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二月如此少见,习俗上都有哪些讲究?

老人 0 90

闰二月如此少见,习俗上都有哪些讲究?,第1张

闰二月如此少见,习俗上都有哪些讲究?
导读:经常听老一辈讲起:“十年难遇闰二月”,这个是啥意思呢?事实上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也就是说闰二月相当的少见,我们可以简单的看一下日历,上一次出现闰二月的情况是在2004年,今年是2023年,也就是说相差了19年,我们在看一次的闰二月,则要等到

经常听老一辈讲起:“十年难遇闰二月”,这个是啥意思呢?事实上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也就是说闰二月相当的少见,我们可以简单的看一下日历,上一次出现闰二月的情况是在2004年,今年是2023年,也就是说相差了19年,我们在看一次的闰二月,则要等到2042年,这中间又相差19年,接近20年才会遇到一次。关于这种特殊的年份,民间也会形成不一样的一个民俗,一些地方在过闰二月的时候还非常的有讲究,那到底有哪些民俗和讲究呢?下面介绍8种不同的民俗习惯~

民俗一:给父母送闰月礼

有些地方,有闰月父母送一份闰月礼的习俗,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希望父母平安健康。而最常送的礼物就是鞋,人们认为“鞋”与“邪”同音,给父母送鞋,则寓意父母将邪气踩在脚下,增福添寿。另外,有些地方,也会送猪脚和面线。其实,无论是送什么,都是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多关心父母。

民俗二:闰二月留岁月

因为闰年比正常年份要多一个月,过年的时间也会更久一些,老话说:“天增岁月人增寿,十年难遇闰二月”,就是想要告诉我们,人会比以前会更老一些了,人们希望留着岁月的脚步,让自己永远年轻。留岁月的方法,人们通过穿闰月鞋,或者是吃长寿面的方式进行,希望时间可以慢一些,不要让自己这么快的老去,这种做法就是留岁月。谁都不想徒增年龄而一事无成,都希望时光可以慢一些,让自己可以做喜欢的事情,陪着孩子慢慢长大。

民俗三:闰二月留娘糕

闰二月也叫“留娘年”。俗语有“闰月年,留娘年”,出嫁的女儿这个时候,要回娘家,带一些好吃的,而这其中,一定会带上一点糕点,也叫闰月糕,这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希望他们可以身体健康。留娘糕,是一种花糕,在制作的时候,很有讲究,在进入闰月以后,做好花糕,并且在花糕上面写上“寿”字或者“福”字,送给母亲和父亲。也是祈愿他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可以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所以闰二月的时候,一些糕点店铺的生意就会很火爆。

民俗四:闰二月去霉运

在闰二月的时候还有去霉运的说法,老人认为,这一年比平常年份要更长,那么坏运气也更容易出现,所以这个时候,把霉运去掉,那么接下来就都是好运了。去霉运一般的都是吃鸡蛋,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都会煮上一锅鸡蛋,然后和家人一起吃,希望坏运气,都能够滚蛋,从而迎来好运,也是为春天,开一个好头。此外,鸡蛋还有团团圆圆的寓意,同时也象征的金元宝,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月份当中,会吃上一点鸡蛋去掉身上的霉运。

民俗五:妇女要喝闰月茶

我们都知道,在以前的社会,男尊女卑,妇女们大都很少出门。所以,只有每逢闰月的时候,村子里的妇女才可以外出。此时,她们就会举办茶宴,邀请附近的妇女一起喝茶聊天,并且,是不允许男性参加的。茶宴的举办,也是妇女之间增加感情的一种方法,大家以茶代酒,互送祝福,其乐融融。

民俗六:回娘家吃闰月饭

在以前的封建思想中,他们认为只要女儿嫁进了男方的门,以后想要回娘家,就得经过男方同意才行。所以,很多出嫁的姑娘,几乎很难回一趟娘家。于是,每逢闰月的时候,娘家才可以邀请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吃个团圆饭,也被称为“闰月饭”。不过,现如今,已经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了,想要回娘家,随时都可以回去。

民俗七:娘家送女儿雨伞

有些地方在闰月的时候,有娘家给女儿送雨伞的习俗,代表着娘家永远是女儿的保护伞,同时也祝福女儿能够早日为夫家开枝散叶,早生贵子。

民俗八:不建议做大事

对于闰月,老一辈一直认为不是一个好日子。我们之前的文章中讲过,闰月的出现是为了协调两种纪年方式的矛盾,所以,他们认为闰月是虚无的,不宜做一些重要的大事,比如动土建房、搬家、结婚等大事。不过,这个说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只是老一辈人希望家人的生活能够事事顺利,幸福如意。

总结:

闰二月出现确实是比较少见,需要19年才遇一次。这些民间形成的民俗,不过,这个说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只是老一辈人希望家人的生活能够事事顺利,幸福如意。

答案如下:

