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学送娃上学,家长容易犯哪些错误?

孩子 0 28

幼儿园开学送娃上学,家长容易犯哪些错误?,第1张

幼儿园开学送娃上学,家长容易犯哪些错误?
导读:但是每天送娃去幼儿园时依旧是“哇”声一片。很多家长总会有疑问,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去幼儿园都不哭,或者是哭个两三分钟就不哭了?而我家孩子天天哭,一个月、两个月…这上了中班了依旧哭。其实除了孩子本身性格以外,还和家长的送娃方式有关,下面几种错误

但是每天送娃去幼儿园时依旧是“哇”声一片。

很多家长总会有疑问,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去幼儿园都不哭,或者是哭个两三分钟就不哭了?而我家孩子天天哭,一个月、两个月…这上了中班了依旧哭。其实除了孩子本身性格以外,还和家长的送娃方式有关,下面几种错误的送娃方式,快来看看你中了几个?

错误一:拖拖拉拉,不舍得离开

送孩子去幼儿园时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家长,孩子原本好好的进了幼儿园,可回头看到父母现在那里的不舍,又立刻跑回来撒娇不愿意上幼儿园了,最终变成了哭闹不愿意去。再或者是像上面那个小朋友一样,孩子哭闹着不愿意去,家长只能心疼的站在那里看,孩子会觉得我只要哭闹,妈妈就会多陪我一会儿,究竟要哭到什么时候呢,真不如果断一些把孩子交给老师,早些结束孩子的哭闹。

正确的做法: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以后家长要果断离开,千万不要因为不放心而不走或者折回去,如果非要这样,也要去一个孩子看不到自己的地方。

错误二:不打招呼,偷偷溜走

以前做幼师的时候经常会有家长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妈妈答应孩子在教室陪他玩一会儿,结果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了。有些孩子发现妈妈不见后会着急的大哭,还有些孩子也会像忘记了一样,正常的融入幼儿园生活。但是不管孩子的反应如何,我都不赞同父母以这种方式送孩子,这样的离开方式会让孩子更加焦虑,更加没有安全感。等到下次再来幼儿园,孩子便会寸步不离地守着家长,会使孩子入园变得更加困难。

正确的做法:家长在离开时一定要正面告诉孩子:“妈妈要去上班了,你在幼儿园里可以玩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好吃饭,睡醒觉一会儿妈妈就来接你了。”即使孩子哭闹,也一定要和孩子正面告别。

错误三:威逼利诱,批评孩子

真的有这么一些家长,送孩子时没有耐心,他们会恐吓批评孩子孩子:“你再不进幼儿园我晚上就不来接你了!”“你这样天天哭没有小朋友喜欢你!”“你看你,天天就知道哭,你看别人都不哭!”……有些孩子确实停止哭闹了,或者是哭着进了幼儿园,但是这种方式真的是治标不治本。孩子看似听话了,但是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极大的,长期下来孩子只会变得胆小爱哭。

正确的做法:家长要耐心,孩子本身就很焦虑了,更不能再再批评恐吓,我们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语言对孩子说:“妈妈今天一定早来接你(一定要说到做到)。”“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高高兴兴来上幼儿园的小朋友。”

错误四:心软妥协,随便请假

这一点是送孩子的大忌,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有些父母看着孩子每天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最终会心疼地终会妥协了,答应孩子在家休息一天。一旦这样,孩子的目的就达到了,为了不上幼儿园,以后会哭闹的更厉害。

正确的做法:除非孩子生病或者有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绝对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心软请假,一旦妥协一次孩子将会更难入园。

错误五:分离焦虑,消极感染

我真的见过这样的家长,送孩子入园,孩子没哭,妈妈先哭了,孩子看到妈妈哭了自己也跟着哭了。分离焦虑不单单只会出现在孩子身上,有些家长会比孩子更加焦虑,而家长的焦虑很多时候都会传染给孩子。

正确的做法:家长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正确的看待孩子的入园,如果实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就尽量换个家长送孩子入园。

