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午托班,不能老人带吗?

孩子 0 49

家长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午托班,不能老人带吗?,第1张

家长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午托班,不能老人带吗?
导读:家长之所以把孩子送到午托班。其实更多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教育,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很多的家长在中午的时候,其实没有自己的时间的,他需要做一些应酬或者自己吃饭,或者说其他的一些工作,所以也是比较繁忙的。那对于

家长之所以把孩子送到午托班。其实更多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教育,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

很多的家长在中午的时候,其实没有自己的时间的,他需要做一些应酬或者自己吃饭,或者说其他的一些工作,所以也是比较繁忙的。

那对于这种家长来说,自己就没有办法很好的带孩子,但是孩子如果放在其他的地方,自己就会不放心,所以就希望把孩子放到一个可以集体的去照顾孩子的地方,那这个时候午托班的这种好处就显现了出来。

因为这个午托班可以帮家长去更好的照顾孩子,而且都是一些专业的人员去照顾孩子,不管是孩子在吃饭还是在休息,做的其他的东西都能够很好。

有些时候老人带孩子的话可能很好,因为毕竟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对孩子会更加精心,但是更多的时候老人带孩子会有很大的一些缺陷。

首先就是老人不一定是愿意带孩子的,很多时候都是孩子的父母去主动的要求老人去带孩子,那这种情况,老人带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很多的矛盾的东西。家长感觉老人做的不好好老人感觉家长不负责任,所以互相就会慢慢的让感情变得恶化。

还有一个就是老人带孩子的话,容易在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但思想没有那么好。老年人的想法大多数都是比较古板的。也就是说老年人在想一些事情的时候,没有现代人想的这么前卫。

那他去带一个小孩子的时候,自然也会用这种自己的老思想去教育孩子。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应该更好的去接受一些新的世界。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头脑固定在一些过去的东西里面的话,这个孩子也不会有太多的进步。

所以家长把孩子送到这种午托班里面的话,也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教育,总之来说送到这种专业的地方就会让孩子做一些更加专业的东西。

隔代亲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问题,特别是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有老人参与的家庭,很多老人都是太宠孩子了,导致孩子心理扭曲,不服从管教,把孩子送到托管学校,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我觉得校内的比较好。

这两个方法结合着来最好,首先当托管,不用管孩子的学习问题,但是托管老师不会太多的教育你的孩子,只是到应尽的义务就行了。然后是老人带,有老人带孩子,你孩子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能得到保证了,而且还能跟亲人一起玩,童年会更快乐

家长平时没有时间,把孩子送去托管真的好。

第一,要去有营业执照的正规的托管班。

第二,要去师资力量强,托管水平高的托管班。第三,孩子在托管班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托管人员负责检查孩子的作业,有错的改错,不会的地方也给讲解。

第四,你可以安心工作,有情况及时和脱管班负责人联系。

各地托管内容不相同,你再详细咨询。

不好,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一年级托管。

对于上班族的家长来说,没有人照料孩子,所以送她去托管班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要提前和孩子沟通好。

下班后可以和她聊一聊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开心的,或者不开心的事都可以和爸妈分享,如果需要父母帮助的事情也可以和你说,只要你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她肯定会信任你, 这样安全感也会很足。

托管班意义

(1)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现代的父母承受越来越多的经济压力,用于照料和教育孩子的时间明显不足;加上社会安全形势日趋复杂,车辆的增多和治安的恶化使得家长不放心让孩子独自在家,因此催生了学校家庭之外的孩子的第三归宿——托管班,有时也俗称“小饭桌”。

(2)一般托管班主要面向低龄儿童,如幼儿园孩子、小学生等,除了看管孩子安全的责任外,很多托管班还承担有接孩子放学、安排孩子晚饭或午饭等,部分托管班还可以住宿,充分解决父母没时间管孩子的难题。

(3)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里虽然有老人或保姆带孩子,但因为这些看护人缺少必要的教育知识,孩子因为缺少良好的氛围而养成诸多不好的习惯,因此家长将孩子送到托管班去,与小朋友们一起写作业、做游戏,通过老师的监管和学生的互动以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孩子上小学后,家长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不是孩子能不能适应,也不是孩子的学习好不好,而是孩子放学后谁来接?回家之后干什么?

根据国家规定,小学生在校时间应该是6个小时,从早上8点就开始上课,下午3:30左右(各个学校略有不同)放学了,而这个时间基本上家长都没下班,首先孩子放学谁来接就是关键的一个问题了。

其实,小学生放学时间比家长下班早,并不是这些年才开始的。我是80后,我上小学的时候,都是自己放学回家,自己完成作业,自己玩,或者找同学和小伙伴玩,然后等家长下班,再做饭吃饭。那时候大家也都是这样,但是却不像现在这样,孩子放学谁来接,成了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

