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火山知识点

老师 0 130

五年级科学火山知识点,第1张

五年级科学火山知识点
导读:1 火山知识点小课堂 火山知识点小课堂 1幼儿园优质课火山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孩子们通过电视了解到近期冰岛火山喷发,相互之间谈论的兴趣很高,再结合本学期我班教材,设计了这样一节课,通过一个小实验深入浅出的向幼儿讲解火山喷发这个复

1 火山知识点小课堂

火山知识点小课堂 1幼儿园优质课火山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孩子们通过电视了解到近期冰岛火山喷发,相互之间谈论的兴趣很高,再结合本学期我班教材,设计了这样一节课,通过一个小实验深入浅出的向幼儿讲解火山喷发这个复杂的问题,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学习了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过程及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喷发的过程和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火山喷发的原因。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铅笔、托盘。

2、气球一个、火山模型、红 粉、苏打粉、白醋、汤匙两个、吸管一个。

3、教学课件、电脑、投影仪、音响。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

在大山的家族里,有一个脾气特别暴躁的家伙名叫火山,你们看,他又发脾气了……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

2、提问、小朋友看见发生了什么事情?

3、提问、为什么火山会喷发呢?

幼儿自由发言

总结:地壳下的岩浆受到地球内部巨大压力,当遇到地壳比较薄的地方就冲破地壳喷涌而出所以形成了火山喷发。(一边讲解一边用气球演示原理)

4、火山喷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再次播放课件)

请幼儿举手回答

老师小结、火山喷发时,首先喷发出的是瓦斯及有毒气体,然后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岩石碎块,紧接着岩浆喷出并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岩流,最后熔岩冷却,火山渐渐平息。(出示四幅)

5、请小朋友将四幅按照火山喷发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6、提问、火山喷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出示)请小朋友观察并举手回答。

7、小结、火山活动对人类有不好的影响也有好的影响。火山活动喷出的有毒气体对人类及动植物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火山灰会覆盖大片的房屋庄稼,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炽热的熔岩会引发大火,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火山活动会形成新的陆地;火山活动会促成钻石等稀有矿产的形成。(边出示边小结)

三、结束部分

请一位幼儿和老师一起演示火山喷发的实验。

四、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时,幼儿亲自体验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课件的准备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不足之处在于对课件的应用不够熟练自如,火山模型的高度太低,导致后边的幼儿看不清楚,还需改进,在语言引导的科学性上还要多加学习。

2关于火山和地壳的知识

火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在钢板运动的过程中,地壳中的岩石就会受到挤压或拉伸,不断变动,形成褶皱。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断裂,这时就可能发生地震。全世界每年发生地裂几百次,但绝大多数比较微弱,只有少数地震会有强烈震感,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

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现在,人们可以利用精密的仪器对地壳的变化进行监测,预测地震的发生。随着预测准确率的提高,将逐渐减少灾难的发生,逐渐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此外有些

地震:

1、各民族先哲和思想家对地震成因都作出过各种解释,中国在这个领域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远在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时,伯阳父就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这就是富含哲理的“阴阳说”。

2、自古以来,人类因科学落后、一直把地震灾害归结于上帝天神的起自然力量。许多民族相信、大地由一些动物支撑着、这些动物一动、一就会产生地震。例如印度一些部落认为,海龟上站着几头大象背负着大地、大象一动地震就发生。日本广泛传说地震是由于地下大鲶鱼翻身,镇住鲶鱼则天下太平。古希腊传说海神生气时拿三叉戟敲击海底,,于是造成地震和海啸。

3、本世纪六十年代起,科学家逐步提出板块大地构造学说。地球表面岩石圈由几块巨大的板块体构成。这些板块或相互分离,或碰撞俯冲。板块边界往往是地震。火山活动特别活跃地带。但板块内部地震发生原理目前尚不清楚。

4、199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强烈地震,破坏严重。震后发现:北美西海岸圣安德烈斯断裂长达430公里一段两侧产生了错动。通过研究,美国地震学家里德提出了弹性回跳学说。此学说认为,由于地震运动使岩石发生形变,当变形超过一定程度时,岩石发生断烈而错动,以后变形的岩石回弹恢复原状,这即为地震发生过程。图为地震之巢圣费德烈斯断裂。

现代科学对地震的成因作了以下解释: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3初一地理帮忙找一下地理小知识(比如介绍一个地方,或者什么火山啊