总之,孩子入园是每个孩子必须的成长之路,面对孩子入园哭闹,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够看出问题,找到方法,愿每个孩子都能够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开开心心去上学。

有适龄儿童的家庭都免不了送孩子上幼儿园,但因为孩子在家自由惯了,突然接触幼儿园、接触校园生活,会有一些不适应的现象。每年都有孩子放声大哭的例子,让家长们深感无力招架。

不过,有心的家长就会提前做好规划与准备,积极面对孩子的突发状况,做好万全准备,是很多家长学习的榜样。其实,哭闹只是一种情况,孩子们还会面临更多挑战,以下则是可能发生的事情。

一、孩子第一次进幼儿园可能出现的情况

1孩子哭闹不安

孩子进入幼儿园就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家长的陪伴,极度依赖父母的孩子就会用哭闹来试图挽留家长。并且孩子哭也是具有“传染性”的,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哭了也会跟着哭。若赶上当天天气热,孩子的哭闹还会影响身体健康,也会让人的心情变得更加烦躁。

2孩子不会和其他小朋友交往

有些孩子缺乏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经验,一下子面对很多人会不知所措,也会缺乏安全感,如果家长不能及时疏导、给出建议,严重者还会导致厌学现象。

3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家长们也舍不得让孩子做一些劳动,生怕累到孩子。但他们却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自理能力是每个人生活必备的技能,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如果不能自己整理书包等,这无疑会影响孩子对校园生活的感受。

二、家长不应做哪些行为?

1为了让孩子入园,哄骗孩子

面对孩子大声哭叫,有些家长就会用说谎来安抚孩子,例如说自己20分钟就回来、一会儿带孩子去吃美食等。虽然家长有了借口脱身,但孩子会记得这份承诺。采用哄骗的方式会让孩子感到失望,以后不再相信家长。

2对孩子发火,直接丢下孩子离开

部分性子比较急的家长会采用更加直接的方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甩手就走,不顾孩子的情绪。这种做法虽然直截了当,但如果孩子没做好心理准备,会有被抛弃的感觉,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会加强对幼儿园的排斥。

三、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提前和孩子说明相关情况

为了避免孩子一时难以接受上幼儿园,家长在生活中可以和孩子讲有关幼儿园的事情,告诉孩子到了年龄的小朋友都会去上幼儿园,大家可以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还能交到很多好朋友等,减少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2平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终将走向社会,家长也不能包揽一切事物,所以要加强锻炼孩子的能力。可以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收拾个人物品、洗自己的毛巾等。这样也能减少孩子懒惰的现象,学会自己动手。

子3岁就可以入园,因为3岁的孩子开始有自主意识,对父母的依赖性没之前那么高,这时候跟父母分开,分离焦虑症就不那么明显,而且能独立去跟同龄人相处,也能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等。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幼儿园、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

来,孩子一些问题无法表述。肯定和鼓励,他们纷纷预订二胎还要送来,其实我很负责任的告诉家长孩子入园年龄大小不太重要,关键是选对园所和老师,孩子越需要经验丰富和责任的老师去关爱照顾的…我们的孩子都不满三岁…

过了这个年令,在送幼儿园是最不利的。因为孩子思维形成,什么都懂了,在父母身边己习惯,在送上幼儿园孩子上火,容易得病。就两周岁半送最合,孩子会走路开始能说一些话了就把孩子放进了幼儿园,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早点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可以快人一步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也有家长坚决反对过早将孩子送进幼儿园。

人很给力,能在这段时间里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和教育!

孩子已经学会了独自吃饭,独自穿衣,还能够独自入睡,并且在跟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能够较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并且孩子也愿意去上幼儿园的话,这个时候去上幼儿园,应该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

想想,与其孩子上个幼儿园三天两头生病往医院跑,那还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安排孩子进行大量的户外体格运动,并且设计做好调理脾胃的营养食物!

