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电影让你哭到不行,求推荐?

孩子 0 61

哪些电影让你哭到不行,求推荐?,第1张

哪些电影让你哭到不行,求推荐?
导读:最近看了好几部**,其中有5部,特别想推荐一下,因为实在太触动泪点了,泪流满面不止。**的意义不在于打发时间,而是透过光影,能够明白一些道理,打碎旧有的观念;也在于不仅被别人感动,而是做一些事,可以感动自己。《我脑海中的橡皮擦》《结婚礼服》

最近看了好几部**,其中有5部,特别想推荐一下,因为实在太触动泪点了,泪流满面不止。**的意义不在于打发时间,而是透过光影,能够明白一些道理,打碎旧有的观念;也在于不仅被别人感动,而是做一些事,可以感动自己。

《我脑海中的橡皮擦》

《结婚礼服》

《七号房的礼物》

《人生大事》

《岁月神偷》

1、《我脑海中的橡皮擦》

导演:李宰汉

豆瓣:80

简介:

《我脑中的橡皮擦》是由李载汉执导,郑宇成、孙艺珍主演的爱情**。

影片讲述了哲洙是一个私生子,在建筑公司当工人,他的梦想是成为建筑师。秀真是富人家的千金,可她却有着非常严重的健忘症。有一天,秀真在便利店错把哲洙误认为偷喝自己可乐的流浪汉,两人不打不相识,双双坠入爱河。很快两人结婚了,可婚后的秀真,记忆力越来越严重的消退,就像橡皮擦擦掉了她脑中所有的事情。

评价:

这一部**从片名就开始预告悲伤的基调:女主秀真得了一种可怕的阿尔茨海默症,她脑海中的记忆被岁月这块橡皮擦不断擦去,却没有任何的方法可以治愈。秀真的丈夫哲洙在经历了最初的不知所措之后,选择坚定地守护在她身边,同遗忘开始进行一场没有把握的战斗……两人生活的温馨小屋,哲洙暗中跟踪秀真生怕出意外,写满关爱的纸条,不厌其烦的提醒和告白,这一切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撑起了全片,让人感动泪流。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也正是这些平凡让我们恍然发现:记忆是多么的宝贵与难得。“纵使你忘我千万遍,我仍待你如初见”。

2、《结婚礼服》

导演:权炯辰

豆瓣:86

简介:

《结婚礼服》是权亨镇执导,宋允儿、金香奇等主演的爱情片。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单身母亲在有限的时间内和小女儿之间的感人故事。

评价:

这是一部将母女情表达得精彩催泪的**。小学生素雅的爸爸几年前病死了,妈妈每天忙得昏天黑地,完全顾不上素雅。可突然有一天,妈妈对素雅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不做饭的妈妈,听说素雅第二天郊游便熬夜现学现做;她还为素雅举办生日宴会,教素雅骑单车,减少了很多对她的责备……其实聪明的猫粉们都隐约猜到了真相:妈妈即将告别世界。尽管故事简单俗套,可这部**却依然能够轻易击垮你的泪腺,隐忍的母亲、懂事的女儿、知而不言的默契和痛楚,永远能集中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3、《七号房的礼物》

导演:李焕庆

豆瓣:89

简介:

1997年,只有6岁儿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龙久(柳成龙 饰)和可爱的女儿艺胜(葛素媛 饰)相依为命,生活虽然简单清贫,却充满幸福。某天,执着为女儿买美少女战士书包的龙久意外卷入一起幼童诱拐奸杀案,而死者竟是警察局长的女儿。龙久懵懂无知,搞不清状况,昏头昏脑就被投入监狱。在7号牢房中,聚集着走私犯蘇杨浩(吴达洙 饰)、诈骗犯崔春浩(朴元尚 饰)、通奸犯姜万范(金正泰 饰)、恐吓犯老徐(金基灿 饰)和抢劫犯申奉植(郑万植 饰)等五毒俱全的“社会渣滓”。龙久孩子般纯洁的心渐渐感动了这几个“大坏蛋”,他们甚至不惜冒险将艺胜带入牢房与父亲相会。

评价:

