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厌学儿子送工地搬砖的父亲发声,他这是在炒作吗?

孩子 0 33

把厌学儿子送工地搬砖的父亲发声,他这是在炒作吗?,第1张

把厌学儿子送工地搬砖的父亲发声,他这是在炒作吗?
导读: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说,如果不想学习的话,就将孩子送到了工地上搬砖。很多人都表示当一个小孩子不喜欢学习的时候,就让他去干一些重活,这样的话他们自然而然的就知道到底是干活舒服还是学习舒服了。然而却真的有一位父亲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因为他的儿子上了

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说,如果不想学习的话,就将孩子送到了工地上搬砖。很多人都表示当一个小孩子不喜欢学习的时候,就让他去干一些重活,这样的话他们自然而然的就知道到底是干活舒服还是学习舒服了。然而却真的有一位父亲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因为他的儿子上了初中以后,就出现了厌学的状态,所以说父亲将儿子送到了工地搬砖。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父亲这样做是在炒作,但是这个父亲回应到他不想当网红,只想当一个合格的父亲。

不上学就去搬砖

最开始这个小孩子表达出自己不想上学的意思,以后父亲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将他送到了一个建筑工地上体验生活。起初这个小孩子还觉得这种工作一定要比学习轻松得多,并且他信誓旦旦的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做好。可是坚持了4天以后他就完全吃不消了,体力已经消耗到了极限,这个时候父亲在找他谈心。

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经历过工地上的工作以后,这个小男孩才意识到在学校里面上学到底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因此他也表示以后会好好的上学。经历过这件事情以后,这个小男孩的学习态度变好了很多,而且整个人变得非常的勤奋。对此老师也表示,这个家长的教育方式真的是非常的优秀,至少在短短几天当中就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学习态度。

一个负责任的父亲

这件事情发生了以后,确实让这个父亲增长了许多的人气,而且也确实有网红公司想要找这位父亲签约。对此这位父亲明确的表示了拒绝,他说自己做这些事情,仅仅只是想让小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让小孩子好好的上学。他只是在尽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并不想当网红赚钱。

我个人其实是比较赞成这个父母的做法的,因为很多时候给孩子说再多都比不上让他自己去尝试一下,只有当他自己心里明白了生活的不容易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去好好学习了。所以说我觉得父亲的做法是十分值得大家提倡的。

要知道每个家庭和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个孩子也都是不同的个体,孩子们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其实就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所以说做家长的应该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要明白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在哪里,自己孩子身上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这对于家长来说其实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当大人们足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之后,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虽然我们现在一直都在提倡大家要动口不动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尽可能的去跟孩子讲道理,以前的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在现在是行不通的。但是我个人感觉很多时候其实孩子是不听父母的教育的,父母苦口婆心的说了一堆,孩子就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没有记到心里面。对于这样的情况,做父母的其实就应该要换一种教育的方式了。就像这个孩子一样,十五岁的年纪正是处于青春期阶段,本身就是比较叛逆的时候,这个时候不爱学习其实也是比较常见的,而父亲直接将孩子带到工地上去搬砖,不要觉得这样孩子会很辛苦,因为在我看来只有当他自己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的时候才会真的好好学习。

一、明白赚钱的不容易。

让孩子去工地上搬砖这样的办法真的是很好的,这样就可以让孩子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一下工人们的辛苦,同时也能明白赚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孩子处于这样的年纪,往往都是被保护得很好的,不亲自去体会一下根本意识不到生活得艰辛的。

二、体会一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

工地上的工人所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而且往往赚得钱还很少,而那些真的很赚钱的工作往往都不需要这么费力气,虽然会费脑子,但是脑力劳动跟体力劳动相比较起来肯定还是脑力劳动更轻松一些。当孩子真的意识到这个事情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去主动学习了。

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来说,不上学是犯法的1。但是,对于小孩不愿意读书的情形,父母不会因此而被定罪处罚2。因此,总体来说,不上学是否犯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则是犯法的;如果是其他情况,可能不犯法。

现在的孩子都是在蜜糖罐里长大的,大多数孩子从小就一直没有吃过什么苦,再加之现在孩子普遍学业压力比较大,很多父母把孩子保护的过于太好,更是捧着怕摔,含着怕化,爱满则益,物极必反。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缺少合适的方法,孩子教育出现问题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这不是一位父亲把自己15岁的儿子带到工地搬砖,一下火遍了网络,原因是孩子觉得读书太累了不想读书了,父亲想让孩子体会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累,就把他带到了工地搬砖去了。

