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文/雪中萍 搜剧时看见《守婚如玉》,觉得名字不错,就点开看了。 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一夜情后,小三千方百计插足婚姻,中年夫妻婚姻危机,最终小三未能如愿,转而设计陷害男主人公
文/雪中萍
搜剧时看见《守婚如玉》,觉得名字不错,就点开看了。
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一夜情后,小三千方百计插足婚姻,中年夫妻婚姻危机,最终小三未能如愿,转而设计陷害男主人公,妻子挺身为丈夫洗白。
佩服编剧能够不断地峰回路转,创设一个个巧合和铺垫,让故事一波三折,虐心又欲罢不能。
演员表演的确出彩,故事让人有感慨亦有反思。
家庭对成长的影响
如今流行一个词语叫“原生家庭”,这部电视剧中的人物性格很鲜明,仔细思考,都或多或少受到家庭的影响。
先说华莎,从小缺失父爱,嘴上憎恨其实内心渴望父亲,所以钟情大叔。与妈妈相依为命,面对别人的白眼,必须学会坚强。内心自卑,没有朋友,也学会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心口不一,可以扮演不同角色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有了自残、欺骗、幻想和面对赵明齐的温柔可怜,对朋友的欺瞒。
因为从小生活在别人白眼之下,便觉得全世界都欠她的,心理发生扭曲。在她的字典里,得不到的东西就毁灭,也就有了得不到赵明齐时就设计陷害。
因为觉得全世界都欠她的,所以总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妈妈做眼部手术不恢复,苏然已经提醒也许会有脑部病变,她未带妈妈去做检查;妈妈去世,不怪自己的粗心,却去找医生理论,认为苏然公报私仇。这种人总会用自己的卑鄙去想象别人,也就会产生仇恨和变态的做法。
当好朋友发现她的罪行,劝她自首时,她与朋友反目,说出“人只有在相互利用时才是朋友”的话,让朋友伤心不已。
华莎的悲剧都是因为自己的偏执,但这种偏执谁说不是成长的阴影造成的?
再说苏然,儿时家庭幸福,有父母关爱,父亲应该也是一个诗情画意的人,所以她单纯、善良。
但在父母离婚的阴影下,嫉恶如仇,也由此变得坚强,不能原谅父亲,情商不高,只知道工作,所以与华莎“斗争”的几个回合都败下阵来。
她耿直,不太懂得与人相处,不知道如何面对变故,不过她有个姐姐,有知心的朋友,可以随时帮助她出主意,解决问题。
因为真诚善良,所以她虽然跌跌撞撞,但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至于赵明齐,算是一个好男人,据说妈妈是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但我觉得剧中这个人物塑造的像个市井大妈,不好),应该算是成长在书香门第。善良、对家庭负责、事业有成都是他的优点。
但是他的妈妈强势唠叨,据他说父亲曾经形容母亲“歪嘴的骡子卖了驴价钱”。所以他在骨子里懦弱,优柔寡断,患得患失,轻信他人,导致一再让妻子受伤,也被人利用,被朋友坑害。
儿子多多生活在父母恩爱之下,家庭幸福,又跟爸爸相处较多,心态健康,情商很高。但在父母婚姻发生危机时,也有孩子的恐惧,因为不想让爸妈离婚,宁愿装病承受催吐的痛苦。
当看到心中的父亲形象的坍塌,他开始叛逆,开始做一系列的“傻事”。所幸母亲及时发现了问题,亲人朋友及时的帮助,不能保证孩子不会有阴影,但在父母的努力下应该会有改变。
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巨大,可能会创造天使,也可能会创造恶魔,所以,一旦准备拥有家庭就不是两个人的事,就该负责,也许你的疏忽就会破坏社会的和谐。
母亲的教育很关键
“可怜人自有可恨之处”,华莎的母亲就是如此。她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女人,更是一个失败的母亲。
不管她是被始乱终弃还是当了第三者被抛弃,都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未婚先孕,让女儿缺失父爱,独自养育女儿,是很辛苦。如果是一个负责的母亲,就该从小告诫女儿,不要插足别人家庭,不可以破坏别人的家庭,但她没有做到。更荒唐的是,她只因看见女儿与赵明齐照片,临死前却不问青红皂白将女儿托付给赵明齐,这妈的脑子也够简单。
作为女人,生孩子当母亲的确是值得赞美的,但是不能给她健康的教育,虽然含辛茹苦养育女儿,何尝不是对孩子的伤害?
华莎的母亲软弱,无法保护自己的女儿,所以女儿从小不得不忍受别人的非议;不得不变得坚强;不得不变成双重性格,面对母亲乖巧,掩饰自己的想法,面对外人变成刺猬,为保护自己伤害他人。内心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她爱一个人可以不顾一切,恨一个人亦会同归于尽。
华莎最终没能生下孩子,这也算一种幸运——对那个无辜的孩子,设想如果孩子生下来,有这样一个母亲,孩子也只能是社会的毒瘤。赵明齐曾说了一句话:“那么善良的老人,怎么生出你这样恶毒的女儿。”那么,如果一个恶毒,满腹心机的女人,如何教育出一个好孩子?
