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为什么要“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

孩子 0 52

农村家庭为什么要“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第1张

农村家庭为什么要“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
导读:一直以来,农村众多父母都没上过几年学,文化自然也不高,但对于孩子上学这件事,却一直有着一种执着:只要孩子能读书,会读书,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为了供孩子读书,他们总是心满意足的吃苦耐劳。他们并没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那样的真知远见,只是

一直以来,农村众多父母都没上过几年学,文化自然也不高,但对于孩子上学这件事,却一直有着一种执着:只要孩子能读书,会读书,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

为了供孩子读书,他们总是心满意足的吃苦耐劳。

他们并没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那样的真知远见,只是抱着“自己已经种了一辈子地,不能让孩子也跟着吃这样的苦”的决心,毫无怨言、不求回报地供孩子读书。

在农村艰苦的生活让他们知道,穷人家的孩子只有靠读书,上了大学,才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能不用过这样辛苦的生活。

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因为想走出农村,读书就是他们出人头地最好的方式!

就像《你好,旧时光》里面,教导主任发现了楚天阔和凌翔茜的恋情后,决定撤掉楚天阔学生会主席的职位,而因为这一职位能给高考加分,楚天阔稍加思考后,就甩锅给了茜茜。

我并不想批判楚天阔的自私和不担当,因为他来自一个社会底层的家庭,通过高考上大学,是他唯一的出路。他不能在高考这条路上出一点差错,因为家庭的贫穷告诉他,哪怕是一厘米的差错,他的未来都可能差之千里。

这也是现代众多农村家庭的一个投影,父母没有多少文化,家境也很一般,孩子如果不读书,就会和父母一样在最底层无所作为地过每一天,甚至更差。

就像我的父母,他们虽然早早来到城市打工,但他们也没读过多少书。在出来打工、结婚,并有了我之后,他们坚信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所以他们希望我能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赚大钱。他们常对我说一些很土,但是很实在的大道理:

“你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我们以前过得很憋屈,就是因为没读多少书。”

“只要你愿意读,我一定不让你受委屈。”

“我去借钱都会供你读,只要你好好读书。”

感谢每一个“砸锅卖铁”供孩子读大学的父母,是你们给了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拥有更好的未来。

近年来,年轻人进城成了主流趋势,家长也希望孩子在城里上学,这是因为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差吗?依我看,大可不必对农村老师的教育水平做出这种质疑。

现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也对农村教育颁布了许多优惠鼓励政策和帮扶计划,“扶贫先扶智”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在国家和政府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到最艰苦的农村任教;乡村教师也有城市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能得到统一的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乡村学校硬件设施越来越齐全,越来越向城市学校靠拢……种种趋势都表明乡村学校越来越好,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越来越高了。以前乡村教师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消息闭塞跟不上时代潮流,这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淡化了。可以说农村老师的教育水平并不弱于城市老师,甚至在教孩子课本以外的内容例如生活技能、人际交往、对抗挫折等方面时还比城市老师更胜一筹。

那为什么家长还是这么热衷于把孩子往城里送呢?这并不是教育水平的问题。一方面,城市比农村有着更多机遇,在城里生活的孩子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城市学校有很多学科竞赛、兴趣比赛;孩子在城市上学就能和城市孩子结交;城市学校有着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增长见识……这些都是在城市上学的好处。另一方面,城市拥有比农村更健全的基础设施,有舒适便利的生活条件,家长们希望孩子在城里上学,能走出农村,在城里扎根,在城里生活下去。许多家长一辈子呆在农村,没有见过世面,希望下一代能走出大山就是他们一辈子的追求,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因此把孩子送进城上学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另外,也不排除有部分家长盲目跟风,萌生了“看见隔壁邻居的孩子都去城里了,我的孩子也要去城里”的想法;或是虚荣心作祟,觉得“城里什么都好,孩子在城里读书我骄傲”。

