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岁了,还有必要上早教吗?

孩子 0 93

孩子,四岁了,还有必要上早教吗?,第1张

孩子,四岁了,还有必要上早教吗?
导读:你好: 目前有很多早教机构针对的课程是3-12岁的。如果是家庭比较富裕,时间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是有必要继续读早教课程的。 早期教育的重点包括身体、良好性格和智力开发三方面内容,孩子早期良好个性人格、习惯、健康情绪情感的养成,是一种全

你好:

目前有很多早教机构针对的课程是3-12岁的。如果是家庭比较富裕,时间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是有必要继续读早教课程的。

早期教育的重点包括身体、良好性格和智力开发三方面内容,孩子早期良好个性人格、习惯、健康情绪情感的养成,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让孩子在健康、快乐中成长。如果感觉你那的早教能提供给孩子这些东西上还是有好处的,要是只是单纯的提供玩具什么那还是算了,妈妈可以衡量一下,祝宝宝健康成长 谢谢!

很多妈妈会在后台提问,我的孩子太小,需要送去上早教吗?早教机构近万元的早教费用真的值得吗?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去上早教了,我如果不去,是不是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相信很多家庭都会有类似这样的疑问,但我们需要明白的事实是, 早教的对象是家长,孩子从一出生就要做早教,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伴随一生 。

早教即早期教育,对0-6岁的教育称为早期教育。 大量的研究及实际情况表明,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各种潜能开发的关键期。

随着早期教育逐渐被重视,各种打着科学 育儿 的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各个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就给孩子报早教班,希望通过早教机构能帮他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更出色,早教重来没有这么火热过。

但,早教就是让孩子上早教班吗?上早教班就是早教吗?其实,家长们对于早教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早教的对象首先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首先让父母们接触早教、了解教育,尽量减少对孩子非理性的、盲目地教育。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影响孩子终生,早教机构对孩子的作用只是一种补充,它不能取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那个人,始终是父母

(一)陪伴孩子

1岁以前的孩子几乎不会说话,1—2岁的孩子表达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培养0—2岁的孩子形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悉心照顾,即 父母对于孩子发出的一切信息非常敏感,并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应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0—1岁的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只要给他吃饱喝足就行了,不需要成人太多的 情感 付出。

其实,婴儿实际心理发展水平远比我们知道的水平高,只是我们没有适当的方法了解婴儿心理发展水平而已。刚出生的婴儿是非常孱弱的,全靠亲人的爱与悉心照顾,特别是来自父母之爱与照顾才能 健康 成长。

(二)允许孩子犯错

大量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的动机与学业呈显著的正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的负相关。构成成就动机的这两种动机在每个人身上的构成比例是不一样的,阿特金森认为, 每个人最初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他们生活的家庭,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

当孩子犯了错,或遭遇失败时,家长首先应理解孩子,并与孩子一起面对错误、失败、挫折,共同去解决问题,然后让孩子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 有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孩子会越挫越勇,形成积极的追求成功的动机。

(三)关系重于教育

许多家长认为你怕我,才会听我说的话,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在良好关系的前提下,双方会怜惜对方、心疼对方,不会让对方难堪。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良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

只有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才容易达成效果。 家长一定要形成“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的家教理念。

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不是简单的父母疼爱孩子就可以做到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的。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动关系,表现为父母理解孩子,孩子体谅父母。

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父母如何看待孩子,那就是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当人看,即父母要认识到孩子与自己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人,也需要得到尊重、理解,有人的尊严与价值。

(四)树立早教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早教一提起早教,家长们马上想到的是早教机构,要花很多钱去有名的早教机构报名,好象不进早教机构就无法对孩子进行早教,不进著名的早教机构,就会影响早教效果,好象只有花了钱早教才会有保障。

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的, 无论孩子受到怎样的教育,都是为着将来能更好地适应 社会 ,所以没有任何一种环境能替代真实的生活场所,没有任何一种环境比生活环境更鲜活、更真实。

因此, 最好的早教场所是儿童的生活环境早教 ,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早教,父母不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身体力行是早教,培着孩子一起做 游戏 、一起看电视也是早教。

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成长,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鼓励儿童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成为一个独立的、有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的人,为孩子将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孩子来言,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活动场所,父母是他们最在意、最看重的人,父母的态度及评价极大地影响着孩子是否 健康 成长。

(五)教育孩子,三分教,七分养

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生长特点与规律,家长们总想把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塑造,却忽略了孩子本身是一个有自身特点、有自己意愿的生命体,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孩子的 健康 成长不是自然而然的事, 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导,但是要适量 ,说教过多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或过度依赖;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敏感期等, 对待孩子要有耐心,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失败、去成功。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

教育孩子,三分教,七分等 。这个教育理念要求父母在面对孩子时要更有耐心,这里的耐心不是指耐心地教孩子,而是指有时候父母更需要耐心地站在一边看孩子自己玩、看孩子犯一些很傻的错,却不必给予孩子大量的言语指导。

孩子的玩耍要依赖于自己的实际体验,也就是说, 耐心的语言指导是教不会的,必须由他自己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才行。

耐心等待,孩子就能在自己玩耍中体会到更多 探索 的乐趣。

家长应当相信,有着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好的家教理念,孩子一定会 健康 成长的。

让我们一起耐心陪伴,等待孩子成长,等待他们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