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这段时间,我们给两个小宝报了课程,他们晚上的任务比较多,以至于我都有点焦虑,常常会对他们吼叫或者发脾气。有一天晚上,三岁四个月的小宝因为做静态课不够认真,开起了玩笑,于是我训斥了他,还打了他小手。他看起来仍然嬉皮笑脸,不过晚上华丽丽地感冒了
这段时间,我们给两个小宝报了课程,他们晚上的任务比较多,以至于我都有点焦虑,常常会对他们吼叫或者发脾气。
有一天晚上,三岁四个月的小宝因为做静态课不够认真,开起了玩笑,于是我训斥了他,还打了他小手。他看起来仍然嬉皮笑脸,不过晚上华丽丽地感冒了。感冒的那一天,他没有受凉,生活也与平时几乎没有不同。
我知道我把我的焦虑外化到小朋友身上了,以至于给了小朋友太大的压力。他感受不到妈妈的爱了。
我太着急了,忽略了小朋友们成长的规律。三岁多的小朋友需要的是归属感和价值感,需要的是有趣的游戏,耐心的引导。
我问我自己,我教育小孩的出新是什么,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001 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要求,是我们以前在学校经常听到的要求。不过慢慢才觉得,这个基础有多重要。
身体健康
三十来岁我们已经开始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希望我们能身体力行地引导小朋友,让他们更早就懂得注重身体健康,做好健康管理。
我们最近也已经在执行隔一周爬山的计划,就是让一家人保持持续运动的习惯。
我们给小朋友们报了体能训练课,希望每天在体能方面都有一定的训练,让他们拥有更好的体能和身体素质。
健康是基础,有了健康和更好的精力,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心理健康
之前总听说心理健康,但总觉得好遥远,不觉得自己会有什么心理问题。
几年前我参加读书会,有会员分享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毫无感觉。但是今天我也对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奉为经典。
随着结婚生小孩,碰到的事情越来越多,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情绪不能掌控,有些问题自己没有办法解决,才知道很多童年造成的创伤,进了自己的潜意识中。而只有我们保持觉知,这些问题才能被解决,我们能成为一个更平和的人。
我们以前成长的过程,心理健康并没有被重视。希望在小孩成长的过程中,能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内心的诉求,让他们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当然,这个还需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当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就不会把我的焦虑和压力施加到小朋友身上,他们从小就应用更加健康的心理。
002 成为一个能追求自己内心所想的人。
能追求内心所想,充满热情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但是很多人即使到了成年都不清楚,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能让自己热情投入的事情是什么。
而要去找到自己心里面真正想做的事情,需要更多的遵循自己内心的感受。能真实感受到自己做哪件事情是开心愉悦,做哪些事情如逆水行舟、心生抗拒。
当自己能真切的体会到自己的感受,就能更真实的面对自己,找到自己内心所想。
而对于小朋友们,要让他们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优势,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一方面给他们更好的条件去接触更多的事情。另外方面,不能用条条框框去限制它,不能用所谓的社会标准和趋势去给他施加压力。让他内心更加自由。
我常想,如果能真正追求自己内心所想,能专注于自己兴趣所在,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所处的领域上做得更加出色。生存能力一会儿是财富,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然,要去追求自己,内心所想,除了要尊重自己的感觉以外,还需要有去追求自己理想的能力和驱动力。
所以从小注重他们底层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003 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懂得双赢的人 。
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孤立的,绝对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帮助,长大以后进入社会中也绝对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
内心里面有感恩之心,懂得双赢,才能更好地地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也才更能体会到幸福。
而对小朋友们的教育,这种责任感、双赢思维,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家务事的参与,比如说跟家人的相处,不需要被特殊对待。让他们体会到参与家庭事务的快乐,体会到与人分享的愉悦。
当他们在家庭中有责任感和价值感,到了社会中也能找到这种感觉。
当我梳理清楚了希望小朋友们成为怎样的人,在小孩的教育中,我就有了更好的方向。
我知道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的准则,而不受到自己情绪的干扰。
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如今成了处处受限和打压的对象,好像人人都可以口诛笔伐,其中“教育初心”是批判声最高的关键词。
人人都在说教育初心,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初心?我是教英语的,我想通过几件英语教育和学习的事儿,说一说我理解的初心。
十几年前,我在北京带了一个某英语证书冲刺短期班。
班上是一群3-4年级的孩子,每天一次课上三个小时,每天孩子们要背的词汇量有多少呢,30-40个。
而我则负责在3个小时内将孩子们头一天做的试题,用中文进行全方位题型解析,以及开展做题技巧教授,词汇巩固练习。
孩子们的目标是获得证书,大概相当于高二英语考试水平吧,最终有近50%的孩子达到目标,那个数据不算是好的,只能说中等。
有一天,一名家长加班很晚了,匆匆赶到学校接孩子,连连说抱歉,并执意要送我回家,路上家长还在嘱咐孩子回家把当天规定的单词量背完。
我问家长:是不是考虑明天再背?