长白山天池火山: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在我国一侧的主峰是白云峰,海拔2691m,是中国东北最高峰。

长白山天池及其周围地区,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天池水面海拔2189。

7m,最深处达373m。长白山风光奇绝,它那完整的垂直景观和原始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大自然综合体,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火山活动经历了造盾(2。77-1。

203Ma早更新世)、造锥(1。12-0。

04Ma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喷发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岩浆成分从玄武质→粗面质→碱流质代表其演化过程。 历史上长白山地区有过多次喷发的“史料记载",1668年和1702年两次天池火山喷发是可信的。

通过火山地质学和精细的14C年代学研究,全新世以来天池火山至少有两次(公元1199年和约5000年前)大规模喷发。公元1199~1201年天池火山大喷发是全球近2000年来最大的一次喷发事件,当时喷出的火山灰降落到远至日本海及日本北部。

1997年国家“九五”重点项目“中国若干近代若干活动火山的监测与研究”启动。中国地震局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开始了监测和研究工作。

经过几年的研究,专家们认为,长白山是一个休眠的活火山,虽然休眠了300年,但世界上休眠数百年再次喷发的火山并不少见。 地球物理探测表明,长白山天池下方有地壳岩浆囊存在的迹象,长白山天池具有再次喷发的危险,其喷发形式为爆炸式,由于天池20亿吨水的存在,是喷发具更大的破坏性。

“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在长白山天池建立了火山监测站,包括: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定点形变观测系统、GPS流动观测网、地球化学观测网。 “九五”项目的实施结束了对天池火山不设防的局面。

从目前的观测结果看,尚没有发现火山复苏的征兆,人们可放心的尽享大自然赐予长白山天池的丰富资源和优美景观。 腾冲火山区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包括腾冲县绝大部分及梁河县一小部分,山奇水秀,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但区内最壮丽的景观是火山、热海和地震。腾冲是我国最著名的火山区之一,区内有68座新生代火山分布,温泉139处。

同时腾冲又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地震活动区,集火山、地热、温泉、地震活动为一体,这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不多见。 腾冲火山: 300多年前,徐霞客考察了腾冲火山与地热,对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1609年打莺山火山“山火”是否为火山喷发起因,迄今没有找到年代学等有关方面的证据。

从李根源《烈遗山记》中描述的“腾冲多火山,志载明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465-1620年)火山爆发多次”,说明几百年前,腾冲火山区有过喷发活动。腾冲火山区是我国活火山区地热显示最显著的地区,如热海地区的水温都在100℃左右,近年的水热活动似有增强趋势,发生多起水热爆炸事件。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表明腾冲火山区的热海热田附近上地壳有明显的低速异常。腾冲火山区位于腾冲火山位于印度板块向北和向东碰撞带交界的雅鲁藏布大拐弯附近,目前各种构造活动很激烈,这自然也增加了人们对腾冲火山再次喷发的忧虑。

专家认为,腾冲火山有继续喷发的潜在危险。 “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云南地震局建立了腾冲火山观测站,建立了流动地震台网、水平形变网、水准和重力观测网、超低频电磁波观测台,新钻一口120米的地球化学综合观测井,开始了火山的综合监测。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群是中国著名的第四纪火山群,一般认为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组成,如果包括火山区西部的莲花山,五大连池火山群应由15座火山组成,火山岩分布面积达800多km2。 其中近期火山包括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

两座火山均由高钾玄武质熔岩岩盾和锥体构成,总面积约68。3km2,熔岩盾是火山主体。

老黑山火山: 老黑山火山座落在波状起伏的丘陵低地及白河河谷之上,海拔515。 5m,总面积约58。

8km2,平面形态受熔岩流溢出方向、溢出量及古地形的制约,总体成不规则盾状(刘永顺、李家振、白志达、孙善平)。老黑山为一套叠锥,火山锥中央有一向北西倾斜不对称的漏斗状火口,火口内壁陡峭(65°-85° ),火口缘内径350m,火口深136m。

老黑山锥体主要由火山渣、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火山灰和浮岩组成,其间夹有薄层熔岩。 火烧山位于老黑山北东约3km处,叠覆在老黑山熔岩北东边缘之上,为一套叠式锥体,海拔340m,面积9。

