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在日本,公交上不用给孩子让座、老人不帮忙带孩子、父母不给孩子背书包,甚至从小学开始就不送孩子上学……。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日本父母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方法篇一 有一种文化叫“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很注重教
在日本,公交上不用给孩子让座、老人不帮忙带孩子、父母不给孩子背书包,甚至从小学开始就不送孩子上学……。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日本父母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方法篇一有一种文化叫“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很注重教育孩子的“独立”性,他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从很多生活细节都能看出来,比如,在上学的时候,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从来没有家长帮孩子拿书包提水壶。从小学开始,基本都是孩子自己背书包,或撑伞自己上学。
学会独立,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在日本,很多孩子很小开始就有自己的房间。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至少也会让孩子有自己的小空间。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开始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立的空间,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整理房间,打扮自己的小天地来提升自己的自律和管理能力。
参加兴趣班不是强迫,而是发现日本孩子课外也有很多兴趣班,但是和在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的家长并不是逼着孩子去学,他们送孩子参加兴趣班多半是玩票,而且也会轮番报不同的兴趣班。日本家长认为孩子通过玩票的性质可以见识到各种不同的领域,从而可以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质。
更注重增强技能从小背诵“锄禾日当午,”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都有过的经历。不过和孩子背诵知识相比,日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天马行空。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生活方面的技能,以及还有一种叫做“为别人着想”的品质。比如,他们会早早的教孩子如何去超市买东西。
鼓励教育孩子和自己爸爸妈妈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没关系”和“很简单”这两句是日本家长经常会说的。当孩子在玩耍时磕了碰了,并不是呼天抢地扑过来说“宝贝受伤了吗”而是说“没关系”,鼓励孩子自己处理、自己克服。当孩子处于懵懂期,对世界很好奇对时候,经常会问“爸爸,当飞行员难吗”,这时候,他们会说“很简单”。他们愿意鼓励孩子认知一切都不难,勇敢地去达成目标。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方法篇二1、日本老人都不帮忙带孩子。和中国的老人基本都在给自己的子女带孩子相比,日本的老人几乎是不会去带孩子的,也不和子女同住,最多在子女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搭把手。而爷爷奶奶呢退休之后就是自己旅游,或者发展一下之前没有时间做的兴趣爱好,从经济和人力上都不会再去支持子女的家庭了。图为参加各种兴趣班的爷爷奶奶。
2、熊孩子退散!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很注重教育孩子“独立”,在日本还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所以从很多生活细节都能看出来。比如在上学的时候,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从来没有家长帮孩子拿书包拿水壶。都是孩子自己背书包,撑伞自己上学。另外还有一种我们常见的场景,就是在餐厅,飞机上,熊孩子不高兴了哭闹,高兴了在座位上蹦跳。这些在日本的生活中,都是属于“给周围人添麻烦”的行为。这个时候,日本的家长会带熊孩子离开,对于很小的孩子,哄好了再坐回来,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就会教育他们“不要给周围人添麻烦”。
3、很小就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相比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是跟父母睡,在日本,很多孩子很小开始就有自己的房间,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也会有自己的空间。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开始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立的空间,能够通过整理房间,打扮自己的小天地来提升自己的自律,管理能力。
4、参加兴趣班不是强迫,而是发现。和中国一样,日本也会有很多兴趣班,什么游泳班空手道班美术班应有尽有。但是和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的家长并不是天天逼着孩子要学出个什么东西,送孩子参加兴趣班多半是玩票,而且也会轮番报不同的班。
日本家长教育孩子的格言1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2与其给他知识,不如让他感动,与其让他感动,不如让他去实践。
3人过了20岁,父母老师的意见就像过了春天再施的肥一样无效。所以矫正孩子的恶习要趁小。
4最开始教孩子学习时,一定要为他找到人品好的老师,再有才智,学历,而人品恶劣的老师,不能做孩子学习的典范。
5让所爱的孩子外出旅行。这里的旅行不是观光,而是离开家乡到陌生之地工作。人不离开父母的保护,不体会到这种艰辛就得不到锤炼,就更谈不上真正的幸福。如果真的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吃些苦。否则等孩子长大了真的一无所成,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6爱孩子,批两次,表扬三次,教他五次就会成才。
