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孩子能不能玩手机?孩子玩手机有哪些注意事项?

孩子 0 47

六岁孩子能不能玩手机?孩子玩手机有哪些注意事项?,第1张

六岁孩子能不能玩手机?孩子玩手机有哪些注意事项?
导读:大家都就“孩子六岁了,要不要给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不是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玩手机了,不能让孩子脱离社会;有的家长认为还不能给孩子玩手机,因为孩子还小,自控能力有限,玩手机

大家都就“孩子六岁了,要不要给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不是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见。

有的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玩手机了,不能让孩子脱离社会;有的家长认为还不能给孩子玩手机,因为孩子还小,自控能力有限,玩手机会影响学习。

而且,每个家长的做法也不一样。

让不让孩子玩手机,家长的三种做法

在孩子六岁前,家长该不该让他玩手机这个问题,卡卡妈总结了一下,大家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可以玩,但有限制

这些家长认为,手机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人们已经离不开的日常用品,给孩子玩一玩并没有什么坏处。所以,孩子在完成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之后,可以玩玩手机。

卡卡妈觉得家长的想法没错,但是,这种做法却很容易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只要我把事情做完了,我就可以玩手机了。

如果有一天孩子把事情做完后,父母却没给手机他玩,他会觉得很生气,很难接受的。

第二种做法:随便玩,不限制

这类型家长的本意,也不是不限制孩子玩手机的,因为他把手机交给孩子的时候,都会对孩子说:“只能玩一会儿,不能玩太久。”只是因为自己忙,顾不上理孩子,就由得孩子继续玩,变得没限制了。

也有的家长,他只是为了孩子别来烦自己,所以给孩子一台手机,让手机代替自己陪孩子。

第三种做法:不许玩,不能碰

这种家长认为玩手机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和智力,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不允许孩子单独玩手机;即使孩子上学后有一些作业是需要用手机完成的,孩子也必须在父母的监督下完成。

虽然在让不让孩子玩手机的这个问题上,家长们的做法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却有着同样的担心:怕孩子会沉迷于手机,影响学习。

让孩子不沉迷于手机,家长可以这样做

其实,手机只是一种沟通工具而已,只要家长做好引导,孩子是不会沉迷的。在孩子在要求玩手机时,家长不妨参考一下卡卡妈的做法。

1、 限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家长在把手机交给孩子之前,一定要和孩子约定好玩多长时间,时间一到,孩子马上要把手机还给家长,不允许再玩了。

例如,我允许卡卡每天玩二十分钟手机,什么时候玩他自己决定,可以做完作业再玩,也可以玩完再做作业。但是,只要二十分钟的时间一到,他就要把手机还给我。

当然,如果到二十分钟时他正玩到关键时刻,我也会通融一下,让他多玩几分钟。但是,多玩的时间,要在第二天的时间里扣除。

2、家长要统一意见

孩子能不能玩手机?什么时候玩?每次玩多久?这些问题,家长一定要统一意见,不能爸爸说可以玩,妈妈却说不能玩;也不能爸爸说每星期一、三、五玩,妈妈却说每星期的二、四、六玩。不然,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可能会谁的都不听了。

我家为了确定卡卡什么时候能玩手机、每次玩多久的这件事情,专门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商讨。这次家庭会议主要以卡卡的意见为主,我和他爸爸的意见为辅,所以定下来的时间卡卡是认可的,因此,一直以来他都执行得很好。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提出要玩手机,可是家长又不想让孩子玩的时候,家长可以想办法让孩子把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其它事情上。

例如,在孩子说要玩手机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要不别玩手机了,我们一起下棋吧?只要孩子认为你的提议更好玩,他更感兴趣,那么,他马上就放弃玩手机了。

我常对卡卡使用这个办法,而且每次使用都有效。

4、家长要以身作则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家长希望孩子不沉迷于手机,那么平时自己也要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这两年到外面去吃饭时,经常会看很多家庭在等上菜的时候,爸爸拿着一台手机在看,妈妈也拿着一台手机在看;孩子不是倚在爸爸的身边看爸爸玩游戏,就是靠在妈妈的身上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剧。这样,孩子怎么可能不爱玩手机呢?