5km2,熔岩流主体向北流淌,溢出体积0。 26km2,火山锥坐落其上,碎屑物体积约0。

008km2。火烧山锥体由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火山弹、熔岩饼和火山渣组成。

火烧山是一个塌陷的火口,火口内壁陡峭,火口底低平,直径400m,火口深63m(刘永顺、李家振、白志达、孙善平)。 老黑山(海拔515。

5m)和火烧山代表了富钾火山岩带的最新活动,1719~1721年的喷发距今还不到300年,是我国活火山中有历史记载、喷发时间和地点最为确切的一处活火山。据清朝嘉兴年间出版的《黑龙江外记》记载:“墨尔根(今嫩江县)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越数日火。

4关于火山和地壳的知识

火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在钢板运动的过程中,地壳中的岩石就会受到挤压或拉伸,不断变动,形成褶皱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断裂,这时就可能发生地震全世界每年发生地裂几百次,但绝大多数比较微弱,只有少数地震会有强烈震感,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现在,人们可以利用精密的仪器对地壳的变化进行监测,预测地震的发生随着预测准确率的提高,将逐渐减少灾难的发生,逐渐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此外有些 地震:1、各民族先哲和思想家对地震成因都作出过各种解释,中国在这个领域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远在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时,伯阳父就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这就是富含哲理的“阴阳说”2、自古以来,人类因科学落后、一直把地震灾害归结于上帝天神的起自然力量许多民族相信、大地由一些动物支撑着、这些动物一动、一就会产生地震例如印度一些部落认为,海龟上站着几头大象背负着大地、大象一动地震就发生日本广泛传说地震是由于地下大鲶鱼翻身,镇住鲶鱼则天下太平古希腊传说海神生气时拿三叉戟敲击海底,于是造成地震和海啸3、本世纪六十年代起,科学家逐步提出板块大地构造学说地球表面岩石圈由几块巨大的板块体构成这些板块或相互分离,或碰撞俯冲板块边界往往是地震火山活动特别活跃地带但板块内部地震发生原理目前尚不清楚4、199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强烈地震,破坏严重震后发现:北美西海岸圣安德烈斯断裂长达430公里一段两侧产生了错动通过研究,美国地震学家里德提出了弹性回跳学说此学说认为,由于地震运动使岩石发生形变,当变形超过一定程度时,岩石发生断烈而错动,以后变形的岩石回弹恢复原状,这即为地震发生过程图为地震之巢圣费德烈斯断裂现代科学对地震的成因作了以下解释: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5关于火山和地壳的知识

火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

在钢板运动的过程中,地壳中的岩石就会受到挤压或拉伸,不断变动,形成褶皱。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断裂,这时就可能发生地震。

全世界每年发生地裂几百次,但绝大多数比较微弱,只有少数地震会有强烈震感,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 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现在,人们可以利用精密的仪器对地壳的变化进行监测,预测地震的发生。随着预测准确率的提高,将逐渐减少灾难的发生,逐渐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此外有些 地震: 1、各民族先哲和思想家对地震成因都作出过各种解释,中国在这个领域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远在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时,伯阳父就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这就是富含哲理的“阴阳说”。 2、自古以来,人类因科学落后、一直把地震灾害归结于上帝天神的起自然力量。

许多民族相信、大地由一些动物支撑着、这些动物一动、一就会产生地震。例如印度一些部落认为,海龟上站着几头大象背负着大地、大象一动地震就发生。

日本广泛传说地震是由于地下大鲶鱼翻身,镇住鲶鱼则天下太平。古希腊传说海神生气时拿三叉戟敲击海底,,于是造成地震和海啸。

3、本世纪六十年代起,科学家逐步提出板块大地构造学说。地球表面岩石圈由几块巨大的板块体构成。

这些板块或相互分离,或碰撞俯冲。板块边界往往是地震。

火山活动特别活跃地带。但板块内部地震发生原理目前尚不清楚。

4、199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强烈地震,破坏严重。震后发现:北美西海岸圣安德烈斯断裂长达430公里一段两侧产生了错动。

通过研究,美国地震学家里德提出了弹性回跳学说。此学说认为,由于地震运动使岩石发生形变,当变形超过一定程度时,岩石发生断烈而错动,以后变形的岩石回弹恢复原状,这即为地震发生过程。

图为地震之巢圣费德烈斯断裂。 现代科学对地震的成因作了以下解释: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

