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养殖要求

老婆 0 136

水蛭养殖要求,第1张

水蛭养殖要求
导读: 1、水蛭养殖要求2、水蛭养殖3、室内养殖蚂蟥怎么养4、水蛭的饲养方法5、水蛭是怎么交配的6、水蛭是否能养殖?7、水蛭怎样养殖?8、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水体要求:水源应充足,水体pH在6-8之间,肥水透明度为20-30cm。 温度要求
  • 1、水蛭养殖要求
  • 2、水蛭养殖
  • 3、室内养殖蚂蟥怎么养
  • 4、水蛭的饲养方法
  • 5、水蛭是怎么交配的
  • 6、水蛭是否能养殖?
  • 7、水蛭怎样养殖?
  • 8、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水体要求:水源应充足,水体pH在6-8之间,肥水透明度为20-30cm。

温度要求:生长适温为10-30℃,25-30℃生长速度最快。

土壤要求:建造养殖池的土壤最好为壤土,其次为黏土,若养殖地多为旱地,则要寻找靠近河流的地方造池。

食物要求: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人工饲养主要投喂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

一、水体要求

人工养殖水蛭可沼泽、泥塘养殖,也可稻田套养,水源应充足,一般要求水体pH在6-8之间,肥水透明度在20-30cm。水质碱性不能太大,否则会造成水蛭死亡。水体要防止化学污染,避免化肥、农药以及各类洗涤用水流入养殖池,导致水蛭中毒而亡。

二、温度要求

水蛭生长适温为10-30℃,在25-30℃时摄食最旺盛,生长速度最快。当水温超过30℃,水蛭食欲开始减退,活动减少,生长速度减缓。北方地区低于3℃时会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

三、土壤要求

建造水蛭养殖池的土壤最好为壤土,其次为黏土。如果当地多为旱地,则需要考虑寻找靠近河流的地方造池。含铁质过多的赤褐色土壤,浸水后会不断释放出赤色浸出物,对水蛭生长不利,不适宜建设池塘。

四、食物要求

1、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主要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食,水里的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等也是它们摄食的饵料。人工饲养条件下,主要搭配投喂便于摄食且富含营养的人工饲料,如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

2、水蛭出生头2-3天不吃食物,主要依靠卵黄维持生活,3天后即可采食。投饵时应注意间隔投喂,并及时清除剩饵和凝血,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影响水蛭生长。

水蛭养殖 利国富民

各位尊敬的领导、来宾以及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与大家探讨水蛭方面的有关话题,首先感谢广州水蛭生物科技公司的全体职员的筹划,你们对水蛭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我们大家不会忘记你们……

21世纪什么最重要?——和谐!

新中国的成立源于毛泽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国情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世纪新阶段,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一切从农村农民发展现状出发是新条件下构建城乡和谐的根本保障。

中国经济和谐什么最重要?——农民收入提高!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近9亿,农村劳动力中的70%从事农业,农业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农业不发展,农民收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农民收入不能持续提高,甚至农业增产,农民也不能增收,必然造成农民不愿也无力投资农业,来之不易的农产品供给充足的局面就可能逆转,我国农产品也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农民收入不能持续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就不能提高,我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方针就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农民收入不能持续提高,农民的生活就难以改善,农村社会进步就可能停滞,农村社会稳定就会受到影响,并且这种不稳定因素还会传导到城市,影响城市社会稳定,影响整个国家的稳定。由此可见,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农村增收问题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不再单纯以种植粮食为主要收入来源,养殖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广大农村及城镇居民和下岗职工的首选致富项目!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成就巨大,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水产品贸易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写入全会决定,是中央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渔业实现从“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战略转变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新时期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精神,准确把握形势,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产养殖体系。

我国水蛭养殖业源于90年代初,提到水蛭养殖,有99%的人会持反对态度来看待这个事情,只有1%是自己支持自己的崇拜者;因为一提到蚂蝗在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那只是个令人恶心的讨厌的吸血鬼,那个年代的水蛭根本就用不着去养殖,在野外几乎到处都是的,在农村的庭院里甚至在水缸里都有他们的踪影,在他们看来很普通这个东西根本不用去养殖就遍地都是,如果在人为的去侍弄它的话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更谈不上市场了。殊不知,国内外对于水蛭的医用价值早有存在,古埃及墓中就有治疗水蛭的图画,世界上不少国家在古代都有用医蛭的吸血习性来给病人放血,特别是在欧洲曾大量采用。古籍上记载有把饥饿的蚂蟥装入竹筒,扣在洗净的皮肤上,令其吸血,治赤白丹肿。

