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了孩子读书,把父母分开真的好吗?

爸爸 0 43

年轻人,为了孩子读书,把父母分开真的好吗?,第1张

年轻人,为了孩子读书,把父母分开真的好吗?
导读: 1、年轻人,为了孩子读书,把父母分开真的好吗?2、二胎妈妈独自带大宝去医院生产,太坚强和懂事的妻子,不值得鼓励3、多子女关系全靠一个“爱”字:小豆讲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034、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你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如果你是一个80或9
  • 1、年轻人,为了孩子读书,把父母分开真的好吗?
  • 2、二胎妈妈独自带大宝去医院生产,太坚强和懂事的妻子,不值得鼓励
  • 3、多子女关系全靠一个“爱”字:小豆讲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03
  • 4、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你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如果你是一个80或90后,我想你的孩子如果大的话可能要升小学了,小的话可能也差不多要读幼儿园了。那你孩子上学的接送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呢?

我家老大,明年上小一了,正面临此问题---是要父母分开过来接送孩子上学呢,还是老婆全职带?我想应该不止只有我一个人面临这种选择,应该是多数人都有这种苦恼。如果是老婆不工作,以现在社会来看,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老公所要面临的压力也因此会越来越大;如果是让父母过来带,把父母两地分开真的好吗,真的忍心吗?

父母年龄55岁左右,两个非常恩爱,虽然有时有吵嘴,但我认为那是他们太在意对方了。也许因为两人也是背井离乡,在异地只能两个相依为命,相互扶持,邻里关系也只是点头之交,所以在对方眼里,互相都是唯一。去年暑假母亲带上两宝来我这里住了两星期,父亲天天都有电话来询问母亲什么时候回,母亲也每天打电话回去问父亲工作忙不忙,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等等。他们就像处于热恋期的情侣一样,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对方的任何动态都想了如指掌。

之前有人说过, 生命中自己、父母、子女,伴侣的排序应该是先自我、伴侣、子女、父母 。说的人是说,人必须要先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要先有了自我,才能考虑其它,这一生中能陪我们度过到生命的尽头,而我们只能陪子女度过他们的前半生,就如同父母也只陪我们度过了我们的前半生一样。当时我有点不认同这种说法,有了子女后,觉得子女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做了父母的人都会这样认为,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在现代社会,年轻人在外打工也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定居在打工城市。我们已经离父母越来越远了,不想孩子再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我选择了明年把孩子接到身边。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父母也是赞同的,他们也知道隔代教育不好,母亲也愿意跟过来带孩子。但我知道,母亲是没办法的选择,她知道如果她不来,我们必须有个人要不工作,她不想我们压力太大,想过来减轻我们的负担,但她同时又不放心的父亲一人在家,怕他工作累,怕他不按时吃饭,怕他不准时睡觉。我们也于心不忍,她独自一人到一个陌生城市,我们都是早出晚归,除了晚上能见到我们,白天大宝上学后,她就得独自一人照顾小宝,买菜,做饭,带娃全得一个人。

时代是发展了,社会是进步了,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在大城市定居了,只留下家乡父母两老相依为命。父母也别无所求,只希望在外打拼的子女能越来越好,对于子女的要求他们也是有求必应,只想减轻一点子女的负担。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我们又岂能自私呢?所以现在我们很纠结,如果只是为了孩子上学接送的问题,让父母分开真的好吗?同样如果你现在也是遇到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长沙,一个我生活了7年半的地方,我家二宝也是在这个地方出生。所以,对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特别关注。

看到一则新闻,在湖南长沙的南雅医院,一名二胎妈妈因为老公出差,只能自己一个人带着大宝在深夜前往医院生产。当这位妈妈被推出产房的时候,家属等候区空空荡荡的,大宝已经熟睡,躺在这位妈妈的旁边,刚出生的小婴儿则由护士抱着。

据报道,为了不让丈夫担心,她还告诉老公一切都好。

看完这则新闻,我想起了自己生大宝和二宝时的事情,因为两次生产时,老公都在出差。

生大宝时,老公在大连出差,我在烟台娘家,婆婆提前一个月也到了我们家。

半夜两点多钟破水,家人把我送往医院待产,三点多钟开始阵痛。

去医院之前,就打电话给老公,老公立马订票,坐当天第1班飞机赶过来,上午就赶到了医院。

本来想顺产,老公都做好了陪产的准备。后来出现枕横位,医生建议剖腹产,但也可以等等看。当时,我自己也是没有经验,就让护士帮我去问产房外的家人。护士回来跟我说,我的家人听我的意见。

