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广东女人,曾经是工厂流水线打工妹,后来成了上市公司老板

员工 0 86

这个广东女人,曾经是工厂流水线打工妹,后来成了上市公司老板,第1张

这个广东女人,曾经是工厂流水线打工妹,后来成了上市公司老板
导读: 1、这个广东女人,曾经是工厂流水线打工妹,后来成了上市公司老板2、记得以前很多广东外国工厂打工,有:员工生日会、运动会、各种活动,而且过年过节还有一些礼品送。可是?3、广东工厂都不给员工合同吗4、最近有人在传福建省8月13号会有地震,说好
  • 1、这个广东女人,曾经是工厂流水线打工妹,后来成了上市公司老板
  • 2、记得以前很多广东外国工厂打工,有:员工生日会、运动会、各种活动,而且过年过节还有一些礼品送。可是?
  • 3、广东工厂都不给员工合同吗
  • 4、最近有人在传福建省8月13号会有地震,说好多工厂停工,工人回家了?这是真的吗?
  • 5、广东格风服饰有限公司为什么不给员工带手机
  • 6、广东龙穴造船厂怎么样啊。
  • 7、富士康员工为8000元奖金坚持打卡,超级代工厂将会面临哪些防疫挑战?

最近,又有一批中国企业,被美国“制裁”了。

其中,上市公司立讯精密,首当其冲:

1月21日,由于被指控侵犯专利权,立讯精密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337调查。

受此影响,立讯精密股价大跌,市值蒸发几百亿。

公司也很快回应: 我们持有核心专利,已聘请律师配合调查,不会对企业产生实质影响。

作为苹果产业链在中国的龙头企业,立讯精密历来是 科技 圈的一匹黑马,市值几千亿。

有人说:

如此厉害的立讯精密,背后的掌舵人,以前是贫穷的“打工妹”: 王来春

她曾在富士康工作11年,从流水线做到课长,管理上千人。

后来,她辞职单干,创办立讯,经过20年的发展,一跃成为老东家富士康的劲敌。

曾有传言:立讯精密的迅猛发展,让郭台铭感到害怕,为此还成立一个特别工作组,专门针对王来春。

不过,富士康否认了这件事。

在20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榜单上, 王来春排第6名,远超吴亚军和杜鹃。

见过王来春的人都说,她低调亲和,性格内敛。

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女人,能缔造出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实属不易。

在这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从王来春身上,我看到一个普通人,成功逆袭的5个步骤。