在80年代初,商品水蛭的价格约为40元/公斤,到了90年代约为80元/公斤,是什么原因促使医药的原材料平缓上升?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蚂蟥以干燥的全体入药,体内含有水蛭素和蛋白质, 有抗凝固、破瘀血的功效, 主治血痊病、血管病、瘀血不通、无名肿毒、淋巴结核等症。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国内外常见病、多发病, 因此水蛭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含水蛭配方的医药逐步被生产厂家开发,以及农田施用化肥农药、化工排污等使水蛭在自然生长环境受到破坏

在这里我以个人的11年创业经验分六点谈谈:

一、 野生水蛭的大量死亡 作为种蛭不适宜发展

开始的水蛭养殖是像老年人所说:把水蛭碾成粉末之后就是每一个细小的微粒都会出很多幼蛭的传说,我觉得是不可能,在五六平方的水泥池里面投放了300公斤野生水蛭,10天以后我看了除上面的水蛭活动外,下面大部分的水蛭都不动了,于是我把上面能游动和微动的水蛭拿到了另外一处,细心的等水蛭能够复活,到了最后除了得到一滩臭臭的东西,别的什么也没有,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这个道理让我明白了水蛭养殖不是一门简单的科学,需要遵循它的生活规律,我几乎找遍了所有的资料,就是到省海洋与渔业局也没有这方面得技术资料,为了摸清水蛭的生活习性和规律,我又新建了不同的水泥池和玻璃缸,以适应水蛭养殖各方面的央视环境研究。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在一闭一睁一晃一年就过去了,我的水蛭养殖技术遭到了空前的难度,不但不增多,而且还急剧下降,当初我所选的300公斤野生水蛭,现在剩下不到30公斤,一个繁殖的也没有,我仔细的研究不繁殖的原因,不但模仿野外的环境,甚至把在野外能抓到的野生水蛭的地方环境构成图画,回来同样的制造模仿,土、水、水草等全部搬进我制造的环境里面,同样的每一种方案制造了2-3个,以求的对比。

野生水蛭的死亡让我懂得:野外水蛭作为人工高密度养殖的种蛭,千万要不得。

二、 人工培育水蛭种苗比野生水蛭产量高

由于当初水蛭种苗没有培育的,所以只能自己到野外找寻,每次去野外我都记录着当时的天气以及温度,还有水蛭出来的地方和水温,在人工养殖的同一种环境我放养着从野外抓回来的和经过我一年饲养的水蛭,这样以求得对比,刚刚抓回来的水蛭一放进去很不情愿的在我这微小的环境里面呆着,总是用力的往外爬,然而去年留存的水蛭就很好了,自由自在的去游泳和玩耍,看来还是野性难驯,过不了几日,野生水蛭同样的死亡了90%,其实后来才找到原因,野生水蛭在野外莫大的空间里面自由活动惯了,不喜欢我们人为制造的空间,因而在“逃命”,最后体力用完逃不了的只有衰竭而死,我想野生水蛭往外攀爬就相当于我们从野外抓来山鸡、兔子似的,这些东西回来之后你放进笼子里它就会乱撞,特别是看见人去接近它的时候,那更不得了了,根本不寻思你对它的好,最后能存活的就相当不错了。经过这样的对比,去年留存的水蛭没有一条伤亡的,然而现抓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逃出去了或者死亡的腐烂,5月下旬我突然奇迹般的发现很幼小的水蛭在缸里游动,相比之下当年放羊的野生水蛭也能看到但是很少,只有不到相对比的10%,饲喂至冬眠之前的温度,产量3倍明显的差别,这个结论告诉我:要想水蛭高产必须走人工孵化之路,单单靠野生水蛭去争夺天下没有发展的。

