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给小孩压岁钱_春节发红包的寓意

孩子 0 40

春节为什么要给小孩压岁钱_春节发红包的寓意,第1张

春节为什么要给小孩压岁钱_春节红包的寓意
导读: 小朋友应该是最期待过年的的群体,因为过年不仅有吃不完的零食,还能拿到长辈给的红包,别提多高兴了,那么你知道 春节 为什么要给小孩压岁钱吗我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春节为什么要给小

小朋友应该是最期待过年的的群体,因为过年不仅有吃不完的零食,还能拿到长辈给的红包,别提多高兴了,那么你知道 春节 为什么要给小孩压岁钱吗我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春节为什么要给小孩压岁钱

春节发红包的寓意

压岁钱的民间传说

春节发红包的吉利数字寓意

过年给孩子包红包小细节

一、春节为什么要给小孩压岁钱

压岁钱,又称“押岁钱”、“守岁钱”等,是年俗的节物之一。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压岁钱历史起于汉代,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

二、春节发红包的寓意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压岁钱,汉族年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

三、压岁钱的民间 传说

关于压岁钱的来历,民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 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 除夕 出来祸害小孩。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

四、春节发红包的吉利数字寓意

168——100+50+10+5+2+1=168。即用一百元、五十元、十元、五元、两元、一元纸币包成的168礼金。寓意一路发。

188——“100+50+20+10+5+2+1=188”,即在“168”基础上再加上二十元纸币的“188”。寓意要发发。

366——取尾数顺顺利利的寓意。

400——寓意四季如意。

600、666——代表顺顺利利。

800、888——数字8向来被视为吉利数字,谐音“发”,意寓发财,顺利。

1666——人生一路顺风如意,寓意新人今后的路会一帆风顺,吉祥如意。

1688——一路发发;1888一辈子发之意。

1888——取“888”的寓意。

<<<

五、 过年给孩子包红包小细节

1、当着大人的面给红包

过年给红包时,最好当着孩子家长的面给,这是因为你常年少回家,或许孩子根本不认识你,又或者孩子随手一丢红包就不知丢到哪里了。守着大人给,一方面说明红包给过了,另一方面也便于大人替孩子管理、防止孩子丢失或者乱花。

2、金额要适度

给孩子封红包时,需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并对比其他亲属封的金额,不要造成太大悬殊,毕竟给孩子封红包,最重要的是寓意,并不是比谁给的更多。再说孩子本身对这方面也没有太多概念,有红包拿就很开心了,孩子更喜欢的是领红包的这个过程。

3、最好用新钱

给孩子压岁钱预示一年美好的祝愿,所以建议家长在封红包前去银行兑换成新钱,这样孩子看到红包会更开心。同时也代表了在新的一年,有新的景象。用新钱其实就是图讨个好兆头,这也是咱们中国人最看重的一点,过年要有个好彩头。

4、祝福的话

再回老家给孩子压岁钱时,要一边递红包,一边说祝福的话,如“新的一年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快乐成长”等等。这样这些美好的福气就会伴随孩子未来的一年了。在一旁的大人听了这些话也会非常高兴。

<<<

春节为什么要给小孩压岁钱相关 文章 :

★ 春节发红包的寓意是什么

★ 春节压岁钱的来历及意义

★ 春节过年为什么都要给红包

★ 压岁钱有什么讲究

★ 春节为什么要给红包

★ 大年初一要为什么给红包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1fc3c5445c1ba79cfc8b2d8178c3c5dd";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我不认过年发红包是陋习,反尔是近年包钱或送礼物什华。运作红包有二方面要考虑的,首先是情感红包,这里含有发红包人心愿心意,促进某种感情升华,如对老人长辈是尊重尊敬孝心,对儿童是喜欢、愿望等意思。

这里多含有沾亲带故亲戚情缘关系或很铁好的友情。

派"红包"是全球华人新年的习俗,炎黄子孙过年都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想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而不在于里面包了多少钱,只是现在很多人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传统习俗被带偏了而已,所以和本来的传统是没什么关系的,如果非要说错了,也是人的错,不要因为人的虚荣心而责怪发红包的传统。