1963年,王来春出生在广东汕头的一个小山村,初中毕业后,她在家跟着父母种地。

家里有两个哥哥,一个开小商店,一个在外打工。

1988年,25岁的王来春,走出山村,来到深圳。

这一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很多台湾人带着钱来内地建厂。

郭台铭也来了,在深圳关外成立一家生产电脑接插件的工厂:富士康。

第一批招女工150人,王来春也在其中。

工厂里,女工们都住大通铺,闷热潮湿,阴暗狭小,吃的饭是“红米饭”,因为水质不好,煮出来是红色的。

那时候,经常停水停电。

停电就休息,但是,就算半夜来电都要爬起来开工,经常一连干十几个小时。

如果停水,工人们洗脸刷牙上厕所,都要到一公里外的临时点,条件更差。

很多女工都受不了,干着干着就跑回家,但王来春从不说半句抱怨的话。

她会在别人都休息的时候,偷偷爬起来赶工,没几次就被台湾主管发现。

“不想让别人看见,大家一起的。”她就是觉得想多干点。

富士康从建厂起,就非常注重培训,跟大部分人混一混不同,王来春总是非常认真地学习,用笔记本做记录。

为帮助增加良品率,她做遍所有工位,挨个去尝试,查找原因,把数据反馈上去,这些事都没人要求过她。

在富士康10年,她从来不请假,慢慢地做到了课长,这是大陆人在台资工厂的最高职位,管着上千名员工。

常言道,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

事实上,真正努力的人,从未渴求过幸运,他们只想把别人能做的事,做好,别人做好的事,做精。

被称为“饰品皇后”的周晓光,在饰品领域,也是追求极致的人。

1985年,她在义乌市场摆地摊卖饰品,跟别人只管从上级拿货不同,她的饰品大多都是自己做。

没有图纸和材料,她就跑到上海、广州的工艺美术厂买一些材料,向专家请教工艺知识,拿回来后,自己动手设计,晚上加工做。

最初的设计不太好看,但跟那些同质化产品相比更有特色,销售很不错。

可周晓光并不想一直摆地摊,她想办法跑到香港学习参观。

回来后,她租下两间房,售卖产品的同时,还代理了香港的两款高档饰品,

很多人觉得不理解。

周晓光的本意是,借鉴参考,改良自己的设计,把饰品做大。

后来新光饰品公司成立,高度坚持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要求每天要出几百个饰品设计图,挑选60%即可。

最厉害的是,花2万多美元购买一张设计图。

在不断挑战中,新光饰品很快做到全国第一,远销海外,连施华洛世奇的人都跑来工厂参观。

不难看出,她们最初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只是抱着一种,我要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心态。

别人做50分,我做80分;别人做80分,我做100分。

当你想比别人做得更好,本质上愿意比别人付出很多,过程中,同样会增强你对困难的承担力。

只有本事一点点增加,路才能步步清晰。

1999年,从不请假的王来春请假十几天。

回到富士康后,她向郭台铭递交了辞职报告,表明自己要去创业,请郭台铭帮忙。

这当然让郭台铭有些吃惊,但他说:

本来作为课长的王来春有很多机会赚钱,她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参股富士康的供应商,轻轻松松就能赚钱。

况且,在台资大厂做到最高职位,这份优越本身就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

但王来春志不在此,她眼里看到是另一个属于自己的工厂。

她回家跟哥哥商量,两个人拿出全部积蓄,再借遍亲戚朋友凑到十几万块,收购了香港立讯公司,在深圳西乡建起自己的工厂。

刚成立的立讯,能拿到的订单跟富士康最初一样,生产电子连接线、连接器。

这门生意很小,但王来春非常努力地经营,把她学到的那一套管理办法全部用上,“工厂的标语都是郭台铭语录,跟富士康一模一样。”

在王来春看来,富士康能从一个小厂发展成大企业,证明那套管理方法是正确的。

1990-1999年,深圳各地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全国各地的人纷纷涌进来,作为富士康中层管理人员的王来春,她一定早就看在眼里。

所以,她才会在走出最关键的一步。

话说回来,看见机遇的人有千千万万,能做出行动的必是佼佼者。

万丰奥特的陈爱莲也是这样的人。

陈爱莲原本在丈夫管辖纺织厂上班,因工作能力突出,她被调到一家生产铝制品的工厂。

之后不久,她发现,国际上通行的 汽车 轮毂从钢轮毂向铝轮毂转型,这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几乎没怎么犹豫,她决定出来单干。

跟厂里几个年轻人相约,借款50万作为流动资金,赊来4台重力铸造机,没有钱租房子,就在别人的两栋厂房中间搭起一个棚子。

最难的是,没有试制样品,陈爱莲就把丈夫送给自己的一台崭新的日本进口雅马哈摩托车轮毂拆卸下来,充当试验品。

同时,她天天跟技术小组一起测量技术参数,绘制图纸,没日没夜地忙碌。

第一批产品做成后,没有销路,陈爱莲就亲自出去跑,软磨硬泡,拿下了一百多个订单。

靠着这种勇气和胆识,陈爱莲带领万丰奥特成功上市,并数次转型,成为铝轮毂细分行业的领跑者。

每一个创业者,都是勇敢者,他们不捡轻松,不求快速,专走最难走的条路。

创业维艰,只有做难而正确的事,才有更大的机会成功。

很多时候,最容易的那条路,恰恰是最危险、最易失败的。

老子曰: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成功的先决条件,让行动战胜内心的恐惧。

2003年,摩托罗拉和三星手机全面开花。

这一年,富士康拿下摩托罗拉的订单,业务量急剧攀升。与此同时,成本和人力也大幅增长。

郭台铭不干了,他在会议中说,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王来春的耳边,她决定把富士康干不完的订单接下来。