苏然的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对于两个女儿的教育还是成功的。她可以放手丈夫寻找真爱,并且宽容丈夫,教女儿理解父亲,开导女儿对待婚姻中的问题就像不能总看玉上的瑕疵,在女儿有难时也是倾其所有,默默支持。
苏然虽然最初不愿要孩子,但有了孩子也算是一个负责的妈妈,她为了孩子少受伤害,愿意原谅丈夫。在儿子受到伤害时,不顾一切的坚强面对,一再强调爸爸妈妈都爱儿子,她对丈夫的信任和宽容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为了儿子。
所以,母亲的教育很关键。作为母亲,教育孩子要有智慧,也有责任,母亲的疏忽可能就为社会埋下了定时炸弹,母亲的爱和宽容也会为社会培养人才。
婚姻如玉需要守护
婚姻如玉,需要夫妻双方维护。苏然与赵明齐的婚姻经历了十五年,本身也出现了问题,所以有了华莎的趁虚而入。
男人在骨子里永远是孩子,再坚强也需要妻子的呵护和关心,得不到时自然会出去寻找,也许是逢场作戏,但也不乏遇到一个华莎似的人物,最后假戏真做。
男人的善良、仗义让女人觉得有安全感,对于华莎这样一个从小没有安全感的女人更是吸引力巨大。但有时恰恰会害了自己,赵明齐便是如此,看见华莎表演的楚楚可怜就失去理智,屡次被骗,醒悟时已经迟了。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中年男人对妻子已然有了审美疲劳,在缺少关爱的情况下,更禁不住女人的投怀送抱。刘墉有句名言:“男人下面硬了,心就软了;下面软了,心就硬了。”这句话适合赵明齐,也适合所有一夜情的男人。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苏然也有问题。
把事业看得太重,理所当然的享受着丈夫的关心和爱,为家庭和家人付出太少,甚至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懂得人情世故,作为医生不只有生理洁癖,还有心理洁癖,不给丈夫解释的机会,看不出华莎一而再再而三的计谋,只是一味的失望、难过。相信爱情,但不懂得经营婚姻,如华莎所说“不解风情”吧!
所以后来苏然在处理丈夫官司和公司的过程中,也渐渐成长起来,相信她会对婚姻有了更深的理解。
无论怎样,生活都该是第一位的,经营好家庭,才是最大的成功。不要觉得工作离不开你,苏然离开工作,医院不也没有倒闭?
《守婚如玉》的意思应该是婚姻如玉,有瑕疵也易碎,只有夫妻小心呵护才不会破碎。它想告诉我们:中年夫妻工作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应该互相体谅,多交流,家庭毕竟是第一位。
电视剧还没看完,感触很多思考并反思着。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中可能也有华莎似的变态爱恋,只愿我们都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守婚如玉,不让婚姻有沾染上不必要的瑕疵。
2016424
1、《守婚如玉》结局苗苗顺利抱得何健归,苏然明齐与子偕老。
2、在田苗苗生日当天,何健订了一束花送到了苗苗的生日派对上。苗苗却气愤不已,拎着花束就跑去敲何健的家门。借着酒意,她鼓起勇气向何健告白。何健却满怀歉意地表示自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苗苗一眼看穿他心里的人是苏然。何健对苏然的好,苗苗看得清楚,也正因为他这种默默守护的绅士风度,苗苗才被他深深吸引。
3、苗苗的告白宣告失败,这件事情不了了之。苏然也回到了医院继续上班,原本她以为一切已经尘埃落定,华莎却又在这个时候找上了门。她的孩子已经确认胎死腹中,难以接受这个事实的她跑到赵家大吵大闹。苏然和苗苗一起拦住了她,碰撞之间华莎拽掉了苏然的项链,并昏厥在地,下身大出血。
4、苏然和苗苗马不停蹄地将她送到医院,医生为她清宫时却发现她的子宫有穿孔的迹象。如果出血不能停止,那么华莎就会有生命危险,除非摘除她的子宫。苏然认为华莎还年轻,不应该就这样剥夺她做母亲的权利。医生则表示可以做手术控制出血,但这个手术难度极高,医院现有的技术根本完成不了。
5、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苏然不计前嫌联系了中心医院妇产科的秦主任,请她赶来主刀。手术很成功,但是华莎清醒后却无法接受失去孩子的事实。对医生来说,胎停育是自然的选择和淘汰,但对一个母亲来说,这如同晴天霹雳。
6、赶来医院的乔思敏红着眼眶告诉华莎,是苏然给了她一个未来,她不应该再用仇恨的眼睛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华莎早已经众叛亲离,只有乔思敏这个她一直认为在践踏她尊严的人陪伴在她的身边。思敏的不离不弃让华莎忍不住泪流满面,十年的友情,终究不是她几句伤人的话就能抹去的。最后,华莎写了一张便签,托思敏转给苏然和明齐。便签上是华莎的感谢和歉意,她走了,不再回来。
7、另一方面,前些日子突然从医院请假离开的何健也回到了明州。他来到苗苗家中,给她带了一些特产,苗苗有些无所适从。何健告诉她自己这次回去是祭拜去世五年的前妻,并给她讲述了自己和前妻的故事。同时他表示他已经将这段过去放下,决定珍惜身边应该珍惜的人。半年后,思敏在一家幼儿园找到了华莎。华莎已经脱胎换骨,不再为不属于自己的情感所束缚。她把明齐给自己买的那套房子卖掉了,托思敏把钱转给他,同时她也拜托思敏转达自己对苏然的谢意。
8、苏然和明齐的生活回归平静,苗苗也得到了何健这个意外惊喜。两个人进展顺利,何健带着苗苗前往台湾见自己的家人。虽然两个人偶有口角,但却都乐在其中。明齐和苏然再次来到了海边,旭日东升的那份曙光,照进了他们的心里,也照进了他们十六年的婚姻里。
现在因为经常接送孩子,看到一个妈妈送孩子去上学,又不放心二宝,就让大孩抱着二宝一起,感觉妈妈特别不容易。以下是带两个孩子的妈妈的日常。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