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八个月父母带,过年了老婆坚持要带孩子去外婆家怎么办?

孩子 0 48

孩子八个月父母带,过年了老婆坚持要带孩子去外婆家怎么办?,第1张

孩子八个月父母带,过年了老婆坚持要带孩子外婆家怎么办?
导读: 过年了去外婆家这不很正常吗? 第一,可以让你妈妈休息一下。 第二,让孩子和他妈在一起增加母子情。 又不是不送回来,即使真的让姥姥带,你们家不更轻松吗? 你的意思是,儿媳妇过年在她娘家过吗?这有什么想不开的?在哪过都一样,别

过年了去外婆家这不很正常吗?

第一,可以让你妈妈休息一下。

第二,让孩子和他妈在一起增加母子情。

又不是不送回来,即使真的让姥姥带,你们家不更轻松吗?

你的意思是,儿媳妇过年在她娘家过吗?这有什么想不开的?在哪过都一样,别为这个纠结。过年虽然人多热闹,但是,人累谁知道。

是你老婆不懂事。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带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挺辛苦的。

更重要的是爷爷奶奶心疼孙子那份重心,爷爷奶奶照顾孩子每个细节,他们都会倾心倾力,无微不至去做。

老人照顾自己的孙子,不会涂什么回报,只想减轻儿子儿媳肩上的负担。

也可以花钱给保姆带,当爷爷奶奶的不放心,再累也不愿意让自家孙子受委屈。

这样爷爷奶奶心里想的就是自家后代,做为儿子儿媳就不能照顾照顾老人心情吗?

过完大年三十,初一;初二都能带着孩子去给外公外婆拜年。这样安排也合乎中国传统的礼仪,又不伤爷爷奶奶的心。

再说,你也有老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你的孩子会跟着学习,你就不怕你的孩子比你更不懂事!

世间的人,都要以心换心,千万不要自己的任性,伤了老人的心。

看了你的问题,大意是:你们夫妻都在外面工作,女儿八个月大了,在老家,平时都是奶奶带,现在你们回老家了,你们带孩子,可是孩子认人了,晚上你们哄不睡,而老婆又执意要回娘家过年,她弟弟来接,即使女儿不带过去,她也要回娘家陪父母过年,而你认为,女儿在哪你在哪,现在有了分歧,你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是这样吗?

其实,这一段话看着简单,内涵很丰富,应该还有一些没有说出来的话吧?但不管怎么样,你现在都是在拿着孩子说事儿,你得问问你自己:你是怎么打算的?

现在交通很方便,小舅子还有车,既然愿意接送,应该路不远,你大可以和父母商量:她想回家陪父母过个年,如果她家中午过,你们就中午过去,晚上回来陪父母过;如果她家晚上过,你家就可以中午过,晚上你们过去,初一再回来,不就都顾全了?

如果你坚持,她是你家媳妇,过年一定要在你家,你就是老封建了。一样的生养,一样的培养,人家女儿咋就不能陪着父母过年了?二十年以后,你女儿也得嫁人,也嫁一个你这样的,你该作何感想呢?

世上的事儿总有办法解决,只要大家都能够退一步,退一步就海阔天空。如果大家都较劲儿,最后小疙瘩挽成了大疙瘩,就会影响感情了。

所以,对你媳妇说,媳妇在哪里过年,你就在哪里过年;你们在哪里过年,女儿就跟着在哪里过年,哪怕是哭,哪怕是闹,哪怕是不睡觉,也得带着,你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利用假期好好弥补一下吧!

再说了,自己不被缠一缠,怎么知道养大孩子不容易,是一件十分浩大的工程哦!

你的所有理由和借口加起来就一句话“你觉得她嫁到你们家就不想让她回娘家。”

所有的话语都是为了让最后说出来的话语显得合情合理吧?所有的借口都是为了说出最后那句“不让回娘家过年的话语。”不要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不要说服不了就试图道德绑架。

第一,你说女儿八个月,一直由你妈带,晚上哄不好。

你家孩子一直是你妈带着吗?还是她只是还不适应由你们来带。你试过两次了?是一直让她哭坚持带着,还是看她哭了就交给她奶奶带了?我觉得你更多的可能选择的是后者吧!

