉米,收大豆啊,收获完了送国家啊。
13 地里的麦子,长得肥绿肥绿,风刮着,就像一湖绿水。
14 走近麦田,只见长长的麦穗挺着浓密的锋芒,锋芒根部开出一朵朵小小的白花。
15 麦子,我的图腾、我的宗教、我的信仰、这是我对于麦子由衷的赞赏!11、这金灿灿的麦子,颗粒饱满,凝聚着耕种者的心血,散发着诱人的麦香。
16 这几天要是有女性朋友说要和你谈恋爱,千万别答应。最近正赶上收麦,目的肯定是想叫你去她家帮忙收麦子,切记!
&nbs
第一种可能就是这个老伯什么也没种,就是靠工资或者子女来养老。
第二种可能就是老婆没有种麦子种其他的水稻啊疏菜水果等等,所以说颗粒无收。
第三种可能现在的污染严重加上虫害,等等,导致颗粒无效也是很正常。
微风吹过,麦浪滚滚,又是一年收麦的季节到了。
放眼一望无垠的麦海,一辆辆轰轰隆隆的收割机作业声回旋在田野上空,抢收麦子的农民忙着装袋拉运、晾晒和收藏,这处处场景让我想起了儿时收麦的景象。
现在收麦子变得特别的快,家里种了大概有两亩的麦子,几十分钟就结束了这个收麦的过程。而儿时,收麦不像现在这么快,也似乎,以前时候,作为孩子,最害怕的收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那在儿时看来是很普遍的事,放眼所及,皆是如此。那时收麦可真的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割麦子,在以前没有联合收割机之前,割麦子是要用镰刀收割的,不知道大家见过镰刀没,小时候,没有联合收割机,我有幸见过镰刀。
在不割麦之前,家里的镰刀总是挂在院子里外墙的缝隙里。
镰刀长什么样子呢?记得小时读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说,7像什么?像镰刀。是的,镰刀和数字7长的几乎一样。数字7最上面那一横就是镰刀的刀,而数字7的那一竖就是镰刀的镰把,家里那弯曲的镰把可能是使用久了的缘故,上面已经失去了最开始时候的光泽,转而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包浆,我想那是它一次又一次割麦子而留下的时光印记。
镰刀的制作过程,我倒是不知道。但是,割麦的前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爷爷总是将镰刀拿出来,放在一个质地很细很细的磨石上来来回回的磨个几十次,磨的过程中还时不时的蘸点水,用手指在刀刃上轻轻的摸一摸,看一看镰刀是否磨好了,薄薄的刀刃在手指上横刮时,沙沙作响,这是个细致的活计,一不小心,手指便会被刮的蹭蹭冒血,那个被镰刀光顾过的手指,还会留下一条细长有深度的痕迹。
这磨刀也是个技术活,别看那来来回回几十下,其实可有讲究了,就像我母亲磨的刀各个地方厚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而我爷爷磨的就是前后厚度均匀,我想,平常人看着那来来回回毫无规律的几十下,其实是很有规律,毕竟前后厚度确实是均匀的。
还有,就是磨刀的石头也不是随便找个就行的,要用那种质地很细很细的磨石,首先是一个磨石,其次要很细很细,因为粗的磨石会把刀刃磨坏掉。锋利的镰刀,只能用细的磨石来磨,磨出来的刀才里,去地里干活才出活,也就是才有效率,就像爷爷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细磨出细活。
那割麦子真的是个累人的活。农村有一句老俗话叫:"焦麦炸豆",也就是说中午是不能割麦子的,容易炸豆,所以一般都是天刚蒙蒙亮,趁着凉快,不容易掉麦粒儿,去地里割麦子。咱先不说,夏天那炎热的天气原因,单说割麦子,首先,割麦子确实是个体力劳动, 累。其次,割麦子需要弯着腰,一弯就是好久,不久的话效率不高啊。最后,我最想说的是,你看着那小麦光溜溜的秸秆,其实,割的时候还是非常扎手的,特别疼。特别是,那麦穗,上面长着长长的麦芒,麦芒细的像针,扎在身上,手上,也像针扎一样,特别疼,扎进去里面,因为太细,你可能看不见麦芒在哪?但,就是特别疼。