这个男孩子背负带到工地一共干了四天,第一天干完之后还觉得无所谓没什么感觉,但是越往后干越觉得累,于是就不愿意再干了。但是父亲还是坚持让他继续干,直到孩子吃不消了,问孩子是读书好还是干活好,男孩连连回答:读书好读书好。

视频火了之后,男孩的父亲也做出了回应,之所以让孩子去搬砖,就是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当初没有听父亲的话好好读书,现在才会如此后悔,也是由于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只能在工地搬砖。同时也劝解孩子们能够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不要经历这样的苦和累,更没有职业歧视。

这位父亲的做法从实用价值方面来说,确实很值得点赞,但是并不提倡所有的家长都这样去做,让孩子吃一吃苦固然是好事,但是孩子不想上学并不是吃苦之后就能彻底改变的。孩子不想读书觉得读书太苦了,让孩子吃一点生活的苦可以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帮助孩子充实学习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但是,从现在很多孩子不愿意上学是因为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已经完全听不懂了,在学校就如同听天书,上学就如同坐牢一般。即使让孩子去体验了搬砖的苦,孩子愿意再次回答校园,孩子也只能是继续混日子,并不代表就能一下就成了佼佼者,欠下的功课太多,吃再多苦也没法改变成绩不好这个情况。

孩子不愿意上学还是需要先找到原因才能解决问题,吃苦对于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也只能治标而已,而不能药到病除,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釜底抽薪彻底解决问题。教育孩子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孩子和孩子也是不一样的,相同的方法放到不同的孩子身上未必都能凑效。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把孩子教育好,达到教育的效果。

15岁儿子不想读书不想读书,被父亲带去工地搬砖,认同这种教育方式。现在的孩子和以往不同没有经历过穷苦的年代,生活环境优越,生活方式也相对惬意,在没有进入社会的时候难免会不理解有学问的好处有多大,也想象不到如果放弃学业进入社会将会寸步难行,如果不想上学,找机会让其去外边经历一些劳动辛苦也许会让他明白学校生活的珍贵,了解没有学问的后果,更加的珍惜当下父母给他提供的学习机会。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没有经历困苦的人在一帆风顺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必然会容易被击倒,颓废或逃避,故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也正是我国古人流传下来最典型也是最普通寻常的教育方式。

在古文中孟子拿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举证,认为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事件中的15岁少年亦是如此,父亲对他厌学的情况并没有选择打骂,更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先让他去体验一番辛苦,不仅让他读书的好处,也让其历练了心智,将来有可能会增强他学习斗志,坚持好好的把学问学到底。

很多父母还是不善于和孩子有更多的沟通,认为自己的沟通水平达不到,担心担心孩子听不进去,适得其反,也怕被孩子事后认为太唠叨。要么放弃沟通教育,要么就是和事件中的父亲一样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其实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是完全可以得到大家认可,也是有一定效果作用的,但是遇到问题小编觉得还是要和孩子更多的沟通。

沟通的重要性远比这种方式来的更有意义,因为第一可以增进与孩子的亲近关系,让孩子和自己多说说心里话是揭开一切深埋心底问题的开端。第二,可以根据孩子的真实想法去梳理整个问题的前因后果,找出更合适的解决方案,也不能以自己的判断去试着影响孩子。第三,沟通也可以让孩子的交谈能力提升,在以后发生什么问题的时候知道沟通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益处。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厌学心理时,首先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他们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如果孩子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产生了厌学的想法时,父母也可以辅导孩子写作业。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他们营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学习环境才对。

相信很多父母都很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每当看到了孩子的成绩下降时,父母也会去训斥孩子。因为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比较聪明,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应该得到提升才对。但是在训斥孩子的时候,父母会发现有一些孩子甚至不想去上学,因为他们已经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这样的心理变化时,家长也不要生气,更不要去对孩子发脾气。因为这样做根本不能改善孩子的心理变化,同时也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说弄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经过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说父母一定要先跟孩子了解一下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的时候,父母也可以正确的教育孩子,同时也可以辅导孩子的功课。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的学习基础变得更加牢固,同时也可以让孩子记住重要的知识点。解决了问题之后,大家会发现孩子也喜欢上了学习,而且他们也特别喜欢跟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过。

而且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给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才行。有一些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并不喜欢学习,他们甚至还会在孩子面前看电视或者是玩游戏。但是父母的这种做法会对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还会让孩子厌倦学习。所以说父母也要注意家庭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因此引导厌学的孩子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在生活当中,父母也可以慢慢的给孩子培养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

犯法。

九年义务教育没读完犯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1、对于子女不愿意读书的情形,父母不会因此而被定罪处罚。

2、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

3、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

4、政府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七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