7朋友的影响大于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与孩子的年龄性别之差都制约着父母的影响力。而朋友的影响则不受制约,特别是精神上的影响更大。可见,孩子选择朋友是何等的重要。
8对孩子的行为,五件事中三件夸奖,两件批评,他定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9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孩子可以独立地生活,保护者可以安心地离开孩子身边。孩子遇到问题,应让他自己想想。人的发展就像上台阶,不自己上一个台阶,就无法学会那个阶段的东西。
10即使挨打,也是父母的棒杖。人生总要在各个阶段受到不同的打击,面对打击自制力的有无与强弱非常关键。从小总是挨打的孩子则从小就习惯了打击,长大后有力量保持正常精神状态。
11了解世间之事的人,应该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贪恋酒色与金钱之事。
会的
尽一切可能,也要把孩子送出去,不是因为国外的教育真的特别好,而是因为在国外孩子能够轻轻松松和当地人一起选择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爱他们想爱的人,奋斗他们想成功的目标。
出国留学的好处:
1磨练你的语言技能如果你在计划留学,很可能其中一个主要的吸引力在于你能够学习一门外语。出国留学让你有机会浸泡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方法了。除了每一天有很多的机会练习语言之外,你的大学还可能会供给语言课程,进行正规的教育。
2教育质量出国留学,你还能够体验不一样风格的教育。攻读留学课程,你有机会在留学国家接触有关你专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你可能无法在国内获取。你也会发现,沉浸在留学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够很好地真正了解当地的人们,以及体验他们的传统和文化。毕竟,攻读留学课程,教育是其中的核心,而选择适宜的院校也是十分重要的。
3生活经验为何出国留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他们长期旅行国外的仅有机会了。最终,你还是要找到一份工作和职业,留学的机会可能一生仅有一次。利用这个机会,游历世界,好好学习,了解新的文化吧。留学确实是与众不一样的经历。
日本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那么日本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呢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日本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日本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单独的房间
在日本,很多孩子从小就有单独的房间,日本的家长们告诉孩子,这个房间是属于孩子的,孩子要对这个房间负责,孩子需要自己整理房间,也可以自己来装饰房间,总之,孩子单独的房间由孩子自己来支配。
从小做家务
中国家长很难想象,一个日本孩子,回到家后,除了做作业,还需要做一些家务,比如,擦地板,洗衣服,晒衣服,洗碗,做饭。一个日本的小学生,如果家长不在家,他也能很好的照顾自己。
自己去上学
日本的孩子上学,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自己去上学的。在路上,你可以看到背着书包,拿着便当包的学生,有些孩子还结伴一起去上学,在日本,你几乎看不到那些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更加没有帮孩子拿书包的家长。
自己去采购
对于孩子一个星期所需要的物品,日本家长基本都是让孩子先写下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超市采购。日本孩子经常拿着一个单子,上面写着各种所他们需要的生活用品,然后,在超市里,自己挑选,即便东西很多,孩子也是自己拎着袋子回家。
尊重孩子的兴趣
在日本,家长也会给孩子报很多的兴趣班,但是,这些兴趣班基本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家长会聆听孩子有什么兴趣,然后,尊重孩子的想法,再给孩子报兴趣班。所以,很多日本孩子参加兴趣班,一参加就是好几年。
锻炼身体
日本的孩子,从小就被要求锻炼身体,比如,在冬天里练习长跑,在夏天里学习游泳。在孩子读书后,家长会鼓励孩子每天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些女孩子被要求去学习打羽毛球,有些男孩子则被要求去练习踢足球或者打篮球。总的来说,日本家长都要求孩子有强壮的体魄。
增加团队意识
在孩子小时候,日本家长就很强调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家长会教育孩子,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论在家中,还是在学校,都要有团队意识。日本的团队精神是全世界著名的,这与他们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很有关系。
日本家长教育孩子的法则
1、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那太寂寞啦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屋里看电视、看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容易造成与他人、与大自然接触的体验不够,与他人不能很好地交流,缺乏同情心,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不能区别现实与假想世界,给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留下阴影。给孩子创设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自然体验的机会,并让其积极参加。定出不多看电视、录像,不多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2、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同时,也给他定好规矩吧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父母就搞不清孩子在干些什么,父母与孩子间的对话也会减少。况且,有的孩子房间甚至会成为犯罪现场。