我就说再等等看吧,结果1个多小时过去,孩子依然没有转下来。医生又来问我是不是改成剖腹产,我同意了,老公在产房外签了字。又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有手术室腾出来,我才被推进去。

下午五点多钟大宝出生,从手术室出来的时候,妈妈和婆婆已经抱着大宝走了,老公一个人一直等在门外。看到我出来,老公赶紧拉着我的手说:“宝宝,你辛苦了”。

想想第一次生产,就遇到顺转剖(在古代,枕横位就是难产),没有家人,特别是老公陪在外面,心里真的会很慌的。

生二宝时,老公在贵州出差。我在长沙,婆婆又是提早一个多月就来我们家了。

清晨就觉得肚皮一阵阵发紧,照常送完大宝上学,那天正好是期末考试。回到家,感觉肚皮还在发紧,而且越来越有规律。

当时,我的产假还在走流程,因为还差两天足月。可我怀疑自己可能要早产,赶紧打电话给老公。老公立马请假,坐高铁赶回长沙。

婆婆陪着我先到了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告诉我已经有规律阵痛,这一两天内应该会生产,但是由于没有床位,让我先回家观察。在医院检查时,老公就赶了过来。

回到家,吃完晚饭不久,我就破水了,老公和婆婆赶紧又把我送往医院。半夜三点多钟,二宝出生,顺产。我和孩子一起出手术室,老公和婆婆一直等在门外。

这时,外面下了罕见的大雪,而且一连下了几天。新闻报道:南方很多高铁因大雪停开。老公感慨: 幸亏第一时间赶了回来,要不然后面想回来,都回不来。那就要错过二宝的出生了。

相信看到南雅医院这位妈妈的经历,会有不少的人对她表示同情,但也有人会说她非常坚强,又懂得体贴老公。

可我并不太赞成这位产妇的坚强又懂事。

1、难以预知的风险

都说女人生孩子是在“鬼门关上走一遭”,虽说现在医学比较发达,但产妇依然有难产、羊水拴塞、大出血等等危险的状况。

这位妈妈虽是生二胎,但不代表这一胎顺利生下来,二胎就不会遇到任何危险。

万一出现一些危险状况,医院肯定是需要家人来签字同意,才能够进行手术或者其他处置的。可这位产妇除了自己年幼的孩子陪在身边之外,没有一个成人可以为其做决定签字。这会让医院很难办,也会让产妇面临更大的危险。

2、谁来照顾虚弱的产妇和新生儿?

产妇和新生儿出了手术室后,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那么忙,由谁来照顾他们?难不成让一个自己还需要被照顾的年幼孩子去照顾自己的妈妈和弟弟(妹妹)吗?

再说,新生儿出生之后,又要做很多的检查。而产妇则需要观察出血量,输液以及及时的排尿,这些工作都需要家人来配合完成。如果没有家人在,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也会帮些忙,但总归是不方便的。

此外,之前也有新闻报道说:有产妇因为没有家人陪产,结果新生儿没人照应,结果被偷走的案例。

这位产妇一句“一切都好”,在我看来,真的是侥幸。这中间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是大事。这样的懂事与坚强,不值得被鼓励。

在生孩子这么重大的事情上都不陪在身边的老公,真的会是一位好老公、好爸爸吗?

当然有人可能会讲:也许这位老公是工作需要,有什么特殊情况,确实没有办法才出差的。那出差之前,能不能找个家人陪着老婆呢?不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或者是其他的亲人,再或者是某个朋友,难道一个人都找不出来陪伴老婆吗?

自己出差,又没有安排人陪伴,我只能认为:这位爸爸对于生孩子这件事,意识上极其不重视。对于妻子所将面临的危险不在意。

就算工作再忙,国家还规定着爸爸有产假呢,难道生孩子就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儿。

而他这些不重视和不在意,我猜想这位妻子的过于懂事和坚强恰恰是促成的原因之一。

男性比女性更加注重实际,或者说更加“功利”。对于一个人或事情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越多,在意识上越会重视。也就是说,一个男人在自己妻子和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他就更爱、更重视这个人。

在生孩子这么重大的事情上,男人参与度越低,他对妻子的重视度越低,对孩子的重视度也会越低。

当然,以上观点是大概率事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用,凡事没有绝对的。但我还是非常强烈地建议:妈妈们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不能让爸爸们太过轻松,要让他们积极参与,要让他们多多付出,这样是在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丈夫和爸爸。

