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做手工送同学,被同学拒绝,家长怎么办?

孩子 0 49

宝宝做手工送同学,被同学拒绝,家长怎么办?,第1张

宝宝做手工送同学,被同学拒绝,家长怎么办?
导读:宝宝做手工送给同学是一种很可爱的行为,但是并不保证每个同学都会喜欢或者接受。当你的宝宝的礼物被同学拒绝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不要责备孩子: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孩子们都会在某些事情上犯错。如果孩子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作为家长,尽量不要责怪他们。理

宝宝做手工送给同学是一种很可爱的行为,但是并不保证每个同学都会喜欢或者接受。当你的宝宝的礼物被同学拒绝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不要责备孩子: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孩子们都会在某些事情上犯错。如果孩子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作为家长,尽量不要责怪他们。

理解同学的想法: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往往很不一样,有时候他们可能只是不喜欢宝宝做的手工品,而不是针对你的孩子个人。

给孩子鼓励和支持:这时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情感,并告诉孩子他们很勇敢、很可爱。鼓励孩子不要放弃自己的好习惯。

重视礼物的意义:礼物不一定要让对方接受,但是它们总是代表着一种爱和关心的表达。父母应该对宝宝的努力和用心表示赞赏,帮助他们理解礼物背后深刻的意义。

给予鼓励和建议:告诉孩子在今后制作礼物时,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制作能够让别人喜欢并且能够使用的礼物。

总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并教他们如何处理不同的情况。

 案例回顾

8岁童李小欢私自偷家长300元购买玩具,随后家长发现后与商家协商退钱遭到拒绝。最终,在消委会调解下,商家返回八成货款给家长。不过商家反映称,由于自己并没有诱骗孩童购买玩具,也不是强制孩童消费,所以消委会和家长索赔并无法律依据。

商家退还了大部分货款却有质疑

8岁的李小欢一周前私自从父母处偷拿300元,分别购买了一个198元的陀螺玩具以及60元的玩具。当他父亲发现孩子购买高价玩具后,便找到出售该玩具的商家,并提出退还198元的陀螺玩具,要求商家退还货款,而商家并不认同其

 律师解答

当事人只有8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他属于无完全行为能力人(无法对自己做法负责),所以要求商家退款是合理的。不过在法律上,适用于10岁以下(含周岁)和10岁以上小孩的行为能力判断是不相同的,并不是只要16岁以下父的看法,拒绝退款。

为此李父寻找到区消委会,经消委会调查后,确定双方都应承担责任。首先确定其父亲存在监管不严责任,同时又指出商家销售产品时,不确定小孩是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就销售高价玩具,所以商家做法也是不正确的,应退的都可认为是无完全行为能力人。

就这个案例而言,由于8岁的小孩没有货比三家的能力,一次性购买近300元的玩具,对于该年龄段就属于大宗商品,就可以初步判定他没有自行承担的经济实力,也超出他实际认知能力,即便商家不存在诱骗等行为,根据法律,如果家长要索赔的话是不能予以款。最后经商定,李小欢将198元陀螺玩具退还给商家,但鉴于玩具已经使用过,商家答应退还了大部分货款。

小学生收到同学送的礼物,家长可以这样教育:贵重的礼物,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且了解一下这个礼物的来由。最好和对方的家长沟通一下,教育孩子,小小年纪不要乱花钱。

如果是一般的礼物或者是同学用心制作的礼物,那么就教育孩子开心地收下,并且让孩子有礼貌地感谢同学的送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