这是一部听到名字就已经鼻头发酸的**。一个只有6岁儿童智商的父亲龙久,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艺胜。龙久待人彬彬有礼,却意外卷入一起幼童诱拐奸杀案,被关进了“七号房”。是的,七号房是监狱的一所房间,这里聚集着人们口中说的“社会毒瘤”。就是这样一群社会最底层的人,用温情和赤诚捂热了冰冷的监狱。同样,被骂了一辈子“智障”、“傻子”的龙久,也始终怀着赤诚之心对待每一个人,毫无保留地爱女儿、爱朋友……每次想到这片的结局——善良的龙九在局长的威胁下,保护女儿在法庭上承认了“罪行”,最终被判处死刑,我的心总会忍不住揪到一起,也总会忍不住地流泪想起那句话:爱,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礼物。

4、《人生大事》

导演:刘江江

豆瓣:73

简介:

一场葬礼中,殡葬师莫三妹救下了险些被“火葬”的孤儿武小文,小文就此纠缠上了莫三妹,这给本就麻烦粘身的莫三妹带来了一系列生活难题,一番番啼笑离合之后,这对混迹于殡葬行业的特殊父女碰撞出奇妙的情谊。

评价:

这是一部让人“避之不及”的**,因为它讲的是“殡葬”。故事从小女孩武小文的外婆去世开始,莫三妹来负责她的身后事,在不懂生死的小文眼里外婆是被莫三妹运走了,所以她死缠烂打跟着他,非要打听出外婆的下落,莫三妹很是头疼。但很快他又发现,这是一个比他还要可怜的边缘人。惺惺相惜、同病相怜,竟然让浑身是刺的莫三妹变得柔软起来,也让屏幕前我的眼睛变得潮湿起来……“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当莫三妹如此安慰小文的时候,我看到的不仅是爱与告别,更是对生死的审视和尊重。

5、《岁月神偷》

导演:罗启锐

豆瓣:87

简介:

60年代的香港,风云变幻。一面要忍受港英政府的压制,一面又受到内地运动的波及,更要面对不时登陆的台风暴雨。老字号的永利街就处在这样一个风暴的旋涡中心。

鞋匠罗一家四口,在街尾以做鞋为生。罗先生做得一手好鞋,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仅能养家糊口;罗太太为人辛辣直率,人称"侠盗罗嫂"。大儿子16岁,品学兼优,是运动会的冠军,全家人的希望,也是永利街的骄傲;小儿子8岁,在父母溺爱之下,天性顽劣,出了名的顽皮整蛊。一家人艰难度日,也算其乐融融。

然而大儿子与富家**芳菲之间一段纯美的初恋、一场扫荡整个香港的飓风暴雨、更有一场潜伏已久的噩梦,让这个普通家庭的平安幸福在一夜之间陡生变故、支离破碎 。

评价:

对于像我这样哭点没有底线的人,这部**让我从头哭到尾,几乎不带停!**里的一家是上世纪60年代平凡普通的市民阶层,鞋匠爸爸负责做鞋,妈妈卖鞋,养活着两个儿子,现实的困苦围绕着这个家庭:有时候台风来了刮穿房子,满屋的鞋子就会在风雨中飘散;因为贫穷,大儿子面对女友家的豪宅时神情黯然;小儿子无法一个人独享一盒月饼时嚎啕大哭……我在生活的心酸中,更多品味出的是心酸生活下,亲人相守、爱人相伴、友人相助的希望。它能让你落泪,让你悲戚,更能让你在无论多黑暗的现实中都润泽心灵。

印度高分必看,

被片名耽误的宝藏**

**《三傻大闹宝莱坞》

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收获满满,逐渐品味出这部经典佳作的悠长余韵。与片名无关,他们没有大闹宝莱坞,而是“大闹”了印度著名学府--理工学院。

法罕梦想成为一名野外摄影师,却在老爸的逼迫下苦读工程学;拉加家庭贫困,每天向神明祈祷,让自己找个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他们努力学习,成绩却总是倒数。

『人类行为学第一课,你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朋友考了第一名,你感觉更糟。』而兰彻,是个天赋异禀的人,考试成绩永远名列前茅,对工程学也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狂热。

