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小饭桌好还是回家吃好,该不该把孩子送小饭桌

孩子 0 28

孩子吃小饭桌好还是回家吃好,该不该把孩子送小饭桌,第1张

孩子吃小饭桌好还是回家吃好,该不该把孩子送小饭桌
导读:幼儿园距自己家有一些距离,加上幼儿园的放学时间与父母的下班时间存在差异,导致孩子按时回家吃饭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于是,有一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吃园外小饭桌。孩子吃小饭桌好还是回家吃好,该不该把孩子送小饭桌?孩子在小饭桌吃饭好还是回家好,主要取

幼儿园距自己家有一些距离,加上幼儿园的放学时间与父母的下班时间存在差异,导致孩子按时回家吃饭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于是,有一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吃园外小饭桌。孩子吃小饭桌好还是回家吃好,该不该把孩子送小饭桌?

孩子在小饭桌吃饭好还是回家好,主要取决于父母是否有时间给孩子做饭,这两种吃饭方式都有各自的好处和不好的地方,我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回家吃饭:孩子每天回家吃饭,可以保证孩子每天都可以吃到自己喜欢的饭菜,并且食品安全是可以保障的,父母也可以根据孩子最近的体质,为孩子及时调整饮食习惯,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好的发育。但每天回家吃饭会是小孩子的通勤时长增加,让小孩子觉得有一些疲惫,每天回家吃饭也会给家长造成一定的负担。

在小饭桌吃饭。孩子每天在小饭桌吃饭可以大大节约家长的时间,也可以减少孩子的通勤时长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休息。但由于小饭桌的孩子众多,所以小饭桌无法根据一个孩子的饮食习惯调整整张菜谱,所以孩子可能会吃不到自己喜欢的饭菜。

回家吃饭或者去小饭桌吃饭都有自己的好处和不好的地方,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该如何让孩子吃饭。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打、骂、踢、咬……呃,这些当然都不行,你要改变一下你自己才行。

你难道感觉不出来你老公真的是很不错的吗?现在还有几个男人能够下班回家做饭呢?少之又少啊!

现代社会的节奏是高速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同时也是变化多端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很大,稍一不留神就会掉队甚至会被淘汰。

现在工作的特点是工作强度大、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一天非常的疲劳,回到家浑身就像散架了一样,恨不能躺下就睡。你老公每天下班回家都能为你们做饭,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坚持下去,除了做饭还要照顾孩子,哪里还有精神再照顾到你啊!你应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怎么才能帮老公分担一些,他那么忙碌,你怎么好意思抱怨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终究不是机器,真的做不到面面俱到。如果你想要改善现状,不再感到被忽略,你就要多分担一些家务,让你老公轻松一些,省出一点时间,这样才能不忽略你,如果你能积极主动的和你老公沟通,我相信一定会有效果,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说实话,现在的夫妻关系已经不能和以前相比了。以前的夫妻可能结婚前并没有多少爱情,但是在结婚后一起面对生活的艰辛、一起承担生活的压力、一起感悟人生的喜怒哀乐。在慢慢的磨合中产生了高于爱情的感情,这种感情比金坚比酒浓,经得起任何考验。。。

现在的年轻人虽然结婚了,可还是过着父母月的生活,他们衣食无忧,没有一点的忧患意识,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就是个大宝贝,被父母宠溺惯了,家务活基本不会干,什么都要父母伺候着,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横草不动竖草不拿,他们还没有学会责任和担当。结婚后还指望着对方来哄自己开心、伺候自己饮食起居。。。这也是现在结婚快离婚也快的原因。

你的老公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还要做饭,真的是很难得的。你要珍惜,能帮老公分担点就分担点,多些理解和包容,多些沟通,你们一定会是让人羡慕的幸福之家。真心的祝福你。

分享一些关于自己做饭、妈妈做饭和伴侣做饭发朋友圈的句子,仅供参考~

自己做饭:

做饭也算是一种天赋了,吃的心花怒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觉得人长大的开始大概就是愿意自己动手做饭了。

既然生活,就要有滋有味。

自己下厨最香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好像对做饭感兴趣了。

锅碗瓢盆的生活,也很幸福。

以前光爱吃,现在爱上做饭了。

穷穷的自己,只能自己动手做饭,10块钱解决一天。

我晒的美食,可惜你只能看看。

吃自己煮的菜,特别有成就感。

妈妈做饭:

好远就闻到妈妈做饭的饭菜香味了。

妈妈跟厨师之间就差一套厨师服。

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炒粉丝了,味道一绝。

想要夸夸我妈妈,做饭怎么可以这么好吃,导致我这么大的人现在还不会做菜!