就像豆妈,自认为也是一个坚强又有能力的人,身边也有家人的陪伴。但是,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我必须让老公在第一时间就积极参与进来。 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这在心理上会微妙地影响着男人看待自己妻子和孩子的态度,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行为。

所以,豆爸能成为一位好丈夫和好爸爸,豆妈的不坚强和不懂事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秘诀。

豆妈逗娃寄语:

虽然“为母则刚”,但是,不要让自己成为太坚强、太懂事的人。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不要舍不得老公,一定要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收藏都是对我的鼓励,谢谢!

我是“豆妈逗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经的教书匠和班主任,多平台签约作者。一个走过南闯过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烟火气的俩娃妈。

「链接」音频:多子女关系全靠一个“爱”字:小豆讲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

现在“三孩”政策已经放开,有不少家庭选择生“二胎”“三胎”。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现象。比如有的家庭重男轻女,在生下男孩之后不能够公平地对待女孩;还有的“大宝”排斥弟弟妹妹,甚至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而更多的是父母疲于应对多个子女,无法处理好工作与生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尹建莉老师的书中,有一位家长来信说,她意外怀上了二宝,但是她的工作非常忙,连大宝都没有时间照顾,现在有了二宝,如果继续工作,两个孩子都照顾不好,如果不工作,家庭的经济压力又很大,感到很矛盾。

尹建莉老师回复道:“ 家庭教育不需要全职,全职妈妈不一定比职场妈妈做得更好。反而很多全职妈妈因为时间充裕,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用力过猛,对孩子管得太多,孩子可能更不自由,反而在学业、心理方面出问题的概率更大。

至于大宝的教育问题,跟什么时候要二宝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说要解决了大宝的学习问题才能有精力要二宝,那至少要等到大宝上大学。随着孩子的年级逐渐升高,学业只会越来越重,那是不是就更没有时间要二宝了?这位家长之所以感到焦虑,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及心态不对。不对的方法当然不轻松,也达不到好结果。有的家长以为要天天陪着孩子写作业才算负责任的家长,或者不上班做全职妈妈就有更多的时间管理孩子的学习。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大家如果听过我们之前讲过的“写作业到底要不要陪”和“不管是最好的管”这两节内容,就会明白, 管对了,家长和孩子都轻松;管错了,家长和孩子都紧张。即使是双职工的家庭,只要有时间就好好陪伴孩子,跟孩子玩儿,给孩子讲故事,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上学了也不要干涉孩子写作业……你会发现,不论是一个孩子还是二孩、三孩,都能够轻松地教育出好孩子。

还有一位家长来信说,自从有了二宝,就把大宝送到了奶奶家,每次接回来玩两三个小时就送回去。开始送孩子走的时候,大宝会找理由找借口不想走,后来好像知道了必须得去奶奶家似的,每次都会过来亲亲妈妈然后转身就走,看着那个倔强的小身影,做妈妈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大宝在3岁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可自从有了二宝,为了不打扰二宝,奶奶就把大宝接走了。这位家长向尹建莉老师请教,有没有大宝、二宝一起养的方法。

其实这个问题本不应该成为问题,想想我们父母那一辈人,一家子生上六七个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有了二宝,大宝就必须离开妈妈跟奶奶在一起,这才是“新发明”“新创造”!

大宝在家里怎么会打扰二宝呢?无非是晚上吵得二宝睡不着,打二宝,给妈妈增加负担等等,但不论哪个原因,都不足以因此而剥夺孩子的母爱。3岁,正是对妈妈十分依恋的年纪,仅仅因为弟弟或妹妹出生了,自己就必须离开妈妈,这对孩子是多么残忍!而且无形中为两个孩子之间埋下了对立的种子,这对孩子之间的感情影响是非常大的。

如果长辈非要带走大宝,做父母的一定要有主见,要坚定地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虽然可能增加一些负担,但对于成年人来说真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就是几年的事情,但对孩子来说却是足以影响一生的。

当大宝出现这些行为问题的时候,父母要帮助孩子解读行为背后的原因,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之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在小宝宝身上,是因为他现在离开了爸爸妈妈的照顾就没有办法生存。在你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一样地照顾你的。现在你长大了,也长了本领,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你很棒!而且你不仅能够照顾自己,还能够帮助爸爸妈妈一起照顾小宝宝,你是多么了不起啊!”这样的解读,有助于大宝理解父母的行为,并能让孩子感到安心。