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

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

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1

 嘿!你们见过火山爆发吗?我就亲身体验了一次,不要惊讶,没错!昨天,我就专门做了一次火山爆发的小实验。

 我呢,首先看说明书,然后,从一个袋子里拿出了一些器材,比如瓶子、白醋、苏打粉等物品。紧接着,实验开始了,我把一个瓶子放在小脸盆的正中间,接着用勺子打了几勺苏打粉在瓶子里,再滴了几滴洗洁精,然后用筷子搅拌了几下。最后,老师说:“为了让你们看得更清楚,我要给这瓶水里注射一些红墨水。”说着,他打开红墨水瓶盖,用针管吸了一些红墨水,又挤到了瓶里,霎时间,水就变成了红色,就像鲜血一般。朋友们有的伸长了脖子,眼珠都要掉在瓶里了;有的站在椅子上,挡住了别的朋友的视线;还有的干脆跑到了我身边,和实验来个次“亲密接触”。可半天过去了,水没有一点变化。

 关键时刻到了!只见,我打开白醋,慢慢地倒入水瓶里,里面的泡沫立刻往上冒,一下子就从瓶子里流了出来!我朋友全部都惊呆了,眼珠要飞出去了,嘴巴张贼大贼大,几乎塞得下一个大西瓜!

 最终,我上网查了,我也懂得了一个秘密“苏打粉与醋碰撞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泡沫,像火山爆发一样。”

 做完小实验,大家议论纷纷,心里都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正如,那首歌,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2

 号外,号外!小种子发生了一件大事情:有一座火山爆发啦!我活了十年,今天,竟然能在小种子里亲眼目睹这奇观。

 老师扛着一个大袋子走进教室,大声地告诉我们,今天要做一个火山爆发的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护目镜、柠檬酸、小苏打、量杯、勺子,因为搅拌棒被丢失在角落里,所以请来了外援铅笔兄弟,最后闪亮登场的还有我们的主角——火山模型。我看到了护目镜后,心里打起了鼓:今天的实验好可怕呀,还要保护眼睛,不过,我还是有点高兴和期待的。

 实验开始了,同学们一窝蜂地聚拢到实验桌前。老师首先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放白色的小苏打放到火山模型里,接着舀了一勺红色的柠檬酸,此时火山里的小苏打又披上了一件红色外衣。

 老师拿起铅笔,把铅笔给了小助手——家祺同学,家祺同学愣了几秒后才反应过来,在火山模型里用铅笔左三圈,右三圈地转了又转。慢慢的,火山模型里的小颗粒充分地融合在了一起,变成了淡红色。然后,老师拿起了量杯,准备把里面的水倒在火山模型里,但是,老师拿着量杯的手一直在抖,一位同学忍不下去了,用手推了一下,里面的水洒了出来,说时迟那时快,火山爆发了!原本凑近想要看个仔细的同学们,被吓得连连后退。汹涌的“岩浆”喷涌而出,我仿佛感受到了真正火山般的炙热和灼烧感。火山还不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太棒了,实验成功了!

 这次实验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乐趣和魅力。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3

 最近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利用酸碱反应来制作一个火山爆发的小实验呢因为小苏打和醋酸的酸碱反应过程中可以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利用这一原理,把它们装入容器中应该可以迅速喷发出来,这不是就和火山爆发一样了吗

 说做就做!我先准备好材料,才可以进行实验,先拿一个锥形瓶当小火山,再把水当岩浆。对了,岩浆是红色的,还要把水用红色色素染色呀!先把红色色素倒入锥形瓶,让火山里有岩浆,再倒入20毫升白醋,放入一把小苏打,垫上托盘……唉!不好!小苏打放太多啦,溢出托盘啦!好吧,这次失败了。

 我要再做一次!先把之前的步骤重复一遍,这一次一定要格外小心,不能再出错了。我用汤匙小心的舀了一勺小苏打,倒入混合液中,哇!真的成功啦!我仿佛听到了真正的火山爆发的声音。我开心地蹦了起来!

 其实不止只有一种实验可以用酸碱反应原理来制作,还有各种各样的实验等着我们。通过这个实验我的出了一个结论:可以利用酸碱反应来做很多神奇又有趣的实验。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4

 今天我在家里玩玩具,好无聊啊!这时我看见了一瓶红色素,我想:有了,今天我就做一下网上流行的那个实验吧,我给它取名叫火山爆发。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猜到了吧,那就开始啦!