总之,我认为农村老师的教育水平不屑于城市老师,农村学校的孩子也有着城市学校孩子所缺少的淳朴善良和天真快乐。家长把孩子送进城里上学,并不是因为农村老师的教学水平差,而是希望开阔孩子的视野或是希望孩子走出农村。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上学,都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条件,只要努力学习,都会有出息,都会有光明的前途。

分两种情况:01、如果有条件的情况自然要送孩子进城读书;02、如果没条件的话也只能让孩子在农村上学了。这个要根据你自身的情况来定的,不过肯定让孩子进城读书要比在农村读书好一些,所以尽量让孩子进城读书。

01、有条件的情况自然要送孩子进城读书

既然你已经知道了农村的教育资源很不好,而且你自己也有条件让自己的孩子去城市里上学,那么肯定是首选让孩子去城里上学的。毕竟大城市里的教育资源好更好一些,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是比较好的。

在教育方面这块,早点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孩子也早点受益。如果时间方面拖得太久的话,孩子即便是到了城里上学,也很容易因为之前教育不到位,导致赶不上其他人学习的进度。

02、没条件的话也只能让孩子在农村上学了

如果实在是没条件的话,那也只能让孩子在农村上学了,因为现在在城里读书,有的地方还是比较严格的,会需要城里户口,否则的话,就只能让孩子自己努力考到城里了。

因为农村的教育方面落后,就导致了孩子学习方面很容易赶不上,而且有些孩子就算是在农村学习非常好,到了城里也是很容易跟不上,因为城里教育资源比较好,而且还有各种补习班,人家的学习自然就好了。

所以是否要让孩子进城里读书,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有条件的情况下,肯定是要让孩子进城读书的,因为孩子只有接受的教育好了,以后才有可能考上好的大学,从而拥有好的前途。如果实在没条件的话,也可以延后让孩子再去进城读书,可以先创造下进城的条件,尽量让孩子进城读书。

农村孩子跟着父母进城打工,最大的问题是读书

很多农村孩子,父母都在外打工,不得已,也只有把他们带着去城市,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读书问题,面对读书,外来务工者也有特殊的待遇,也就是如果不是买房落户,或者没有单位统一费他们报名读书,那么他们读书的问题,就是大问题。

城市公立学校几乎满足不了这些外来务工的孩子

很多城市里,基本上公立幼儿园是很少的,仅仅能够满足当地的居民或者一些企业事业单位,但是作为一个仅仅是打工的外来务工的农村人,他们的孩子,上幼儿园就是最大的问题,按照一些招生的条件,他们是没有资格,也报名不上幼儿园的,而且在很多地方,私立幼儿园是比公立的多,目的也就是为了满足这些外来务工者,但是费用问题就是很大的问题。

私立幼儿园,一个月费用上千

其实为了读书,大家不管是花费了多少钱都无所谓了,关键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到一个环境不错的幼儿园,但是在城市,读书费用基本上是农村的几十倍,很多人的目的不是希望把孩子留在农村,希望在身边也能更好的照顾,尽管如此,在城市为了给孩子读书,也是费了不少心,不光报名挤破头,甚至很多人,宁愿花钱在城市买个房子,最后还是不能让孩子就近入学。

不得不说,很多城市,在这方面确实不够完善,虽然在各方面都有进步,但是在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上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帮助,只能选择私立学校,花费昂贵的费用,这也就没什么了,但是在后面的小学初中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平衡的地方,让农村孩子,在城市处处为难,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得花钱办事,甚至一些学校花了钱不一定能读。

很多人想象,哎,还是农村方便,读书不但免费还不用担心,基本上都是同样的学校,大家都平等地接受教育,在城市,他们才清晰地看到,什么才叫做不是一条起跑线,在农村现在学生不多,自然大家都能上学。

但是在城市,仅仅能够满足城市人口的学校,面对这么多的外地,外来务工子女,确实难以接受,也不是城市的错,而是更多的设施需要完善,也不是农村孩子进城读书有错,只不过他们也同样应该有机会享受同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