老家送“面包鱼”多是从有二月二开始,具体时间也有没人去明确规定。在送面包鱼时,还带两个面做的桃子,使送“鱼”内涵更加丰富。小时候送面包鱼都是用白面做的,我姥姥去世的早,母亲每年都要给姥爷送。开始做“鱼”时,母亲提前把面磨好,专捡几斤好白面先发酵。面发酵好以后,兑上碱水开始盘面,盘上三道后,再晾一晾。我奶奶有时也前来帮忙,奶奶心灵手巧,在这方面更是内行。母亲把面切成两大份,再切上两小分。母亲用大份做“鱼”,奶奶用小份做面“桃子”。母亲在蒸面包鱼时爱放点糖,吃起来有一股甜味。等把面包鱼的轮廓做好了,奶奶就开始“精雕细刻”了。她先做好鱼尾,又取出一根子筷子做鱼鳞,那双枯瘦且长满老茧的手前挑后挑,左摁右摁,不一会片片“鱼鳞”便显现出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奶奶心灵手巧,几张烟纸、几块彩色的塑料布,在手里转眼间就会变成朵朵“鲜花”,花草鸟虫她见什么就是捏(扎)什么,也正因为奶奶这双巧手,让我度过一个七色的童年。

 在我国民间每逢农历闰年 闰月 ,总有些特别的风俗习惯,例如一些闰年闰月消灾辟邪的物品,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今天的 老黄历 就为你介绍, 2017年 闰六月给父母买什么,闰六月给妈妈买什么。

 “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闰月鞋是我国一些地区的民间习俗,按照民间说法,逢农历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以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并且这双闰月鞋一定要在前一个月穿上才灵验。

 在我国一些地区,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双鞋,而还有一种说法称送闰月鞋是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过去人穷无鞋,光脚劳作,导致脚破流血,异乡游子闰年闰月回家团聚,就为老人买双布鞋以示孝心。

 据说旧时的人文化水平不高,不了解科学知识,认为一年多出一个月挺邪乎,害怕会对长辈不利,于是就流传逢闰年闰月要给母亲送闰月鞋,也叫做“留娘鞋”,以前都是手工自制,在鞋后跟外侧拐弯处,还要用彩色花线绣上妈妈的属相,以祈求保妈妈平安无事,而到了现代,人们多是直接买鞋赠送给母亲。

 另外还有“留娘糕”,“留娘糕”就是花糕,意思是让娘吃了花糕,今年就能把娘留下。花糕是用面粉蒸成的,一个有1斤多重,圆形的花糕直径大约七八厘米,因为闰月年是13个月,花糕中间放13颗枣,上面还印着不同形状的花。

 而在山东阳谷,女儿逢闰年闰月,除了给母亲送花糕,还给父亲送鱼,然后给父母每人买条红腰带。在冠县,除了给父母送花糕和红腰带,还兴姑姑给侄子送年糕鱼,年糕鱼就是鱼形状的年糕。莘县流行给60岁以上的母亲送年糕,不给年轻的母亲送。

 关于闰月的旧俗不只有闰月鞋,例如民间老一辈人中,有闰七月对媳妇不利的说法,于是一些地方有婆婆闰七月给媳妇送礼的习俗;又有说法是闰五月对女婿不利,于是一些地方就有丈母娘闰五月给女婿送礼的习俗。

 在江淮地区,每到闰年闰月,已婚女儿要给母亲做闰月袜子、闰月鞋或做衣服,俗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说七十三、八十四是旬尾,儿女感到老人将不久于人间,送些好东西给老人吃,趁有生之年,以尽孝道。

 在 福建 ,则有“闰月饭”的习俗,也叫“六亲饭”,那便是每逢闰年闰月,父母、兄弟必须把女儿、姐妹请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时,由父母把嫁出门的女儿请回家中,父母不在世的,则由兄弟把嫁出的姐妹请回来吃一顿“闰月饭”。

一般来说,是否需要送闰月鱼给父母,应该取决于个人关系和文化传统。如果你和父母的关系良好,而且在文化传统中有送贺礼的习惯,那么你可以考虑继续送闰月鱼,无论你是否离婚。但是,如果你和父母的关系紧张,或者你并没有这个传统习惯,那么你无需将其视作必须的事情。

“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按照民间说法,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以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

还有一种说法称送闰月鞋是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过去人穷无鞋,光脚劳作,导致脚破流血,异乡游子闰年闰月回家团聚,就为老人买双布鞋以示孝心。

“闰月年,留娘年”,闰月鞋一定要在前一个月穿上才灵验。专家称“淮河一带确实有送鞋的旧俗,以此来表达对老人的关爱。但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即便是同一习俗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解说。”

补充:

已婚女儿要给母亲做闰月袜子、闰月鞋或做衣服,俗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说七十三、八十四是旬尾,儿女感到老人将不久于人间,送些好东西给老人吃,趁有生之年,以尽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