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送老师礼物算不算贿赂?

老师 0 68

家长送老师礼物算不算贿赂?,第1张

家长老师礼物算不算贿赂?
导读:学校每年都开会强调廉洁自律,但老师们学精了,会避开九月高峰期,暗示家长们在淡季送礼。教师收受家长礼物,算不算受贿?刑法中的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教师能否构成受贿罪,

学校每年都开会强调廉洁自律,但老师们学精了,会避开九月高峰期,暗示家长们在淡季送礼。

教师收受家长礼物,算不算受贿?

刑法中的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教师能否构成受贿罪,首先需明确教师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公办学校的教师拥有事业编制,但不是所有在编教师都从事公务。

“从事公务”是指代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履行组织、领导、管理、监督等职责。换个通俗的说法,学校中负责人财物事的领导才算从事公务的人员。

普通教师负责教学,从事不具备职权内容的技术性工作,不属于公务。公办在编教师在招生录取、采购教材等工作中收受他人财物,可能构成受贿罪;民办学校聘任制教师则可能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另外,所有教师无论有无编制,都可以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介绍贿赂罪的主体。

例如:2015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音乐老师、乐团指挥罗天如涉招生腐败,在艺考中收受学生家长请托,帮忙运作录取关系考生,敛财28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综上可知,教师收受家长的人情礼物不算受贿罪。虽然不算犯罪,但同样是腐败,是违纪。

教师不能收礼。公共教育有别于私塾、家教等私人教育,依托公共资源,国家通过财政保障运行。教师手中的权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举足轻重,是公共权力的延伸和具现。上课提问谁、排座位谁坐前排、表扬谁批评谁、让谁当班长……教师利用国家赋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权力牟利,假公济私就是受贿。

教师不该收礼。三尺讲台薪火相承,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教师这一职业,没有点儿理想主义很难干得长久。教师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形成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塑造一生。送礼收礼将成年人的圆滑世故带进校园,腐化学生心灵,让孩子从小形成送礼换特权的价值观。而且,教师收礼败坏师德师风,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贪图蝇头小利而自贬身价,不自尊自爱如何令世人尊师重教?

教师不宜收礼。如前所言,虽然教师收礼一般不适用刑法,但不等于可以肆无忌惮。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健全覆盖大、中、小、幼的常态化师德师风教育制度,对教师违规违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在编教师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约束,如果是党员还须遵守《中国***纪律处分条例》,收礼违纪,后果自负。《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第四条明确: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教师如有此类行为将视情节轻重受到处理,并记入人事档案。

家长敢给,你敢收吗?现在互联网何其发达,微博举报何其便捷。老师收了礼等于授人以柄,一旦家长捅到网上引发负面舆论,老师反而处于弱势。不信?来看一个真实案例。

2017年1月,张老师担任广东连州市连州镇某小学班主任。某家长要求张老师给孩子往前调换座位,张老师因孩子个子高调座会遮挡其他学生而拒绝,没想到这么点小事埋下了祸根。1月28日正月初一,该家长给张老师发了个8888元微信红包,张老师当即回赠90元红包,但对方一直没领取,张老师当时没放在心上。

该家长把张老师收红包的截图发到网上,同时到当地教育局实名举报。之后,当地教育部门认定张某某行为已构成违纪。鉴于张某某回赠红包的表现,在主观上没有贪心占有的故意,经研究,决定对张某某免于纪律处分,给予诫勉,并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批评;责令张某某提交书面检查,所收受的红包交由组织处理。

你说张老师冤不冤?碰瓷式红包怕不怕?禁止教师收受家长财物既是职业道德,也是对教师的变相保护。顶风作案,得不偿失,识时务者当分得清孰轻孰重。

教师节不该成为“教师劫”,家长切不可做始作俑者。其实,一声声“老师好!”即是最温暖的感恩,学生学业进步、健康成长便是对老师们最好的回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家长给孩子的老师送礼算不算违法?