在这里我不否认奶奶对于孩子的付出,照顾孩子的细心,但是我觉得谁都无法替代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孩子可能已经习惯了奶奶的照顾,一时间不喜欢妈妈的靠近,也是有的。这一情况恰恰说明应该让父母和孩子多多相处,让孩子多多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

第二,你觉得现在没有车,去她娘家不方便。

那你什么时候可以买车?说句不好听的,你一辈子买不了车,是不是你老婆一辈子都回不了娘家过年。能力不行,屁事还多。请问是谁给你的勇气,梁静茹吗?

你没有车,她弟来接,你以孩子晚上可能会哭,可能会被大半夜送回来为由不让媳妇带着孩子回去。那她现在一个人回去,你没有后顾之忧了,你为什么还不同意?你又舍不得女儿了,你外出打工的时候带着孩子?你一回家就和孩子亲到寸步不离的地步?

孩子不习惯可以哄;没有车可以想办法,但是一颗不想让媳妇回家的心怎么都改变不了。

要想让媳妇心甘情愿地为你家付出,你就要拿出对你父母好的劲头,加倍地对她的父母好。想想她也曾是她爸妈手心里的宝,你们现在一年到头都在外面打工,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你想陪着你的父母,她就不想陪着她的父母。

一声妈千斤重,叫你一声你敢应?“妈”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多的是爱和付出。不要说什么“婆婆也是妈”的鬼话。她敢对着她妈发脾气,发了脾气她妈依旧爱她,你妈能吗?她妈无论多晚都会为她留一盏灯,只要她说她想吃,她妈毫无怨言的为她洗手做羹汤,你妈会吗?

不要说“嫁到你们家,你妈就是她妈。”那我问你,你娶了人家的女儿,丈母娘是你妈吗?做人不要太双标。更何况你每次去丈母家都被奉为上宾,你媳妇在你家又是什么样的待遇?

从血缘、亲缘上来说。孩子应该和你媳妇更亲——他在你媳妇肚子里面呆了10个月,你媳妇还经历了腹开八层或者宫开十指。那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好点的会觉得媳妇辛苦了,不好的还会觉得媳妇矫情。孩子生出来就跟你姓,你现在还不让孩子和她妈亲,阻止孩子回外婆家。请问你是处于什么心理?你是站在什么立场?

过年回那个家,一直都是困扰小年轻的难题。我觉得那个父母都应该得到陪伴,那个父母都应该得到重视。回哪个家过年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对方心中有没有你。

唯有爱和关怀能解千古难题。

愿每个儿女都能得偿所愿。

愿每个父母都能儿孙绕膝。

你跟你妈孩子天天见面,尽管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你老婆估计跟丈母娘应该是聚少离多吧,再说了,你父母也可以借机休 养生 息一下,何乐不为呢?……

看完你写的,觉得你的标题应该改成:过年了 老婆坚持要回娘家陪她父母过年 怎么办?

我来捋一捋啊

你和你老婆无法哄孩子睡觉,会一直哭,不睡。所以,孩子晚上还得继续由奶奶哄睡。

即使带走,晚上也得返回来。否则就会出现晚上哭和不睡的问题。

老婆说 实在不能带孩子也可以,那她自己回去;你也不同意,因为你要跟女儿在一起。

我实在没明白你的点,老婆又没有要求你跟她一起回去。

她自己回去 ,缓解了她的思家之情,保证了女儿晚上的睡眠,也满足了你一定要跟女儿在一起的诉求。这是成本最低 效果最好的办法了,你却要用“拥有车”来解决

疫情之下,赚钱不易。谁都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经济什么时候能恢复到一年前。

要是你一直没有攒够买车的钱,那老婆就都不回去了么?