家长的回答让我至今仍然难以忘怀:“老师,您以为我现在是为了他考证书吗?其实不是,我是为了高考做准备,所以从现在起,一刻不能松懈。”
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两个世界的人吧,家长也没有错,但我也不敢想象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只是没想到,十几年后,我成为了家长,孩子也才二年级,我也或多或少开始有了这种想法。不过还好,我稍微“理性”一些。
两年后,我换了一家全英文授课机构,其中有个班我从孩子们上幼儿园大班开始,带到2年级。
孩子们在上大班的时候,有一节课是教授农场动物,其中一个练习环节是连线,就是孩子们把奶牛连接牛奶,把母鸡连接鸡蛋等。
那个环节对孩子们来说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牛奶到餐桌的流程展示,通过教具展示,给排序和故事演绎,让孩子们理解牛奶是如何从农场,奶牛,到工厂,到超市,再布置作业回家画出来,下次课呈现。
后来在他们2年级的时候,我记得有一节很普通的课,教授颜色混合,在对所有颜色操练完之后,我就分组让大家先预测某两种颜色混合后的结果,用颜料和水杯自己实验,并记录结果。
后半段课基本都是孩子们动手操作,我主要给大家记录预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时而对预测正确的孩子夸奖,时而对预测错误的孩子表示遗憾。
再说一说青少年和成人学英语
疫情后在线教育疯狂发展,广告铺天盖地,我询问了一位孩子上小学的朋友,也在学英语,问其看到这些广告的感受,对方告诉我,根本就没有在意,以至于连各大机构名字都没记住。
当然,我是格外关注这些广告的,也花了几个9元9听了一些课程。看到一种种“高效而务实”的方法解读英语学习本质:
4天英语速成秘籍
7天成为翻译家
10天入门,认知语言学习的本质
与此同时,我刚好在学习一门语言学的大学课程,那个学期的学习是我经历的最崩溃的日子,老师强调多读,必须每天读,推荐了英文文献,书籍一大堆。几个月的时间,我读英语文章的数量,比过去几十年都多。
老师还解析了几位民国时期大师的语言学习经历,我们来看看语言学大师许国璋先生的一段经历:
大师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大师是怎么学的呢? 在天寒脚冻的情况下一读就是几个小时 ,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在想,现在让我在这种情况下刷视频,能刷几小时吗?
需要培养综合素养的时候,你给我强化学习;到了需要强化学习的时候,你给我讲秘籍。
说完几个教育和学习的经历,回到主题,到底初心是什么?既然说教育初心,那么教育是什么?我们看看和维基百科对教育的定义:
:
维基百科:
很多教育学者都在强调“激发“,”影响“,”习得“,简言之,除了知识本身,也应注重价值,道德,实践,思维等等。
那么,教授一名学员做题考试策略,知识点提炼记忆,算不算影响,算不初心呢?