要使孩子房间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定出家规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露个面再进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不上锁;孩子带朋友进自己房间前,先把朋友介绍给父母;父母觉得有必要时可以进入孩子的房间,以便把握孩子的实际情况等等。
3、孩子并不能正确发出“危险”信号
父母情绪焦躁,对孩子的爱抚、疼爱不够,以及对孩子过分娇生惯养和过多干预等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常常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例如孩子出现肚子疼、恶心、拉肚子、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发烧等症状,以及吃得过多、失眠、吮指头、咬指甲等行为。当察觉到这些症状、行为后,不要只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还要好好想想这些症状、行为是不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
不要仅给孩子贴上“神经过敏”、“任性”、“赖学”之类的标签了事,要好好观察孩子,认真听听孩子说话,做出努力理解孩子的姿态很重要。同时,也要与熟悉孩子的医生好好谈谈。
14、孩子愿意跟怎样的父母谈心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生物。如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产生的不满积累太多的话,有时会一下子爆发出来。孩子突然大发脾气时,连孩子本人和家长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其实,孩子发火、苦恼是有原因的。如父母平时做到仔细听孩子说话、与孩子站在同一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事非常关心等等,孩子便能切实体会到自己被父母爱着。
孩子只有在感到自己被爱着时,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问题。这样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使孩子能接纳别人、正视问题,茁壮成长。
日本家长教育孩子的技巧
抗寒、耐寒力
在日本东京的一家幼儿园,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用干毛巾摩擦身体。这家幼儿园的400多名小朋友每天都会以这种方式在寒冬里锻炼身体,以增强抗寒能力。
下厨
日本家长主张小孩随妈妈下厨房。有的娃娃才三岁就下厨房看妈妈烧饭做菜,听妈妈讲烧饭做菜的故事。帮妈妈拣菜、洗菜,这些劳动在孩子眼里是在做游戏,但从中增长知识,从小培养了爱劳动的习惯。
让座
小孩子外出乘公交车,乘客让座,有的家长并不欢迎,主张让孩子站着。这些家长认为站着乘车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也不至于养成他们心目中只有自己。
节俭
日本孩子即便口袋里多有钱,也知道钱是来之不易的,不大手大脚。日本孩子不随便买东西,除了给朋友买礼物,尽量避免给自己买什么。
环保意识
日本孩子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有时他们会把拉圾装进自己的提兜,带回家处理。甚至在累人的爬山过程中,有的孩子也不忘拣起路人留下的垃圾,招呼大家别乱扔垃圾。
学习给爸爸写信
日本父母还十分注意培养与孩子的互信关系,并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1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2 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3 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4 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5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有哪些
这是因为:
在日本,孩子上小学就需要独自去学校,这是老师和家长们约定俗成的惯例,甚至如果学校离家很近,三四岁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会自己走路去上学。大人们认为,独自上学是他们向独立迈出的第一步。
实际上,日本的孩子在上学的路上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小。首先,日本的小学是根据人口密度来划分的,以保证绝大多数孩子只要步行15分钟到20分钟就能从家到达学校,而且不允许跨区域入学。如果有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家搬到较远的地方,但他仍然想在原来的学校就读,那他需要提交申请并接受非常严格的审批,并且他还得保证自己能够独立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放学,否则就只能被劝转学了。
另外,家长们不再送孩子们去学校,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需要一个人孤独地上路。住在附近的孩子们往往会结伴同行,一些高年级的孩子也会担任“领队”,在途中起到引领和保护的作用。而且每所学校都配备有“学童拥护员”,他们由3位老师担任,每天在孩子们上学、放学时,他们会分别站在校外3个车流量大、交通比较复杂的路口引导学生们安全通过。私人自发组织的“PTA”(家长教师联合会)也给予了孩子们很大的帮助,几乎每所中小学校都有这样一个组织,其职责是协助并促进学校的各项教育制度和设施完善,帮助学生们过好学校生活,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保障学生们上学和放学时的交通安全。“PTA”的成员定期轮流担任安全员,每周去“交通要道”护送孩子三四次,几乎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担任过这样的角色。
不要接送。日本小孩非常自立,上学,放学一般都是自己走着去学校。路程远的要坐电车和巴士的,也是买月票自己坐车上学,放学。主要是日本非常安全,没有诱拐孩子的。所以大人很放心。在日本电车上经常会看到7,8岁的小孩背着书包挤在大人的后面。从小养成自立精神,很少靠大人是值得中国小孩学习的。
导语:我们日本的家长们都是怎么去教育孩子的,有什么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日本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欢迎借鉴!