有人可能就要说,那为什么不把麦芒剪了?我想说,第一,见过麦子的人,肯定都知道剪麦芒是不可能的,麦芒长的多而繁杂,剪掉是非常耗时间的。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麦芒的存在对小麦是有生物学上的意义的。麦芒不仅能够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而且麦芒与叶片一样,可以进行蒸腾作用。由于麦芒的存在,增大了麦穗向大气蒸腾水分的面积,增加了蒸腾能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没有剪掉麦芒的麦穗,水分蒸腾量要比剪掉麦芒的水分大的多,所以麦芒的存在对麦子的灌浆成熟和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以前的时候,我们就是冒着被扎的风险,也不能剪掉麦芒啊,就是为了多收一点麦子啊。
经历过用镰刀割麦子的人,应该都知道,在正式的轧场开始之前,是需要打场的,首先选一块向阳、通风的场地,在没把麦子摊在场地之前,需要先用棍子、水和麦糠等东西,在场地里打出实打实的晒粮地,我们河南这边是叫"打场"。那个时候,自来水还不普及,一个村里有几口井,都是用桶去井里或者旁边临近的河沟里用扁担去挑水。以前,那时候,都是用牛带着碌碡一遍一遍的压,压了里面,压外面,里里外外压个遍,待把场地打的"不起毛"了就合规了,就可以作为压麦子、晒粮食的场地了。
做好前期工作之后,接下来就是正式的轧场了。割完麦子之后,用架子车将麦子拉到场地上,开始摊场,首先把麦子铺在场上,铺麦子倒是个简单的活计,就是用工具将麦子平铺到场地上,尽量铺均匀,这样轧场压来的麦子留下的残余也少。
用什么工具铺麦子呢,其实这个工具早就应该登场了,在装麦子的时候就用到了。我们这叫桑杈,三个岔,小时候我以为三个杈是接上去的,后来长大见到这种树之后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树,我们这里叫做腊树。其实,像桑树也可以做,只要形状合适,加热捼弯就可以。简单就是说一个主干上出了三个分叉。
摊场结束了,咱们就要开始正式的轧场了,轧场的作用就是把麦秸和麦粒儿分开。大石磙一遍一遍轧过麦秸,第一遍脱粒,第二遍将麦秸压扁,滑溜溜地方便堆放收藏。
以前时候,记忆中轧场最早的方式是用牛,牛后边拴着一个大石磙,在场里赶着牛将麦子和秸秆轧的脱离 ,那个大石磙特别特别重,那时候,谁要是能搬起一个石磙或者能把石磙立起来都会得到大家的称赞。因为石磙很重,所以最累的是那头拉石磙的老黄牛,每次都是累的呼歇呼歇的,人因为在大太阳的照射下汗如雨下,牛也是汗如雨下。
后来, 科技 稍微发达一点的时候,轧场还有用手扶拖拉机的,后面也是拴着一个大石磙,原理都是一样的。 不过,这让人更累,但是效率提高了很多,毕竟,牛是需要歇的,车吃油就行了,只要人不累,就可以不歇息。 再后来, 科技 再发达的时候,用的就是打麦机,不过这需要几个人来配合,至少两个人吧 ,一个人在入口处往里面塞麦子,一个人在出口处,挑麦子。但是,用打麦机有颇多的方便和省力之处了,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的说一说。
在用牛或者手扶拖拉机拉着个大石磙轧场之后,将麦秸秆碾碎了。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筛选了,将麦子和碾碎的秸秆分离。 轧过场的麦子,要开始堆秸秆了,我们这说的是麦秸垛。 麦秸垛一般是下半部分大致呈圆柱体,上半部分大致呈一个弧面。
这个漂亮的麦秸垛到底是怎么堆出来的呢?先用杈,也就是咱们刚刚在上面说到的那种杈,三只腿的那种,我们这叫桑杈。 用桑杈将长的秸秆挑出来,平推桑叉急速向麦草堆冲来,接近草堆的一刹那使齿尖落地,惯性的作用使整堆麦草都被桑叉挑起,然后运至要垛麦秸垛的所在地,堆成麦秸垛。 要堆成一个漂亮的麦秸垛也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因为你要是堆的不好,随时都会塌陷,你要是堆的好,放在那一年都没问题。
首先,麦秸垛的位置要选在场边地势高的地方,避免底部遇水腐烂。参与堆垛的一般都是有经验有力气的农人, 首先铺一层麦草打底,然后均匀地向上码放。垛子上要有人一层层地把草拨平踩实,这工作叫拨垛。垛子上的麦草层层叠压,各处都要搭配均衡, 不然可是搭不了漂亮又结实的垛子了。
有经验的拨垛人都知道,当踩在垛子上晃动时,身下的垛子也跟着晃动,这才是正常的,如果人动而垛子不动,那你还是趁早再重新开始,因为你那垛离歪倒已经不远了。