在传统教育下,兰彻是与众不同的,是特立独行的。他讨厌死记硬背,总能灵活运用。他清醒独立,勇敢指出传统教育的缺点。

亲眼目睹同学自杀后,他更是愤恨传统教育之痛:『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他乐观向上,喜欢开导别人,『人心其实很脆弱,所以我们要经常哄它,无论问题有多大,告诉你的心:一切皆好。』

他亦师亦友,鼓励热爱摄影的法罕紧跟自己的天赋爱好,启发畏怯退缩的拉加追寻自己的理想人生。

他揭露院长高压死板的教学理念,他整蛊只会死记硬背的同学,但同时他又是那么聪明灵活,那么鹤立鸡群,兰彻身上始终闪烁着熠熠星光。

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消失了,他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十年之后,当年被兰彻整蛊的查尔图,拉上法罕和拉加,立志要找到兰彻一拼成就的高下,兰彻的身世之谜才逐渐揭晓。

原来他不叫兰彻,他叫冯查·旺度,是一个富人家里已故园丁的孩子,因为天赋异禀,富人安排他顶替自己的儿子兰彻去读书,毕业典礼后,再按照最初的约定离开。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再重逢,他已经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还开了一家学校,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去教学。

『人心其实很脆弱,所以我们要经常哄它,无论问题有多大,告诉你的心:一切皆好。这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可以增加面对它的勇气。』

『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想起**《怦然心动》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虽然无关爱情,却觉得再合适不过:有的人浅薄,有的人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烂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会觉得其他人都只是浮云。

八月迷情

《八月迷情》是华纳兄弟于2007年出品的音乐剧情片。在国内又被译作《八月狂奔》、《声梦奇缘》《把爱找回来》、《流浪歌手》等。讲述了孤儿奥古斯特·拉什(August Rush)(弗雷迪·海默饰)为寻父母来到纽约,在遇到神秘陌生人(罗宾·威廉斯饰)后成为街头卖艺者,奥古斯特依靠自己非凡的音乐天赋最终与自己父母相认的故事。

1964年,导演在英国选了14个来自不同的阶层的孩子,都是7岁,每隔7年,导演会追拍现状,一直到2012年他们56岁。

看着他们童年时天真的眼神,稚气的面庞;青春期脸上的绒毛,粉刺,青涩;中年或发福,或褪去了年少轻狂,安于岁月静好,温文尔雅;或夹在现实与渴望之间不甘地挣扎,迷茫;晚年,岁月无情地夺走了曾经的鲜活面孔和清澈眼神,他们安于天命,承儿孙膝下之欢,静静地享受着曾经努力奋斗后内心充实,满足。

看完片子,脑海里回荡着他们对于人生的感悟,交替闪影着他们或害羞或苦涩或挣扎的面孔,突然感到了生命的厚重。人只有这一辈子,谁都不想过得一塌糊涂。

别人没有资格去指指点点他们的人生。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们当长者,本来他们也是父母那一辈的年纪,听着他们讲述怎么样过完自己的一生,有哪些是后悔的,哪些是骄傲的。

从教育角度来看, 家庭教育 效果显著的是 安德鲁和约翰,学校教育 效果显著的是 尼克,社会大学里受教育 效果显著的是 托尼 。本文以安德鲁和约翰为主,讨论富人的家庭教育,进而探讨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在14人中有3人最终实现了阶层流动。尼克和托尼各自上升一个阶层,尼尔下降了一个阶层。值得关注的是第一阶层,长大后,均保持了原有的队形,即使混日子的苏西,也依然雄霸第一。

7岁,导演问以后的志向,约翰和安德鲁答剑桥法学院,查尔斯答牛津大学。三人后来上的分别是牛津法律系,剑桥法学院,杜伦大学历史系(英国排名前五)。

难道是有钱人家的孩子都天资聪颖,所以都能考进名校? 但其实小时候托尼,尼尔的表现也很抢眼,尤其尼尔,他的锋芒甚至盖过约翰。是什么使得富人成材率看似更高呢?我总结下自己的看法如下。

