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 红与黑 及其作者

老婆 0 100

谁能介绍一下 红与黑 及其作者,第1张

谁能介绍一下 红与黑 及其作者
导读: 1、谁能介绍一下 红与黑 及其作者2、一部电影角色名字叫老枪3、于连为什么被称为布鲁塞尔小英雄?必读理由 欧洲文学皇冠最璀璨的艺术宝石 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史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英国小说家毛姆认定的真正的杰出的文
  • 1、谁能介绍一下 红与黑 及其作者
  • 2、一部电影角色名字叫老枪
  • 3、于连为什么被称为布鲁塞尔小英雄?

必读理由

欧洲文学皇冠最璀璨的艺术宝石

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史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英国小说家毛姆认定的真正的杰出的文学书

歌德、托尔斯泰和梅里美为之折服的“英雄”小说

法国十九世纪的一面镜子

世界文学名著之林中最杰出的政治小说

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

作者:司汤达

国别:法国

类型:小说

成书年代:1830年

阅读时间:一生

推荐版本:《红与黑》,罗玉君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背景搜索

司汤达(1783~1842),原名亨利•贝尔,出生于法国南部格勒诺布尔市的律师家庭。父亲思想保守,在母亲早逝后将他交予一位神父照管。1799年11月10日,在格勒诺布尔市中心学校学习三年的司汤达来到巴黎,依靠表兄的关系在陆军部工作。1800年、1806年和1812年,他三次随拿破仑一世大军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得到皇帝的赞赏。这样一个可以称为孤儿的青年和许多有着相同命运的青年一样,有热情,有活力,才华横溢,对拿破仑充满了毕生的感激和敬仰。1814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司汤达深感屈辱,前往意大利侨居。1821年,由于与意大利烧炭党人联系密切,他被驱逐出境,不得不返回故乡法国。1829年秋天,他开始动笔写《红与黑》。他在自己未来的小说上加了一个令人回味的副标题“1830年纪事”。《红与黑》的“红”代表军装,红色的军装,红色的英雄时代,光明的拿破仑时代;“黑”象征教士的黑袍,黑色的复辟时代,黑暗的贵族势力。这部书的名字始终是“面纱后美丽的双眼”,若隐若现,迷人而神秘。1842年3月23日,司汤达死于中风。

⊙内容提要

维立叶小城里木匠的儿子于连面色苍白,疯狂崇拜拿破仑,渴望建功立业。他首先当了一名神父,依仗惊人的记忆力得以在市长德•雷纳尔家里做家庭教师。野心勃勃的于连才华横溢,唤起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火焰。两人沉浸爱河。德•雷纳尔知晓后,出于利益的考虑,他把于连送到省会的神学院学习。雷纳尔夫人悔恨交加,陷入别离之苦中。

到神学院的于连受到院长皮拉尔的青睐,被介绍给巴黎的拉莫尔侯爵任私人秘书。于连离开神学院,万分高兴,马上回到维立叶城,翻越重重围墙,再一次见到了德•雷纳尔夫人。于连在她的房间呆了一整天,直到被人发现才匆忙逃去。

于连到达巴黎,由于他的聪明能干,很快被侯爵视为心腹,获准和侯爵家庭成员共同进餐。侯爵的女儿——玛蒂尔德**,向往浪漫主义爱情。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她爱上了与之地位悬殊且骄傲冷漠的于连,要求于连在明月下登梯爬进她的卧室。于连带着疑问照做了。当晚,侯爵女儿就委身于他了。此后,玛蒂尔德**对他若即若离。于连听从朋友建议,假装追求玛蒂尔德的女友,结果重获侯爵女儿的芳心。不久,已经怀孕的玛蒂尔德写信告诉父亲要和于连结婚,盛怒的侯爵无奈之下赐予于连财产、贵族头衔和军官职位。数天后,侯爵收到披露于连与雷纳尔夫人关系的信,当即拒绝女儿的婚事。于连恼羞成怒,赶到维立叶,朝雷纳尔夫人连开两枪。于连被捕,在监狱中,他万念俱灰。公审时,于连被判死刑。雷纳尔夫人不顾一切去探监,于连方才知道那封信是由他人起草、强迫雷纳尔夫人誊写的。他们彼此宽恕了对方。

