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拿回给别的孩子的玩具怎么说

孩子 0 19

孩子想拿回给别的孩子的玩具怎么说,第1张

孩子想拿回给别的孩子玩具怎么说
导读:让孩子学会共情,告诉孩子,父母能够理解他们的感受。比如说“孩子,爸爸知道你很喜欢那件玩具,可是我们不让你带走,你很生气,对不对?”在这个共情的过程中,会让孩子情绪慢慢缓和。2、引导孩子说出解决办法。跟孩子说如果是你喜欢的玩具,别人拿走了你会

让孩子学会共情,告诉孩子,父母能够理解他们的感受。比如说“孩子,爸爸知道你很喜欢那件玩具,可是我们不让你带走,你很生气,对不对?”在这个共情的过程中,会让孩子情绪慢慢缓和。

2、引导孩子说出解决办法。跟孩子说如果是你喜欢的玩具,别人拿走了你会怎么办?让孩子换个位置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感受。多用问句的方式,让孩子说出他的想法,并且进一步让孩子说出他认为的解决办法。把玩具还给对方,跟对方道歉,或者拿自己的玩具与别人交换,让孩子动脑筋解决问题,不管解决方法是否达到父母心中的满分,家长都应该表示支持。

教育随笔:送玩具回家

 在学习和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教育随笔:送玩具回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随笔:送玩具回家1

 我看到小班的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只顾自己快乐地玩,玩具掉在地上也不管它,不拾起来,就不玩它了,而是再找别的玩具玩。甚至有的孩子在走路时玩具绊着脚,他用脚淌着这些玩具走过去,也不去低头把玩具检起来。看到这种情况,我提醒孩子们说:"玩具的家在哪里呀?""玩具篮子里。""玩具掉在地上了,离开了自己的家,她很想自己回家,可是她不认识回家的路,谁愿意把玩具送回家?"没有一个孩子主动愿意送玩具回家。只是回头用眼睛瞟了一下这位"多管闲事"的老师,又继续玩起来,孩子的举动令我深思。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怎么这么缺乏爱心?

 这是刚入园不久的孩子玩玩具时的场景。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场景:玩具乱七八糟落在地上和桌子上,摆设不整洁,活动室的地面上到处是玩具,图书,真的是没有下脚的地方,孩子们要走进活动室,可是没法进。老师就问孩子们:"活动室里到处是玩具,玩具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找不到家会怎么样?""很着急。""我会哭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小朋友快想想办法,这么多玩具找不到家,我们该怎么办?""把玩具送回家吧。""谁来送呢?"最后大家同意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孩子们高兴地动手把玩具整理好,放进了篮子里。活动室又是一片整洁。看到孩子们脸上欣慰胜利的笑容,我趁机对他们进行了教育,玩具掉在地上要及时检起来,大家都这样做,才能使环境整洁。

 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玩玩具时掉在地上要及时检起来,做一个爱整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教育随笔:送玩具回家2

 小小班的孩子玩玩具时总喜欢扔得桌上、地上都是,而到收玩具的时候,只有寥寥几个孩子在忙着整理,其他的小朋友都自顾自地搬着凳子找位置去了。对此,我对孩子们进行了多次说服和教育,可是效果不明显,为此使我大伤脑筋。

 一天早餐后,孩子们在分组玩玩具,一踏进教室便能看见玩具扔得满地都是。正巧、我走进课室,翻看活动计划,当我看到数学活动的题目:"送宝宝回家"时,立刻有了主意。(准备利用分类的方法鼓励孩子整理玩具。)到了收玩具的时间,我边放音乐,边对孩子们说:"小朋友要上手工课了,我们先把玩具送回家吧。"有的幼儿还没有领悟过来,我接着说:"小朋友有家、小鸟有家、小鱼有家,所以玩具也有家。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全班幼儿高兴地收拾着玩具,嘴里不停他说着、笑着,一会儿,所有的玩具都送回了家。

 经过这件事,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以教师为主,由教师作正面灌输,幼儿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传统教育方式效果不理想,必须代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这样,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会获得乐趣,改变自己原有的不良行为,使幼儿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愿意变为愿意,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多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弥补教育上的不足。