一个孩子不仅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更多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报各种班,把不满3岁的孩子送去各种早教班、兴趣班,甚至是幼儿园,他们以为这样的“良心用苦”实则是在伤害宝宝。

小莉就把两岁多的女儿送去了幼儿园,但是听老师给自己的反馈说女儿整天喊着妈妈,而且每天只抱着自己的娃娃,也不跟别的小朋友玩。小莉听着特别心疼自己的女儿,但是想着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现在不狠心以后怕是会毁了孩子。

其实像小莉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而且现在学前教育的里面在不断地普及,而很多家长脑海里的教育观念依然比较落后。因此家长在把宝宝送去幼儿园之前,父母一定要弄清楚以下几点:

1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主

三岁以前的孩子还不太适合学习,或者说是让他们与玩具和游戏脱离开来学习,只会有适得其反的作用。这个阶段的孩子应以“游戏”为主,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多以培养他们的艺术、运动方面的能力。

2宝宝过早被灌输概念知识。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拼音、数学这些概念性的刻板知识,强行灌输给孩子的话,他们虽然看起来学到了知识,但是却逐渐失去了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就会错失很多潜在的能力,得不偿失。

3宝宝超前学习,危害在小学二年级才会爆发

早就有教育专家指出,孩子超前学习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虽然在一年级的时候成绩会比别人优秀,但是由于上课所学的知识因为早已掌握,所以就会养成上课不专注听讲的习惯。等上了二年级的时候,面对陌生的知识,再加上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学习就会觉得越来越吃力,从而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自信心备受打击。

但是有些家长把不满3岁的孩子送去幼儿园也是逼不得已,生活所迫,比如家庭开支太大,生活压力大,所以宝妈不得不重返职场,孩子没人带,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其实3岁前的孩子不是不能上幼儿园,其实是否能上幼儿园,与年龄没有必然的关系,主要是看宝宝是否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家长们不妨自己比对下自家孩子。

1独立能力

这是入园最基本的能力,比如吃饭、穿脱衣服、上厕所,学会这些基本的生活能力才不会在幼儿园受委屈,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2表达能力

如果自理能力不是特别好的话,那么表达能力就得跟上,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要尿尿”,“要吃饭”,并且能够听懂简单的指令,比如“过来”、“捡起来”。还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意图,比如“不想上幼儿园”,如果被别的小朋友欺负的时候,也能够用言语表达出来。

3心理承受能力

试想如果是你初入一个陌生环境,是不是心里也会不舒服,也要适应适应才可以。那么小的宝宝更是如此,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都没有离开过爸爸妈妈,如今却要一个人独自去陌生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会感到害怕、抵触,父母应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应该给他做好心理建设,可以给宝宝读相关绘本,或者说“去幼儿园会有很多小朋友跟你一起玩”等等,给宝宝一些鼓励和诱惑,让宝宝先从心底里接受上幼儿园这件事。

总之,家长们不要急于把宝宝送去幼儿园,等宝宝各方面发展得都成熟的时候再去也不迟,毕竟宝宝上幼儿园开心是最重要的。

养成好习惯: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应该在孩子刚进院子的时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不会因睡眠不足而使情绪焦虑,不愿意去幼儿园。

父母要树立健康新概念。父母不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应该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和需求。早上孩子进院子哭的时候,父母要耐心理解孩子哭的原因。身体不舒服,要及时解决。孩子因心理负担哭,父母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一起耐心提醒孩子,让孩子顺利进入课堂。作为父母,这个时候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把孩子推进幼儿园。因为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心理。

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父母应该借着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机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花园生活,向老师反馈孩子家里的成果,做好交接工作。对孩子的异常情况要防患于未然,对孩子的进步和优点,父母要及时称赞,同时给孩子更多的鼓励。与教师积极合作,共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父母应该利用这个机会集中精力培养对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例如,主动向老师、儿童问号,向其他儿童父母问好等。

安全问题: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不管时间有多紧,都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交给本班老师。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应该的,但孩子大了就没必要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年龄稍大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想法,他可以动动脑子,也可以跑去别的地方玩。父母认为孩子已经进了院子,但老师不知道只有晚上见到父母和老师才能理解情况,其中时差一整天。如果孩子真的有问题,这么长时间后再去找的话,那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样做会导致父母和老师之间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