三、 坚定发展,扩展水蛭集团军

经过几个年头的发展,我租赁了百余亩土地把水蛭搬进了新家里,继续发展水蛭产业,当我在水蛭频繁活动期间再去野外找寻水蛭的时候,现状另我难以想象,走了几里地也看不到几条,于是我萌发了走遍中国,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的念头,其实也就等于探寻一下水蛭的产量,坚定一下自己的发展空间。我开着面包车途径山东济南、河北秦皇岛、唐山、辽宁沈阳、吉林长春、四平、黑龙江绥化、黑河以及大兴安岭的呼玛,返回之后又从山西的临汾、陕西延安、途径甘肃走进新疆的奎团、克拉马伊和阿勒泰等等地区,历经3个月时间,几乎找遍了具有代表性的农田、渠道等,调查发现产量少的可怜,每到一个地区我还找到当地人高价给我去抓野生水蛭,即便这样也微乎其微,于是乎我回来又对水蛭的市场了解了一下,价格是从40元/kg,上升至180元的高价,平缓上升而且没有下降的趋势,由于国内外对水蛭配方的新药不断研发,现有的水蛭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带动更多的人去养殖水蛭的念头在我脑海里营运而生,我把几年的经验总结出来,让来学习养殖水蛭的很快上手,为方便养殖户降低成本,我们采用多种方法节约开支如在各地设立办事处,与民航、铁路部门取得联系运输水蛭,即便在非典那年我也销售了商品水蛭20吨,目前我们已经与多家制药集团签订了销货协议,2009年2月第一批销往德国的水蛭顺利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港,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销售非干品的企业。

四、 养殖水蛭利于国家 致富于民

水蛭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疗效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新药也在不断地研发之中,然而野生的水蛭目前已经很少看见了,抓一条少一条,更为可气的是人们捕捉水蛭是在水蛭上岸产卵期间,抓到6月份由于利润的诱惑就对幼蛭大下毒手,加上工业废水排放流进江海河流,农田里面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使得野生水蛭几乎没有自繁和生长的空间,其实养殖水蛭的环境也很简单,那么简单到何种程度呢?大家仔细的回想一下,七十、八十年代,那时农民开种土地就是往田地撒施诸如牛、羊、猪粪之类的,庄家长的都很好,农药打的也比较少,只是产量低点,但是你在稻田干活却可以看见很多水蛭,在更多的时候甚至比我们在广州水蛭生物公司的基地看到的更多。因此我们只要把想养殖水蛭的地方保护起来,种植一些水生作物,如莲藕养殖水蛭、茭白地或者像周总基地那样保留传统农业一半露地种菜,一半开挖沟渠养殖水蛭,其实沟渠又可以为蔬菜浇灌,两不误的,这样种植出来的蔬菜也是绿色食品,没有任何的农药、化肥残留,对于身心健康百益无一害的。网箱养殖水蛭的源于网箱养鱼和长鱼启发,但是我们只有育好幼苗才可以,只要我们加以科学的管理就会产生很好的效益,我们有了水蛭就等于药厂有了原材料,水蛭的片剂、胶囊新产品才会源源不断的推向市场,为人

室内养殖蚂蟥,需要搭建大棚和水泥池。

池子的面积在20平米左右,水深05米,安排好进水口和排水口。放养前需要先进行消毒,20天后投苗,每平米投放100株左右。日常饲养中,主要喂养螺肉和蚌肉,每周喂一次动物血液。搭建大棚可以防雨,同时也能保温。

水蛭是一种受欢迎的昆虫,其繁殖要求也很简单,非常适合初学者。首先,水蛭的饲养环境要求温度相对较低,一般在200年℃~30℃湿度应保持在60%~80%之间。如果湿度过高,水蛭会脱水并死亡。

此外,他们喜欢明亮的环境,但不能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他们可以把它们放在室内阳台上。其次,水蛭的饲料也很简单。一般来说,它们可以用蔬菜、水果和面包屑喂养,但注意不要喂辛辣食物或鱼类食物,否则会导致水蛭腹胀和死亡。

最后,水蛭也很容易繁殖。它们的一代繁殖周期约为30~45天。只要提供足够的饲料和良好的环境,就可以自行繁殖,无需特殊的繁殖技术。简言之,水蛭繁殖简单易行,不需要太多技术。只要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饲料,就可以自行繁殖。它们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的昆虫。

生活习性:

养殖水蛭需要一些准备工作,并注意一些技能。首先,准备一个容器来繁殖水蛭。容器可以是塑料、玻璃等,但确保容器密封,以避免水蛭逃跑。其次,准备一些水蛭食品,如小昆虫、花蜜和一些潮湿的土壤,为水蛭提供活动空间。

最后,找到一些水蛭,最好是野生的,因为野生水蛭更健康,更容易繁殖。繁殖水蛭时,注意室温,一般为20℃-30℃它们之间是合适的,但不要太高,否则会影响水蛭的生长。

水蛭有特殊的生活习性。它们喜欢在晚上活动,活泼,在空气中飞翔,觅食和繁殖。它们通常喜欢潮湿的环境,而不是太干燥的环境,所以在繁殖水蛭时,要注意提供足够的湿度。

1、水质管理。水对于水蛭而言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了,现在野生的水质越来越少就是因为很多水质的恶化导致其无法生存下去。养水蛭的水要选择天然无污染的,一些肥水或者农药含量较高的水质都会对水蛭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选择水源的时候养殖户要慎重。其次为了保证养殖池的水源质量,最好能长期保持活水的流通。

2、养殖密度。大家不要以为水蛭比较小就认为水蛭每亩可以养很多,一般来说,每亩的养殖数量基本在2200-2500条左右,种苗的话一般在40-50斤左右。因为没法保证水蛭能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养殖场地,所以适当的少一点可以保持水蛭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所以养殖场地最好进行分割,最大程度的保持水蛭的均匀分布。

3、投喂。水蛭常见的食物就是田螺、河蚌和一些动物血块之类的东西,初期的话在养殖场地里面均匀的放置一定数量的田螺、河蚌,然后辅助一些血块喂养,加快其生长即可。一般早晚各喂养一次即可,投喂时常控制在1-2小时左右,每次都少量的投喂,让水蛭能最大程度的进食,减少饲料的损耗。

4、控温。水蛭是很怕高温的,所以养殖场所一定要有控温的手段,尤其是在夏天。夏天最好可以搭建一些遮阳网,或者在水里投放一些漂浮的水生植物,减少阳光直接接触水蛭的机会。如果温度是在过高,最好适当的增加水池水深,保持水底的温度比较适合生长。

一、发情求偶

  水蛭为雌、雄同体动物,每只水蛭体内都有雌、雄生殖器,相互交配繁殖后代。一般雄性生殖腺先成熟,而雌性生殖腺后成熟。又因为水蛭是异体交配受精,所以性成熟以后,在交配之前,其活动十分频繁,有发情求偶的兴奋状态。表现为:雄性生殖器有突出物在伸缩活动,周围有粘液湿润,这就是发情的特征,也是求偶的表现。当两个发情水蛭遇到一起,头端方向相反地连接起来,即开始进行交配。

  二、交配受精

  在自然界中,水蛭的交配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而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地下温度稳定通过14 ℃ 以后,水蛭开始正式交配。在长江流域始于4 月中下旬,在华北地区始于4 月底和5 月初。水蛭交配多躲在水边土石块或杂物下面进行。水蛭的交配时间大多在清晨,头端方向相反,腹面靠在一起,各自的雄性器官正好对着对方的雌性生殖孔,然后雄性伸出的细线状的插入对方的雌性生殖孔内(图7-1 )。交配时间一般持续1 ~ 2 小时。水蛭在交配期间极易受惊扰,稍有惊动,两只交配的水蛭就可能迅速分开,造成交配失败或交配不充分。因此,在水蛭交配的季节,尤其在清晨要保持安静,特别是对养殖的水面不要有大的动作,防止正在交配的水蛭受到惊吓。

  水蛭的品种不同,其受精方式也有些差异。有的水蛭无,如舌蛭科、鱼蛭科和石蛭科等,它们的交配是把由精管膨腔分泌成的包着精子的精荚埋到对方皮下,传送精子给对方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是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体。水蛭到养殖方法有很多,而且很难。水蛭养殖是一项新兴事业,过去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计划从事水蛭养殖业的人员,最好要参加学习培训,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到养殖场实地参观学习,经过自己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再动手养殖,尽量避免盲目性,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任何一项养殖业的兴起、巩固和发展,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因此,首要的准备工作是培训人才,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才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确保水蛭养殖成功。

水蛭:

体长稍扁,乍视之似 圆柱形,体长约2~15厘米,宽约2毫米~15厘米。背面绿中带黑,有5条**纵线, 腹面平坦,灰绿色,无杂色斑,整体环纹显著,体节由5环组成,每环宽度 相似。眼10个,呈∩形排列,口内有3个半圆形的颚片围成一Y形,当吸着动物体时,用此颚片向皮肤钻进,体大型,体长60-120mm,宽13-14mm。背面暗绿色,身体各节均有 排泄孔,开口于腹侧。雌雄生殖孔相距4环,各开口于环与环之间。吸盘较易见,后吸盘更显著,吸附力也强。

  水蛭养殖的方式和方法\x0d\\x0d\  1、 水蛭养殖方式\x0d\\x0d\  不论利用房前屋后土塘、泥坑,还是在江河、湖泊,养殖方式虽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有两种方式:即野外粗放养殖和集约化精养。选择哪一种养殖方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条件差的,可就地取材,采用野外粗放养殖;条件较好的,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方式,即建立高标准的养殖池,为水蛭的生长繁殖提供较理想的生态环境,通过工厂化养殖,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x0d\\x0d\  一、野外粗放养殖\x0d\\x0d\  野外粗放养殖是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圈定养殖范围后进行保护的一种养殖方式。野外粗放养殖,并不是不管不问,也要通过投放足够的种源,适当投放饵料,最后进行捕捞。一般有水库养殖、池塘养殖、沼泽地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洼地养殖及稻田养殖等。这几种方式养殖面积较大,光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投资小,收益大。但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不易管理,要时常注意预防自然敌害、防逃以及水位涨落的变化等。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两种养殖方式。\x0d\\x0d\  (一)沼泽地养殖\x0d\\x0d\  沼泽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生植物茂盛,沼泽地底层有机物、腐殖质含量较多,浮游生物、水生动物丰富。因此,只要建好围栏,即可放养水蛭。要定时进行观察,适当补充饵料。密度过大时,要适时捕捞。\x0d\\x0d\  (二)稻田养殖\x0d\\x0d\  稻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温适宜,又有水稻遮荫,从含氧量到丰富的饵料都适合水蛭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在我国大部分稻田中,都生长有不同品种的水蛭。\x0d\\x0d\  稻田养殖要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田土保水、肥力好的地块,四周用围栏圈围起来。在稻田的中间,根据地块的大小,挖一个或几个池塘。一般以100平方米中间挖一个1平方米的池塘为宜,同时池塘与池塘之间,以及在稻田的四周挖深、宽各约30厘米的保护连通沟,使池、沟相通。\x0d\\x0d\  二、集约化精养\x0d\\x0d\  集约化精养是采用人工建池、投喂饵料的科学饲养管理方式。一般有鱼塘养殖、场区养殖、室内养殖、庭院养殖以及工厂化恒温养殖等方式。这几种养殖方式放养密度较大,资金投入相对较高,要求饲养技术精细。但单位面积产出多,经济效益较好。\x0d\\x0d\  (一)精养的物理性质\x0d\\x0d\  1.透光性强,水层波动小 因为水浅,阳光可透射到池底,这样有利于浮游生物、沉水植物和底栖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同时因为水浅,水的上下层基本均匀,仅在刮风、温差变化条件下出现小的波动。为水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x0d\\x0d\  2.水色不定,水温呈季节性变化 水的颜色常因土质、水深、施肥种类及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情况而各有不同。这是因为浮游植物多时水体呈绿色,浮游动物多时水体呈**,腐殖质多时水体呈褐色或为酱油色,大量生长蓝藻时水体呈青绿色,鱼腥藻繁殖多时水体呈黄绿色,纤毛虫繁殖旺盛时水体又呈褐色,水蚤大量出现时水体则呈红色。\x0d\\x0d\  1年中冬季水温最低,春季逐渐回升,夏季水温最高,秋季逐渐下降。在1年中5~9月份水温较高,是适合水蛭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时期。1日中的平均温度,一般水温高于气温,平均温差水温低于气温,这样看来,水温比气温相对稳定。白天水温常低于气温,而晚上则水温又高于气温。\x0d\\x0d\  3.水体变质,则水中发出腐败臭味 如发现水体有特殊的腐烂味、臭味,则表示水体被污染,说明池底的有机物如吃剩的饵料、沉底的动植物残体、粪便等,腐败生成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此时则应及时换水或倒池清理,防止水蛭大批死亡。\x0d\\x0d\  (二)精养的化学性质\x0d\\x0d\  1.酸碱度(pH值) 酸碱度是指池塘中水的pH值。主要是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与碳酸盐类之间比率的变化。其变化幅度一般在65~95之间。pH值在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变化:黎明时,二氧化碳含量多,水的pH值下降(变酸);白天,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水的pH值升高(变碱)。实践证明,中性的水体或弱碱性的水体有利于水蛭的生长发育。\x0d\\x0d\  2.气体溶解量 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氨气、硫化氢和甲烷(沼气)等。一般较为重要的是水中含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当水中的含氧量大于O7毫克/升,水蛭就活动正常;当水中的溶解氧小于07毫克/升时,水蛭就会纷纷爬出水面,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池塘中这两种气体的含量与水温的昼夜变化密切相关。其中含氧最多的时间是下午,这是因为水中绿色植物在此时光合作用旺盛,消耗了二氧化碳,产生了大量的氧气。而黎明时水中含氧量最低,这是因为夜晚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而动物没有停止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呼出。\x0d\\x0d\  3.无机盐溶解量 无机盐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等。这些盐类的溶解量对浮游生物以及其他动植物的数量,对水蛭的生长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x0d\\x0d\  2、水蛭养殖的方法\x0d\\x0d\  一、野外粗放投种后自然产卵自然孵化的养殖方法,这种方法投资少,对技术经验和管理水平的要求相对来说要低一些。\x0d\\x0d\  二、人工孵化高密度精养,也就是集中产卵人工孵。小苗孵出后做前期的小苗集中养殖,在达到一定规格后再投放到大面积养殖池养殖。\x0d\\x0d\  更多养殖资料可到我们的空间去了解一下,安徽友谊水蛭基地欢迎您