首先我要理解孩子。孩子对于没有见过的,或者是喜欢的东西,肯定会有十足的兴趣。当成人见到心仪的物品时都想买回家,更何况孩子,只是孩子不懂得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正确方式得到,是买还是借。他没有这个意识,他只知道我喜欢就要拿回来,不管别人是否同意。所以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行为,属于正常的心理范围。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告诫孩子,家长孩子行为对错,父母的价值观会给孩子提供标准,所以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父母需要告诉孩子,哪怕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拿别人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用同理心能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如果是幼儿园的物品,家长可以问孩子“如果你回不了家的,你是否伤心?害怕?想爸爸妈妈呢?玩具也是一样,幼儿园就是他的家,如何它回不了家了是不是很伤心,很害怕呢?”如果是其他小朋友的物品,家长可以问孩子“如果你心爱的玩具不见了,你伤心吗?那其他小朋友发现自己的玩具不见了是不是也伤心呢?妈妈可以理解你想玩的心情,但是我们需要先和小朋友打招呼,看他是否同意,这样他就不用着急,不用担心了,对不对?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入园后,为了安抚孩子们的情绪,我收集了好多的玩具,创设了一个玩具区。随着活动的开展,发现很多宝宝不能自觉地收拾玩具,总是由老师跟在后面收拾。为了让幼儿养成自觉收拾玩具的好习惯,于是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

  1 : 知道玩具是我们的好朋友,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帮助我们学到本领。

  2 : 教育幼儿,让其知道要爱护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玩具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玩具是我们的好朋友,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帮助我们学到本领。

  难点 : 教育幼儿,让其知道要爱护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玩具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活动准备

  1 、 自制影像1个; 2 、各种玩具,布娃娃若干,玩具柜3张(上面贴有相应的标记)

  3、 宝宝收拾玩具的教学碟1张 4、歌曲〈〈送玩具回家〉〉

  活动过程

  一:小玩具,你为什么哭了?

  (1)说一说玩具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具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因为玩具好玩) 玩玩具时 ,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高兴,很开心(2)玩具哭了 师:听,这是谁在哭呀(哭声响起)让我们去看一看!(播放影像,玩具在哭) 是玩具哭了师:原来是玩具宝宝在哭,请问它为什么在哭呀 (放得不好,乱七八糟的它们没有家了) 我们一起来问问玩具宝宝吧! 齐问:玩具宝宝你为什么哭呀(播放影像:玩具说话) 师:玩具的家在哪里(柜子里) 我们一起叫小主人把玩具宝宝送回家吧(播放影像:玩具回家) (3)送玩具回家(要求送玩具回家要摆放整齐)

  二:玩具玩具我们一起玩 (1)出示三个柜子,里面放满三种玩具:布娃娃,小汽车,积木 师:哈哈,又到我们玩游戏的时间了。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好多的玩具分别放在三个柜子里,这儿就是他们的家 (2):幼儿玩玩具 (3):收拾玩具 (4):小结 宝贝们都很棒,已经把玩具放回原处,而且放得很整齐,玩具宝宝可喜欢你们啦,加油。

  三:玩具玩具,在家我会收好你

  (1)幼儿交流 师:你们家里有玩具吗?(有)你们是怎样收拾好玩具的?(2)播放宝宝收拾玩具教学碟

  (3)师小结

  四:我们一起唱首歌 师:小朋友,我们都学会整理玩具了。老师把收拾整理玩具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看来唱吧。歌曲(送玩具回家)

  (4)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针对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宝宝学习状况和年龄特点,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通过对宝宝收拾玩具的教学碟的观看,留给宝宝深刻的印象,为宝宝们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很多的家长非常的烦躁,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总是喜欢乱扔玩具,这种行为必然是不正确的,家长可以选择给孩子的购买一个收纳盒,让孩子每天在玩了玩具之后把玩具放入到收纳盒里面。而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总是去帮助孩子清理这些玩具,如果每一次孩子乱扔玩具之后,家长去帮助孩子清理,那么孩子就会养成一个坏习惯。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清理这些玩具,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去收纳规范这些玩具,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也不要选择去理睬孩子。日后孩子想玩这个玩具,找不到的时候,他们就知道着急了,这也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方法。家长一定要注意奖惩制度,当孩子做的比较好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的去奖励孩子,但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家长就不要再给孩子买玩具了。而当孩子撒泼打滚,想要买玩具的时候,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指出来,让孩子去改正。