1 日本老人都不帮忙带孩子
在日本,人和人之间都相对独立。和中国的老人基本都在给自己的子女带孩子相比,日本的老人几乎是不会去带孩子的,也不和子女同住,最多在子女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搭把手。在日本带孩子基本靠年轻的夫妇,所以孩子主要相处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粑粑麻麻。
所以日本的小孩很少有四世同堂,家里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的情况发生。更多的是家里几个孩子和忙碌的大人,孩子之间要培养互相照顾和尽量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
而爷爷奶奶呢?退休之后就是自己旅游,或者发展一下之前没有时间做的兴趣爱好,从经济和人力上都不会再去支持子女的家庭了。和国内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和啃老族相比,多的是一份独立,当然,少的是一份人情冷暖。
参加各种兴趣班的爷爷奶奶:
2 熊孩子退散!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日本很注重教育孩子“独立”,在日本还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所以从很多生活细节都能看出来。
比如在上学的时候,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从来没有家长帮孩子拿书包拿水壶。都是孩子自己背书包,撑伞自己上学。
另外还有一种我们常见的场景,就是在餐厅,飞机上,熊孩子不高兴了哭闹,高兴了在座位上蹦跳。这些在日本的生活中,都是属于“给周围人添麻烦”的行为。这个时候,日本的家长会带熊孩子离开,对于很小的孩子,哄好了再坐回来,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就会教育他们“不要给周围人添麻烦”。
3 很小就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相比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是跟父母睡,在日本,很多孩子很小开始就有自己的房间,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也会有自己的空间。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开始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立的空间,能够通过整理房间,打扮自己的小天地来提升自己的自律,管理能力。
4 参加兴趣班不是强迫,而是发现
和中国一样,日本也会有很多兴趣班,什么游泳班空手道班美术班应有尽有。但是和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的家长并不是天天逼着孩子要学出个什么东西,送孩子参加兴趣班多半是玩票,而且也会轮番报不同的班。
为什么呢?
