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请保姆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保姆骑电动车撞伤了路人,责任谁来担?

孩子 0 81

家里请保姆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保姆骑电动车撞伤了路人,责任谁来担?,第1张

家里请保姆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保姆骑电动车撞伤了路人,责任谁来担?
导读:你好,保姆与家长之间形成雇佣关系,而接送孩子上下学属于雇佣期间从事的劳务,劳务期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应当由接受劳务的一方也就是家长承担侵权责任。如果保姆在事故中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家长可以向保姆追偿。9月27日早上,盐城市射阳县境

你好,保姆与家长之间形成雇佣关系,而接送孩子上下学属于雇佣期间从事的劳务,劳务期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应当由接受劳务的一方也就是家长承担侵权责任。如果保姆在事故中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家长可以向保姆追偿。

9月27日早上,盐城市射阳县境内发生一起车祸。一名骑电动自行车送孙子上学的老奶奶,在返回途中被私家车撞倒,不幸身亡。让许多网友痛心不已。

“老奶奶早上送孙子到学校去上学的,结果在返回的途中发生了车祸。”据围观的村民介绍,事发在早上7点钟左右,死者就是附近的村民,今年66岁。

目前,事故处理交警已对现场进行了勘查,肇事驾驶员也被带回公安机关接受询问,初步判断“车祸疑因疏于观察路面情况导致。”

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那就是注意交通安全问题。除了谨慎慢行之外,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在事故多发路段,尤其要小心驾驶。

同时,我又想起了一个前一段时间,一直被网友热议甚至诟病的问题,那就是骑电动车要不要戴头盔。很多人对此都是不以为然,觉得有此项规定的话,对普通人来说,过于严厉和严苛,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不说,戴上头盔也不是很美观,很舒适,“毕竟,电动车的车速又不快。”

但现在来看,即使没有这项规定,我们还是应该鼓励大家骑车出行的时候,尽可能戴上头盔的,安全大于一切,戴上头盔可能只是一时的不舒适,但关键时刻,也有可能挽救一个人的性命。

请牢记住下面几组数据

在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中,导致死亡的最重要的伤型就是头部伤。而头部损伤相较其他部位的损伤,更为致命。据统计,中国每年的死亡交通事故中,有接近半数甚至超过一半的人是二三轮车驾乘人员,而在这些驾乘人员当中,则又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是因为没有佩戴安全头盔,导致头部受伤而死亡。由此可见,驾乘二三轮车不佩戴安全头盔是造成二三轮车驾乘人员高死亡率的最主要原因。

佩戴头盔有助于减小伤亡率,是减少交通事故致人伤亡的有效手段,可使受伤者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

可以说,一个好的头盔相当于保命符。头盔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使车祸对人的伤害减少到最小。不戴头盔头部损伤率是戴头盔的25倍,致命伤不戴头盔是戴头盔的15倍。

另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送孩子上学的问题。现在接送孩子上下学,其实是一个大问题,很多家庭的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不得不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来负责接送,这无疑又增加了不小的安全隐患。毕竟,这些老人都是上了年纪的,骑电动车反应肯定没有年轻人灵敏,更容易出交通事故。

如果你们的家庭,有这样的情况,最好告诫老人,小心谨慎,安全出行,接送孩子,可以选择更安全的出行方式,比如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另外,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可以考虑提供校车,集中接送孩子上学或者放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许多的安全隐患。

对此,你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呢?欢迎留下您的建议。

来源于网络,侵删。

温州瓯海区的三位小学生在翻越栏杆过马路时被轿车冲撞,学生们伤势严重,被紧急送往医院就医。

监控画面显示,事故发生在17:10,事故发生时学生们已经翻越栏杆,车辆已经停下,显然想让学生们先过马路,但跟在后面的另一辆轿车的司机却没有注意到学生们的存在,并直接冲撞了上来,导致车祸发生。

附近的目击者和附近小学的同学都对车祸有所耳闻,据称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已经赶赴医院探视被撞学生

记者随后联系了被撞学生所在学校的负责人,对方表示翻越栏杆的共有4名学生,其中一名女生虽也被车撞到,但伤势并不严重,之后便自己回家去了,学校也在在联系家长带孩子去做详细的检查。

其余三名学生虽受伤严重,但没有生命危险,汽车的冲撞只导致了轻重程度不同的骨折,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事已至此,学生们遭遇车祸已是现实,这起车祸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这起车祸是学校的责任吗?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途中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校方不承担事故责任。

在这起车祸中,校方并无明显过失,但此事过后,老师们应抽些时间再给孩子们强调一下上放学途中应遵守的交通规则,尽量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这起车祸是肇事司机的责任吗?