过年发红包自古以来就有了,我们这里都是从前晚辈给长辈们拜年的时候发的红包,有的是长辈给晚辈发的压岁钱也就是图个儿孙的吉利,没有在乎红包多少钱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不算什么陋习。

现在人觉得发红包是个陋习,我觉得有几个原因,一是,别人给你发了你还要还礼发来发去多此一举麻烦,二是现在人发红包没有标准了,有一种攀比的心里了,因为每个人经济条件不同发多发少的引起心里上的不平衡。甚至有可能闹得不愉快,我觉得现在发红包已经脱离了传统发红包的意义了,这是很多人不喜欢发红包的原因了。中国春节传统,是长辈给小辈包红包,同辈之间是没有红包一说的。

红包又叫“压岁钱”,其实更早的时候叫“压祟钱”,寓意是压住邪祟,让孩子不受邪祟干扰,从而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快乐幸福。

所以一到春节,家长们怀着这样的心意给孩子们压岁钱,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和家长们的祝福自然高兴。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诗中云:“百十线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萧价,添的娇儿一夜忙。”

诗中娇儿得到压岁钱的形态很可爱,这也是增添喜乐年味的元素之一。

中国传统节日绵延数千年,有些风俗形式不变,但人们赋予它的意义却在不断变化。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压岁钱有变味的倾向。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孩子们所得到压岁钱越来越多,少则上百元,多则上千元。

孩子在获得家长,长辈们压岁钱时,更多的在乎所得人民币的面值多少,而不知道长辈对他们的祝福意义。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亚文化教育,一旦缺失也是教育的缺陷,教育的缺陷会导致民族性格的缺陷,教育也失去了传承文化的使命。

利用春节长辈给孩子压岁钱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非常必要,通过在春节这个特定节日里获得压岁钱,让孩子们感受节日的气氛,了解更多的春节习俗和文化。

并且每年过春节不断的强化,与家长、长辈们交流中,他们会更深切的体会到压岁钱的意义以及过这个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并且会传承这种文化。

春节回家,总会给孩子或者是父母钱,给孩子的叫压岁钱,年轻人给老人的钱叫恩钱,意思是感谢父母养育了自己。不同的地方给的红包数量和标准可能不同,以下以我所在的江西地区为准。

1、数量

给孩子红包,心意到了就行,没有必要为了攀比,非得给孩子大数额的压岁钱。对于孩子来讲,他们还没有理财的概念,所以,一般情况下,给200元以下,就足够了。而如果是其他人家的孩子,100元象征一下就够了,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

长辈给晚辈包红包,图的就是一个喜庆,让孩子高兴,感受过年的气氛,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够了。但现在有些人将包红包变成了一种攀比行为,别人包100元,我包200元,别人包200元,我包400元。

红包包得多少并不是感情深浅的衡量标准,反倒是一味地攀比,让包红包这么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沾满了铜臭的味道,也让孩子沾染了不好的习性,认为谁给的红包多,谁就更爱自己。

2、谁给

一般情况下,女方娘家的孩子的压岁钱,由男方来给。而婆家的孩子的压岁钱,则有女方来给。但好些地方为了正式,一般,都是由男士给孩子压岁钱。实际上,男士给压岁钱,太过于严肃和庄重了。还是建议女性给,比较亲切。

3、语言

在给孩子压岁钱的时候,你不能只是说,来孩子,给你压岁钱,而是需要讲一些喜庆的话,祝福孩子的话,例如,健康成长啊,快乐学习啊,成绩提升啊,等。如果是给老人的则要说健康,平安,长寿等。

今年我写了两封信,放在孩子们的红包里,将我的祝福一并送上,我认为这样的红包才有意义,多少年后,孩子们再看到我给他们的祝福时,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4、形式