家长也需要注意以身作则,平时自己的东西不要乱丢。整个家里面如果都是非常规整的话,那么孩子也是不可能会总把自己的东西扔出去。而当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家长就可以把孩子的玩具全部都藏起来,并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听话的话,这些玩具妈妈就会送给别人。虽然这样的教育方式有一些残忍,但却能够让孩子真正的认识到这件事情严重性。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能够把玩具收纳的很好,那么慢慢就会奖励给你一个小东西,这样其实也能够让孩子有更多的积极性去完成家长给予自己的一些任务。家长可以多准备一些小零食或者是准备一些贴纸,让孩子用贴纸去换一些比较大的礼物。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班社会领域教案:把玩具送回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把玩具送回家 篇1

 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到各式各样的玩具,都想立即拿到手,大玩一番,可是在玩玩具的同时,会把玩具散落的到处都是,我又从幼儿玩耍中寻找教育内容,鼓励孩子爱护玩具的同时,保护自己,不要细菌从口而入。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针对这一现象来进行了引导,和梳理,让每个孩子都会把玩具送回“家”。

 活动目标:

 1、知道爱护玩具,不乱放玩具。

 2、能根据认识的标识把玩具送回家。

 3、知道简单保护自己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教室玩具区域,故事《玩具宝宝哭了》,各类不同标识。

 重点难点:

 知道哪些玩具放置在哪些地点。

 活动过程:

 1情景散落的玩具玩具,通过故事导入:

 "今天我听到教室里谁在哭?原来是玩具们在哭,想找妈妈了,它自己找不到妈妈,都急的哭了!"讨论:(1)玩具们为什么哭了?

 (2)好好的玩具为什么不开心呢?

 幼:找不到妈妈了,被小朋友摔疼了,踩到他们身上,弄疼他们了……

 (3)是谁让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

 幼:小朋友玩玩具后没有放回原处。它找不到自己的妈妈,它想妈妈了,它想回家,想自己的好朋友……

 师:为什么呢?幼:因为玩具散落一地。幼:因为玩具们没有回家。

 小结:因为玩完玩具要把它们放回原处。并知道自己各种玩具的存放柜是哪个。认识标志的同时要懂得收放。

 (4)启发幼儿回忆:自己在玩玩具时,是怎么做的。把玩具散落一地了吗?玩具哭了吗?为什么?

 幼:我的玩具没有哭,因为我把玩具送回家了。

 幼:我的玩具也是没有哭,因为它找到妈妈了。

 2讨论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玩具回到自己的橱柜。认识玩具柜上的标识。

 (1)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标识。

 图形、笑脸、玩具宝宝标识、小动物等。

 幼:把玩具送到自己的家里。让自己找到自己的妈妈。

 (2)小结:我们玩玩具时会遇到很多的事情,如果我们去玩玩具时,有时会把他们散落在那儿,给老师带来很多不方便,增加了工作量。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随意散落玩过的玩具,记得把玩完的玩具放回家,找到自己的标识妈妈。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这也要坚持,形成习惯。

 3鼓励幼儿将玩具送回家。并讨论玩玩具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玩玩具还要注意哪些事项?

 小结:不能把玩具放在嘴巴里咬它。如果把细菌放进嘴巴里会肚子疼。不能随便丢掉它,它会哭的,要保护他们。还要找老师帮忙,帮我们把玩具标识粘牢。

 活动反思:

 在玩玩具时,要给孩子们经常换一些材料,这样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在这里玩耍。或者早在在游戏前介绍玩具橱及图标,游戏后进行玩具用品的实物归类。孩子们掌握了这些,孩子们就会把这些事情做的很自然,收放玩具就当成习惯,而不是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了。何乐而不为?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把玩具送回家 篇2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入园后,为了安抚孩子们的情绪,我们收集了许多好玩的玩具,创设了一个玩具区。随着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不能自觉地收拾好玩具,总是由我们老师跟在后面收拾。为了让幼儿养成自觉收拾玩具的好习惯,我们设计本节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玩具是我们的好朋友,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帮助我们学到本领。

 2.知道要爱护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玩具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1个;

 2.各种玩具若干,玩具柜3张(上面贴有相应的标记);

 3.幼儿在家收拾玩具的录像2个;

 4.歌曲《送玩具回家》。

 活动过程

 1.小玩具,你为什么哭了

 (1)说一说玩具。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玩具吗(喜欢!)你为什么喜欢玩玩具呢

 幼1:因为玩具好玩……

 幼2:玩具会唱歌(师:你也跟着玩具学会唱歌吗幼儿点头表示同意。)

 师:玩玩具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幼儿:很高兴;很开心……

 师小结:大家都喜欢玩玩具,因为玩玩具不仅让我们感到高兴,还能学到本领呢。玩具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才行。

 (2)小玩具哭了。

 师:听!这是谁在哭呀(哭声响起。)让我们去看一看! (播放课件1:玩具在哭。)

 幼儿:是玩具哭了……

 师:哦,原来是玩具宝宝在哭。猜猜它们为什么要哭呀

 幼:放得不好,乱七八糟的;它们没有家了……

 师:我们一起来问问玩具宝宝吧!