比如: 1 好的经济条件,保证孩子衣食无忧,保证孩子接受到比较好的学校教育。

导演问及大家将来是否会送孩子去私立学校(类似于国内的国际学校或者贵族学校),第一梯队的4个人均回答送。苏西和安德鲁的理由是自己经历过这种教育,熟悉它。

除了好的师资,私立学校的另一个特征是有更多的富家孩子。导演采访第一梯队的孩子,每一个都性格鲜明,具有独立思考的雏形,听他们谈论问题,无异于头脑风暴。即使是没有太多职业建树的苏西,也敢给导演白眼,在被问到本片的意义时,讥讽“不认识的人,跑到人家家里问东问西,我看不出有什么意义”。

比如,14岁导演谈到谈到大罢工,约翰主张要立法禁止工人罢工,理由是:不干活还想拿高工资,这种手段可耻。

查尔斯:“我认为这损害了他们的民主权利”。

约翰:“他们可以去申请提高工资”。

查尔斯:“即使这样,也剥夺了他们想罢工的自由”。

约翰抢白:“ 杀人犯,小偷关监狱也剥夺了他们想杀人想偷东西的自由呢 ”。

一直不吭声的安德鲁说:“ 立法禁止罢工,人民不会投票给你,这样做不划算 ”。

约翰说:“ 你可以在上台以后再搞立法禁止 ”。

这段对话里,三人性格鲜明: 约翰强势,有主见,野心家;安德鲁冷静,理智;查尔斯重民主,能够跳出自己的阶层,对民众有悲悯心 。

我相信,私立学校他们的同学,会有更多有性格的人。进入这种学校,如鱼入大海,汇聚了同阶层的很多牛人。 近朱者赤,学校里同龄人的榜样,影响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2 父母榜样的力量,能够提供强有力的路径依赖。

富人不是天生有钱。只有少数人能够异军突起,获得财富,说明他们有普通人不具备的特质。 我们很多时候,仅限于被他们的财富刺痛,从他们的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无能,进而转向仇富,却没有想过,自己贫穷平庸的原因。

比如王思聪现在身价也40亿,创业的本金来自于父亲。我们就会想当然,如果我有这样的父亲,我也一样能。

再往深处想下,他父亲的钱难道不是苦苦奋斗得来的?而且虎父无犬子。王思聪的路径你走不了,那就像他爹学习,练就一身好本领也是赚到。

从沙发三人组从小到大的路径能看出一些成功的路数。不过毕竟他们不是富一代,更有借鉴价值的,是纪录片《谁建造了美国》,讲了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摩根财团的摩根,发明大王爱迪生等白手起家,影响现代美国历史的人物的发家史。

富人 通常都很有性格,某一个特质上的偏执狂居多。有善于发现机遇的眼睛,遇到问题,最先想的不是退却,不是坐等材料都全了再下锅,而且是主动出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比如洛克菲勒,最开始运石油是采用火车,没有谈拢条件时,干脆绕过当时的铁路巨头,发明管道运石油。

最具代表性的那就是爱迪生了——“ 天才就是 1% 的天分加上 99% 的汗水 , 但那 1% 的天分是最重要的 , 甚至比那 99% 的汗水都要重要 ”。听起来也很宿命论,你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以他的 天分,还需要 99 倍的努力,才可以成功。

天分,汗水,头脑,韧性,这些东西会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成功变得更容易。

富人的孩子,从小看的就是强悍的父母的榜样,又拥有好的社会地位,特权,人脉。所以他看到的世界,更接近于真相,更懂得运行规律,也知道如何才能成功。看世界,看事情看的透彻清楚,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他们从小就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见解,有野心,具有可怕的践行力,他们的字典里不存在逃避,放弃,认命, 而这些东西在第三梯队的孩子眼里经常能看到。

主要原因,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身上的特质在获取财富回报的同时,也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会像父母学习,遇到障碍,不找借口,不轻易放弃,而是会想尽办法克服,并最终达到目标。