因为日本家长认为孩子通过玩票的`性质可以见识到各种不同的领域,从而可以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和潜质。而日本面向孩子的班多半也以游戏为主,比如科学班就是通过一些好玩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孩子对物理化学的兴趣。
5 和背诵古诗相比,更重要的是增加生活技能
我们从小背诵一个“锄禾日当午”是绝大多数孩子都有过的经历。不过和孩子背诵知识相比,日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天马行空。 主要培养生活技能,以及还有一种叫做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比如,教孩子如何去超市买东西。让孩子拿着一张购物清单,里面写着:牛奶,面包,洗发水等等,让孩子在超市自己寻找,询问售货员,然后结账付款。让孩子在没有大人的时候也能自己生活。
另外,在日本的幼儿园开始,就要培养为别人着想的情商,大孩子要照顾小孩子。小学开始,上学就不是父母接送,而是大孩子叫上小孩子三三两两自己去上学。。
6 “没关系”和“很简单”
因为孩子相处最多的是父母,所以几句话要经常说。当孩子磕了碰了,不是呼天抢地扑过来说“宝贝受伤了吗?”而是要说“没关系”,鼓励孩子自己处理自己克服。
而当孩子处于懵懂期,对世界很好奇对时候,经常会问“爸爸,当飞行员难吗?”,这时候,要多说“很简单”鼓励孩子对于一切都不难,勇敢地达成目标。
7 在公交上不需要让座
在国内,地铁或者公交上见到孩子都会让座。不过在日本没有这样的习惯。日本的优先座如果没有老弱孕妇和抱婴儿的乘客,即使是当时人再挤,也没有人会坐。即使是小朋友也会站着。
家长会觉得在公交上站着也无所谓,可以锻炼小朋友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下面这个是给1-2岁儿童在浴室洗澡的时候玩的玩具,在浴室模仿自己的脏衣服被洗掉,然后晒干,然后分类叠好的过程。可以贴在浴室墙上,全套防水。
这个是给三岁左右的孩子,正要学习写字的时候,培养孩子对拿笔的兴趣。有模版可以让孩子漂亮地画画。
还有趣味动画教孩子该如何写假名。
日本的孩子也是穷有穷养,富有富养,但是基本上教育的方针都是相通的。更加侧重生活技能和情商的培养,让孩子能够尽快独立;而对知识类的培养则是:慢慢来,将来有的是时间。
听说日本人的教育方式很是特别、很另类也很成功。那么日本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1、重视提高孩子身体素质
在中国,你绝对看不到,也根本不会相信,在严寒的冬天里,家长或学校会让孩子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在操场上跑步,然而在日本就有这样的幼儿园,每天都以这种方式让孩子锻炼身体。
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点。日本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不怕冷,多运动”的思想。无论冬夏体育课,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恤和短裤。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锻练洗冷水浴,以此来锻炼孩子的体质和意志。
2、重视教育孩子吃苦耐劳
日本人注重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让孩子们从小就去经历磨难和挫折。日本幼儿园都有“远足”锻炼课,即保育员带孩子不坐车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每年都举办“田园学校”、“海岛学校”、“森林学校”,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的同时,经风雨见世面。
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做家务,整理房间,做饭,买东西。上学,家长从不接送。外出时也是自己背着包。念大学,学费家长出,生活费得自己打工赚取。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3、重视培养孩子国家观念
日本家长和教师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国家资源稀少,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奋斗,才能使国家得以富强,才能使自己得以生存。因此,每个人都要以国家为重,为国家多做贡献。这样,日本孩子从小就在心中对国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日本让人惊呆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4、重视引导孩子团结合作
日本人认为,团结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前提,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这种团结精神要从小事、从生活琐事、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老师经常组织孩子们玩的一种游戏叫“二人三脚”,就是把两个人的各一只脚绑在一起,形成“三只脚”,然后分成几组,一起赛跑,配合稍有一点不默契,就会摔倒,或落后。
1)冬季穿短裤进行耐寒训练,用“持久走大会”见证成长
日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便要接受冬季耐寒训练。从进入冬季开始,他们便要开始残酷的耐寒训练,利用课余时间,换上短袖的“跑步服”,操场上运动。寒假一过,“持久走大会”便开始了。跑完全程的孩子,会得到一张证书,日本妈妈对此格外珍视,她们用此记录孩子的成长。
与中国妈妈相比,日本的妈妈不会给孩子穿太厚的衣服,她们认为,寒冷的天气会培养出孩子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毅力。
2)颇于大胆的户外活动锻炼毅力和胆识
与中国相比,日本的幼儿活动更大胆。在这里,没有家长在乎孩子的小伤小碰,那是一种锻炼;老师也不用因为活动有危险而不让孩子尝试,相反,他们鼓励孩子去大胆的尝试。用美咲妈妈的话说:“让她去尝试吧,受伤了她才知道疼是怎样的体验”。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则
1遵守民主原则
做父母的要努力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充分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小提示
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小孩来说是否合适。
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亲都喜欢逛商场,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欢,为什么
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听话,你有道理吗所以,在小孩不听话的时候,最好换一个角度去想,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2遵守关爱原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孩子是一切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
小提示
孩子都需要爱,他们对爱的需要远远胜于对玩具的需求。
建议: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
3遵守快乐原则