如果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时,正好有事情需要用手机处理,那么也要告诉孩子,自己是在工作,而不是在玩手机。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周末两天我们夫妻和几个朋友带着孩子郊游,但是这次郊游却让萝爸很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当时我们大人在聊天,几个小孩因为有的玩不到一起,就来吵大人要玩手机,几个朋友为了不让他们来吵,就把手机给他们玩,就因为这个事,我们大人也交流了好一会,其实萝爸一直都不赞成让小孩玩手机,除非你已经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了。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关于孩子玩手机的问题。

我们那天几个朋友在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就有朋友感叹说,孩子在家每天都会吵着要手机,本来想让他们出来接触接触大自然,可以有伙伴一起玩耍,但是他们都出来了还是想着要玩手机。所以她也在反思说:“自己在孩子5岁的时候,因为有一次孩子说要玩手机,她在忙,怕孩子吵就给了,而自己是不是一开始就做错了呢?”

我想,会给孩子玩手机的理由,无非就是因为孩子太吵闹了,不想让他们来烦自己,所以当孩子说要玩手机的时候,就会说:“好了,好了,拿去吧!”这也就造成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现在成了低头族了的原因了。有数据显示:现在0-5岁的孩子中,手机的使用率超过了80%,而3岁起就开始碰手机的孩子超过了30%。我想很多家长并不是不知道手机会给孩子带来危害,但是依然还是给了,就为了图个安静。只是我也想问问家长,是否有考虑后果是不是自己能承担得起的?

孩子沉迷手机,会有什么后果?

虽然可能很多家长知道手机会给孩子带来危害,但是却不知道会有什么危害,如果知道了,我想你一定不会给,在美国的华盛顿大学,有做过这么一项实验:孩子从满1岁的时候开始,每增加1个小时电子屏幕观看时间,那么当孩子开始上学的时候,多动症的风险就增加10%,主要是因为在手机屏幕中的光影闪烁,刺激了孩子的大脑神经,孩子会渐渐的适应那种快节奏,刺激,那么孩子就很难再适应需要高度注意力集中的环境,再而就会影响孩子学习和阅读能力。所以现在很多小学老师都反应,现在的学生好动、无法安静和爱走神,而这么问题除了生理原因外,大部分都是过多的接触手机、电视造成的。

其实,可能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好动也无可厚非,能不能学习靠自己,如果读书读不好,那么喜欢动,就去学一门技术呗,但是萝爸还想说,其实孩子专注力下降,影响的不仅仅是学习,当一个人无法思想无法集中的时候,那么就很容易带来思考能力下降,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无法排解问题,抗压能力弱、焦虑、抑郁自闭、暴躁等等心理疾病就容易出现,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孩子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原因,所以手机对于大人来说是方便大人的智能、通讯工具,而对于孩子来说确是威胁孩子心理健康的一把利刃,家长们千万别在说无所谓。

那么,可能很多家长会问:“我早就已经给孩子玩了,现在如果不给的话,孩子就会又吵又闹,耍脾气,怎么办?”首先,一定家长一定要摆正心态,到底是自己的清静重要呢?还是孩子更重要?如果你选择孩子,那么萝爸就和你分享一下该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

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玩手机,无非是手机中有游戏、喜欢的动画片、或者短视频APP之类的。孩子放下手机之后,需要有一个过渡期,这个时候呢,父母就不能再想着安逸清静了,因为孩子本身就是因为从父母身上得不到陪伴和亲子互动的时间,才会选择与手机为伴。如果父母想要让孩子放下手机,那么势必需要花时间陪伴孩子。

因为孩子选择玩手机的时间大部分期都是集中在晚上的时间。所以萝爸给父母的建议是:

1、晚上时间可以带孩子出去散散步,这样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会再想着要玩手机。

2、亲子游戏,萝爸我每天晚上都会陪孩子有一个互动的时间,可能每天都不一样,但孩子都很喜欢,比如一起玩乐高、一起搭积木、一起拼图,我会邀请孩子一起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比如:我会要求今天我们要用乐高搭一个房子,那么我就会和孩子一起来共同完成,而完成之后呢,孩子会很有成就感,就会更喜欢和期待有更多这样的时间,对于可能很多父母会说没有那么多时间陪孩子,那么多事情,但是不管怎么样,至少有半个小时,请家长一定要空出来陪孩子玩。

3、家中最好可以准备一个大音响,声音可以传到房子的每一个角落,但轻轻的播放,可以放一些古典乐,不仅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更能使人的心安静下来。