 幼齐问:“玩具宝宝,你为什么要哭啊”(播放课件2:玩具说话。)

 师:玩具宝宝究竟为什么哭呀

 幼:他要回家,小主人没有把它送回家,它想妈妈了……

 师:他的家在哪

 幼:柜子里。

 师:我们一起叫小主人把他送回家吧!

 幼齐说:小主人!快把玩具宝宝送回家吧! (师点击课件3:玩具回家。)

 师:咦!玩具宝宝回家了,可是它们为什么还在哭呀

 幼:玩具宝宝没放好,没放整齐……

 师:那我们怎样送玩具宝宝回家,玩具宝宝才会不哭呢

 幼:放整齐,放放好,还要放到原来的地方……

 师:我们一起把玩具宝宝重新送回家吧!

 (3)送玩具回家

 师:你想送哪个玩具回家呢

 幼儿送玩具。

 (分别请个别幼儿上来送玩具。说:“我想送飞机(小免……)回家:”同时只要用手点击飞机课件,飞机就会自动跑到玩具柜子里摆放好。)

 师小结:小玩具都回到家了,而且放得很整齐!它们真开心哦!

 点评:此环节为情感体验环节,分三个小环节进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幼儿喜欢玩玩具和喜欢的原因开始聊起,让幼儿在交流中感受到玩具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接着老师又让孩子们在与生动形象的课件互动中,强烈地感受到小玩具没有回家和摆放不好时那种伤心的感觉和小玩具被孩子们送回家后的那种快乐感觉。这种对比让孩子们的心中自然萌发出玩完玩具后一定要送回家并摆放好的责任意识。

 2.小玩具,我来和你玩一玩。

 (1)师介绍:

 师出示三个柜子,里面放满三种玩具:布绒;电动;积木。

 师:又到了我们游戏的时间了。你们瞧!老师这儿有许多玩具,分别放在三个柜子里,这儿就是玩具宝宝的家:指(1)柜的标记,这是布绒玩具的家;指(2)柜的标记,这是电动玩具的家;指(3)柜的标记,这是积木玩具的家。现在请你们玩一玩。记住哦,你的玩具是放在哪里的,它是怎样摆放的,等会儿你玩过之后还要这样放放好哦!

 (2)幼儿玩(玩一段时间后,师宣布游戏时间结束,幼儿收拾玩具。)

 (3)师小结:你们都很棒!已经会把玩具放回原处,而且会自己摆放得很整齐!玩具宝宝们可喜欢你们啦!希望你们以后继续努力!

 点评:此环节为行为实践练习。幼儿获得第一环节的情感体验后,在收拾玩具时不用老师任伺提醒,个个都能将所玩玩具摆放得非常整齐。有些孩子发现玩具有一点点歪,都得去摆摆好,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感叹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和教育的巨大魅力。

 3.小玩具,在家我会收好你。

 (1)互动交流

 师:除了在幼儿园里经常玩玩具,还会在哪里经常玩玩具呢(家里。)

 师:你们在家里玩完玩具后会不会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呢老师采访了几位小朋友的妈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宝宝在家里是怎样做的

 (2)播放录像。(观看两位在家很会整理玩具的幼儿录像。)

 (3)师小结:电视里播放的是谁(小布丁和贝贝)他们在家是怎么做的 (玩完玩具会送它们回家,还会放放好……)这两位小朋友真棒!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像小布丁和贝贝一样,在家也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

 点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环节,老师就充分运用幼儿身边的榜样,将他们拍成直观的录像,播放给所有孩子以示范,从而帮助孩子获得在园、在家都要养成收拾玩具的情感认知。

 4.小玩具,我们一起唱首歌。

 师:小朋友,我们都学会整理玩具了。老师把收拾整理玩具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唱唱吧! (幼儿边听边唱歌曲《送玩具回家》。)