最后建议,她想回去,就让她回去吧。至于回去待的时间长短,你们都可以好好协商。

女人的娘家也是娘。过年了想看看自己的娘,是人之常情。

看你的描述给人的感觉是你很自私,只从你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孩子八个月大了,一直由你妈带,这个时期孩子也认人了,这么大的孩子平时跟着谁,谁给喂奶,就认谁为妈,这是孩子感觉上的妈妈。孩子这么小,你们两口子把孩子扔在家里,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太好的,这容易造成孩子对爸爸妈妈生疏,并且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是需要后期付出很大努力也很难修复的。

因此,现在都回来了,多跟妈妈没什么不好,刚开始孩子不适应是正常的,这就需要做妈妈做爸爸的多付出一些,用心让孩子感觉到你们对他的爱,慢慢修复这种 情感 。

过年了,有弟弟来接,你媳妇的亲弟弟,肯定她是信任的,姐弟之间的 情感 只有她知道,你可能有些见外了,如果实你弟弟接你们,是不是你也不会感觉见外呢?能回去,带着孩子带着媳妇回她娘家看看,也让姥姥看看孩子,可以在那少待两天,然后再回家,不是更好,不知道你们纠结什么。

做为一个男人,女人怀孕十月度过鬼门关辛苦生了孩子,还在孩子这么小就出去打工,也很不容易,这么小的要求,你应该权衡好,这个家需要你去负责任,需要你去担当,希望你能更全面多为你的小家,从你的孩子,你的爱人这里考虑一些,你的家会更幸福,安定。

换位思考,体会一下你老婆的想法。

这已经明确表示了你老婆的意愿: 无论带不带孩子,她是一定要回娘家的。

这么看来,你拿着孩子说事有点不厚道,为什么你老婆这么坚持要回娘家,你有想过背后的原因吗?我觉得这才是症结所在。

找到原因才好解决问题,好好和你老婆沟通一下,看看为什么她对回娘家一事这么执着。

一般来说,孩子妈妈都是最先考虑孩子的,孩子在哪里适应得好就回哪里,但是你家这样的,即使不带孩子也要回娘家的,真的不多。

带孩子不容易,何况你们的孩子才8个月,也不是你们带在身边的。

一般说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没有哪个妈妈舍得这么早就为了生计离开孩子。再说了,孩子不是你老婆一个人的,你也有责任,在你的问题里我没有看到你做了什么,反倒是对你老婆的指责不少。

婚姻不易,带孩子更不易,适当妥协没有什么不好。

你觉得女儿在哪,家就在哪。可我觉得妈妈在哪,家就在哪!幼小的孩子应该跟妈妈在一起,虽然孩子在哭,你让孩子选,还是会要妈妈!

如果外婆家不是特别远,就让弟弟来接。东西准备齐全,热水,奶粉,尿不湿……小朋友八个月在路上基本睡觉,累了下车透透气,问题不会太大。

我家就是不到一岁回的老家,火车加 汽车 ,孩子跟着妈妈,一直都很乖。

还有你担心孩子晚上哭,你们两口子搞不定,我倒觉得这是个机会,给你们和孩子亲近的机会。你和媳妇都要学习怎么照顾孩子,就是忙到夜里一宿不睡,抱着孩子瞎溜达,自己困到崩溃,也要学会自己带娃。

你想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就不哭了,看着像心疼孩子,感觉更像是当父母的在逃避责任,偷懒。

经历了生子,每个女人都很脆弱,需要到她的港湾里寻找力量,那是她的家,那里有丈夫给不了的东西。希望你能克服困难,陪妻子走这一趟。

应该的。

家庭中没有其他家长可以照顾大的孩子,是需要把大的孩子送到外婆那边,让外婆照顾的。

照顾孩子应该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节点,让孩子懂得敬畏,建立起对世界、对社会的安全感,还要与孩子做知心朋友,给予朋友式的帮助,积极正向的鼓励孩子。

如果小孩子没有心理准备的话,就会出现心理阴影。甚至会出现恐惧,不自信的状态。

所以建议宝妈还要和孩子多住一段时间。在外婆家多住一段时间,对孩子的适应过程也会有一个帮助。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越来越不喜欢去奶奶家?同时,我和外婆家也不是很亲近,这让很多人想不起来为什么。甚至有些孩子一年也不能去外婆家一次,但是这种情况真的让一些长辈很害怕。但是有些长辈无论怎么想都想不出原因。

为什么大一点的宝宝不喜欢去奶奶家?父母要注意不要生气,冷静思考

1路很远

有的孩子的母亲选择远嫁,离娘家十万八千里。以前有一些孩子从小就喜欢去姥姥家,经常和妈妈一起去姥姥家,但是长大了就要哄孩子去姥姥家。即使他们骗他们去了地方,孩子们看起来也不情愿。