其实很多事情我们作为父母都是可以做的,只是如果当我们不愿意再花更多时间陪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与孩子越来越疏远,因为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需要陪伴,如果不是父母,那么就会被其他东西所替代,这个时间最大的悲哀就是,电子产品慢慢的再替代父母陪伴孩子,希望父母要多警醒。

手机可以给他适当的玩一下,让他缓解一下学习的压力,所谓劳逸结合嘛。但是玩手机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坐在他旁边,避免他沉迷手机里面的各种东西。

手机对孩子的诱惑是非常强烈的,对孩子来说,他们能够感知的世界一般都是父母带着他们去感受的,所以往往是非常受限制的。一般就是学校、公园、家里以及其他亲戚家里,这些环境之下,他所能够了解的知识非常的有限。

但是手机上各种东西都存在,在应接不暇的信息时代,对孩子来说手机里就是一个新大陆,所以他必定会沉迷于此。所以家长如果不能够做好监督,如果平时工作特别的忙,而孩子自己在家的话,那么就不要给孩子接触手机的机会。

如果孩子自制力也极差,他一旦玩了手机,那么时时刻刻都会想着手机里面的内容,做作业的时候也不能专心,此时也不应该给他手机玩耍。

如果孩子确实感觉到学习压力非常之大,在做作业的时候,做着做着就感觉心情特别焦躁,速度就慢了下来。此时可以让他适当的玩耍一下手机上比较简单的小游戏。规定好时间,过了这个时间之后又得去写作业,并且写完作业之后才有机会再有继续玩耍。这时候对孩子来说也有个小小的动力,他写起作业来也就更加有劲了。

如果孩子平时我们无法进行监督,而且他还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的,此时就都坚决不能让他玩手机。因为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宠爱往往是过度的溺爱,他们心太软了,只要孩子一请求,他们就毫不犹豫的给孩子玩。此时手机对孩子的危害就特别之大,到时候成绩一落千丈不说,还很有可能会过于早熟,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孙子后座玩手机,爷爷吃力推车前行,这样教育孩子真的好吗?

这样教育孩子真的很不好的。孙子坐在电动自行车后座,吃着包子,玩着手机。白发老爷爷在前面使劲推着大车,引起广泛关注。拍摄者王女士介绍,男孩看了四五年级,他爷爷一直在推。如果车坏了,孩子可以下来自己走。看到这一幕,我觉得孩子家长的责任更大了。老人爱孩子无可厚非,但也要让孩子知道,爱是相互的。明白了目的区别,行为就好理解了。父母为未来的成长制定规则,老人则放纵以示关爱。针对不同的目的,父母可以和老人充分沟通,说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认可父母对孩子的爱。

老人都是爱孩子的,如果老人能控制住自己“爱孙子”的情绪,不要过分溺爱孩子,明知溺爱孩子是在伤害孩子,那就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人。爸爸妈妈放心,一定会送孩子上学的。通常我们都说老年人的一些做法与现在的做法不同,是“过时”的旧做法。有时候,老年人的做法很老套,但他们的思想其实和主流思想是一致的。对待孩子的学习和老人的知识能力。虽然他们不能对孩子的学习给予指导,但他们知道指导是帮助孩子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同时,在生活中,他们会为孩子树立榜样,向孩子传递正能量。

孩子从出生就是一张白纸,他以后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都是受父母灌输给他的观念影响的。孩子们会以父母为榜样。所以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在此基础上,对孩子的一些不正确行为进行调整。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过分溺爱当成自己的“负重前行”。我觉得我付出的够多了,我是家里的大英雄。实际上。这种自以为是不仅会害了自己,也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在我们成年人的印象里,孩子就是天性好玩,喜欢调皮的年纪,但是在网络上却看到有一个妈妈用滑板车拉着3岁的儿子上幼儿园,当时天气非常的寒冷,大雪纷飞,一般的家长可能会因为恶劣的天气,就不再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了,但是这位妈妈却是仍然要坚持带孩子去。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肯定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事持之以恒,遇到困难不退缩。

一、只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孩子就会有样学样,给家长一个惊喜。

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就要树立好榜样,自己要求孩子不能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也要杜绝。比如说,不允许孩子玩手机游戏,那么家长自己就要做到不拿着手机玩耍、聊闲天。当工作需要或者有事情需要联系别人的时候,可以正常使用,其他时间在家的时候,家长尽量还是要远离手机,给孩子做到好的榜样。孩子就像一块海绵,周围的环境给予他什么信号,他就会全部吸收进去。