肇事司机在事发过程中的确犯下了许多错误。

在附近有小学的情况下,该司机没有第一时间减速慢行。

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及时关注路况,在事故发生时,前面已经有车辆为学生停车,而他却没能反应过来,察觉到学生们的存在。

因此,在划分事故责任的时候,肇事司机必然会承担一定的责任。

但学生们翻越栏杆的行为的确违反了交通条例。

《交通安全法》第63条明文规定,行人不得跨越道路隔离设施,孩子们翻越护栏的行为是不合规的,他们也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部分责任。

司机和学生各自应当承担多少责任呢?类似的案件之前也曾发生,我们可以拿来借鉴一下。

2020年9月,遵义市播州区也发生了这么一起因翻越栏杆导致的交通事故。

受害者是两名女子,事故发生时,她们正和同伴一起翻越马路护栏,其中一名女子在翻越护栏时似乎遇到了一些问题,卡在护栏上下不来了,另一名女子上前帮助,两人却一起失去了很平衡,摔到了马路中间。

此时正有一名出租车迎面开来,司机急踩刹车,但仍没能阻止事故的发生。

两名女子被压在车底,附近的行人和路过的司机赶忙抬车救人,因施救及时,被撞女子神志清醒,伤势也不算严重。

事后在划分车祸责任认为,未按交通法规出行,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而出租车司机没能尽到观察义务,事发时车辆速度也相对较快,因此也应承担部分责任,涉事三人应承担同等责任。

这起案件和小学生翻越栏杆被撞案十分类似。

被撞的女子和本案的小学生一样,都曾触犯交通法,擅自翻越栏杆,并直接导致车祸发生。

两起案件的肇事司机也都有没能及时观察路况,以及车速较快的问题。

因此撞了小学生的司机大概率应负同等责任,车祸的发生是双方的过错共同导致,司机虽不负全责,也应承担部分治疗费用。

被撞学生所在小学的负责人也表示,事故发生地本来是有斑马线的,但在一次修路之后,斑马线被取消了,学生擅自翻越栏杆也是无奈之举。

当地有关部门应及时恢复斑马线,否则类似的事故可能还会再次发生。

“每个孩子长大之后都要去上学,为此,学生的安全问题也就变得特别重要。在山东枣庄,一个男孩在学校午休的时候出现了死亡。当老师通知家长之后,孩子被带到了医院抢救,最终抢救失败,孩子永远都离开了这个世界。目前孩子死亡的原因并不清楚,还在进一步的调查当中。

孩子当天的状态

根据孩子的妈妈表示,在早上的时候孩子的精神状态还特别的好。等到中午的时候,孩子就已经失去了生命。当家长接到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嘴唇是紫的,脸是白的。可见这个事实是多么的残忍,想必每一个人也接受不了这样的现状。如果教师可以及时的发现孩子的异常,进行抢救,孩子也就不会失去生命。因此希望学校平时一定要仔细的照顾孩子,千万不要让这样的意外再次的发生。

幼儿园的责任

在小编看来,幼儿园在开办的时候,就需要配备校医。当孩子出现异常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急救。在这起事件当中,幼儿园的责任是特别重大的。在事发之后,幼儿园也不能提供监控,可见他们的管理也是特别的不合理。如今孩子在学校意外身亡,和学校有着不可脱离的责任,希望学校可以勇敢的承担自己的过错。

孩子的离去给他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无论他们得到多少的赔偿,也买不来孩子的生命。希望每一所学校在照顾幼儿的时候,一定要多花一些心思。因为孩子比较小,平时表达能力也有限。希望教师可以多留意孩子的状况,这样才可以减少意外的出现。其实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当过妈妈的女性当生活老师,因为她们养过孩子,比较细心。希望警察可以早日查明孩子的死因,然后给家长一个交代。

现在交通事故每天都在发生,而大多数的结果都很令人心痛又难过,但更多的还有气愤和无奈。江苏一老太太骑单车送孙女上学,被泥头车撞倒碾压,司机是否存在重大失误?在这件事情中,泥头车司机确实存在重大失误,在市内横冲直撞,速度过快,而且还有人说泥头车司机还开上了非机动车道,而老太太正好在泥头车的盲区,泥头车司机也看不到,所以才导致了这场车祸。虽然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之中,但是泥头车司机的责任是肯定的。