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如下:

一、建设饲养池

1、对池塘、沟渠进行改造,以便当作养殖水蛭的饲养池,若要人工建造,则饲养池的高度应为2米左右,宽度为3米左右,水深为1米左右,长度不限。

2、饲养池的排水口、进水口要用网布做成护栏,避免水蛭逃跑。

二、养殖要求

1、养殖期间,每亩饲养池可投放幼水蛭8万条左右,种水蛭可投放20公斤左右。

2、池塘底部要放置一些树枝、石块,同时还要种植适量的水上植被,比如水草、蒲草、莲藕、茭白等,以便为水蛭提供栖息、产卵、遮阳场所,为水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饲养池中可以泼洒一些粪水,这样既能调节水质、培养浮游生物,又能增加池塘底部的腐殖质含量,利于水蛭生长。

三、日常管理

1、养殖期间应控制好水质,禁止在池塘的进水口处使用农药、化工品,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2、水温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温度过低的井水不宜用来养殖水蛭。若使用泉水,则要等水温上升后才能放入池塘(碱性过重的泉水也不能用来养殖水蛭)。

3、进入夏季后需密切关注水温的变化,若水温过高,则水蛭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太阳直射水面时会导致水温上升,建议在池塘旁边种植一些遮阴植物,并增加换水次数,使水温保持在15-30℃。

四、饲料管理

1、养殖期间,可投喂贝类、草虾、螺类、动物血液等,投喂量不宜过多。

2、每100平方米水面可投放5公斤左右的田螺,每周可向池塘内投放带有禽畜血块(不用添加食盐)的木块,血块的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天。

五、繁殖管理

1、水蛭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和繁殖能力,5月份初至9月份是它们的产卵期,卵经过20天左右便可孵化。幼水蛭在饲养得当、营养充足、水质较好的条件下每个月可增长2厘米左右,到了秋季便可变为成蛭。

2、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水蛭通常会在5月份初开始产卵茧(5月份中旬为繁殖高峰期),一直持续到6月份中旬,产卵茧期间要保持安静,不可在岸边走动或发出震动声,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逃离,导致繁殖失败。

3、水蛭产下卵茧后可收取至其他池内进行养殖(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让卵茧在穴道内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大概经过11-15天便可孵出幼蛭,刚孵化的幼蛭与成体较相似,颜色多为软木**,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7条细纵纹,颜色多为紫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