首先,紧跟富士康的步伐,将拿到的订单委托给昆山的一些加工厂合作生产。

第二步,将立讯精密改制成为股份公司,在深圳建起第二座工厂。

第三步,打造自己的产业链布局,在江西吉安投资建厂。

这几步配合富士康的措施,很快拿下富士康的大量订单,那些价值低、利润弱、总量小的订单等,几乎都被王来春很乐意地接下。

此后将近5年,立讯靠着做富士康不要的订单,日渐壮大起来。

根据立讯精密2010年公布的招股书显示,从富士康接到的订单占营业收入的4-5成。

在外界,立讯精密更是被认定为富士康的小弟,影子公司。

对王来春来说,彼时能背靠富士康,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不愁订单,又有利润可以赚,哪怕被牢牢套住又怎样。

所以,当立讯2010年上市之前,王来春不忘拉来郭台铭的弟弟,同意他认缴立讯精密400万股。

从做连接线,到转接富士康订单,再到筹划上市,立讯精密的发展过程,就是王来春心跟舞台不断放大的路径。

成大事的人懂得,看准一条路,就要立马跟上。

东方园林的何巧女更是如此。

何巧女原本在园林局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她却辞掉工作考托福,因种种原因没能出去,又回到家跟父亲种植花木。

1990年亚运会期间,何巧女跟父亲去北京办盆景展销会。

那一年亚运会备受瞩目,代表团和运动员都超过前十届,在景观上,有各种绿植做成多样造型,如熊猫盼盼等。

在这里,何巧女第一次见识到人们对盆景的喜爱,好几百块的盆景,很多外国人眼都不眨就买了。

何巧女意识到这个商机。

亚运会结束后,她很快在大学学校旁边租下一间温室花房,到广州购进一批盆景,专门盯紧那些高档酒店和写字楼。

何巧女会英语,又能说会道,销量一路看好。

没事的时候,她常常去维护打理那些卖出去的植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主动给她介绍业务。

一段时间后,何巧女观察发现,做盆景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就很快筹资成立东方园林艺术中心。

十几年后,东方园林A股上市,成为园林第一股。

想要强大,就得顺势借力,还要不断转变目光,改变策略。

王健林说过,心和舞台是逐渐放大的。

不如说,一个人的能力与野心是不断递进的。

先做你想做的事,时间和经验让你成长,当能力累积到足够多,野心就是雄心。

否则,贸然谈野心,并不高明。

王来春说:“能与凤凰同飞的必是俊鸟。”

实际上,她并不只想做富士康的“富士康”,而是想成为真正的凤凰。

当借鉴到足够多的优秀经验,王来春为立讯谋划布局:

以富士康合作伙伴的关系,作为筹码去谈判,赢得联想的订单,不久又拿下同方、方正、伟创力几家大客户的订单。

将单一的代加工业务向自主研发方向转型,开发出台式机连接线的自主品牌。

在这几家大客户的支持下,立讯精密飞速发展,很快上市。

上市第二年,王来春正式开始并购之路。

整整5年,不断地并购使得立讯形成“总部在东莞、生产在江西、研发在昆山”的基本格局,涉及电子消费产品、通讯产品、 汽车 及医疗产品。

这让人们称王来春为“八爪鱼”,疯狂向外界吸取营养和养分。

真正厉害的人,并不是天生很牛,只是懂得不断让自己变强。

肯德基、麦当劳餐具供应商,全球最大注塑工厂的老板,江桂兰恰好是这样的人。

最初几年,工厂什么都生产,脸盆、衣架、餐具等,虽然略有起色,但毫无竞争力。

苦苦寻找出路的江桂兰,得知1995年有一次广交会,她立马行动起来,让工厂生产一批质量最好的产品,带着人和样品,到现场挨个询问,谁愿意把摊位让一点给她。

因为,小厂是没有机会上广交会的。

经过足足三天的问询,磨破了嘴皮,终于买到六分之一个摊位。

拿到摊位,江桂兰立即把产品挂上去,在15平米都不到的地方,接到一个香港客户、一个欧洲客户的订单。

自此,江桂兰打开国外市场,通过8年的努力,又在美国建立起工厂。

但在管理上,又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很多人常常不请假也不来上班,工作只接受计时制,效率很低。