其次,桑杈运来的麦草都堆在垛子周围,垛垛的人一杈杈挑起,一层层地往垛子上撂,这叫撂垛,撂垛的活极为费力。草是凌乱的,要先打成"铺子",然后扎入木杈,缓缓端起,每铺草都有十几或数十斤重。挑草的大多数都是男人,一手持杈把作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喊了一声"起",几十斤的草就飞到垛子上面。当一铺草飞上垛子时,拨垛的眼疾手快,及时空中接力,用手中的木杈一挡一推,层层往外放,到一定高度时再逐渐回收。中间厚度一两丈的麦秸垛,收到顶部也就两三尺宽。
垛子越来越高,对于撂垛者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当垛子升到杈把够不到的高度时,需要的不仅仅是力气,更是要利用杈把的弹性,在整铺草即将脱离杈把的一瞬间,及时地给予向上的顶力。当然,如果垛子太高,超过人力极限,还会搭支架,逐步把麦草传送至垛子顶部。
最后,顶部用带草的泥抹平压光,刷去垛子四周的浮草,麦秸垛就算大功告成了。
这样,一个漂亮又结实的麦秸垛就堆好了。
麦秸垛,它不是麦子的结束,它是村庄的开始。冬日晌午,麦秸垛是老人们晒太阳的天堂;它是农家娃天然的儿童堡垒,张开宽阔的胸膛接纳着每一个调皮的孩子,老鹰捉小鸡、打棒猴、下跳棋……一个接着一个的 游戏 ,是麦秸垛对农家娃最大的善意,也是农家娃最大的快乐;漫长的冬季,麦秸垛是那头老黄牛的口粮,被碾压过的麦秸经过铡刀变成了老黄牛的口粮。
只是随着机械化收割的大面积推广,麦秸垛已经慢慢退出了农家人的生活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渐行渐远,留在昨天,留在了 历史 。
漂亮又结实的麦秸垛已经垛好了,接下来,咱们该扬场了。扬场是把石磙轧好的麦子趁有风的时候,用木掀迎风抛向空中,借助风力吹去麦子的秕子以及短的麦秆和麦糠等。
扬场可不像割麦子,倒像是堆垛一样的把式活,需要技巧和默契,看着简单,做起来很难。
第一遍是粗扬。因为麦壳麦粒混杂,要用小齿桑杈才行。借着风,你可劲放开撒,扬着顶风往天上撂,壳轻粒重,那些没脱壳的麦子、麦穗就会一起分离出来。有时候白天没风,就等着晚上,人睡在场里,啥时候来风,啥时候开工,虽然黑乎乎的,但是仍然不影响这第一遍的粗扬。
第二遍扬场称为二扬,可是个细活,也是技术含量最大的一道工序,这次在黑乎乎的晚上可是没办法扬的。这次就是用上咱们的木掀了,名副其实,真的是木板掀。这次可就不像第一次那样可劲的让你往天空上撒了,不是把麦子抛向空中,而是靠手腕往外一扬,把麦子剪成了一个扇形,麦子均匀散开,落在上风头,这样,麦糠则和干净的麦子彻底划分清楚了界线,随风洋洋洒洒的飘向远处。
落地拉线,洋洋洒洒的把麦子扬完了,扬场就结束了。
扬场结束,剩下的就是晒麦,装麦,拉回家了。
今天的我们,随着马达的轰鸣声,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麦浪中欢快的穿梭。金色的麦浪转瞬之间就被收割,被"吸"进机舱脱粒,变成了金灿灿的麦粒。那闪耀着金色的麦粒从收割机中"吐"出来,村民里脸上都挂着幸福的表情。一台收割机让过往的割麦子、轧场和扬场成了过往,成了记忆,让"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成了 历史 。这对农民来说,无疑是幸福, 科技 的进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以前整个收麦工作需要十天半个月,现在只用三五天,麦子就粒粒归仓,真是方便快捷又轻松,以前的麦收情景变成了 历史 画面,虽然麦收的场景变了,但是,不变的是劳动本质,不变的是那一张情节-回乡收麦的情节。
麦浪滚滚,又到了收麦的时候了,站在这片熟悉而又渐渐陌生的田头,只有滚滚麦浪是最深处的记忆。
1 写收麦子的诗句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 形容“麦子”的诗句有哪些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 《观刈麦》
2、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汉无名氏 《古歌》
3、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范成大《缲丝行》