晏子觉得家长给孩子的老师送礼,严格意义上算是违法行为。但是根据送礼的目的和动机,以及送你的礼金大小,又可以将送礼分为违纪,缺乏职业道德,有碍教育公平等等,不同的情况需要分开来看,所以家长给孩子老师送礼算不算违法,不能一刀切地来看待。

每年的教师节,学生在老家长的授意下,会给老师送鲜花,有时候还给老师买巧克力,这些花费一般都不会超过百元,且这些行为都是明面上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大家也看在眼里。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家长向老师送礼的一种形式,但是你很难说,这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另外一些家长就会让孩子给老师送大额超市购物卡、电子礼券,有的还把老师约出来吃饭,随便再给老师送一些礼物,并且希望老师能够照顾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轻则可能触及违纪,重则可能就是违法了。

在教师节的时候,学生及学生家长给老师送鲜花送巧克力的这些行为,能够体现出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老师的尊重,有助于增进学生及学生家长与老师的情感,以便于更好地配合老师完成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是属于有益的行为。但是如果牵扯到类似于利益输送式地给老师送礼,那自然就是违规违纪行为了。

当然学生家长和老师在私下有大额的收受金钱的行为,并且为学生谋求不正当的利益,损害了教育公平的,且已经超出有关的规章制度,那么这种行为就牵扯到违纪,如果严重的则是违法行为。

之前听到过一个事儿,小学班级里班主任指定谁当班长,不指定谁当班长都是要通过家长和老师私下暗地里勾兑才能当上,这种行为或许就存在家长给老师送礼,那么根据送礼金额及情节严重程度就涉及违规违纪。

(叶晏慈原创,欢迎互动交流!)

政府不仅没有规定,而且还反对。

很多时候,父母送礼物给老师不是出于感激,而是出于目的或需要。在送礼物的部分家长中,有些人为了让老师更加照顾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在第一次见到老师或在重大节假日给老师送礼物。

然而,有些家长不想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心,反而担心其他家长已经送了,如果不觉得受辱,甚至担心老师会对自己的孩子“穿小鞋”。

注意事项:

如果我们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自力更生的孩子,就没有必要送礼物来获得额外的照顾。

不赞成给老师送礼物,尤其是卡片和钱。

虽然在这个功利主义社会,送礼已经成为一种规范和人性,但我认为教育比其他任何领域都需要保持一片净土。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其他家长给老师送礼物。如果他们不给老师送礼物,老师可能会优先给送礼物的孩子,这对他们的孩子是不好的。但从我女儿在幼儿园的出勤率来看,这些担忧是错误的。

我认为送礼物给老师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在很多文化和社区中,送礼物被视为一种表示感激和尊重的方式。

但是,当这种行为变得“预期”或者可能对其他人产生压力时,就可能引发问题。

首先,我个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无私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基于教育和学习,而不是物质的回报。然而,在实际情境中,许多家长可能会选择送礼物给老师,作为对其辛勤工作的感谢。

但使用班费为老师购买礼物可能会涉及几个问题:

不公平性:所有家长都为班费做出了贡献,但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同意使用这些资金为老师购买礼物。

压力:这可能给其他家长带来压力,感觉他们也“必须”送礼物。

可能的利益冲突:如果老师知道或期望收到礼物,这可能会影响其对学生的公正评价。

关于家长因为质疑而被踢出群的情况,这更多地涉及到沟通和尊重的问题。每个家长都有权利对班费的使用提出疑问或反馈,而集体应该尊重并考虑所有的意见。

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

开放讨论:在做出决定之前,开放地讨论这个问题,让所有家长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明确规定:在学年开始时,制定关于班费使用的明确规定或准则,这可以避免后续的争议。

代替方式:考虑其他表示感谢的方式,例如为老师写感谢卡或组织一个特别的活动。

尊重决策:一旦经过讨论并作出决策,家长和老师都应尊重并遵守这一决策。

总结,送礼物给老师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涉及到文化、传统和个人价值观。关键是确保这一行为不会导致不公平、压力或利益冲突,并确保所有相关方都能进行开放、尊重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