二、在天气恶劣的时候,家长更应该坚持送孩子去上学,让孩子认识到上学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孩子上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能因为心情不好,天气不好为理由就不去上学,所以越是恶劣的天气,越应该坚持,让孩子知道家长的决心,他们自己也就会非常严肃的对待上学这件事。

三、孩子从小做事认真,知道遇到困难不退缩,养成了坚毅的品格。

孩子的品格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锻炼和养成的,在遇到一些小的困难的时候,如果内心坚持一下,克服一下就可以过去了,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事做起,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缩,勇往直前,养成坚强的好品格,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孩子玩手机,这是一个让所有家长都感到很害怕的问题,如果用“谈手机色变”来形容的话,一点都不为过。

首先,十五岁的孩子沉迷于手机,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论年龄正是孩子最叛逆的时期,孩子沉迷于手机之中,已经忘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学习任务。这个时候,想凭说教劝孩子戒掉那已经不可能了,做为家长一定要下得了“狠心”,强行戒掉,不给孩子手机,任凭哭闹决不妥协,另外,所有家人除了正常接听电话外,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弄手机,也就是弱化手机的功能。

第二,手机对孩子的诱惑不亚于毒品对成年人的诱惑,要想办法让孩子远离手机族,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在戒掉手机的初期,最好与老师做好沟通,让老师也帮助家长多关注孩子,让孩子在校园内也远离手机。

第三,培养孩子新的、积极健康的好习惯。比如:周六周日可以领孩子到野外玩一玩,也可以领孩子打打球、健健身,这样的活动,一是放松孩子因失去手机的郁闷心情,二是培养孩子健康的爱好,从而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

小孩迷上手机怎么办?

第一,和孩子约定关于看手机的约定

比如什么时候看,看多久。看什么内容。比如我们家和孩子关于手机的约定,原来是每个每天看20分钟动画片。后来是约定每天看20分钟的绘本讲解。现在是不看电视,不看手机。

第二,和孩子头脑风暴

周末的时间如何安排?头脑风暴的原则是不批评、不评价、不建议,每一个想法都值得被记录下来,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然后两个人一起讨论确定周末的时间安排,秉承相互尊重的原则。比如我们现在和孩子头脑风暴,我们约定星期六是购物日以及星期六晚上是家庭会议购物热会去超市或者零食店去采购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和零食。星期天是讲故事绘本以及开蹦蹦车,玩游戏……

第三,和孩子建立特殊时光

就是约定某一个特别的时光,就是属于你和孩子的,不被任何人所打扰的,一定要放下手机。约定好特殊时光的时间、时长,内容,频率。比如我们家的特殊时光是晚上睡觉之前的的30分钟,玩一个不同的游戏,每天不一样。上床以后,每天讲两本绘本。

第四,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他一定能做到,孩子的自律甚至会令你惊讶。

小孩迷上手机的原因:

1-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

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家长如何满足孩子心灵需求。现今独生子女居多,因为缺少儿伴,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玩,如果家长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从他们口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好无聊,”“没人陪我玩”。于是他们需要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2-家长主动让孩子玩手机

有的家长在忙手上的活儿,没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玩,家长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这样的做法不但助长了孩子玩手机成瘾,还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要忙所以才给我手机玩,那下次他们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了。这样的做法不是爱,而是害,要不得。

3-家长没有正确回应

给还是不给,决定权完全在于家长,如果考虑周全就应该坚决行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让孩子使用手机,什么样的情况下坚决不能给,这一点必须慎重。假如为了激励孩子按时做完作业或者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而给孩子玩手机,也应该事先商议决定,避免孩子为了达到玩手机的任务而行动。

如果允许孩子玩手机,就应该强调做作业是必须的,玩游戏也是一种放松,但绝不是因为你做了作业才有手机玩,这不是奖励。

4-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对于玩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成年人都很难自控,何况一个孩子,当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家长喊停止,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时候你越催促他就越着急,一着急就玩不好,或者越着急就越想多玩一秒钟。

5-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孩子在放学后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加上家庭成员各做各的事,很容易产生某个时间段无事可做,此时孩子便会容易想到看电视、吃零食或者玩游戏。

6-父母在家频繁使用手机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如果你经常在家里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或者打游戏、看**,那么多半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兴趣并希望从手机中获得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