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不该送孩子上兴趣班?

孩子 0 41

到底该不该送孩子上兴趣班?,第1张

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兴趣班?
导读:我觉得当然是应该送学生去兴趣班了,但是我说的这个情况,是这个学生真正感到有兴趣的东西再去学习。 现在的中国式教育已经导致了很多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从小便被父母压榨剥削,全部都是为了以学习为主,能够考一个更好的成绩,而这些成绩

我觉得当然是应该送学生去兴趣班了,但是我说的这个情况,是这个学生真正感到有兴趣的东西再去学习。

现在的中国式教育已经导致了很多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从小便被父母压榨剥削,全部都是为了以学习为主,能够考一个更好的成绩,而这些成绩也都是给父母而考,自己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的乐趣,所以我认为给学生们报一个兴趣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根据他们自己兴趣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陶冶一下情操,而且还能够获得一项技巧,父母高兴,学生也学习的更快乐。

在美国很多学生都没有像中国是这种教科书版的学习,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自己的技能培养,所以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都普遍的更有动手能力,所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来给他们报一些兴趣班,对父母来说,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事情。

在决定要不要给孩子报绘画兴趣班之前,家长需要先了解一下孩子的绘画发展过程以及每一个阶段所对应的孩子的绘画心理特征。

一、儿童绘画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

1、涂鸦期(约半岁~4岁)

这个时期孩子绘画的特点是:形态混乱,似无规律可循,手臂活动的节奏形成,分为无节制律动和有节制律动。

涂鸦期儿童绘画的心理特点是:

--以感知动作思维为主,主动有选择的心理过程,具有一定的符号表征能力,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初步发展;

--偏爱节奏型活动,重复性动作,获得主动动作性快感,通过手臂的快速重复活动获得律动性快感和满足感;

--线条和图形的出现,激发孩子绘画兴趣;促进手眼协调的视知觉能力发展

2、象征期(约2岁~5岁)

绘画特点:以简单图形表征某类具体事物,图形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为图形命名等。

象征期儿童绘画的心理特点:

--形象性思维发展

--所画形象之间相互联系相机转化

--知觉再现事物的一般特征

--对话“添油加醋”、“自圆其说”。

你会发现处在绘画象征期的孩子,会把一副你根本看不懂的画,给你讲出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出来,这就是孩子这个时期绘画的心理特征,在把自己的认知和所看到的事物进行联系,进行加工。

3、图式期(3岁~8岁)

这个时期孩子的绘画,主要是特征画、符号等。画反应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且使用一些具有普遍的符号(比如车,树),同时赋予这些符号意义。

这个时期,孩子的绘画心理特点是:

--概念画概括事物的一般意义,图画呈现中等抽象水平的标准

--画承载着与他人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功能

--发展的“停滞性”特征

这个时期,孩子画里的形象相比之前两个阶段,要更加具体,并有鲜明特征,比如我的女儿画给我的《秋天》。

4、写实期(5岁~小学)

写实期的绘画的特点就是,视觉性的记忆画,孩子会用画来重现一些生活或者学习场景。

写实期儿童绘画的心理特点:

--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

--游戏兴趣向智力兴趣转化

--企图摆脱幼儿画的“幼稚”画法,渴望绘画进入新水平

--美感上不能得以提高,便对绘画产生厌恶感。

以上是儿童绘画发展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对应的绘画心理特征。

二、要不要给孩子报绘画兴趣班呢?

1、根据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不同的时期,会通过绘画发展不同的能力,包括思维方面、社会化方面、感觉方面、以及身心发展方面。

例如一个处于象征期绘画阶段的孩子,他的画是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以及认识,如果这个时候成人进行干预,教给他绘画技巧,或者事物的具体形象,这样的做法会极大的破坏孩子的自我发展进程,也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许在孩子的心中,鸟儿有100种不同的模样,可是成人一教,鸟儿的形象就固化在孩子的心中,不会再创造出其他的鸟儿形象。

所以,过早给孩子报绘画班,我认为是一种弊大于利的选择。

2、若孩子对绘画真有兴趣,那什么时候报合适呢?

建议家长观察孩子的画,以及孩子的状态,比如孩子的画进入了写实期,并且明显有追求画得更好的愿望,那么这个时候可以去选择合适的美术班进行学习。

一般情况下,5岁或者6岁之前,就让孩子自由的去画吧,根据相关心理方面的研究,孩子8岁以后开始学画画,是比较合适的年龄。

3、推荐您一本书《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很好的帮助家长了解自由的画画对于孩子的意义。

学美术的好处:

(1)发展学生感知能力:画画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进行,感觉是人发展认识的前提,儿童的认知能力大多依靠形象思维获得。因此,发展感官,促进智力发展是画画不可替代的优势。

(2)培养丰富的情感:情感是学习的动力,画画有利于学生情感宣泄,使其身心发展得到平衡。同时,美育又能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境界得到升华。艺术能使人充实和完美。

(3)培养创造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的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画画通过创作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周密的思考与计划能力,独特、流畅与变通能力。

(4)发展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的视觉思维,是一项人的思维活动,他们通过创造视觉符号表现认识,发展智慧,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促进逻辑思维发展。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

(5)促进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真正的艺术创造。美术创造活动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培养自尊、自律、合作动机和自我激励的品质,培养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

(6)提高运用媒材、技术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画画以动手操作为特征,新的媒介和各种材料、技术不仅容易引起兴趣,而且可以培养探索学习的习惯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新的可能和途径。

(7)培养丰厚的文化修养:通过欣赏活动开拓文化视野,了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了解艺术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学习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思维技能,提高审美感受力和判断力。

(8)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