 我们要准备的材料有:小苏打、清水、白醋、红色素、小棒以及三个杯子。

 首先在第一个杯子里倒入清水,接着在第二个杯子里倒入半杯白醋和两滴红色素,用小棒搅拌成红醋。然后在第三个杯子里倒入一些洗洁精、小苏打以及一点点清水,用小棒搅拌均匀,然后准备把第二个杯子里的红醋倒入第三个杯子里,这时我心里既紧张又兴奋,既期待又害怕。心想,倒入后会发生些什么呢会不会喷到我脸上呢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我终于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把红醋倒入了第三个杯子中。

 奇怪的现象出现了,红醋变成了红泡沫,它先是在杯子里跳动,又将脑袋伸出杯口,形成一朵蘑菇云,就在我想要眨眼的那一瞬间,火山终于喷发了。喷的哪里都是,不过却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喷到我的脸上,我知道我的实验成功了。

 为什么会出现“火山爆发”的现象呢问了妈妈我才知道,小苏打和红醋发生了化学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杯子中的洗洁精产生大量的气泡,迅速从杯子里冲出来,像火山爆发一样,原来这就是这个实验的原理。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5

 大家见过火山爆发吗?当岩浆从火山口喷发出来的那一刻是不是十分壮观呢?今天,我来给大家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色彩爆发。

 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可不少:直身瓶、滴管、小苏打、柠檬酸、洗洁精、量杯、水、取样勺,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那便是七寸圆盘了。

 准备好材料,我们这就开始吧!我先将150毫升的清水小心地倒入直身瓶,接着将20毫升的清水倒入量杯,水像一个顽皮的小娃娃坐着滑梯滑进了容器。然后用取样勺取4勺柠檬酸放进直身瓶,用搅拌棒搅拌使它溶于水中,在这期间可一定要小心,不要将水洒到身上喽!按同样的方法,我将小苏打取4平勺倒入量杯,搅拌均匀,我拿出与火山岩浆颜色十分相似的红色,滴入量杯几滴,哇,快看!没经搅拌水就一下子变得通红,多好看!再拿出滴管滴入3毫升洗洁精,搅拌。最后,我紧张极了,仿佛心里悬着个大石头,因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大家快看!随着我将量杯中的液体倒入直身瓶,它便“砰”的一声喷了出来,哇,真是太像火山爆发了!实验成功,我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哈哈,告诉你们吧,其实是因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由于水中加入了洗洁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溢出水面过程中会剧烈搅动水,从而迅速生成大量泡沫溢出,就形成了美丽的色彩爆发景象。

 有趣的科学实验让我对生活和世界充满了兴趣,这就是科学的魅力。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6

 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我从资料书中看到一个小实验——“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是什么样子的?我充满了好奇,决定动手做做这个小实验。

 我准备好了实验用的材料:一包苏打粉、一瓶白米醋、一瓶红颜料、一瓶泡泡水和一个透明瓶子。

 我开始实验了。首先,我把苏打粉倒入空瓶子里,铺满瓶底。再往瓶子里倒入泡泡水,用力搅拌,直到小苏打完全溶解。接着,我拿起红颜料滴进水里,它像画家画的精美的水墨画又像舞蹈家跳的优美的舞蹈。

 一切准备就绪。然后,紧张的“火山爆发”开始了:我拿起白米醋,慢慢地倒进瓶里。咦,怎么没有变化呢?我又加入了一瓶盖儿苏打粉摇匀后,继续加入白米醋。哈哈……最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粉嘟嘟的泡泡“呼”地冲了上来,像蛇一样从瓶底往外涌出。“火山爆发啦!我的实验成功了!”我兴奋地说。

 高兴之后,我想:泡泡为什么会冒出来,最后涌出瓶口呢?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查出了原因:原来苏打粉是碱性的,白米醋是酸性的,碱遇到酸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碰到泡泡水后,就会吹出很多泡泡。

 多么有趣的实验啊!它不仅让我尝到了成功的乐趣,还让我了解了科学小秘密。我喜欢做科学小实验!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7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苏打火山。我很感兴趣,决定尝试一下。

 我把醋,一杯水,一个大盘子,一个空瓶子,洗手液,小苏打和钢笔水,这些实验材料准备好,其中钢笔水可以用来当色素。对了,我忘记准备搅拌棒了,于是我拿了一根吸管来代替。

 首先我把大约一勺的小苏打倒入瓶中,然后把整杯水慢慢地倒入瓶中,水变成了白色,之后我把碧绿的洗手液压了两下倒入瓶中,我再把吸管拿出来开始均匀地搅拌,搅完之后我又把钢笔水滴入瓶中,最后倒入了一些醋。水开始从瓶底上升,之后又有些泡沫从瓶口冲了出来,可是不到几秒钟就没了。

 我开始想是不是小苏打加的太少了呢?