送孩子上学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这个老奶奶送孩子上学,却丢了自己的命,不得不说真的是特别让人难过。这件事情发生在江苏苏州,而最终导致老奶奶一死一伤,泥头车司机的责任不可推卸。现在很多送孩子上学的人都是女性或者是老人,希望交通部门能够严格控制一下在每个学校必经的路段车辆的车速,尤其是一些大型车辆,不要横冲直撞,尽量减速慢行。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让这些痛心的事故少发生一些。

而且不管是行人,还是车辆都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因为一方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在生命面前希望人人都要重视,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误而给他人带来生命危险。这个泥头车司机,他肯定存在一定的责任,而他也给老太太的家庭带来了伤痛,甚至直接让老太太丢了性命。这个也提醒我们每一个骑车的人,尤其是送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们,在用电瓶车送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看到大型车辆,尽量自己先减速一下,让大型车辆先过去,安全最重要,不要为了赶一点时间而造成危险。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下面是关于正能量作文素材人物的内容,欢迎阅读!

  ⒈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⒉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场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做大!一对侠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生命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⒊独腿乡村教师坚守29年为帮孩子走出大山

 2012年12月7日,海拔1500多米、距离巫溪县城100多公里的新田村小学,放眼望去,四面都是连绵高山。离八点钟的上课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刘坤贤拄着拐杖早早地站到村小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高山上的冬日阳光让人觉得特别温暖,刘坤贤银色的拐杖被映得闪闪发光。远远望去,有种说不出的庄严。

 重庆巫溪县“独腿教师”刘坤贤,就是乡村教师其中的一位,从1983年至今,他把他的青春年华和健康,都献给了乡村教育。

 29年来,刘坤贤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这样的守候,即使在17年前高位截肢后,他依然拄着拐杖,用剩下的一条腿伫立在校门口等待孩子们到来。他说,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让孩子们有朝一日走出大山,见识外面的世界。

 29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三尺讲台,在因意外事故高位截肢后,也不曾离开,用一条腿一站就是17年。每天早上8点开始上课,中午2点放学,刘坤贤基本上每天要在课堂上站6个小时。算下来,17年来,他拖着一条腿站在三尺讲台的时间已有26000多小时。为了克服疼痛,刘坤贤吃了多少镇痛药,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⒋“最美”洗脚妹——刘丽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⒌女大学生救落水儿童溺亡生前已被保研

 2013年1月31日下午,放寒假回到四川老家的山东科技大学大四学生谢小利,外出时勇救落水儿童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4岁。谢小利生前学习成绩优异,已被保送本校研究生。

 2月2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了谢小利的姐姐谢清华。她告诉记者,她家住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安全村。1月31日下午小利出门,当时隔壁将军村一名11岁男孩和一名12岁女孩在水塘边钓鱼,鱼竿掉进水里,男孩山梁华捞鱼竿时,不小心滑进水里。不习水性的小利看到后,立刻下水救人,但水太深,两人挣扎了一会儿就不见了,小女孩吓得躲到枯草丛里。直到下午5点半左右,男孩大伯跑来找人,才看到有人浮在水面上。

 谢清华说,浮在水面上的人正是谢小利,当天她穿了一件蓝色羽绒服,打捞上岸后她的眼镜还戴在脸上,但是身体已经冰凉,没有了呼吸。谢清华称,估计在水里已经有一个多小时了。当晚10点,男孩尸体也被打捞上岸。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辅导员于娜告诉记者,谢小利今年24岁,是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09级1班的学生,在校期间她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还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在该专业140多名学生中排名第18位,被保送该校研究生。

 谢小利所在班级的班长宋伟杰说,小利平时很喜欢笑,非常乐观,在校期间谢小利积极参加活动,还主动加入到学生会、大学社团,多次参与爱心义卖、志愿者活动等。 据了解,目前当地派出所已经立案调查。元坝镇政府副镇长、元坝镇安全村三组组长、当地消防部门等人纷纷到谢小利家慰问。谢清华称,父母都50多岁了,为了供妹妹上学,这几年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她现在很想到小利的学校举办一场追悼会,弘扬妹妹见义勇为的精神。

 2月2日下午,山东科技大学的老师坐飞机赶到四川。“通过网络,我们已经把悼念小利的微博等建立起来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同学们对小利的悼念。”宋伟杰说。

