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打灯笼的来历

孩子 0 71

元宵节打灯笼的来历,第1张

元宵节打灯笼的来历
导读:起源时间是东汉时期,起源于东汉明帝刘庄点灯敬佛。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

起源时间是东汉时期,起源于东汉明帝刘庄点灯敬佛。

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尚从此广为流行。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

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给别人送礼是一种可以增进和人关系,把人际关系处理好,无论将来在上班工作期间,还是生活上,都会使我们更顺利,但要是送的礼物寓意不吉利,收礼的人可能会很不高兴,甚至还可能会影响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那么,

为什么不能送人灯笼?

不同地方的习俗可能会不一样。

灯笼一般都是可以送的。一般所指的不能送的灯笼应该是指白色的灯笼的,白色的灯笼往往是白事的时候挂的,用来送人不吉利。而红色的灯笼是完全可以的。红色的灯笼象征着红红火火、事业兴旺,是活力、光明的象征。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女不观娘家灯,对于已嫁出去的女儿是很忌讳我往娘家送灯笼的。

送灯笼给别人好吗?

送红色的灯笼其实是可以的,最好不要送白色系的灯笼。

一般带有不好说法的礼物有:

1、来路不明的古董玩物:据说来历不明的古董有邪灵附在表面的,将它用来送给别人是寓意不吉利的。

2、布娃娃:布娃娃常被当作是“小人”,有一种讲法是~小人摆放在家里时间久,容易引来邪灵,将其用来送人不是很好。

3、雪梨:雪梨的“梨”字和分离的“离”同音,将雪梨送给他人意味着日后有离别、分别之意。

        今天全家出动,隆重为侄女“追灯”。追灯是西安地区的一种民俗,一般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儿举行盛大的送灯活动,俗称“追灯”。追灯有一定的讲究,一是时间大多选在初六或初九;二是送灯队伍必须是三辈人;三是除了要送一对主灯(大红灯笼),有的地方还会送一对花灯,还要送一对小灯,俗称“引灯”,同时配上灯泡或手电筒。“追灯”寓意是提醒新媳妇早生贵子的意思。过去人们常常用长长的竹竿挑着灯笼,队伍很壮观,现在一般改为用长长的甘蔗挑,寓意甜甜蜜蜜,吉星高照。

    女儿从收到灯笼之日起, 要将灯笼高高挂起,农村人一般会挂在大门的两边,城里人一般都挂在阳台,而且每晚都要点亮所有灯笼,时长不限,点灯寓意点亮小两口的幸福生活。点灯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过了正月十五:才能把灯取下来收好,等到来年再红灯高挂。

        除此之外,还有“躲灯”的讲究,是指:正月十五晚上新婚夫妇要到娘家躲灯,直到正月十六日才可以回家。如不能到娘家躲灯,娘家人要带回女儿一件衣服来替代。

      如果新媳妇第二年生了子女,每年舅舅就要给小外甥或外甥女送灯笼,俗语“外甥打灯笼——照舅”便来自此处。送灯一直要送到孩子满十二岁,这一年称“满灯”,寓意孩子告别童年,满灯时舅家一般要送孩子双灯,而且还要备一份大礼,为了实用,现在很多人送自行车或其它礼物。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旧的习俗依然在传承,但也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