4、清明未雨下秧难,小麦低低似剪残。-刘克庄《春早四首》
5、小麦田田种,垂杨岸岸栽。-杨万里《过平望三首》
6、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郑獬《收麦》
7、小麦绕村苗郁郁,柔桑满陌椹累累。-陆游《闲咏》
8、夏雨桑条绿,秋风麦穗黄。-张谓 《别睢阳故人》
9、铜瓶净贮桃花雨,金策闲摇麦穗风。-陆龟蒙 《和袭美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
10、麦苗即菁菁,麦穗亦矫矫。-高宗弘历《东园观麦》
11、麦穗人许长,谷苗牛可没。 -苏轼《和赵郎中捕蝗见寄次韵》
12、压车麦穗黄云重,食叶蚕声白雨来。-陆游《四月一日作》
13、荠花黄缬地,麦穗白潮风。-陈著 《柏溪岩头》
14、麦穗雨晴迷野岸,桃花风急满溪流。-韩元吉《劝耕至赤松山》
15、金房土瘠无稻田,布耕播种种何处。-刘学箕 《七禽咏·早耕早布》
3 形容小麦的诗句1、关于麦子诗句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注释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⑾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3、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4、简析
《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 描写五月收麦子的诗句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 原诗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2、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五月江南麦已稀》 原诗 《浣溪沙·五月江南麦已稀》 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
闲看燕子教雏飞。 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晖。
湔裙谁独上渔矶。 译文 五月的江南,未收的小麦稀疏错落。
恰逢梅雨时节,小雨霏霏,在屋檐下静坐,看成年的燕子教雏燕学习飞翔。堤岸上绿荫深浓,远远看去就像浓墨泼出来的山水画,烟雨消散,山峰又秀色如初。
那在水边石矶上浣洗衣裙的女子是谁呢? 3、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出自宋代诗人张舜民的《打麦》 原诗 《打麦》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
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 转到天心麦已熟。 鶡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
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 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 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 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译文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音发在山南,回声响在山北。
四月里太阳从东北升起,刚爬上山尖,麦儿还青,转到中天,麦穗已黄熟。鹖旦不停地叫着,催着农民们早早起床;竹鸡又鸣起,报告大雨将来,乌云如墨。
大妇带着镰刀出门,小妇背上筐子跟着。上田垅先捋取青穗,下田垅麦已捆成束。
田家以苦为乐,怕什么头发枯黄面容焦黑?达官贵人们祭祖后已经尝新,喝着酒大宴宾客。 一曲奏罢吃饱喝足犒赏奴仆,怎能想到农民们一口也没吃着?他们把好麦都交了租赋,又把剩下的上市场去出售。