  ⒍“最美中学生”--龚钰犇

 近日,山东省枣庄市高三学生龚钰犇,在车祸来临的瞬间,一把推开同学,自己却被碾轧在车轮下,致使右腿高位截肢。媒体报道他的事迹后,网友称他为“最美中学生”。

 龚钰犇是枣庄二中高三5班学生,半年后将迎来高考。11月3日上午6时30分左右,他搭乘同学褚浩的电动车在上学路上突遭车祸,坐 在后座上的龚钰犇奋力推开了褚浩,自己却被碾在大货车轮下。褚浩回忆说:“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那辆大货车就冲过来了,我只觉得他从背后推了我一把,我飞出去了。如果不是他的话我已经被大车轧扁了。他发现得早,如果不先推我,完全可以先跳车的。”在网上,不少网友都给龚钰犇送来了祝福和鼓励。“和张丽莉老师一样,他的行为受得起'最美’的敬意!”有网民如此评价。

 和他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同学孙启超说,大犇(龚钰犇外号)为人有情有义,不管谁有个什么事,他都会放在心上,尽最大努力去帮忙,“去年,班里一名同学得了白血病,同学们纷纷10元、20元地献出了爱心,大犇不声不响地将自己仅 有的100多元生活费放进了捐款箱。他家其实很穷,但这就是我认识的大犇,有多大力使多大力。”班主任张兴舟说,龚钰犇平常就是一个热心帮助别人的人,只有帮助别人成为习惯,才能在瞬间做出这样的选择。

  ⒎“最美中学生”--赵甜

 16岁的'高中女生赵甜在汽车即将撞倒同学之时,勇敢推开同学,自己则被车挂住拖行了几米,身受重伤。她因此被网友称赞为“最美中学生”。

 宜春一中高二⑻班学生赵甜,眼看同学就要被急驰而来的汽车撞倒,危急时刻,她勇敢地冲上前一把推开同学,自己却被车挂住拖行了几米身受重伤,同学则安然无恙。这位年仅16岁的女孩也因此被网友誉为车轮下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她用自己质朴而高尚的举动,再次诠释了以“好人文化”著称的宜春人的善良和美丽。11月 4日上午,记者来到宜春市人民医院胸外科病房,全身多处受伤的赵甜正躺在病床上打点滴。“我宁愿自己有事,也不愿同学受伤。”谈起事发时的情景,赵甜的这句话让人感动。

  ⒏大荔军人舟曲之子——王伟

 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哨响起,73名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

 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黑暗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2009年11月30日中午11时40分左右,省道203线蒙城段50公里+150米处,一辆山东牌照“金龙”客车与一辆拖拉机相撞,造成特大交通事故,客车上9名乘客死亡,8人受伤。 11月30日中午11时40分左右,省道203线蒙城段50公里+150米处,一辆山东牌照“金龙”客车与一辆拖拉机相撞,造成特大交通事故,客车上9名乘客死亡,8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蒙城县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抢救伤员。至12时20分左右,8名伤员被送往县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其余乘客也得到妥善安置。亳州市已要求有关方面尽快妥善处理此事,做好伤亡乘客家属的接待安抚工作,并快速调查事故原因。当日下午16时,蒙城县已成立9个临时调查组,负责与9位遇难者家属对口联系,进行善后。

经查,客车为山东枣庄薛城客运公司所有,由山东枣庄开往安徽淮南,核定35座,实际载客33人,其中包括驾驶员1人、售票员1人。拖拉机车主为蒙城漆园镇城北村人。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据蒙城县政府办副主任锁必武介绍,到12月1日中午12点,事故中9位遇难者家属均已经赶到蒙城,并在各接待安抚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入驻安排好的宾馆和旅社。按照积极主动、贴身服务的原则,积极为他们在蒙城提供各种便利,并积极与遇难乘客家属进行沟通。目前遇难乘客家属情绪较稳定。

同时,作为伤者的救治医院,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开辟了绿色通道,对8名伤者分别采取了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专职治疗和护理的措施,并先期垫付各种治疗和抢救费用。据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徐如堂介绍,目前运送到该院的8名伤员,其中3人伤情较重, 5人是轻伤。3名伤情较重的伤员经过手术急救处理后,目前生命体征都比较稳定。

同时,事故车辆所在地枣庄市薛城区交通、交警等部门以及车辆所在公司、保险公司人员已经陆续抵达蒙城。目前,事故原因和责任划分正在调查、认定中,善后工作已经展开。亳州市委、政府和蒙城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也先后赶到医院看望和安抚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