 点评:《送玩具回家》是一首简单、生动、有趣的歌曲,它将孩子们玩玩具时的做法和要求,形象、简捷地展现出来,孩子们在听听、唱唱、演演中获得了更深的认识。

 活动思考

 本节活动中,教师针对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学习状况和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使枯燥的道理和要求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愉快地内化为幼儿的需要和自觉行为,达到了预想的教育效果。

 1.在生动的多媒体互动中获得体验。本节活动教育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使用是本节活动的一大亮点。教师在第一环节中让幼儿在与多媒体的有效互动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和认知。由于多媒体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非常投入。第三环节观看幼儿在家的录像片段,留给了孩子们深刻的印象,为孩子们树立了身边的学习榜样。

 2.在导行的操作活动中获得提升。教育是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而本节活动就充分彰显了这个理念。为了让幼儿在获得情感体验和认知后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教师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活动情境,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的认知获得提升。

教育随笔:把玩具送回家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教育随笔:把玩具送回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随笔:把玩具送回家1

 刚进入幼儿园托班的孩子们自理能力有些差,所以孩子们在玩完玩具后,我们会帮他们把玩具收好,可是总是这样,我们老师不仅很累还慢慢的剥夺了孩子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四周后,我们发现孩子们们也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开始无责任的乱扔东西。针对这个问题我最后决定:我们要挽回之前犯的'小错误。

 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都是天生善良的。我就开始以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们自觉完成任务。我首先跟大家讲:“小朋友们,你们下午放学后是想回家吗?”大家齐声喊:“想回家·······”。我又问:“回不了家你会伤心吗?””“难过。”“那今天呀,老师告诉大家玩具的家在哪个地方,看玩具架就是玩具的家,所以以后,小朋友们玩完玩具后要把玩具送回家,如果小朋友们不把玩具送回家,随手丢掉玩具就回不了家了,玩具心里会很难过的。我们以后玩完玩具一起送玩具回家好吗?”

 小朋友们齐声喊:好”。当然,除了这样教育幼儿,每次游戏后,老师还会带着孩子们一起收拾玩具,教给他们收拾整理的办法,毕竟这是一群只有3岁左右的孩子,而且在家里都是当皇帝养着的。渐渐地,我发现每次孩子们能把玩具玩好以后安全送“回家了”。两个月后的今天,孩子们基本上能听到信号就赶快收拾玩具,虽然有时候还是收拾的不是很好,但是满地丢的现象已经没了,而且,玩具掉地上孩子们还会主动捡起来。我觉得有些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我们可以试着给孩子们机会,给孩子们树立起可以模仿的榜样,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随笔:把玩具送回家2

 我看到小班的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只顾自己快乐地玩,玩具掉在地上也不管它,不拾起来,就不玩它了,而是再找别的玩具玩。甚至有的孩子在走路时玩具绊着脚,他用脚淌着这些玩具走过去,也不去低头把玩具检起来。看到这种情况,我提醒孩子们说:"玩具的家在哪里呀?""玩具篮子里。""玩具掉在地上了,离开了自己的家,她很想自己回家,可是她不认识回家的路,谁愿意把玩具送回家?"没有一个孩子主动愿意送玩具回家。只是回头用眼睛瞟了一下这位"多管闲事"的老师,又继续玩起来,孩子的举动令我深思。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怎么这么缺乏爱心?

 这是刚入园不久的孩子玩玩具时的场景。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场景:玩具乱七八糟落在地上和桌子上,摆设不整洁,活动室的地面上到处是玩具,图书,真的是没有下脚的地方,孩子们要走进活动室,可是没法进。老师就问孩子们:"活动室里到处是玩具,玩具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找不到家会怎么样?""很着急。""我会哭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小朋友快想想办法,这么多玩具找不到家,我们该怎么办?""把玩具送回家吧。""谁来送呢?"最后大家同意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孩子们高兴地动手把玩具整理好,放进了篮子里。活动室又是一片整洁。看到孩子们脸上欣慰胜利的笑容,我趁机对他们进行了教育,玩具掉在地上要及时检起来,大家都这样做,才能使环境整洁。