正忙着收麦又要赶着插秧,毕竟丰年太少凶年太多,田家辛苦是无可奈何!献上我的打麦词,又当作一首插秧歌。 4、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原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5、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出自先秦佚名的《国风·豳风·七月》 原诗节选 《国风·豳风·七月》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译文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
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
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
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
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5 赞美麦子的诗句1、小麦覆陇黄
唐
白居易
《观刈麦》
2、高田种小麦
汉
汉无名氏
《古歌》
3、崆峒小麦熟
唐
杜甫
《送高三十五书记》
4、大麦干枯小麦黄
唐
杜甫
《大麦行》
5、却胜如大小麦
元
王哲
《刮鼓社》
6、大杏金黄小麦熟
宋
苏轼
《携妓乐游张山人园》
7、小麦登场雨熟梅
宋
陆游
《遣兴》
8、三家小麦村
宋
陆游
《秋晚寓叹》
9、小麦方秀大麦黄
宋
陆游
《示儿》
10、小麦绕村苗郁郁
宋
陆游
《闲咏》
11、牛卧春犁小麦低
宋
李弥逊
《云门道中晚步》
12、小麦青青大麦黄
宋
方岳
《农谣》
13、小麦青青大麦黄
宋
白玉蟾
《栩庵力高士与同散步二首》
14、小麦渐擢芒
宋
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
15、小麦青青大麦稀
宋
晁补之
《村居即事》
16、小麦青青大麦攒
宋
晁补之
《澶守谏议韩寿祷雨有应》
17、小麦含秀安得吐
宋
晁说之
《君莫恶行》
18、汉地连云小麦黄
宋
谌祜
《句》
19、小麦青青大麦黄
宋
范成大
《缲丝行》
20、吹风小麦齐
宋
韩元吉
《闲居遣兴》
21、秧齐小麦鲜
宋
李弥逊
《次韵贲远归田四首》
22、牛卧春犁小麦低
宋
李弥逊
《云门道中晚步》
23、山中小麦皆乾枯
宋
李石
《彭州行邑道中》
24、卖剑村深小麦滋
宋
刘过
《雪中呈颜使升坚》
25、烟雨孤行小麦村
宋
刘克庄
《沧浪馆夜归二首》
26、小麦低低似剪残
宋
刘克庄
《春早四首》
27、小麦作饼赛田神
宋
舒岳祥
《退之谓以鸟鸣春往往为以夏鸣耳古人麦黄韵鹂》
28、人言小麦胜西川
宋
苏辙
《逊往泉城获麦》
29、小麦青青春恰半
宋
王同祖
《庙山道中》
30、麻叶蓬蓬小麦肥
宋
王之道
《乌江道中闻杜鹃有感》
31、首验小麦连崆峒
宋
卫宗武
《和催雪》
32、小麦青青大麦黄
宋
吴潜
《高桥舟中二首》
33、陇头大小麦青黄
宋
吴潜
《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三首》
34、谣闻小麦枯
宋
吴泳
《塞下》
35、小麦吐秀南风凉
宋
项安世
《建平县道中》
36、小麦田田种
宋
杨万里
《过平望三首》
37、小麦刺水铺绿针
宋
张祁
《田蕳杂歌》
38、春在柔桑小麦中
宋
赵若槸
《过樵川林时中》
39、一番小麦颤轻花
宋
郑刚中
《即事二绝》
40、小麦深如人
宋
郑獬
《收麦》
6 描写小麦丰收的诗词观刈麦作者:(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其中描写麦子成熟丰收的句子是“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1、小麦覆陇黄(唐·白居易·《观刈麦》)2、高田种小麦(汉·汉无名氏·《古歌》)3、崆峒小麦熟(唐·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4、大麦干枯小麦黄(唐·杜甫·《大麦行》)5、却胜如大小麦(元·王哲·《刮鼓社》)。