在有限,琐碎的人生里,这种能发现本质的锐利眼光,对于 既定目标坚定的执行力,不受任何干扰到达目的地的能力 ,弥足珍贵。

约翰说自己不擅长弹钢琴,但他看不起半途而废的人,所以一直坚持弹。我听他7岁时候弹得很流畅。在35岁的采访中,他提到在乡间买了别墅,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弹钢琴(城市里弹会扰民),终于有了些闲暇练习。他媳妇在旁边赞赏他弹得很好,像听CD一样。

首先,他媳妇是前保加利亚大使的女儿,鉴赏力和说话信服力在那里放着;再结合约翰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他应该弹得不赖。他只是习惯于优秀,做就要做到最好。

作为反面的例子,比如保罗,他想做很多事情,比如会计,教练,一听老师或者别人说很难,或者需要考大学,需要努力之类,很轻易就放弃了。

如果有个他信服的人告诉他,这是你人生中唯一的机会可以过上好日子,他是不是不会那么轻易放弃?包括托尼,在导演问道:“如果做骑师失败了怎么办?”他答道:“我不知道,如果我知道会失败的话,就不会去做,我会放弃”。

3 父母自身的特质,以及作为回馈带来的金钱,社会地位,会令孩子倾向于慎重考虑父母给的意见,而不是当做耳旁风。

尤其是在孩子迷茫,不知道选择的情况下,正确,强有力的建议弥足珍贵。很多时候,我们愿意听别人的意见,不是信服他说的东西,而是你信服这个人。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苏西,她上的学校都是父母选好的,她21岁叛逆得不行,但她逃离英国去巴黎学秘书专业,依旧是遵循父母的安排。

或者如7岁的沙发三人组,那么小,他们知道什么啊?包括我们高考选专业,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以专业到底干什么的吧?他们选择的学校,专业,很大原因是得益于父母或者父母的朋友,以及同学的榜样力量。

21岁的时候,导演问过一个问题:“关于本纪录片背后的理念——某些人(暗指他们三个有钱人)拥有更多的选择,你们这么看?”

查尔斯首先答:“ 可能很多人发现或者想象他们机会很多。实际上数量差别没有那么大( 跟穷人比) ” 。

很多穷人拼命争取的机会,富人不屑去做,客观上这些机会等于不存在。而富人的很多靠人脉靠有钱就能搞定的机会,穷人需要用很厉害的才能,努力,积累才能争取到,大部分资质平庸的穷人根本没机会。

所以这些机会,对于他们来说,要么很费力,很少,要么也不存在。如果不考虑机会质量高低的话是的。所以,总量基本是一样的。

安德鲁接着答:“但是,仅有的知识本身创造了一个选择,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确有更多选择。这样的确不好,但很难纠正。 ”

这时,约翰大神跳出来:“ 我觉得不用不好意思,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好好利用手中的机会。那些汽车流水线的技术工人,他们的薪水,是够支付私立学校的学费,但是他们却用来买个时髦的车 ”。

有没有觉得,尼玛好犀利!好挑战世界观!

7岁,14个娃一起在公园里玩,有小朋友喂食北极熊,约翰愤怒地抗议, 说牌子上写着不让喂食 。 旁边的安德鲁表态,是写了不让喂食,喂点也没有关系啦,一副嫌弃约翰大题小做的老好人样子 。从这个细节里可以窥出两人的性格。

约翰出身于贵族世家,家族自豪感很强,所以他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有强烈的秩序洁癖。因为人都是仓廪实才知礼节。

而 最有效的督促,来源于内心对于优秀的追求。父母教育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点,就是提供引导,提供榜样的力量,让孩子自身愿意去做好的事情,自身想拥有好的品格。简单来说就是自律,习惯做到优秀。

比如约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家梦,下苦功夫学习,他的努力和实力,配得上他的野心。配不上的时候就是悲剧。比如尼尔(虽然基于他对于人生的很多探求,令我很喜爱他)。

安德鲁的回答,一向温文尔雅,一语中的。安德鲁14岁时候说,他曾经见过贫民窟,感到很难受,有人过的这么不好,他还在浪费。

他能够意识到除了自己光鲜的活法,还有食不果腹的人,而且很多时候,过的不好,错不在于他们,在于属于他们的机会本来就甚少。查尔斯身上这种倾向更明显,俨然第三阶梯代言人,虽然他是第一阶梯的人。

