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父亲送女儿上幼儿园后哭了,作为家长来说,他担心的可能不只是孩子在学校的吃睡问题,他可能也担心孩子受委屈,担心他被欺负。而且,面对孩子的这种成长,作为父亲的内心其实很复杂的。现实也在一次次地告诉家长们,要学会放手,孩子们总要学会独立去面对生活
父亲送女儿上幼儿园后哭了,作为家长来说,他担心的可能不只是孩子在学校的吃睡问题,他可能也担心孩子受委屈,担心他被欺负。而且,面对孩子的这种成长,作为父亲的内心其实很复杂的。现实也在一次次地告诉家长们,要学会放手,孩子们总要学会独立去面对生活。
近日,在陕西西安。李女士发现丈夫送女儿上幼儿园后,坐在家里大哭。原来,今天是2岁的女儿第一天上幼儿园,爸爸担心孩子在学校里吃不好睡不好。可能是太疼爱闺女了,接受不了孩子突然离开身边。所以越想越难受,只能坐在家里哭。
其实,都说父母是天底下最爱你的人,这话一点不假。孩子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学,都是父母眼中最美好的回忆。看着孩子小小的身体背着大大的书包,迈出了上学之路的第一步,这种面对孩子成长的喜悦和担忧交织在一起,真的是很复杂的心情。相信,这位父亲的泪水中有很多难以言说的情感。
可能,对于这位爸爸来说,他担心的不只是孩子在学校吃不好睡不好,也担心孩子被人欺负,担心孩子受委屈,担心孩子受伤。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里程碑,孩子在成长的时候,父母也在一次次的蜕变。因为作为父母,他们也要试着接受很多生活带来的变化。生活是充满酸甜苦辣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只有快乐,父母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要明白,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父母既然已经知道世界是怎么?父母既然已经知道世界是怎么一回事,那就让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多点快乐,多点美好的回忆吧!
近日,南京爸爸带女儿环球自驾旅行306天,穿越52个国家,拜访全球100所高校。这可不是当代版的取经故事,而是一个南京爸爸开车送女儿去美国上学!
事由:女儿考上美国西雅图的一所大学,黄海涛开车“护送”女儿上学,沿路参观100所国内外大学
路线图:从南京出发,途经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土耳其等国,随后进入欧洲各国,最后到达目的地美国
家庭“研讨会”
黄海涛一家已经是自驾旅行的“老司机”了。2012年为了宣传南京青奥会,黄海涛就带着妻子、女儿和外甥女,一起驾车从南京奥体中心出发,进行了一场宣传南京、宣传青奥的“青奥之旅”。
“青奥之旅”回来的路上,黄海涛答应女儿,如果能考上美国好的大学,就送她上学。家庭内部还召开了一场“研讨会”,结果就是以7票全票通过。
黄海涛开得飞起,女儿黄歆轶对接下来的旅程也是期待满满,马上要去美国读的专业是社会学,正好来一次全球性社会调查。
对于黄海涛开车送女儿去美国上学,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有钱又有闲”!事实上,黄海涛和妻子以前都是小学老师,后来成为自由职业者。对黄海涛来说,户外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把家庭积蓄投入到这上面也是家庭的选择
又到了开学季,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接送孩子上学,尤其是大一开学的新生,更是有不少的父母亲自送到学校。西安一高校就有一名大一新生女生的父亲扛着20斤重的行李跨越千里,只为送自家的孩子上大学,在众多新生当中,这一对父女格外显眼。父爱如山,看到这样的情景,很多人非常感动,但是没想到却遭到了女儿的嫌弃。孩子还小,涉世未深,爱慕虚荣多多少少都有一点,但是不能过了度,但是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的虚荣心呢?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以平常心对待
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成熟,很难分辨对错,看到同龄的朋友怎么做,自己就跟着做,因此当看到同学朋友之间总是相互比较,自己也会开始下意识地和别人进行比较。家长要培养孩子一颗平常心,不管是遇到什么事情,平常心对待,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别人,也不要拿自己比较,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要客观看待事情,这样才可以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家长应该要做好榜样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这句话足以可见家长对子女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就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显出爱面子,爱虚荣的样子。孩子很容易会受到父母的影响,也会下意识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想要正确引导孩子的虚荣心,那么父母就应该首先从自己开始改变。
不要溺爱孩子
很多家庭当中只有一个小孩子,所以父母都想要将最好的给孩子,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只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却不知道这种做法只会毁掉孩子。尤其当孩子交了朋友之后,当看到自己和别人产生差距,就会不断要求父母满足自己,如果父母一味满足,只会让孩子的虚荣之心越来越强。所以父母一定不要溺爱孩子,对于孩子无理由的需求,要狠得下心说“不”。
山东济南一位爸爸,半夜两点半醒来,看错了时间,以为五点半了,就强忍着睡意,把儿子叫了起来,送孩子上学,他们一路上基本上都没有看见人,心里还纳闷,看了车里的表,以为表坏了,孩子进入学校以后,教室没人,灯也没开,看了一下表,发现才两点多,于是,就找学校的门卫大爷,帮忙联系家长,这个爸爸把孩子接回来,他们到家以为才3点440分,这个爸爸想到这个尴尬的事情,自己笑到不停。我也有一个坑娃的爸爸。