让孩子感受到生活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不要人为地制造压力。
小提示
如果你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赞美他,比如当他画了一幅不错的画时,你能及时表扬他,而且表现得很具体:“你画的恐龙尾巴真的很生动。”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棒的礼物,他的脸上一定会绽放动人的光彩,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能使他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未来新的挑战。
4遵守兴趣原则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小孩,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他们的兴趣本身不坏,就要努力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让他们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小提示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
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5遵守鼓励原则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父母要多留心幼儿的长处,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辞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小提示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
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日本教育特点
日本教育的历史背景
日本的近代学校体制是明治维新之后于1872年建立的。在这之前,没有统一的学校,是在地方领主统治下由各“藩”开设藩校、汉学塾和“寺子屋”进行教育。“寺子屋”日语叫做“Terakoya”,大都在寺庙大宅中开设教室,主要向少年儿童教读、写、算的初等教育。明治维新后政府为加强国民文化素质,追赶西方文明,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强制性义务教育政策。最初,实施3年的小学义务教育,1905年小学就学率达到9562%,到1907年颁布实施6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所学的学科有:国语、算术、修身、音乐、图画、体育;高年级还开设地理、博物、历史、科学等课程。
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相比,其发展速度较缓慢。1884年时,全国中学只有132所,学生总数1,4800人。1910年以后发展为302所,学生总数达到122万人。但,初中就学率只占同年龄层人口总数的52%(男6%、女29%)。这个时期实施男女生分校,女生的就学率很低。教育内容方面随时代的发展加强了国家主义的教育色彩。
[学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现行教育体制是根据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遵照日本宪法的精神制定实施的。
在《教育基本法》的第一条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为和平国家与社会服务的建设者,酷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重视勤劳与有责任感、充满自主精神、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国民”。为此,日本现行教育基本原则是:①确保教育的机会均等;②提高教育质量;③重视培养智育、德育、体育等协调发展的人才;④保障教育的公共性与继续性;⑤主张教育在政治中的中立;⑥尊重地方自治。
日本现行学制是“六、三、三、四”学制。小学和初中阶段实施九年的义务教育。高中是非义务教育,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分全日制、定时制和函授制,使后期中等教育发展很快,高中入学率已达到975%。日本的高等教育除四年制大学外,还有短期大学(学制2~3年)、高等专门学校(介于高中与大学之间,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教育,培养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修学校、各种学校等。为身心有障碍的适龄学生开设盲、聋、哑学校和养护学校,进行特殊教育。
另外,招收3~5岁儿童的幼儿园也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在学校教育范畴,接受文部省的指导。在不断改革学制的过程中,根据国民受教育的要求,允许扩大开办各级私立学校,也允许兴办初、高中一贯制和小学、初中相连教育的学校。这种灵活多样的教育体制较好地适应了日本社会发展而提出的多种人才需求。
教育行政管理
日本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组成,设有教育常务委员会,是制定日本教育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审批教育法令、法规,并由“中央教育审议会”为它的咨询机构,就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实施方针提出政策性建议和意见。
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是由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和由地方政府具体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实施的。
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是文部科学省。在地方政府中管辖教育行政的机构是各都、道、府、县、市、镇、村的各级教育委员会。
文部科学省的职能概括起来有如下几项:
1就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制定学术、文化、教育有关的规定;
2就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机构的物资设备、人事安排、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规定实施标准;
3向各级教育委员会、地方行政机关及其他教育文化与科学研究机构提出指示与建议;
4指导与帮助地方教育委员会的工作,如,开设教育辅助,设施提供科普教育技术、教育资料的费用等等;
5有权处理新设学校教职员人事任免及教科书内容的审批权;
6对国立学校拨发经常性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财政费用,等等。
1 父母在家里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2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哪些
3 国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4 澳大利亚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5 国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