中国给压岁钱,讲究年轻一辈向长辈们下跪磕头的。这其实是一种礼节礼仪的体现。但现在,这种礼节和礼仪,已经不存在了。但我个人还是建议用这种方式来让后辈们感觉得责任,感觉到亲情,尊敬和并重。

5、当面

给孩子给压岁钱的时候,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也最好是在大家都在一起的时候给,这样,孩子脸上也有光。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则一定要当着孩子家长的面给红包,这样,家长能看到,也不至于孩子把钱花了,而孩子的家长却一无所知。

6、游戏

如果你想创新一种方式的话,可以把红包藏起来,然后让孩子自己去找,你只是给他提供一系列的线索,例如,某平台下面压着一张纸,你找到后,就能找到第二个线索等,这样,增加了孩子拿红包的乐趣,也能让孩子有更大的成就感。

春节红包礼仪

 春节红包礼仪。中国一向都被成为礼仪之邦,在春节的时候发红包也是一种文化的传统,发红包是吉祥的,红包的礼仪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起来学习下春节红包礼仪。

春节红包礼仪1

  1、送红包的时机要恰当

 记得小时候走人户,亲戚给压岁钱的时候,经常是悄悄的放在你的口袋里,等回家时,往往要大吃一惊。送红包时,一是最好在开始的`时候,就送出去;二是不要太过于直接,一把塞在别人的手上,太直白了,你可以在握手时,塞在对方的手上。三是要送给管事的长辈,注意寒暄几句以免尴尬。

  2、包的金额大小有讲究

 关系深交情好的送的要实在,既要表达本身的衷心祝福也要不失本身的身份和这份友情,所以包红包时要根据本身把握。

 此外,不同地方包的数字不一样,北方喜欢整数,100、200的;而南方多喜欢带6带8的吉利数,举个实例68、66、88、666、888,表示的是心意,就像“利市”一样,广东、福建等地10块、20也包,传达的是一种祝福和感谢。

  3、红包可以包几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避免送的不到位或有时候拿不定主意到底送多少为好,就可以采用多个包法,分几个档次,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了。

  接红包礼仪

 1、长辈给我们红包,我们要双手接,表示感谢和祝福。不能当着长辈的面打开红包,要明白无论金额多少都是长辈的心意。

 2、不要主动讨要红包,例如我们经常会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也是讨要。

 3、收到长辈给的红包要妥善保管。

春节红包礼仪2

  宝宝拿红包也有礼仪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购买礼品,然后去送礼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亲戚朋友。也可以让孩子通过一些实际行动来表达,如帮爷爷奶奶剥糖果、捶捶背,陪家人聊天。

 春节期间,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孩子上上礼仪课。比如探亲访友时,家长有意识地注意一些细节。“轻轻敲门;按门铃要有节奏,也要耐心,不乱按门铃;打招呼时,眼睛看着对方;不随便翻找主人的东西;主人给东西时,用双手接。”

 在家中接待客人时,礼貌待客。“给客人敬茶时不能倒满,只倒半杯茶,因为茶凉了可续茶;招待饭菜宴请客人时,敬酒得斟满,显示主人的大方、热情。”

 拿红包也是有礼仪的。教宝宝双手接红包,一定要说“谢谢”。拿了红包,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拆红包,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哦。

 最后,来到餐桌上也要注意。“好吃的东西,爱吃的东西,首先让长辈、客人吃,不能自己一个人全吃、抢吃;取菜时,尽量取自己面前的,看准哪个就夹它,别翻来覆去地挑;吃完饭后放下碗,要有礼貌地对还没吃完的人说:‘请大家慢用’。”

 专家建议,家长可以适时教孩子如何称呼及祝辞。比如,祝福对方“新年好,身体健康”;见到做生意的客人时,祝福对方“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春节红包礼仪3

  春节礼仪有哪些

  1、拜年

 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今日中国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2、发压岁钱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礼仪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

 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但这些传说于史无据,不足为凭。压岁钱的习俗真正始于何时众说纷纭。

  各民族春节风俗:

 1、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

 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2、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3、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