不怪我太胖,是我妈做饭太好吃,吹爆这个羊肉汤,配上妈妈烙的火烧,搭配下雨天,美滋滋。

妈妈的厨艺实在太好啦!把我养得跟只肥猪一样。

妈妈做饭的味道,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饭,没有之一。

一碗辅食九种料,妈妈厨艺实在高。果蔬燕麦样样有,营养丰富味道好!

妈妈做饭就是香,每天都不重样。

妈妈的一手好厨艺!感恩有个贤惠的老妈!我就是个幸福的娃。

伴侣做饭:

男人会做饭,生活更浪漫。

恩爱不必秀,做好自然有。

有个会做饭又体贴的老公真好。

老婆做的饭菜太好吃了,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想回家。

媳妇第一次做饭,今天的幸福很简单,爱可以慢慢谈,肉必须趁热吃。

第一次吃到媳妇儿做的饭,尽管西红柿太甜、辣子太咸、油太多,并不影响好评。

怎么说呢 我老婆烧饭,我可能刚吃完这一顿,开始盼着下一餐了!

佳肴是辛勤的果实,美味是汗水的结晶,烹饪是老公的炒作。

世界上最治愈的事,第一是美食,第二是会做饭的你。

柴米油盐人间烟火,有人做饭有人等候。

孩子非常懂事,也非常有孝心,他的所作所为也体现出了一定的责任感,看到这一切母亲恐怕也会非常感动。不过让一个8岁的孩子单独出门送饭确实还是有些危险,家长必须格外注意。出门的时候最好跟着孩子,及时掌握他在外面的动向,这样才能全方位保障子女的安全。

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有些人觉得他们能调皮捣蛋尽惹麻烦,让家长永远都没办法省心,这其实只是一种误解,并非每个孩子都是如此,这里就需要谈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有些父母懂得从小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从细节去塑造他们的生活习惯,训练他们不断承担责任,最终他们的子女显得格外优秀,新闻中这个8岁男孩就是一个例子。

新闻发生在陕西安康。张女士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常常需要在医院加班,因此也错过了不少跟家人吃晚饭的时光。8岁的儿子非常懂事,知道妈妈工作非常辛苦,也没有办法准点吃饭,于是就在家里做了对方喜欢吃的饭菜,独自一人给她送到了医院。里面有炒土豆丝,清炒黄瓜,蒜苗肉丝,煎鸡蛋等等,看到这一幕妈妈顿时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当下甚至感叹这个儿子没有白养。

不少网友看到这一幕感动不已,说实话自己在这个年纪还在调皮捣蛋,根本理解不了父母工作的艰辛,至于子女,也是半斤八两。这个男孩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他之所以如此懂事孝顺,这肯定跟父母的教育方式离不开关系。大人一定在从小引导他们承担责任,所以子女才会这么体谅父母。不过让一个8岁的孩子单独出门确实也不值得提倡,出于安全性考虑,家人最好在旁边陪同。

一直以来,全职太太是我羡慕的活儿,不必为了赚钱而工作,只要在家看孩子做家务就可以了,完全没有职场的压力和焦虑。真的是太轻松了!

我妈观点和我一样,以她的观点带孩子做家务都是顺带的活,根本不在话下。我妈是个干活很利索的人,一直都特别勤劳能干。在我家帮我看二宝时,近70岁的人,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

我说过多次等我回家做家务,但每次回家都看见光亮的地板、整洁的厨房和做好的饭菜。有妈在真好,我下班回家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休息了。