一、爸爸带我去打球,把我落在了乒乓球台子上小的时候,我爸爸带我小区的乒乓球去场打球,他跟一些叔叔去打篮球了,就把我放在了旁边一个乒乓球台子上,让我自己玩,他打得可开心了,进了好多球,打完球以后,他竟然抱着球直接回家了,把我落在了乒乓球台子上,回到家,妈妈问他“你女儿呢”爸爸才想起来把我忘在了乒乓球台上,他赶紧跑下楼去找我,走到的时候,看见小区的一位奶奶正在陪我玩,他对奶奶表达了感谢,奶奶却把他给臭骂了一顿,爸爸在旁边听着,不敢吭声。
二、爸爸第一次给我做饭,把肉全部都做糊掉了有一次,妈妈出差了,爸爸负责照顾我,他平常是一个厨房小白,突然让他给我做饭也是难为他了,他第一次下厨的时候,还挺兴奋,准备给我做一个红烧肉,我也很期待,没想到,肉全部都糊掉了,完全不能吃,那一顿饭,我们两个人就吃的泡面,自此以后,爸爸就再也不给我做饭了,有空的时候,就带我下馆子,没空的时候,直接就让我吃泡面,
三、爸爸逼着我学他小时候没有机会学的乐器爸爸小的时候,很喜欢唢呐,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他就没有学,于是,他就把希望寄托在了他女儿身上,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我报了一个唢呐兴趣班,天天逼着我去学习,当时,我那个痛苦呀,最后,实在不想去了,我就搬出了奶奶,才让这件事情停止。
唐山一个女儿第1次骑车上学,爸爸在后面偷偷的护送。从这一幕能够看到父母的爱,其实是非常温暖的。不管女儿多少岁,家长都不能够放心孩子独自出行。虽然嘴上强调希望孩子能够独立,但内心一点都舍不得。家长害怕孩子在上学路上遭遇意外,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救援。只能够偷偷的跟在孩子的身后,害怕孩子遭遇危险的时刻。
女儿的决定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和妈妈要学会尊重女儿的意见。上了小学之后孩子们的自尊是非常强的,不希望被人说成是妈宝女。非得强求送孩子去上学的话,对于女儿来讲是一种无形的痛苦和压力。可以选择默默的去保护,家长不要用这个想法去干预孩子。一个孩子假如觉得自己在家中没有地位的话,一定会形成一种自卑的性格。
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第一次。家长要让孩子去独自面对一些事情,不要总是把她们保护的很好。家长可能会觉得家才是孩子的避风港湾,可孩子不经历挫折,根本就不会得到真正的成长。不要遇到什么事情就去替孩子解决,一定要让她们拥有自己的选择权。孩子如果比较困惑的话,自然而然会选择去询问父母的意见。家长能给予的只是一些提示,不可以去替孩子进行决定。
总的来说现在的家长都巴不得把孩子的一生都给包办办好,那是对孩子极其不公平。孩子都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希望按照家长规定的路去走。要跟这个爸爸去学习爱孩子的同时,要考虑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要学会懂得感恩,那样才能够用爱去回报自己的父母。平时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很好的引导,要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去默默支持。
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父亲的宠爱伴随着女儿的一生。
可是随着女儿的长大,父亲除了爱还有恐惧,害怕女儿长大受伤害,害怕女儿受委屈,更害怕有一天被另一个男人抢走。每个父亲都希望女儿能够足够强大,这样就会阻挡一切的伤害。
所以有的父亲会主张送女儿去学武,是希望女儿能够有个强健的身体和足够保护自己的功夫。
可是昨天有位父亲想送女儿去武校,竟然是觉得女儿太调皮了,不听父母老师的话,想让武校的这种严格的制度和艰苦的锻炼来调教女儿。
不管什么原因,我觉得父母都不该有这种想法,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做法,不但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也会拉远孩子同父母的距离。
那么孩子到底有多么不听话呢,竟然让父亲有这种想法?
他举了个例子:今年学校刚开学的时候,所有的学生统一做核酸检测。他女儿上小学一年级,首先要排好队,等着医生做检测。她女儿一看见白大褂的大夫,就嗖的跑远了,几个老师气坏了,对他女儿围追堵截,还给他打电话告了一状。
他也气坏了,孩子回来就又吵了一顿,孩子也不认错。他觉得这个女儿太犟了,太难管了,所以才会有了这样的想法。
我问他有没有问孩子为什么不排队,他说问了,怎么问的呢?
“别的小朋友都排队让医生看,你为什么不去?”
“我没病,就不去。”
人家孩子说得对啊,孩子可能看到白大褂的医生就以为是看病呢,这个孩子挺有自己想法的。比那些不知道干什么,老师让排队就排队的孩子有勇气,这是应该值得表扬的才对。
为什么老师和父母都认为这样就是不听话,难管,只是一味地训斥和责骂?为什么没有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告诉孩子,这是在做什么?
学校里有太多听话的孩子了,像这样有自己的想法,又有勇气的孩子更值得我们的肯定和鼓励。
有的父母工作忙,老师一打电话就害怕孩子在学校里犯错。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学习,不断更正的过程,没有犯错哪来的成长?
我们成年人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为什么成人允许犯错,对孩子却这样苛刻呢?
小孩子一哭,大人着急了:
“不许哭,再哭就不要你了,再哭就不给你买好吃的了。”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你想一想,如果一个成人哭得正伤心,你让他别哭了,你说他能止住吗?不能吧?一个成人做不到的事去要求孩子,这不过分了吗?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小,说什么都不懂,只能用吓唬的,在这种恐吓当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听话,可是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孩子的安全感。
很多父母都说同孩子不能沟通,因为你说什么他都不听,那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呢?
樊登老师在《读懂孩子的心》这本书里说,我们成人同孩子沟通的时候,最容易走的误区就是忽略孩子的感受。
就像上面的那个孩子,她不去排队,可能是她害怕看医生,可是老师父母都没有重视她的感受。
很多事,在大人看来真的不值一提,但对孩子来讲,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想要孩子听话,做正确的事,我觉得父母沟通特别重要。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