有的家长从不跟孩子谈心,觉得跟孩子没什么好说的,或者觉得孩子还小,就是跟他说他也理解不了。其实这是小瞧了孩子的理解力,也忽视了沟通的重要性。

除了与大宝谈心,父母也要反省自己是否在生活中忽视了大宝的感受,是否让孩子产生了不安全感。不要因为生了二宝就把大宝送走;在亲朋好友来家里看望新出生的宝宝时,要注意引导大家把一部分注意力分配到大宝身上,不要所有人都围着小宝宝转。要引导大宝参与到对小宝宝的照顾中。当两个宝宝之间发生了冲突时,不要一味指责大宝。也不要事事都要大宝让着小宝。 如果大宝能够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确定无疑的爱,内心没有匮乏感,就不会把弟弟妹妹当做抢走了父母之爱的对手。天然的血缘关系和相伴长大的情谊,会自然地在孩子们之间形成牢固的纽带。

当大宝打了小宝的时候,大人们也不要反应过度。书里面讲到一个奶奶,总是在外人面前说自己的孙女妒忌弟弟,会打弟弟,对弟弟不友好。说得多了,孩子的行为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越发仇视弟弟。

心理学有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负强化,就是越是强调孩子的某项缺点,孩子就越是难以克服这个缺点。因为家长早早地给孩子贴上了一个标签,比如“你就是爱嫉妒,你就是爱撒谎,你就是懒惰,你就是马虎……”当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某个标签的时候,慢慢地,他就接受了这个标签,再也无力挣脱这个标签了。

再说回大宝打小宝这件事,一方面可能是孩子由于受到冷落而心里不爽,另一方面也可能仅仅是孩子之间的小摩擦、小矛盾。 大人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之间的打闹,要用善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要把孩子的错误上升到道德层面,别动不动就指责孩子“爱嫉妒、不友爱、心眼儿坏”等等,这种道德指责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使孩子产生自卑、内疚、自责等不良的情绪。

要从正面强化来改善孩子的行为。比如在各种场合让孩子知道她和弟弟妹妹的关系很好,与其对别人说孩子爱嫉妒,不如说说孩子如何爱弟弟,当孩子从家长的嘴里知道自己对弟弟很友善,她会自动修复和弟弟的关系。

尹建莉老师说:“ 不要预设孩子是嫉妒的、报复的、不讲理的,这样的预设才是挑拨姐弟关系的心理基础。要坚信孩子是友善的、宽容的、懂事的。善意和恶意都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就看我们刺激和培养的是哪一种。

多子女的家庭确实面临着更多的考验,但是只要父母能够做到对子女无条件的爱,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是大宝还是小宝,都能够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就一定能够收获更多的养育孩子的幸福和快乐!

在前面这三节,我们分别讲到了夫妻关系、隔代关系、多子女关系,下一节,我们将讲讲另一种人际关系,就是如何引导孩子交朋友。

读书开启智慧人生,我是小豆爱读书,陪伴你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公婆帮我带了一段时间后,基本就是我自己带了。

去年有段时间,老公去北京出差两个月,是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既要上学,又要上各种特长班,还要安排周末游玩的活动。

各种上学、上课和出去玩都是很轻松的,因为车在家里,开车出行比较方便。

最需要付出心力的是“晚上按时入睡”和“早上及时起床洗漱”。

好在我学习了正面管教,知道了很多 育儿 方法。所以在爸爸去北京出差的当天晚上,我就和两个孩子开了一个“家庭会议”,重点讨论早上起床问题。

当时,儿子淏仔七岁二年级,女儿玥玥五岁幼儿园大班。

淏仔如果没睡够,早上就会有起床气,会哼唧耍气,需要安抚和拥抱。

女儿玥玥基本没有起床气,早上起来很开心,但是她动作一般都慢悠悠的,一点儿都不着急,如果不干预,她穿衣服能穿半小时。

两个人不在一个学校,早上时间很紧张,老公在家时我们早上一人负责一个,可是老公不在,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像往常那样去亲亲抱抱了,聊聊天放松放松。

“家庭会议”帮助了我们!

经过家庭会议,在我的引导下,两个孩子自己说出了早上应该怎么做,做什么,如何成为妈妈的小帮手。

第二天早上,两个孩子都按照“家庭会议”中形成的内容,做好了属于自己的事情。

睡觉前,自己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起床后,自己穿衣服,洗漱,然后主动到厨房倒水喝,再帮我端早餐。

没想到,那段时间的早上,我反而比平时更轻松些!