于连死了,玛蒂尔德**埋葬了他的头颅。雷纳尔夫人在三天后随于连离开了人间。

⊙作品影响

《红与黑》是一部充满魅力的作品,它把一纸刑事案件提高到反映19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段广阔社会生活画面的水平,深刻揭示社会环境对人类性格和命运的深远影响,完美展现了当时法兰西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性格与斗争,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在西方,于连的形象已深入人心,研究司汤达的作品数量足以和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红学”等量齐观。作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杰作,《红与黑》在许多国家被列为禁书,但依然赢得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心,开创了“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促进了“司汤达文体”的形成。人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红与黑》在1986年被法国《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今天它以杰出的心理描写、深刻的社会价值、经典的政治哲学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名著中最伟大的著作之一,100余年来,广为流传。

⊙精彩篇章

“从前”,于连对她说:“当我们在维尔吉的树林里散步的时候,我本来是可以非常幸福的,但是狂热的野心把我的心灵拖入想象的国土。我非但没有把离着我的嘴唇如此近的这条可爱的胳膊紧紧搂在心口上,反而让未来把我从你身边夺走;我进行数不清的战斗,我为了建造一个庞大的未来必须进行这些战斗……不,如果您不到这个监狱里来看我,我到死也不会知道什么是幸福。”

⊙延伸阅读

《巴马修道院》是一部经过后人仔细研究的经典,并公认为司汤达的另一伟大著作。小说以复辟时期的意大利为背景,通过一位青年的经历,反映了历史的曲折。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段是描写拿破仑战争的文字,带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意大利遗事》收录八个短篇小说,是司汤达在意大利那段生活的印记,表现了意大利各类人的生活状况。其中《法尼娜•法尼尼》刻画了一位献身于祖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英雄形象,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老枪》

剧情简介 :

  二战中德军节节败退,但战事的失利没能阻止德军在他们的法国殖民地的大屠杀,相反德军开始了更加疯狂的屠杀。巴黎的医生于连(菲利浦•诺瓦雷 Philippe Noiret 饰)由于感到城里日渐紧张的气氛,他怕家人遭遇不测,于是安排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回乡下暂避风头。

  于连送了妻子回乡不觉已过一段时间,他决定回乡探望家人。孰料他回到乡下,看到的只剩斑斑血迹,残忍的德军对这条小村庄进行了屠杀。

  愤怒的于连在村里的老屋内找到了一杆老枪。于连决定向德军举起复仇之剑!

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是中心的一个街角,竖立着一个小男孩的铜像。这座铜像只有半米高。小男孩有一头卷发、一个翘起的鼻子,满脸调皮的样子。他光着身子,正在那儿撒尿呢。这尿,好像永远也撒不完,都流在铜像下面的水池里。

为什么要造这么一座铜像呢?

原来,这个撒尿的男孩叫于连。有一次,入侵的敌人想炸毁布鲁塞尔这座城市,就把炸药安放在市政厅的地下室里,点着了导火线。火花像一条火虫,飞快地向炸药包爬去。小于连看见了:``哎呀,不得了!''他想用水浇灭导火钱上的火花,可是打水的地方太远了,等把水打来,炸药包早爆炸了。怎么办呢?小于连灵机动,有了!他调皮地笑笑,解开裤子,一泡尿``哗-''地撒在导火线上。火花被浇灭了,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全城的老百姓得救了。

比利时人民非常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这个小英雄,就为他塑了一座铜像。至今,小于连站在那儿己经三百多年了。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怕他冻着,给他送来各式各样的衣服。其中有国王的王服,有士兵的军服,有工人的工作服,还有世界各国小朋友送的漂亮衣服。我们中国小朋友也给于连送去了一套衣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