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茶水间烫伤也算工伤,你怎么看?

孩子 0 91

上班茶水间烫伤也算工伤,你怎么看?,第1张

上班茶水间烫伤也算工伤,你怎么看?
导读:一、上班茶水间烫伤也算工伤,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是正确的。毕竟是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内。喝水也是工作中正常的行为。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个人对抗风险的能力在降低,给予劳动者更多的职业风险保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二、该案中,劳动者

一、上班茶水间烫伤也算工伤,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是正确的。毕竟是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内。喝水也是工作中正常的行为。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个人对抗风险的能力在降低,给予劳动者更多的职业风险保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二、该案中,劳动者能获得多少工伤赔偿,主要看烫伤的严重程度。

        发生工伤后,劳动者可以先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

        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司不申请的,则工伤职工或者近亲属可以在发生工伤一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拿到工伤认定后再做劳动能力鉴定。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的级别,要求公司支付工伤待遇。

        工伤保险待遇主要的补偿是: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7到24个月本人工资)、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根据伤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根据伤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

公司拒绝支付工伤待遇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

三、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俗称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等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并且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一般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收到裁决书15天内可以起诉到法院;

        3、可以不请当地律师代理,请专业人士提供远程指导服务并代写劳动仲裁申请书、证据清单等法律文书。并且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

我国法律之前的条例: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

不过现在改了,规定:除现行规定的机动车事故以外,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也应当认定为工伤。

要看你员工是自己开车与别人撞了,还是单纯的坐车,还去其他情况,要是他是做其他与准备来工作不相关的事情也不算。比如在上班前送孩子上学啊。而且要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意外才算是工伤,你可以酌情处理,如果能够算是工伤,那责任就多不在他,那医药费用就该肇事者出,你可以酌情做些补助和慰问。

可以要求企业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案例:郭某平时都是乘坐公司班车上下班。某日因送孩子上学未能赶上班车,便乘公共汽车上班,中途换车时被一辆出租车撞倒。事故发生后,经交通部门鉴定,出租车司机对事故负主要责任,并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全额赔偿郭某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

郭某出院后,要求所在单位按工伤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并支付住院期间工资。而公司认为,郭某上班不是班车行驶路线,因而不是在上下班的必经路线上,不能认定工伤;即使认定工伤,由于郭某已经获得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工厂也无须再给郭某工伤赔偿。

解读:《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该认定为工伤。《工伤保险条例》删除了旧法关于上下班途中"必经路线"的限制,此处的上下班途中笔者建议作有利于劳动者角度的理解,将"上下班途中"理解为"以上班为目的的途中。本案中郭某应被认定为工伤。

工作场所内是工伤,公共场所不是工伤。

工伤认定的范围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进入的门是工作场所的一部分,且伤害是在工作时间内因为工作原因导致的,可以认定为工伤。

进了一道门是个人所有或者公共场所等,不属于工作范畴之内,不算工伤。

孩子成年但还在上学是可以继续享受抚恤金的。

法律分析

工伤职工年满18周岁的子女,因为其已成年,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自食其力,不具备供养亲属条件。但是其中还在上学的子女是不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的,所以我国大多多数的省市都规定子女正在读书时,也是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子女抚恤金。在最新抚恤金发放标准中,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一)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二)就业或参军的;(三)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四)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五)死亡的。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抚恤金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规定中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规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第四十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