 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玩玩具时掉在地上要及时检起来,做一个爱整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小班幼儿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而研究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当今社会、家庭普遍的重要话题。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宝贝,一般在家里家长是什么都不会让孩子去做的,处处包办代替,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不会用“不”去拒绝,这样,就让孩子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就拿收拾整理玩具来说吧,在家里,孩子玩过玩具后,家长一定是不会让孩子去收拾整理的,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认为“玩玩具是我的事,收拾玩具就是大人的事了”。如何让小班幼儿养成玩了玩具后主动收拾整理玩具的好习惯呢。

1、 教师耐心引导幼儿,让幼儿慢慢形成意识。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要更加细致,更耐心,教师要反复提醒与及时纠正,如小班孩子刚入园,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玩具也和家里的不一样,所以对玩玩具就特别感兴趣,但是又没有收拾玩具的意识,往往在玩过玩具后,教室里就会一片狼籍,这时候如果你要说让他收拾玩具,他根本就不知道收拾是什么意思,因为妈妈从没有说过让他收拾什么。这时候你要耐心,亲切的说:“孩子们,请你们学老师的样子,咱们一起来把玩具送回家去,玩具如果找不到家他们会很伤心的。”因为孩子刚入园,他们都有想回家的心情,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他们就非常乐意并积极的把玩具放回到玩具筐内了。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还有一件令小班孩子最为兴奋的事情那就是扔玩具,对于小班孩子而言,你只提醒不要乱扔玩具是无济于事的,那么怎样才能制止这一举动呢。在一次小朋友乱扔玩具后,我捡起地上的一个雪花片放在耳边听听,又捡起一块积木放到耳边听听,孩子们对我的举动非常好奇,纷纷跑到我跟前问我:“老师,你在听什么?”我故装神秘地说:“我在听玩具说话。”“是吗?我也听听,”孩子们越发好奇了,“老师,我怎么听不到啊?”“老师,我也听不到,”一阵失望的声音。我再一次神秘地说:“知道你们为什么听不到玩具说话吗?你们想知道玩具和老师说什么了吗?”孩子们都瞪大眼睛看着我,“小玩具说,你们都不爱护它,还乱扔,摔得它很疼,它不想理你们,也不和你们说话,所以你们才听不到啊,它让我告诉小朋友们,以后玩的时候不要再乱扔了,谁要爱护它,它就和谁做朋友。”“噢”孩子们象明白了什么,这个说:“我再不扔玩具了”那个说:“我把玩具捡起来”“我也把玩具捡起来”“我要把玩具送回家”不用我说话,孩子们一会的工夫就把玩具捡干净,并把玩具收拾整齐了。教师不仅要耐心引导,还要将枯燥的捡玩具,收拾玩具设计成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对表现突出孩子要及时表扬奖励,对表象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加深印象,慢慢形成意识。

2、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训练,让幼儿慢慢形成习惯。

有了意识后,还要反复训练。孩子每天在园时间不少于八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游戏中一点一滴的渗透和强化。如让幼儿主动收拾整理玩具,教师要仔细讲解示范,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再加上手把手,不厌其烦的说教让孩子在反复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中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孩子反复练习。总之,只有通过不断强化,不断积累,结合教师的严格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3、 教师重身教,勤言教,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作为教师应时刻记住“身教重于言教”。如果让孩子养成主动收拾整理玩具的习惯,教师就要做到,东西不能乱放,用过的教材教具要放回原处,见到地上有玩具也要主动捡起来,要保持教室的整洁干净。什么物品放在什么地方,要给孩子形成概念,时间久了,孩子就知道把物品放回原处了,如果一件物品今天放这儿,明天又放那儿,即使孩子能够主动收拾,因为不知道放哪儿也会放弃收拾了。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努力给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才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不能只做指挥者和旁观者。现在在活动中,虽然没有乱扔玩具的现象了,但活动结束时,多数孩子总是在老师的提醒下才收拾玩具,还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不愿意去收拾,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这个时候,我不应该只做旁观者,而要做以为参与者,我要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和他们一起玩,并在玩的过程中,不时的提醒他们,不能将玩具掉在地上,如果掉了要及时捡起来,在活动结束时,我也要和孩子们一起收拾,并将玩具分类放入不同的筐内。几次下来,在我的带动下,孩子们已经能够主动收拾玩具了,虽然还有个别幼儿需要提醒和督促,但我相信,这种现象会改变的。其实,无论什么活动只要老师积极参与,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孩子们就会更加积极的配合你。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不论怎样做都要使幼儿在没有压力、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的接受教育,从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