 于是我开始了下一轮的实验,这次我准备了两大勺小苏打,当最后我倒入醋的时候,瓶子中的泡沫一直向外冲,就像火山喷发的景象,我开心地大叫起来:“成功了!成功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当我们做一件事不成功的'时候,要找出失败的原因,之后要加以改正,不断地去尝试,总会成功。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8

 我做过许多有趣的实验,如纸吞鸡蛋、吸管穿土豆、瓶子包装……但我最喜欢的是火山爆发实验。

 一天中午吃完饭后,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火山爆发的实验,觉得十分有趣,我决定试试做这个实验。首先,要准备两张大报纸,一个细沙堆,一个塑料杯子,半杯白醋,红色颜料,一包小苏打粉,一盒纸盒就可以开始制作了。我兴奋极了,不知道会不会成功!然后,我将报纸剪成长方形,把两张报纸贴在一起,卷起来套在细沙堆上,接着在中间挖一个洞,把装着白醋的塑料杯子放进去,再滴几滴红色颜料……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期待着火山爆发出现。奇怪,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呢?我想了又想,哦,会不会是我的小苏打放太少了?于是,我往白醋里又加入了一些小苏打。“扑哧扑哧……”红色的醋从洞口里涌出来,沿着报纸往下流,真像火山爆发啊!终于成功了,我高兴极了!原来白醋加上小苏打混在一起会这样的神奇的反应!

 通过这个实验,我发现不同的物体混合在一起,有发生的化学反应。我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做更多不同的科学实验!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9

 自从妈妈给我买了科学实验这一套工具时,我的每时每刻都在想它。

 我今天又迫不及待的做了一个科学小实验,它的名字叫火山爆发。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的开始做这个实验。

 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有:泡腾片、色素、瓶子、食用油、清水。首先呢,先往瓶子里装1/5的清水,然后我又往这里面加入了五滴绿色色素(加色素是为了提高辨别能力的)。然后再往瓶子里加3/5的食用油,这样前三步就做完了。然后再拿出准备好的泡腾片,用小刀把它切成一半,然后放入瓶子内,等到泡腾片沉入水底时,就可以看到神奇的现象了。

 我把泡腾片放到杯子里时,刚开始还没有什么变化。可是当我观察一段时间后,水面上已经开始出现沸腾的状况了。泡腾片附近一直在冒泡,再过一会儿,水面上的动静更大了,可泡腾片却没有减少一点儿。再看看杯子里,中间非常像火山爆发。绿色的水,一会儿S形向上移动,一会儿V形向上移动。这时从水面上掉下来很多绿色的小圆球,这就是刚才绿色的水形成的物质。

 我的到的科学原理是:泡腾片遇水后,能迅速地制造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当聚集到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时,二氧化碳气泡携带者有颜色的水冲出油水层到达油的顶端,最终溢出到空气中,进而制造出酷似火山爆发的壮观现象。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10

 星期六的早上,妈妈给我买了一箱做实验的器材。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拿出说明书仔细阅读,决定做“火山爆发”这个小实验。

 首先,我把做实验的材料都准备好,有柠檬酸、小苏打、色素等。实验正式开始啦,我先拿出一个空的矿泉水瓶,放进一点水,接着加入三滴色素,色素我选择的是岩浆的颜色——火红色。然后,我在盛着红色水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小苏打。最后,我小心翼翼地加入柠檬酸。静静地等待一小会儿,咦,怎么什么反应都没有我心里想着,是不是水放的太少了于是,我又加入了一些自来水。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火山”里的“岩浆”喷发了,火红的泡沫岩浆形成了一个小蘑菇云,从瓶口不断涌出,太壮观了。那时,我太想用电话手表拍下这个场景,可惜我刚打开电话手表,“火山爆发”就结束了。

 在这个实验中,我还有个问题没搞清楚。为什么小苏打和柠檬酸放在一起就会喷发呢我问了妈妈,可是妈妈让我自己去书中找答案。我只好耐心地去翻科学书籍,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小苏打和柠檬酸放在一起时,会发生酸碱反应,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妈妈用这个原理擦拭洗碗槽,会十分省力又干净。一次小小的实验,让我增长了不少的知识啊。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1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化学小实验吗?反正我特别喜欢。前几天我在书本上看到一个火山爆发的小实验,让我好奇不已,今天我决定亲自试一试!