为什么过去孩子放学后能自己回家自己待着,现在的孩子却不可以?我觉得有这几个可能。

第一,过去的车辆少,所以我们过马路不存在太大的安全问题。

第二,过去的社会流动性小,一般的城镇相对封闭,拐卖孩子的现象也少。

第三,过去的家长不娇惯孩子,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强。

第四,过去的择校现象少,基本上都是就近入学。

第五,过去的城市发展缓慢,家长上班也都比较近,下班回家也不需要太多时间。

一对照就发现,现在小学生放学,没有人接基本不可能。

家有老人,并且身体健康,家校之间距离不太远,可以由老人来接。没有老人接的,就只得另想办法了。

想什么办法?还能有什么办法?花钱买服务呗!市场上有很多“托管班”,做的就是帮家长接孩子的生意。

孩子接回家了,时间还早,3:30左右放学,如果不远的话,回到家也就4:30,离家长下班回家的时间还早,这2-3个小时,其实是孩子每天放学后的黄金时间,怎么用很关键。 用好了,孩子既休息了,也学习了,收获很大。用不好,孩子不但没学习,也没休息好,如果总是与电子产品为伍,视力下降,更是不可逆转的严重问题。

所以有的家长即使家中有老人接,也担心老人惯着孩子,这段黄金时间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转而去考虑各种辅导班和托管班。

而辅导班和托管班,为了盈利,也是想方设法投其所好,管接孩子,管看孩子,观看着写作业,管吃,管玩,还管上各种课,不由得家长不动心。这么美好的蛋糕:费用不高(至少能承受),孩子的事情全解决了,既管学,也管玩,还管吃,对于工作忙的、或者想省心的家长来说,真是太好了,孩子在外面折腾了一天,晚上接回家就睡觉了,多省事儿啊!孩子一入睡,家长的“夜生活”(上网、刷剧、打游戏、加班)就自由自在了。

可是,可是,真的不用多想一想吗?

即使托管班真的这么好,家长每天早早出门,晚上就不需要和孩子交流一下亲子感情吗?即使家长不需要,孩子就不需要吗?

托管班真的能像他承诺的那样好吗?接孩子没问题,看孩子也没问题,带孩子玩也凑合,提供吃的很简单,但是看着学习?给孩子上课?效果会怎么样?怎么保证?怎么监控?

费用并不高的托管班,工作的老师不可能和孩子一对一,那么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孩子,怎么辅导作业?

低年级规定没有家庭作业,孩子大量的时间用来干什么?这么多孩子,即使有作业,完成也要靠自己吧,完成的质量,托管班老师精力有限,保证不了吧?如果孩子不想写作业,托管班老师会知道吗?能怎么做?

看来,指望托管班老师看孩子完成作业,也只能停留在“完成”而已。孩子的作业是不是保质保量完成、是不是独立完成,是不是真的都会了,当天在学校的课堂作业是不是都完成了,都改错了,这些可能托管班老师顾不过来。即使是一对一,也要靠老师的责任心、考虑周到、经验来决定“托管”的质量,更别说大班的看管了。

还有一点,托管班里的孩子年级不同,习惯不同,很多孩子在一起,难免会互相影响。 好的影响固然好,坏的影响呢:比如打架、骂人、说脏话、拖拉作业?

有的托管班打出“上课”的内容吸引家长,就是说,把孩子的时间能够有效利用起来。初衷很好,但是实施起来会怎么样?

首先,上什么课?用什么教材?如果是自编教材,怎么保证质量?上课的老师资质和经验如何?

其次,假设以上问题都ok,孩子的上课效果如何?

再次,假设孩子上课效果也很好,会听讲,会思考,那么,对于上了一天课,拘束了一天的孩子来说,再上课,会不会有点儿多?孩子会不会有点儿累?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可能还把握不准自己的感受,有了感受不会表达,只会乖乖地听家长安排,但是会不会给孩子埋下厌学的阴影?

不要觉得我是危言耸听。有不少孩子——

因为家长安排的课外学习太多,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才导致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不听讲;

因为家长布置的课外作业太多,所以写课堂作业拖拖拉拉;

因为家长从来不给孩子自己安排的机会,所以孩子才对学习没有自主性。

恕我直言,托管班,只是解决孩子没人接的问题,只是一种辅助,不可能取代家长,甚至取代家庭(连晚饭都管了)。指望花一点钱,就有人帮着带孩子,既管孩子生活,又管孩子学习,那未免太天真了。

所以,我个人觉得:孩子放学后,如果家里有人接,不建议选择托管班。

至于说到在家里老人惯着孩子,没有人辅导孩子学习,我觉得应该靠家长来想办法,而不是把难题甩出去。其实很多家庭都是靠老人帮忙带孩子,都存在老人娇惯孩子、无法辅导学习的问题,为什么孩子和孩子之间,还是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诗词大会节目中有一个爸爸当海员,一出海就半年一载,为了帮助女儿解决不会背诗的困难,自己给古诗词谱曲,帮助女儿记忆,谱了一二百首曲子。

我之前提过我们教研员的女儿长期外出表演,老人陪同照顾生活,学习就靠自己,每晚爸爸妈妈通过电话、微信辅导,照样考出优异的成绩。见文章 《秋天 蝴蝶 李四光 中秋节 感动自己的语文课》

我教过父母都是航天工作者、经常出差几个月的学生,也教过父母都是做小买卖、文化水平很低的学生,还教过父母离异,只由爸爸/妈妈一个人带的学生,困难都不小,但是孩子照样很优秀。这里面的原因,当然是归功于家长的方法和心思。

能陪在身边,固然是爱,不陪在身边,通过别的方式来表达、来关心,也是同样的爱。关键是:你既有爱,又会表达爱,才能使你的表达让孩子顺利接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