妈妈在我弟弟家看孩子也是包揽了所有的家务,甚至弟弟弟媳的袜子都是我妈给洗。把我弟弟一家照顾的无微不至。我弟媳经常在同事面前夸我妈能干。

我一个同事,她婆婆除了看孩子什么也不干,我同事有怨言,说婆婆真是只“看”孩子,其他什么也不干。而据我所知,是因为她婆婆炒菜做饭怕不合儿媳妇的口味。

等到我妈帮我弟弟看孩子时,我找四姨帮我看二宝。四姨性格和我妈不一样,她是个很细心的人,照顾宝宝很上心,也很小心,宝宝走一步跟一步,唯恐宝宝磕着碰着。

四姨身体不大好,经常腰腿疼,照顾宝宝再做家务明显体力不支,感觉力不从心。所以都是我下班回家后我做饭做家务。

现在有了二宝,加上年龄大了,才越来越体会到看孩子的不易。也体会到了全职太太并不如我所想的那么轻松。

菜刚下锅,宝宝哭着过来让你抱,只得一边抱宝宝一边炒菜。宝宝自己吃饭的时候,不是弄的满身都是,就是打翻碗碟,一地狼籍。等到这边收拾好,那边宝宝又做事了。玩具倒了一地,插脚的空都没有。

好想宝宝能够安静下来看看电视、玩会玩具,但宝宝偏不停下来。在屋子里跑来跑去,沙发上跳来跳去。浑身好像使不完的劲,使劲折腾你。

但还是要做饭做家务,因为需要,也因为没人帮你。这个时候就会感觉很累很崩溃。我想越来越多宝妈的产后抑郁就是这样得的。

但身边有个全职太太,她家有四个孩子,老公长年在外地,一年难得回家一两次。抚养四个孩子的责任全压在她一个人瘦弱的肩上。

但是,我很佩服的是,她好像是个超人,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她对孩子很严格,四个孩子中三个男孩,每个孩子都是学霸,学习成绩都很好。她本人也是精力充沛,对生活永远充满热情。

所以,每个妈妈的体质、性格都不一样,每个宝宝的性格脾气也都不同。带孩子做不做家务妈妈说了算,不带孩子的永远不知道带孩子的辛苦与不易。还是多多体谅孩子妈妈吧!相信每个妈妈都是为家庭负责的好妈妈,不会无缘无故偷懒的。

如果全职妈妈不做家务,多关心下孩子妈妈,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或者看孩子太累,千万不要抱怨指责,那会伤了孩子妈妈的心。

当然,全职妈妈也要多多体谅老公在外的不容易。看孩子的同时如果能挤出时间做家务时最好的。那么,如何平衡好看孩子和做家务的矛盾呢?

1 提前做准备。

在早上,或者头一天的晚上宝宝熟睡,或者白天宝宝午睡的时候,尽量把当天准备煮的饭,做的菜,制作成半成品,这样在一个人带宝宝煮饭时,省去很多麻烦,也方便了很多。

2让宝宝看电视或者玩玩具。

把电视打开,让宝宝看电视里的动画片,或者让宝宝玩玩具,但是一定不能离开你的视线,必须是一边煮饭,一边照顾宝宝。

3 不要让宝宝接触厨房。

在煮饭的时候,一定不要让宝宝进厨房,厨房里面的热油,气,锅,水,这些会带给宝宝危险的,你稍不留意,照顾不到,就会烫伤到宝宝。

4 不要把宝宝单独关进房间里。

不要为了煮饭,单独把宝宝关进房间里,认为这样很安全。其实宝宝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是最危险的,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5 家里有人再煮饭。

如果具备条件的话,比如宝宝的妈妈,或者爸爸,姥姥,奶奶,他们能够正常的准时下班回家,你趁宝宝睡觉时,把煮饭,炒菜所需的食材准备好,等家里有人再煮饭。

家中可以买个电磁炉,这样做饭就会方面很多,将各种各样的菜加上调料一起煮,不怎么吃炒菜,这样你每天可以吃到很多菜,营养又好又方便。用电磁炉的话,你可以定上时间,这样你就不会忙时忘记关煤气什么的,而且一般都是电比天然气便宜很多的,又安全又环保。

做饭的时间,选择下午等宝宝睡的时候。或者有时候等老公晚餐时候做多一点,这样就够第二天吃了,到时候用微波炉热一下就行了。至于买菜,建议调个固定时间买好一周的菜。选择超市打折日啦购买所需要的东西,把一个星期的菜都买好,这样就可以买到又新鲜又便宜的菜了,其它时间就不用再去买了。