 我兴致勃勃地准备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瓶洗洁精,半杯白醋,两勺苏打粉,一瓶红墨水和一个水盆。首先,我把玻璃杯放在盆子中央,往玻璃杯里倒入半杯白醋,接着小心地滴入五滴红墨水,又用筷子轻轻地搅拌了几下,霎时间白醋就变成了艳丽的红色,像是花园里的月季花那样,红得夺目。

 然后再往玻璃杯里滴入四滴洗洁精,搅拌均匀。最后,我迫不及待地往玻璃杯里加入两勺小苏打粉。红色的泡沫开始冒了出来,我焦急地等待着,期待着火山的爆发。就在这时,红色的泡沫不断疯涨,才过了十几秒,泡沫就已经从杯口汹涌地喷到盆里。简直和喷涌的火山岩浆一模一样。“成功啦!成功啦!”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后来我通过查阅资料才知道:小苏打加白醋会产生许多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不断在液体中翻腾,就会产生很多泡沫。这样,就出现了“火山爆发”的景象。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12

 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小实验,叫“火山爆发”!我好奇不已,难道老师要把火山带来吗?同学们也议论纷纷,疑惑地盯着老师,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只见老师先往一个杯子里倒入苏打粉,挤入几滴洗洁精和红色的颜料,然后用管子轻轻搅拌了几下。杯中的清水立刻变成了耀眼的红色。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杯子,眼珠都要掉进去了。这是要干什么呢?大家更是摸不着头脑。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疑惑,微微一笑说:“关键时刻到了,看好了!”

 随后,老师小心翼翼地倒入白醋,泡沫立刻冒出水面,我紧张得心里直打鼓,才过了没几秒,如岩浆般的红色泡沫喷涌而出,壮观极了。哇!同学们一阵惊呼,我们激动地鼓起了掌。大家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实验的最后,老师向我们说明了其中的奥秘。酸性醋遇到苏打粉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不断在液体中翻腾,就会产生许多泡泡,加上红颜料就更像火山爆发了。我想:如果我把红颜料换成黄颜料,那是不是就爆发**的火山了呢?

 这个实验实在太有趣啦,回家我一定要亲手试一试。原来,世间的奥秘无穷无尽,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去寻觅……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13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实验,名字就叫火山爆发,大家听到这个名字时,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会叫火山爆发?现在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

 首先我们一起来准备实验时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塑料杯子一个(最好是透明的,方便我们更好的观察实验效果),纯净水50毫升,食用油20毫升,果汁20毫升,维生素C泡腾片一片。

 首先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水倒入透明杯子里,接着倒入果汁,再倒入食用油,这时候我们仔细观察杯中果汁和食用油的变化,你会发现杯中的食用油竟然在水面上漂浮着。第二步,我们把泡腾片放入水中观察水中反应,这时候水底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泡泡往上跑,小一点的泡泡在油层下面就消失掉了,大一点的泡泡就会冲破油层直接往油层上面喷出来,随着第一个大泡泡冲出油层以后,好像有了突破口一样越来越多泡泡就喷上来了,配着红色的果汁,漂亮极啦。接着,油层小面有许多的小型泡泡不断的翻滚着,上面的大泡泡往上喷,这景象真的很像火上爆发一样,好看的不得了!最后到了晚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荧光在水里一闪一闪的,非常的神奇!

 如果你们对我的小实验感兴趣,不妨也在家里操作一下!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14

 今天,我看到一篇“火山爆发”小实验的文章。为了看到“火山爆发”的场面,我决定来做一做这个小实验。

 我先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一次性纸杯、小苏打、白醋、洗洁精、红颜料、筷子、透明胶带。

 我拿出两个杯子口对口重合,用透明胶带把它们粘裹起来,做成一座“小火山”,在顶部开一个小口作为“火山口”。为了实验更逼真,我放了一些红颜料在“火山”里,这样“岩浆”喷发时就会和真的一样;把白醋和洗洁精按一比一的比例倒在杯子里,用一根筷子把它们搅拌均匀后倒入“火山”里;把小苏打倒入杯子,加入一些水使小苏打充分溶解。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把小苏打溶液慢慢往“火山口”里倒,眼睛死死盯着“火山口”。可是很奇怪,岩浆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喷发出来,而是慢慢从“火山口”溢出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我把醋、洗洁精放少了吗?于是我又加了一些白醋、洗洁精放进去。这回,“火山”喷发了,实验成功了!

