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伯兮》妻子怀念征夫诗歌

老婆 0 75

《诗经·卫风·伯兮》妻子怀念征夫诗歌,第1张

《诗经·卫风·伯兮》妻子怀念征夫诗歌
导读: 伯兮 —他是春闺梦里人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伯兮

—他是春闺梦里人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诗经·卫风·伯兮》

《封神演义》中有个最悲剧的角色—伯邑考,也就是周文王姬昌的大儿子。在故事中,他为妲己所害,被剁碎了做成肉饼给自己的父亲吃。这一下场实在太过悲情了,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那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伯邑考和他的父亲还有亲弟弟不是同一个姓,是的,我以为他姓伯。

其实他的全名叫姬考,“伯”是排名,也就是老大的意思,邑则是他被封的官名。古时候长幼按照“伯、仲、叔、季、显、惠、雅、幼”排列,老大叫“伯”,又称“孟”,比如《有女同车》中称文姜为孟姜,“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因为文姜在齐僖公的女儿中排名老大。孔子排名第二,所以叫“仲尼”。

“伯兮”的“伯”也是这个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大哥”。

我的大哥真威猛,他是邦国的英雄。我的大哥拿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自从大哥东行后,我头发乱如飞蓬。膏沐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容颜!

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太灿烂。一心想着我大哥,想得头痛心也甘。

上哪儿去找忘忧草?把它种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大哥,使我伤心病恹恹。

诗的主旨很明显,写的是妻子思念出征的丈夫。这位妻子称丈夫为“大哥”,听起来比较亲切,不禁想到了《射雕英雄传》,黄蓉不就一直称郭靖为“靖哥哥”吗。叫习惯了,到了《神雕侠侣》中,已经是三个孩子妈的黄蓉还是改不了口。古时候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其实有很多,比如良人、郎君、相公、官人等等。

古时,只要一打仗,统治阶层就会在民间征集民兵出征,更严重的话还会抓壮丁,给百姓带来了无限的痛苦。有些新人还没来得及过洞房花烛夜,新郎就可能被带走。传说中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就是被迫与丈夫生生别离,不得已踏上漫漫寻夫路。

杜甫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描写的也是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疾苦刻画得入木三分。

不过《伯兮》跟后期描写战争的诗还是有所区别的,它并没有突出战争的残酷,而是以一种很自豪的口吻在叙述妻子的心情。

丈夫远在边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虽然也希望他能赶快回来,但是他肩负的是保家卫国的重任,这是无上的光荣,即使想他想得头疼,我也觉得心甘。

“妻子怀念征夫”这一类型的诗实在太多了,但是《伯兮》中的妇人却是其中少有的坚强的女子。一场战争,不管它本身正义与否,它对百姓来说肯定是残酷的。一旦爆发,就意味着离别的上演,而这一离别的期限有可能是永远。

丈夫离开后,这位妇人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意义,都无心打扮自己了。头发可谓是女性身体装饰最重要的一部分,她的长发却散乱如飞蓬;化妆的膏脂一应俱全,她却一样也用不上。打扮得再漂亮给谁看呢?女为悦己者容,“悦己”的人不在,谁适为容?如此不珍视自己的外貌,可见她对丈夫的忠贞。丈夫不在,再美丽也是白搭。

这里的“飞蓬”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开白色或桃红色的花,我经常见到这种植物,只是不知道它的名字。大概很多的人跟我一样,是从游戏《仙剑奇侠传三》中知道“飞蓬”两个字的,游戏中看守神魔之井的将军就叫飞蓬。

在对丈夫牵肠挂肚的前提下,妇人还能考虑他是去保家卫国,就是想他想得头疼也甘心。如此深明大义,的确令人佩服,很少有女人能做到这样。不过从另一角度考虑,这恐怕也是她安慰自己的一种方法。想丈夫了,就联想一下国家,化小爱为大爱,以此减轻心中的悲痛。

她甚至想到了要用忘忧草来帮自己忘记忧伤。思念太重,她已经无法承受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这好比现在的女孩子失恋后太痛苦,就想着来场车祸让自己失忆,我也曾经有过这样可笑的想法,不过没想过用忘忧草,因为我从来都不相信有忘忧草的存在。

然而事实上,忘忧草是真的存在的,它的名字叫作萱草,也就是诗中提到的“谖草”。当得知大名鼎鼎的萱草就是我们常吃的金针菜时,我特别吃惊‍‌‍‍‌‍‌‍‍‍‌‍‍‌‍‍‍‌‍‍‌‍‍‍‌‍‍‍‍‌‍‌‍‌‍‌‍‍‌‍‍‍‍‍‍‍‍‍‌‍‍‌‍‍‌‍‌‍‌‍。我家乡的后山上,种了好多金针花,开花时一片橙黄,特别漂亮。这些花被摘下来晒干之后就成了金针菜,也叫黄花菜。超市里榨菜专柜上摆着的那些“黄花什锦”,用的原材料就有金针花。

忘忧草这个名字太美太神秘了,神秘到我们认为只有仙人住的地方才会有它的存在。一下子降级到金针菜,落差未免也太大了,就好像美梦瞬间破灭一样。

古人认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忧,《博物志》记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嵇康的《养生论》也有写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所以萱草被赋予了“忘忧草”这么一个美丽的名字,难怪它的花语是“遗忘的爱”,听起来又浪漫又忧伤。

母亲节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给妈妈送一束康乃馨,而不是萱草。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萱草其实是中国的母亲花。

萱草忘忧当然只是传说,心中若有忧伤,除非真正失去记忆,否则又怎能轻易忘记。妻子的思念,远在战场的丈夫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他们都无能为力。战争所带来的,岂止是离别?

1、《芳草渡》宋代: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捻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原诗:

对即将远行的人苦苦挽留,频频劝饮,抓住马缰不放。凄然泪下如雨。低首捻青梅,低声问归期。分别之后,今夜还有什么心思去弹琴鼓瑟呢?

您去遥远地方。千里之遥,离别千里,两地音信之隔绝。因相思而成病,成病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写信告诉自己烦恼,寻个方便将这些,寄送给她。

2、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出自宋代贺铸的《杵声齐·砧面莹》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释义:

捣衣石的表面因年长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洁平滑,杵声协调、齐整。捣完制成衣服给丈夫寄去,可是在题写姓名、附就家信时却止不住涕泣连连。寄到玉门关已是万里之外了,可是戍守边关的人还在玉门关的西边。

3、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出自唐代皇甫冉的《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释义: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4、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出自唐代沈如筠的《闺怨二首·其一》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释义:

大雁都已飞走了,书信再难寄出。愁绪多得让人难以入眠。多希望能追随那无处不在的月影,将光辉照射到你的军营。

5、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释义:

闺中**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描写出征诗句有

人生出征苦难全,老矣安能了世缘。《和鲍倅》年代: 宋 作者: 吴芾

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六月》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入一作出塞》年代: 唐 作者: 王贞白

公于出征。奄有南浦。《征西大将军京陵王公会射堂皇太子见命作此诗》年代: 魏晋 作者: 陆云

岁月忽已殚。壮士远出征。《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年代: 魏晋 作者: 刘桢

凉州词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王翰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女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闺怨》

唐代 王昌龄

原文: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

闺中**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鉴赏: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闺中**”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