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的童童最近都是坐爸爸的车去幼儿园的。每逢堵车或有人超车时,爸爸总是爆粗?

爸爸 0 60

6岁的童童最近都是坐爸爸的车去幼儿园的。每逢堵车或有人超车时,爸爸总是爆粗?,第1张

6岁的童童最近都是坐爸爸的车去幼儿园的。每逢堵车或有人超车时,爸爸总是爆粗?
导读: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要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家长就应该时时处处为孩子做出榜样。一言一行都要文明礼貌。六岁的孩子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时候。这个年龄学什么都特别的快。如果作为父亲,总是在孩子面前爆粗的。孩子就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要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家长就应该时时处处为孩子做出榜样。一言一行都要文明礼貌。

六岁的孩子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时候。这个年龄学什么都特别的快。如果作为父亲,总是在孩子面前爆粗的。孩子就会随着父亲说的话。说不定在幼儿园里就会跟老师或者同学说。

虽然他并不一定知道这些话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但一旦他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不好再改。

通妈的孩子和邻居的孩子念同一所小学,每天早上,经常听到对面邻居在家里催孩子“快点快点”的声音 ,有时候我送娃回来了她才急匆匆地出门。

她说为这事不止一次地说过孩子,无奈皇帝不急太监急,孩子还是磨磨蹭蹭,弄得孩子也很难受。辅导做作业的时候更是鸡飞狗跳,写个作业孩子会讨价还价,要看电视玩手机。老师还反馈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成绩也是上不去。

探索 娃磨蹭的本质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在少数,让家长很是“上头”。单纯地说教对孩子来说作用并不大,抽丝剥茧。

1 孩子的性格使然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静,是别人口中的“慢性子”,他们开始可能并不拖延,但是由于没办法跟上父母的节奏,或者家庭的教育理念不一致,让孩子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拖延的习惯。

2 规则意识不强

现在一个孩子由父母两个人照顾,甚至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人照顾,难免存在过分宠爱孩子的现象,导致孩子没有时间意识,从而让规则意识也变得淡漠了。

3 能力不足导致信心受挫

有的孩子其实Ta自己知道拖延不好,也想努力改变,但是也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让孩子没办法快速完成一件事,比如以做作业为例,Ta可能不擅长某一学科,就放到最后,勉强完成后发现错了很多,孩子受到打击,次数多了愈发提不起兴趣,丧失自信,再延伸到其它事情中,形成恶性循环。

4 孩子内心存在疑惑

若孩子做事拖拉,是因为与家长、老师沟通不畅,内心有疑惑;或者父母期望值,超过孩子实际能力,又没有通过合理的引导训练,有效提升相关能力,孩子内心无力,主要需帮孩子提高分析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

1 了解孩子情况,统一教育理念

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情况,统一教育理念,避免“朝令夕改”的现象,同时要说服长辈,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参与进来。

2 制定时间计划

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时间的限制,可以让孩子根据需求,自己判断需要多长时间,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执行。比如吃饭,20分钟,如果边玩边吃导致没有吃完,也不能继续吃,并且到下次开饭之前也不能吃零食。

3 奖罚分明

建立一个奖罚分明的体系,即使孩子的计划没有完成,家长也不需要大声苛责。甚至在早上上学的时候可以不着急督促孩子,让Ta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完成布置的任务,就可以给予奖励。奖励方式有很多,例如,你做完作业,可以玩一下,可以看半小时的动画片带孩子出去玩,也可以给个小红花等等。

所以,想要让孩子不再磨蹭,父母就应该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让孩子远离对父母的依赖。

教育孩子是件不容易的事,家长首先不能急躁。面对孩子做事拖拉的问题上,发现唠唠叨叨、反复催促都没有意义的情况下,不妨静下心来探究原因,改变方法,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END-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近些年,爸爸送孩子上学,送错学校或者班级的新闻非常多,令人哭笑不得。这是因为父亲一般都比较粗心,不怎么管孩子的学习,才惹出这么多啼笑皆非的事儿。

一般来说,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都是母亲管得比较多,父亲基本是赚钱养家。俗话说,男主外,女主内。既然父亲不管这方面的事情,自然不会清楚孩子是哪个班级的学生,甚至是不知道孩子在哪个学校上学。

还有,父亲普遍比母亲粗心,这是由于性别差异导致的。母亲对孩子关怀备至,细心到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但是父亲不会太过在意,孩子就算和父亲说了自己的事情,父亲也几乎不会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事情,稍微听一听就抛到脑后了。

再者,父亲平常工作比母亲忙,不太顾家。所以平时也几乎不会送自家孩子去上学。偶尔因为母亲没空,父亲才会接送。所以父亲不记得孩子的学校班级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有一部分父亲记得学校班级,可由于不熟悉学校的路,所以才走错班级,毕竟一所学校里年级班级那么多。

当然,有些父亲非常关心孩子,平时也经常接送孩子上放学,就从来不会发生这样的尴尬又好笑的事情。

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平时缺乏交流。如果父亲和孩子经常聊天谈心,把孩子的话都记在心里,几乎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

所以,愿每一位父亲都可以在孩子身上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而不是一心放在工作方面。孩子也需要父爱,父亲的陪伴会让他们感到幸福美满。也希望身为父亲的他们,可以做到真正的细心,而不是粗心到连孩子的学校都忘记了。

很多做家长的,总是会形容孩子上学的早晨,就如同打仗一般,特别是慢吞吞的孩子,更是令一些家长感到抓狂。

因为早晨的时间,本来就比较短暂,孩子做事如果非常慢,不仅会上学迟到,也会导致家长上班受到影响。

可能很多家长,在听说孩子存在拖延症的可能后,会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自己的性子是比较急躁或者雷厉风行的,但为什么孩子却会出现拖延症呢?这主要和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①家长太过勤快

在《儿童人格教育》中,作者曾经提到拖延症孩子的背后,总是有一个替他们将所有事情都打理好的人。

这也是很多家长非常勤快,但孩子却出现拖延症的原因。因为家长总是替孩子打理好一切,所以孩子会习惯性的依赖家长,什么事情都想丢给家长去做。

②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过高

有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拖延症,可能并不是家长要求太高,而是家长要求太过严厉导致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家长会发现,明明孩子在小的时候,是非常勤快的一个人,可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整个人就好像变了似的,连自己的屋子也不愿意打扰,这其实和家长对他们的要求过高有关系。

03面对孩子的拖延症,家长可以怎么做?

如果家长发现自家孩子出现了拖延症,那么就需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进行纠正。

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往往都是通过他律到自律的一个过程。

所以,在孩子约束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就需要通过他律的方式来帮助孩子,那么家长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家长不要太过勤快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拖延症,可能是因为家长太过勤快了,所以才会有拖延懒散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出现"懒妈养出勤快孩子"的道理。

所以家长可以适当的懒惰一点,将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交还给孩子,而不是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全部承包好。这样就不会让孩子认为,原本属于他们的责任,需要别人替自己承担。

2、家长多多鼓励孩子

那么有些孩子在出现拖延症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家长太过严厉的要求,导致他们放弃对自己本应做的事情承担责任。

所以家长不妨可以在平日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多多鼓励,要知道鼓励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让他们明白,或者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也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