约翰跟他俩的区别就在于, 约翰身上个人奋斗的色彩更浓,他靠自己奋斗得来一切,他并不觉得穷人是值得同情的,他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他这样做,并不是傲慢,或者不知人间疾苦,更多是因为他强悍,习惯了优秀,看到不争气的人,就忍不住要吐槽,恨铁不成钢。

而安德鲁家是中产,没有约翰(曾曾祖父是保加利亚首任总理,保加利亚有很多地产)那种家族荣誉和骨子里天生的骄傲,他对名誉,社会形象等东西无感,他的优越生活或许更多是来自他父亲一己之力奋斗。

所以,他父亲生意人的头脑,知识改变命运的成功范例;享受到钱带来的好处,使得他对金钱的态度客观,知道能带来什么和不能买到什么;他对事情的看法没有约翰那么偏激,更变通,富有人情味。

安德鲁21岁时说过: “ 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产(他爹妈14离婚,估计分给他的东西只能有一半了),但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子女良好的教育,他们终生可以受用。 ”

他家世好,并非如尼克那样,只能通过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然而,他却认为父母给的最好的是教育。有比较的结论才更令人信服。

35岁,被问及工作中成功的经验,他答道: 行业中合法的技能,以及跟客户沟通的技能 。很安德鲁风, 深刻,实用 。 注重实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沟通。这些正是在社会上立足,获得发展空间的关键 。

而关于约翰,最喜欢导演逼问他问题。最精彩的当属14岁,导演问及对于有色人种的看法,在查尔斯,安德鲁回答反对歧视之后,他一脸淡定地说, 他赞同种族歧视 ,顿了一下后,甩出来一句:“ 所有的歧视都是一样的 ”。

我不是赞同他对有色人种的歧视,而是惊叹于他 后半句展现出来的归纳总结及洞察力 。的确, 所有歧视,都是通过人为的区分,显出自己的优越感,并获取到某些利益 。

导演问:“你为什么要成功?”

约翰(腼腆一笑):“ 想要出名,想要权利,政治的权利 。”

导演问:“ 那搞政治你够不够狠? ”

约翰:“ 政治不靠斗狠,靠内心的强大 。”

约翰在21岁时候抗议,纪录片忽略了他们的努力,把他们的成功当做理所当然的东西。他最有资格说这句话。9岁时候他父亲去世,母亲不得不出去工作,供养他私立学校的高昂花销。考虑到这些,他跳出来批评底层人有钱买车,也不供孩子上私立学校的举动,就不会显得那么不近人情。

老年的他提到,通过做慈善,帮助他人获得的满足感,远远大于运用腐朽枯燥的法律条文打赢官司。他也曾提到学法律很累。只是回报高,可以休假,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会用功。

总结他俩的一生,父母良好的言传身教,富裕家庭带来的良好学校教育,使得他们进入社会后依旧过得很好。

非要说有遗憾的话,与查尔斯,皮特,尼尔相比,他们只是顺着原有阶层的路径走,没有从模式里跳出来反思,质疑,目前做的事,真的有意义吗?真的喜欢吗?

因为少了个人挣扎的痛苦,摸索,质疑,所以看起来一路坦途,理所当然;所以少了些有趣,也就少了些动人。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除了提供上面提到的这些物质条件,机会,言传身教一些成功的特质,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还有引导,陪伴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天赋,让他自己去决定,怎么走自己的人生。

就像尼尔,皮特,查尔斯,虽然过程里可能会有障碍,姿势或许会卑微,会有痛苦的挣扎,因为遵循了自己的内心,所以最终实现自己天赋时候,才会从心底扑腾出来真正的喜悦和满足。

就像皮特56岁说的那样:“我觉得自己以前走过很多弯路,如果当时再努力些就好了。可是, 人生不是用来后悔的。我唯一欣慰的就是没有做太多的妥协,我走的人生之路是自己想走的方向。 ”我觉得这种人生,更值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