身为人母之后,很多的事情都要自己面对。不仅要一个人带孩子,那么做饭也是一样。一些新手的妈妈光是带孩子就够忙的,哪里还有时间来做饭吃。但是为了更好的带孩子,对于做饭这样的事情应该找出时间来做。

如何一个人带娃:

1调整心态,不焦躁。

自己带娃,特别是宝宝小的时候,时常有吃不上饭,忙不过来,疲劳过度的情形。妈妈们往往会有满腹的委屈无处诉说,自己天天累得像狗一样,却连顿像样的饭也吃不上……这时候,我们需要调整一下心态,鸡汤鱼汤虽然可以帮助下奶,但是我们也需要粗茶淡饭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对吃上,没有必要要求太高。健康,营养均衡就好。好心情对于妈妈和宝宝来说比一顿大餐要重要的多。

2借助高效工具。

这里的工具包括三方面。第一方面,哄娃的工具――婴儿背带、婴儿车和玩具。如果到了饭点,放不倒这个磨人的小妖精,可以把他放进婴儿车里,让宝宝待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既可以解放双手去做饭,又可以保证宝宝的安全。宝宝大一点,会自己玩之后,就需要玩具君上场了。第二方面,做饭的工具――电饭锅,高压锅之类。把食材放进锅里,通上电就可以了,方便!第三方面,“人力工具”――宝爸。宝爸的作用可就广泛了,买菜,哄娃,做饭,洗碗,哪里需要点哪里。

3、家务事也是早教好素材,不妨让宝宝也参与到家务中来。

妈妈们也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形,你在厨房忙的不可开交,可是娃就是没你不行。一手抱娃一手炒菜应该是每一位妈妈都会的绝活。其实,家务事也可以用来给宝宝做早教啊。做饭的时候可以一边准备一边跟宝宝讲述,西兰花是绿色的,可以补充维生素C;胡萝卜是红色的,里面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A,对我们的眼睛很有好处呢……妈妈讲的声情并茂,宝宝听的不亦乐乎,对宝宝的认知和语言能力都是不错的刺激。还可以让宝宝用小手摸摸各种不同的食材,对宝宝的触觉也是很好的锻炼呢。宝宝大点之后还可以让宝宝帮忙打下手,在玩中锻炼宝宝的自理能力。

女儿上初一,班里评选优秀班干部,得票最多的是副班长方同学。这位方同学我早有耳闻,做班长尽职尽责,组织管理能力很强,在班里很有威信;为人仗义,爽朗大方,喜欢帮助同学,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方妈”。

方同学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因为家里弟弟尚小,父母工作忙,有时候来不及做饭,这时候方同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饭,她小小年纪锅碗瓢盆就操纵得得心应手,做一桌家常菜不在活下。

自小就会做饭,帮爸妈分担家务,让方同学小小年纪就能独当一面,这样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让父母放心。

                       

2

我想起我的一位初中同学——韩同学。韩同学性格很独立,也很要强,上课总是积极回答问题。她也是自小就会做饭。上初中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早起做早餐,不仅做自己的一份,还要做晚起一点的弟弟妹妹的早餐。

我问她,她的父母为何不给孩子们做早饭,她说,她的父母工作非常辛苦,非常累,她上学反正都会早起,自己做饭,还能让父母多睡一会儿。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同校不同班,她读理科,我读文科。

高二的时候,新加坡政府SM2计划的橄榄枝也伸到了我们学校,他们的目标的是招考中国大陆的优秀理科生赴新加坡学习,由新加坡政府提供学费生活费,学生读一年后进入新加坡的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在新加坡工作六年。之后,可以回国,也可以继续留在新加坡。

韩同学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他们的考试,去了新加坡。

在1998年的内陆小城,对于苦苦挣扎在备考沼泽地的我们来说,韩同学的鲤鱼跃龙门着实让人羡慕嫉妒恨。

多年以后,听到她的消息,她已留在新加坡结婚生子,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3

朋友的孩子萱萱自小也会做饭,但却是另外一种情形了。朋友和她的老公工作清闲轻松,可是却没有一个人会早起做饭给萱萱吃。要么是送孩子路上买点早餐让孩子果腹,要么是孩子自己早起下面条吃,并且要多下两碗留给还没起床的爸妈。