这就是正面管教的魅力,它能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它能让孩子更愿意与家长合作,成为家长的小帮手,成为家里能干的一份子!

如果,两个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王子小公主,那么别说照顾两个,一个孩子也够我们忙得热火朝天的。养两个只享受、不付出的孩子,那我们还不得累趴下呀!

如果孩子们不但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能主动帮妈妈分担家务,那么这种 育儿 过程就是既轻松又幸福的过程!

我是全职2个孩子妈妈,生二宝的时候老大刚好3岁,老大除了我去医院生二宝4天,没离开过我,满月后老公去外地打工,婆婆表示她要过她自己的生活(打麻将)没空帮我带孩子,我妈心疼我,让我回娘家带孩子,带到4个月,老公想我们想让我去,我不想去,因为怕我自己做不来,去了就是带孩子做家务还要做饭,老公基本只负责我没空的时候看看孩子,婆婆说那她跟我们一起去,我们去了,一个礼拜后她找借口回老家了,我说那我们怎么办,她说你带得来就带,带不来就回娘家去,在老公那待了不到2两个月,他说他没自由了,上玩班晚上想打打球都不行,下班打球基本就到8点才回来,我孩子9点多就睡了,这样跟我自己带有什么区别,我还不如回老家呢,后来娘家了,孩子还是我自己带,就是家务不用做轻松了很多,期间老公也叫我几次去,我打死不去,找借口老大上幼儿园,他说请假没关系,我就是不想去

通常我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5点半起床,做早饭,6点半喊大宝起床,吃早饭,送大宝上学校(如果孩子爸爸忙,我要带着小宝一起送大宝,大多数时间是带着小宝的),送完大宝,带着小宝去菜市场买菜,买完菜带小宝去户外活动一两个小时,10点半前必须要回家,给小宝做饭、睡午觉。小宝12点睡觉,趁着小宝睡觉,我准备晚上的饭菜,收拾家,打扫卫生。下午2点左右,小宝醒了,让她喝点水,吃点水果,就准备接大宝。接完大宝,做饭,大宝自己做作业,练琴。晚上6点多,爸爸下班回来吃饭。一直到9点半左右,孩子们睡了,我才能有点自己的时间。

一岁前,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做饭,抱着孩子上厕所,一手抱着娃,一手提着菜那都是家常便饭了,弄得我的胳膊肌肉更加发达了,有时候跟先生比肌肉时,他都会投来羡慕、佩服的目光。

孩子小,就得充分利用家用电器,比如衣服除了宝宝的衣服,我都用洗衣机洗;出去玩之前,把饭用电饭煲定时做好,然后回来就能吃了;一个孩子时养的细一点,两个孩子时,就会粗糙一些,姐姐小的时候,一天要换好几身衣服,可妹妹就脏了才会换;如果实在累,就趁孩子睡觉的时候,迷瞪一会儿,家务暂时放一放,毕竟这是一个长期活,妈妈们需要自己去调节;趁着先生周末休息,给自己适时放个假。

小宝现在两岁多点,虽然每天的生活依然忙碌,但随着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我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多了,所以再忙碌、再辛苦的日子都会过去,加油,二孩的全职妈妈们!

我嫁到婆家就没有婆婆,婚后两个女儿,对于没有婆婆的我来说生活确实苦,特别是60年代农村出生的我,有了两个女儿后又要种地,喂猪,又要照顾两孩子,烧火,洗衣,做饭这类的家务全由我负担,生小女儿时大女儿才4岁,晚上睡觉一边一个女儿,想睡一个好觉都难得。

记得小女儿1岁多时,一天正午睡我就趁机去田里打猪草去了,回家时小女儿醒来哭成了泪人[流泪][流泪][流泪]我也替女儿委屈的直哭,现在想想都伤心。由于家里条件差两女儿小时候一直是穿着亲戚不要了的旧衣服。

苦苦的把孩子们拉扯到了上学年令,又要为学费生活费操劳,做妈妈的我忘了自己是女人,早上起床开始紧张的为生活奔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做妈妈的我累并快乐着,女子虽弱,为母则刚。

掸子一挥间,两女儿现在己经成了家,女儿们也做了妈妈,我这个妈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是闺女节顺祝天下的闺女们妈妈们永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