 做完这个实验,我问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妈妈告诉我: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会产生一种叫做“二氧化碳”的气体,会让杯中的洗洁精产生大量气泡,迅速从杯子里喷出,就像火山爆发一样。

 今天的小实验真有趣,但是我相信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事情,等着我去发现研究!

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15

 今天的网课上,老师教了我们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叫“火山爆发”。我也好想亲自做做这个实验。网课结束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准备好科学用具,做起这个实验来。

 我拿来了实验要用的工具:一个透明的杯子,水,食用油和一片泡腾片,开始了我的实验。

 首先在杯子里倒入少量的水,接着加入三倍的食用油。这时候我发现油在上面,水却沉在杯底,这是为什么呢记得科学老师曾讲过:“因为水的密度重,油的密度轻,所以油会浮在面水会沉在下面。”然后我往水杯里滴了大约十滴左右的色素。这时候我发现色素就像一颗颗小珍珠在油层慢慢向下沉,当它触到水的时候,红色的色素像一条条彩带在水中飘来飘去,最终和水溶为了一体,水也变成了红色。最后我把泡腾片轻轻的放入水中,刚开始泡腾片在一点一点的向上冒着泡泡,接着是一条长长的线,最后无数的泡泡迅速的向上翻腾着,火山终于爆了!哇!火山爆发啦!火山爆发啦!妹妹在旁边兴奋的喊着。

 这时候我在想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呢原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把含有色素的水迅速推到油层上面,因为油水不相溶,彩色的水又迅速从油层反落下来,“海底火山”就这样产生了……

 科学实验可真有趣,在玩中学到丰富的知识,我喜欢做科学实验。

幼儿园管理运营教案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7GqYojHGkvRDjxLiJ2wlg

  

提取码:3t3t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一、

材料

——装有干燥谷物的大箱子;

——聚苯乙烯杯子,每个小组一只;

——可弯曲的吸管,每个学生一支;

——铅笔,每个小组一支。

操作

1.向学生们分发杯子、盘子和吸管等。

2.在杯子口的周围用铅笔刺穿几个洞,洞口约1英寸(约254厘米),洞口之间应有适当的距离,洞口的数目与本小组的学生人数相当。

3.让学生把吸管较短的一端插入杯口下面的刺洞中。然后,让一名学生用铅笔在杯子的底部刺上一个3/4~1英寸的洞。

4.让一个学生一只手拿住杯子放在另一只手的掌心上,使其保持直立状态,教师向杯子中倒入干燥的谷物,体积约占杯子容积的3/4。

5.学生握住装有谷物的杯子仔细地翻转过来,把杯子扣在盘子上。注意不要让谷物漏出来。一个学生继续握住杯子使谷物保持在杯子中。

6.每个学生同时把吸管较长的一端放入自己口中。教师下令后,学生同时按预先约定的数目一起吹气(如吹1口气到3口气)。

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吸管向杯子里吹气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用自己的话记录下来并绘一草图说明。你认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注意

如果学生的年龄较小,你可以预先在杯子上打好洞并且插入吸管。一个小组中所有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吹气,否则的话,干燥的谷物就可能被吹进不吹气的那个学生的口中去。学生吹气时,干燥的谷物可以由杯底的洞口向上涌出(喷出)。这样,学生们便“看到了”模拟的火山喷发。

材料

——可以造型用的黏土或石膏;

——小罐或桶(盛液体的容器);

——红色食用染料;

——醋;

——烘面包用的小苏打;

——一块卡纸板或胶合板。

操作

1.在卡纸板或胶合板上用石膏或黏土做成一个火山的底座。

2.在底座上安放一个小罐(或桶),围绕这个小罐(或桶)建成一座火山模型,然后把它放在一边晾干。

3.为模拟火山喷发,小罐(或桶)中放入一些红色食用染料和烘面包用的小苏打,然后慢慢地倒入一些醋。

你发现了什么?

当你把醋慢慢倒入装有红色染料和小苏打的小罐中后,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用自己的话记录下来,并绘一简图说明。你认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注意

根据学生的年龄,这个活动可以由教师进行演示,也可以作为一次小组活动。

苏打和醋引起的化学反应造成罐中的液体溢出展示了一座“活火山”的喷发。教师要试着鼓励学生使用“化学反应”这个词。

注意:利用这个小罐,这座火山模型可以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