平时,他们家厨房几乎不用,点外卖、去外面吃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萱萱想吃点家常菜,只好自己动手。对于萱萱会做饭这一点,朋友倒是非常得意,觉得自己教子有方,还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殊不知,萱萱来我家看到我为孩子精心烹制的美食有多么羡慕,还不无埋怨地说:我爸妈就不会给我做这么好吃的饭,想吃我还得自己做。我看到孩子在说这话时眼睛里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忧伤。

萱萱和女儿同年,不是很开朗,喜欢玩手机,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在班里表现也不积极,不喜欢参与班里的任何活动,是一个比较沉默的孩子。

                 

                          4

日本女孩阿花5岁就会做饭的故事让很多父母为之飙泪。阿花的母亲千惠身患重病,为了让幼小的女儿学习力所能及的厨艺,在阿花5岁的时候,把准备早餐的工作交给她。她教女儿如何拿刀,如何洗菜,如何做饭。第一次看到阿花用刀的样子,母亲千惠说:相当吓人,可还是忍住没出声,也没伸手。

千惠认为,会做饭就意味着能活下去,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2008年千惠去世,在千惠一家人共同编写的《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一书中,提出了教育孩子的理念:爱孩子,就要教会孩子独自生存的能力。

现在阿花生活的很好,她早上五点起床做早饭。她说这是她跟妈妈的约定,而做饭的时刻“真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候了!”吃完饭,弹会钢琴,稍微学习一会儿,然后到学校去。看到女儿现在的生活状态,千惠在天上也会微笑吧!

                   

5

阿花的故事告诉我们:孩子想不想做饭,会不会做饭,必须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引导,“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的父母,爱孩子的父母,会早早的培养孩子会做饭会做其他家务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威伦特花费了40多年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波士顿少年,结论是:从小爱劳动,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不爱劳动的孩子多2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很多,生活过得美满充实,因为劳动能使孩子获得各种能力,感到自己对社会有用。

而作为家务劳动当中核心一环的做饭,对孩子的成长更是好处多多。

如果一个孩子会做饭,在做饭的过程中训练双手的灵活性,手上的神经束通向大脑,会促进脑神经元的发育和完善;而熟练掌握做饭步骤,并学会统筹兼顾,这种能力又会在各种场合迁移。

如果一个孩子会做饭,在做饭的过程中犯错、纠错,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在谈到如何教育自己儿子小卡尔的时候说: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只在某一个阶段,才可以做某一件事情。这种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我向来都不这样认为,我看重的是在卡尔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起他的自信心。

如果一个孩子会做饭,就不会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恶习,就不会事事依赖父母,变成人人唾弃的“啃老族”。最近爆出的“被母亲圈养家中,26岁还穿纸尿裤的小伙”估计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

如果一个孩子会做饭,他会在做饭中体会三餐之来之不易,更能体谅父母的辛苦;如果一个孩子会做饭,在人间烟火气的熏染中,他对尘世的幸福会有更深的体会,也更热爱生活。

                   

6

让孩子爱上做饭并不难,父母要善于抓住契机,在幼儿模仿大人游戏的阶段,就要对孩子积极引导,从认识厨房开始,逐步过渡到洗菜切菜,使用燃气。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对做饭产生兴趣的时候说:小毛孩能干什么,别帮倒忙了,一边玩去。这种不经意之举会挫伤孩子学做饭的积极性,长大之后孩子只能对大人做饭袖手旁观了。

培养孩子爱做饭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父母不断地强化。但是父母一定不要把孩子当做劳动力来使唤,就像上文所说的萱萱,她母亲美其名曰的“自立教育”,实则是对自己应负责任的逃避。

父母尚且不把做饭当成对家人爱的表达,而是当成避之唯恐不及的苦差使,孩子如何能感受到爱,如何在做饭中体会到乐趣?父母尚且不负责任,潦草应付生活,孩子如何自足自信,如何获得生活的热情?

培养孩子爱做饭的习惯,也不要把做饭当作惩罚孩子的手段,更不要用物质或金钱来强化,而是用表扬、鼓励等方法来进行强化。

总之,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