7 形容麦子的诗句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注释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芒种忙,麦上场。
芒种时节,是小麦收割时节。农村有句谚语:“收麦有五忙,割、拉、碾、
晒、藏。”在所有农作物收割中,收麦是最忙、最苦、最累的活儿。收麦的苦和
累,主要因为时间的紧迫。“麦熟一晌,虎口夺粮”“收麦如救火”,麦子一
熟,家里的男女老少,都要上阵抢收麦子。
记得我七八岁时,早晨天不亮,父亲就把我和哥哥喊起来。母亲备好了水
壶、干粮和咸菜。父亲的手里,拿着两把磨得锃亮的镰刀。父亲大步流星走在前
面,我们一路小跑跟在后面。
那时候割麦要靠人工。父亲和母亲弯腰割麦,哥哥和我负责把割倒的麦子捆
扎成捆。我们从天蒙蒙亮干到日上三竿,直累得汗流浃背,腰疼得直不起来。早
饭是在地头吃的,干粮就着咸菜和凉开水。吃完来不及休息,又接着干。我和哥
哥很快就像晒蔫的草,父亲不停地鞭策我们:“累也得坚持,如果偷懒,这一年
咱们就别想吃白面馒头了。”
我家有五亩多地,父母两人两把镰刀,起早贪黑地割了三四天才把麦子割
完。之后又是捆“麦个”。麦子拉到打麦场后,再把捆好的“麦个”解开,铺散
在麦场上。一次不能铺太厚,先铺一层,用牲畜套着大石碌碡在上面轧,人牵着
牲畜在打麦场上转圈,直到把麦粒脱下来。再挑去麦秸,把轧好的麦粒连同麦糠
一起扫起来。同样的方法再铺一层,再轧再扫。一次又一次重复,直到把所有麦
粒都轧下来。轧下来的麦粒和麦糠堆成一座小山。再用木锨扬场,人站在逆风
处,用木锨把裹着麦糠的麦粒使劲往空中抛,借助风力把麦糠吹掉,留下金黄饱
满的麦粒。
这样的劳动大约要持续半月到二十天时间。那还得是赶上无雨的好天气,如
果连日阴雨,麦子收割不了,麦穗上就会长出芽来,眼看着到手的丰收就泡了
汤。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村出现了小麦收割机。收割机过处,小麦朝一边
果连日阴雨,麦子收割不了,麦穗上就会长出芽来,眼看着到手的丰收就泡了
汤。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村出现了小麦收割机。收割机过处,小麦朝一边
倒。省去了人力割麦,我们只需捆“麦个”,把捆好的“麦个”拉到打麦场上。
这时候已经可以几家合伙买一台拖拉机了,用拖拉机装运“麦个”,省了不少力
气。打麦场上也出现了脱粒机,不用牲畜来一点点轧了。
我们小孩负责往脱粒机前传送“麦个”,机器旁的大人负责脱粒。震耳欲聋
的机器声中,金灿灿的麦粒从机器一旁喷出来,从另一旁吐出飘飞的麦梢儿。这
个活计一家人干不过来,需要几家人联合劳作,打了一家的再打另一家的。
又过了十来年,我们村里开始有了联合收割机。一台巨大的机器,前面是一
个红色的圆滚子,轰隆隆把麦穗、麦秆统统“卷”进去,把麦梢儿“吐”出来。
联合收割机从地这头开到地那头,大人们都在地头等着呢,早已准备好了几十个
蛇皮袋。联合收割机的长管子伸出来,哗啦啦的麦粒就往蛇皮袋里流。装了一袋
又一袋。大人装袋子,小孩用布条扎紧袋子口。
五亩多地,联合收割机连割带收,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再用拖拉机拉回家
入仓,全部活儿加起来用不了一天就干完了。但那时联合收割机少,一个村子往
往只有一两台,大家要排队拿号。
如今,我们村和周边的村子都建起了农业合作社。农业机械化,只要一台机
器,一名驾驶员,数百亩小麦一两个小时就能收粮入仓。农业合作社化零为整,
节省了农业的成本投入。现在的农民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面朝黄土背朝
天”了,他们成了新型农民,搞起现代化农业经营。
又到芒种时节,我仿佛又闻到了家乡的麦香。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
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
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
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