以个人目前浅薄的认知,这当然是影响,但这样的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满足用户需求的好的产品,好方法,并不完全算是教育初心。
好产品可能会很好的符合需求,但不一定完全符合教育初心。
教育可以因方法改进让学习更加科学;
教育可以因科技赋能让学习更加高效;
教育初心,需要这样的科学和高效,更需要一名好教师,理解并实践,影响学生。
大约自2010年开始,线上产品模式层出不穷,AI应用,语音识别,自适应学习等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学习者学习效率产生影响,边远地区学员也能享受高品质教学。这些,也都是在学习效率,教育资源分配方面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
不过,好的老师,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我曾见过在北京的早上8点就有人学校练课的场景;
我也见过在一个三线城市,晚上12点半,有老师在教室里单独练课的场景;
北京的8点和三线城市的12点半,不用多解释,谁都知道是什么概念。
我也常常回想我入行时的场景,师傅带着我苦练发音,力求用最标准的英语教授学生;
我努力学习各种方法和理论,力求让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同时,更注重身心及品质培养:
教学活动怎么设计更能让孩子们高效习得;
教学流程如何安排更符合学习者学习特点;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分别如何教授才能做到输入输出有效结合;
怎样了解到班级不同孩子情况,采取不同教学策略;
我一个腼腆的男教师,
为了更好呈现,学会了精美的手工教具制作;
开展多元化教学,学会了歌曲舞蹈,
虽然很丑,但孩子们喜欢。
教育要影响人,培养综合素养,离不开各方面的影响。
我想,等到国家减负政策完善落地,教育培训行业步入良性发展,大家更加关注教师发展和学员习得,对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才真正说得上教育初心这四个字。
当看到李咏逝世,还有好几个优秀的,年纪轻轻的就走了的人的消息后,我感慨万千。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
如果上天让你选择:
一是做为一个平凡的人,没什么大富大贵,一世平平淡淡,生活过得波澜不惊。但是却活得长寿。
二是作为一个很优秀的人,在某个领域算是优秀或者拔尖人才,但是却只能活一个甲子不到。
也许作为选择的本人也许会纠结于这个问题的选择。
但是,但是作为选择者的父母,一定不求孩子有多大富大贵,只希望孩子能够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但是回归到自己孩子教育方面,却不断地要求很多,想要他成为自己心中那个优秀的人。于是不断增加孩子的学习量,巴不得他就是那个开挂了的全能的孩子。把他的日程都塞满了,剩下的只有可怜的那点点自由时间。为此心里还是挺矛盾的。可以说是前进得不够坚决,慢走又焦虑的。
总是回问自己:“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我们的初心不就是希望孩子以后能过得好么?
过得好!需要几个条件:拥有爱,拥有强壮的体魄,拥有强大的内心,拥有为人处事的能力,经济上能够给自己与家人带来保障的人。
但是所有的一切的前提是健康的身体与心理!
但现在这种填鸭教育。无疑不是最好的。但又无奈地不停地增加孩子学业负担,不停教他忘记玩去学习。不停地让他被迫接收,忘记让孩子发展创新能力。不停让压抑着他在学习桌前,心里是万分愧疚的,这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是他想要的吗?真的要优秀的人生才是成功的吗?
这让我想起朴树的一句话:我的抑郁症始于05分。朴树来自一个北大教育世家,父母都是北大的教师,本来朴树应是走:“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北大~北大教授”的路的,可惜,他因05分没能上北大附中,也没能上北大读书,变得抑郁!后来首师读了一年多就不读了,跑去唱歌。找到了自信与自我。
他一直在用灵魂去创作,大家都很喜欢的。然而一个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手,一个才华横溢的创作歌者,生活却是过得比较拮据,甚至结婚了不敢要孩子……
朴树的歌,朴树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都不在三界内的。
我想他的父母一开始并不希望自己孩子活成这样,甚至现在也会有小遗憾。当年他父母一定很严厉地为孩子计划好的路并让孩子认真执行。但是朴树并不想走这条路,感到没有激情。结果走了与父母选择的截然相反的路:大学不读了,唱歌去!
我想到了一个词:物极必反!当然,像朴树是幸运的,他的才情让他找到一条让他活得自在且成就他自己的路,他的内心是富足的。但是现实中却有许许多多压抑着自己的年轻人,他们过着父母所以期望的生活,但是却对生活没有任何期盼,没有任何激情,没有目标,却又不得不走下去。就这样压抑自己,变成了低欲望并压抑的人!
或者真的成为父母引以为傲的优秀的人,但是长期高压力高强度的学习、工作拖垮了身体,最终早早的离开。
那还不如,从一开始就简单快乐的成长,健康生活且长命百岁!
送儿女远行求学励志句子:
1、路还在继续,梦还在期许。天高云远,至少看得见。
2、奋斗,即使肩有重担,一条腿也要大步向前!
3、好累也得撑下去,走着走着总会出来的。
4、你要相信,那些曾让你痛苦纠结、辗转难眠的过往,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去,化成你嘴角那一抹迷人的微笑。
5、或许不安或许迷惑,但迷雾遮挡不住前方的光亮,有梦可待。
6、我辈皆凡人,用一生铺就的,走到终点也不过是平凡之路。但只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渺小的无名之辈,亦有华彩。
7、给生命一个微笑的理由,别让心灵承载太多的负重;给自己一个取暖的方式,别让梦想在炎凉世态中幻灭。
8、现在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不幽怨,不自卑,仿佛就充满了无限动力。
9、不为难自己,放大格局,好好爱自己。
10、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努力可以从冰封的土地里绽放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眼中有希望,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永不放弃之心,将成为贯穿逆境之光。
11、熬过了我们不想要的生活,我们就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