有些远方的母亲一年只回娘家一次,但此时带着孩子,孩子不愿意去。

路途遥远,有些要很长时间,也让孩子觉得路途遥远很无聊。但同时也有一些孩子经常喜欢出去逛逛,对于远房亲戚,更喜欢和父母一起去。

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去,一路上要换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的孩子晕车,或者小时候经常去,感觉路上没什么新鲜事。变化慢慢失去了好奇心,也失去了希望。

2社会发展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电脑、电视等。已经成为一些家庭的必需品。有些孩子沉迷于一些游戏或电视,往往无法自拔。

有时候没时间吃饭,孩子更没兴趣去姥姥家。有的孩子心里会想,不如在家玩游戏,看一些在学校想看但没看过的电视剧!

至于姥姥家,如果去姥姥家,就不会像在自己家里那么随意了。虽然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总有一点点尴尬,一点点克制。所以有些孩子不想去奶奶家,更喜欢在自己家里看电视或玩游戏。

他们不愿意面对这些互动,有些孩子甚至讨厌他们。也有可能,你可以在自己家里,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3奇怪的感觉

在外婆家,我总是从东问西问。有些长辈不仅要问学习的问题,还要问一些生活的问题。有的孩子说,‘我在姥姥家一点都不舒服,总觉得自己是外人,可姥姥家没有,我却很舒服!中国,'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已婚的女儿就像被泼出去的水。她结婚后是外人,所以孙子孙女都是外人。

有些奶奶会做一些不能一视同仁的事情,比如对待孙子女和孙子女,也就是说他们感情不同。奶奶和孙子是直系亲属,但孙子不同。他们在给压岁钱时不会得到平等的对待。他们总会给孙子很多压岁钱,但比孙子少。有些奶奶总是给孙子吃肉而不是肉。也许这就是我长大后不想去外婆家的重要原因。

4培养孩子的情感

有些有经济实力的家庭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到一些机构或者学校学习礼仪。这些都会把孩子培养成懂礼仪,越来越尊重长辈的孩子。

如今,孩子们整天呆在家里,所以出现了一些热门词汇,如“宅男,宅女”。孩子沉迷网络,不与真人接触,不会慢慢与人交流。慢慢变得内向。

孩子需要稳定的环境,需要见更多的人,需要认识更多的人。多和人交流。融入社会,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提升心理素质,无论是同龄人还是长辈,总能优雅大方的谈吐,展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结:

现在的孩子越长大越不喜欢去姥姥家。这只是给一些孩子的,有些孩子特别喜欢去姥姥家。也许现在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不想和别人过多交往,但是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能够经常与人交流,善于与人交流。否则会成为一个孤立的人际孤岛。但是孩子不想去,家长不应该强求,应该慢慢引导!

博兴小孩出生到姥姥家报喜习俗

1产儿报喜

产儿报喜,一般是第一胎婴儿出生后,其父备红鸡蛋(染红的熟鸡蛋)去孩子外公外婆家报告喜庆,等于昭告亲朋好友,家里添丁。

2洗三

洗三,汉族生育习俗。在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3送粥米

送粥米,已婚女子分娩,第五天或第七天(县城一带忌七日)娘家备米、面、鸡蛋等食品和一块衣料前往抚慰,称“送粥米”,或作送祝米,又称送米、送汤米、送糖米、送米糖、下汤、送乳汁米、看欢喜、吃面、吃大面、做日子等。

4满月酒

满月酒,古代汉族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度过了一个难关。这个时候,家长为了庆祝孩子度过难关,祝愿新生儿健康成长,通常会举行满月礼仪式。该仪式需要邀请亲朋好友参与见证,为孩子祈祷祝福。这就是“满月酒”的来源。现如今,人们为庆祝宝宝出生一个月而设立酒宴,这个仪式便称为“满月酒”。

5接满月

接满月,按照民间传说,婴儿满月的时候,是一个坎,会有鬼神来小孩家吓孩子。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侵害,外婆或者姑姑要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住几天。取得时候脸上抹点黑魔,回来的时候搽点白粉,寓意还越来越富态。有的地方外婆要送两个生鸡蛋让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了扔了,顺便帮着外婆家把灾难带走。

6过百岁

过百岁,汉族民间在婴儿出生后的第100天,举行庆祝仪式,预祝婴儿无病无灾、长命百岁。这种习俗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盛行。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被请来参加宴会。来宾自然也要携带礼物,还要给婴儿红包儿(礼钱)。特别是婴儿姥姥家,除送衣物外,长命锁是必不可少的贺礼。此外,还要订做100个寿桃,装两个捧盒与另外一棒盒寿面、一捧盒肉或其它食物派人挑送到外孙(女)家。穿“百岁衣”是“过百岁”的另一道风景。它又称“百家衣”、“百衲衣”,是用各种颜色的碎布块缝制而成的,形状很像僧衲。这些布料不一定非得从百户人家讨得,只是要求所敛布头的人家越多越好,布的颜色越杂越佳。花布中唯有紫色最难讨换,因为“紫”的谐音为“子”,人们不愿把子送人,所以只有到孤寡老人家才能讨来:人家那也是为了行善积德才出手的。

7抓周

抓周,中国传统风俗,现是东亚国家一种小孩周岁时的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魏晋南北朝时已存在,“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现在也有些会放鼠标、牙刷等现代物品,也有些会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 

前段时间朋友跟我抱怨,女儿不愿意去外婆家了,怎么说都不去。甚至许诺女儿,只要她去外婆家,就给她金钱奖励。可这小财迷,打定主意就是不愿意去。朋友就很无奈,这小姑娘之前最喜欢去外婆家,现在为啥就不肯去了。难道是年龄长了,不愿意走亲戚了?可外婆家,咋就不能去了?而且外婆对小姑娘好的没话说。

这次因为特殊情况,过年的时候都没去外婆家,现在好不容易可以去了,外婆也很想她,这小姑娘就是不愿意去。朋友说到最后,就要说不孝顺啥的。我看她越说越严重,就赶紧制止她。其实,孩子长大后不愿意去外婆家是很普遍的事情,因为很多孩子在青春期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等到再长大点,就不会这样了。

再者,孩子不愿意去外婆家,并不是不孝顺,也不是不想去,而是有苦难言。为什么会这样说?看完孩子的表述家长就明白了。

外婆对孙子和外孙做不到一视同仁

孩子很敏感,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他都能感受出来。再加上,他们的观念就是谁对自己好,自己就对谁好。所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外婆不能一视同仁地看待孙子和外孙,就会让外孙特别反感。

就像朋友家的孩子,她说她在外婆家的时候,外婆煮艾草给他们洗澡,把第一遍煮的水,给舅舅家的孩子洗。等他们洗完了,才让她用剩下的水洗。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在很多事情上,外婆都是把自己放在最后。

谁都想成为最重要的那一个,孩子也不例外。在自家是小公主,去外婆家就成了最无关紧要的一个。这种心理落差,让孩子们不愿意去外婆家。

不喜欢外婆家的舅舅和舅妈

很多孩子不愿意去外婆家,倒不是因为外公和外婆,而是舅舅和舅妈。有些家庭,舅妈是很不讲道理的人,看到大姑子回娘家,跟欠他们钱似的。而且说话语气比较冲,给人的感觉很不友好。或许这些大人之间不会计较,就当没看见。但孩子因为年龄小,就比较在意。所以就导致在最后,因为不喜欢外婆家的舅舅和舅妈,就不愿意去外婆家。

在外婆家不自在,有约束感

有些孩子不愿意去外婆家,并不是因为人,而是因为碰上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敏感且高冷,看似外面强硬,实则内心脆弱。特别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人关注最多的就是成绩,无论什么时候去,都会绕到这上面去。

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最讨厌别人谈论自己成绩。无论好坏,就是不想别人知道。高冷的他们也不喜欢人际交往,说互相奉承的话。出于此,他们也不愿意去外婆家。

孩子不想去外婆家,无非以上几个原因。当孩子不想去的时候,父母也不要强逼着,不愿去就不去。等过了这段自己都能别扭的青春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