苦恼之余,她决定跟当地人合作,高薪聘请他们来管理,多方综合意见,以基础工作量加奖励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积极性。

同时,借用跟本地人合作的营销方式,又拿下了KFC、汉堡王等许多美国本土餐饮企业的订单,产品也多次转型,从普通餐具到环保餐具全部囊括。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成功的路,不能一天到达,但借鉴别人会走得更快。

将有限的个人能力,去整合利用别人的长处,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说过一句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这句话是说,保持饥饿感,保持 探索 心。

永远向外寻求,不断突破自我,冬眠之后就是春天。

2007年,iPhone1上市。当时,富士康靠着在手机领域的代工经验,成功拿到iPhone1全部的订单。

此后几年,苹果的订单大部分都交给富士康,二者关系极为密切。

但鲜有人知道,在立讯收购联滔电子后,就已经拿到iPad内部线及iPhone转接头等关键订单。

当然,这些订单都是富士康不想要的。

实际上,苹果公司早就对供应商一家独大有很多不满,因为谈价根本没有优势。

库克上台后,大力砍掉供应商,关闭库房,并缩短生产周期,这些都给了富士康极大的压力。

这时,王来春却以从容的脚步走进库克的视线中。

立讯精密先是拿下苹果Lightning数据线业务;第二年,又攻克Apple Watch无线充电模组,成为核心供应商;2016年,代工第一代Watch组件。

这一路,靠的是实力。

在研发投入上,王来春非常舍得,研发投入占比营业收入的7%,且全部费用化。而工业富联研发占比仅为23%。

2016年,苹果新推出一款无线耳机,但制作要求特别高,里面要塞入几百个精密元器件。原本的代工厂,台湾英业达的良品率一直没太达到要求。

2017年,库克来到昆山立讯精密,王来春亲自带领参观。

双方在工厂看女工操作,愉快畅谈,库克说:

除了成为苹果的供应商,立讯精密还是华为、小米、vivo的供应商,很早就进入 汽车 线束组装领域。

自此,立讯精密真正摆脱富士康的影子,并与之比肩。

或许,王来春20年前也不会想到,自己能做到如今的成功。

实际上,立讯精密每一步很稳妥踏实,代工带来收入,研发自己品牌,接下别人不要的小订单,攻克难关,换取市场,整合资源,创新改良,赢得信任。

每一份水到渠成,不过都是步步为营。

想要破茧成蝶,就得扎实苦练基本功。

跟别人走,只有残羹冷炙,拿本事去换的,才是光明前程。

有人说:优秀的你,才能遇到优秀的世界。

你若真正优秀,哪里还需要全世界,你可以自己创造想要的世界。

一个人的成功,无非就是5步,朝你想要的方向去成长,跟随值得学习的人,沉淀打磨一身硬功夫,创造自己的价值体系。

就像有句话说:

“在别人的否定中获得成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为它证明你不但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别人。”

--END--

作者:梁小小

因为现在国家各方面发展快了,对国外的企业的税收也提高了,管控也严格了,现在很多外企都回他们自己的国家发展了,所以看不到那些外企了。其实也没必要专门挑外企工作了,现在国内也有很多知名国企待遇还是不错的,福利也好,也会给员工办生日会,设置员工娱乐休闲场所,过年还会发年终奖,平时过节也有过节费,待遇比外资企业要好,你可以考虑一下我吗的国有企业什么的就业也不错哦。

给。根据查询《劳动合同法》可知,工厂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不给员工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广东工厂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留一份,会给员工合同一份,若工厂签订劳动合同但没有发一份给员工,可以到工作所在地的劳动局监察大队去投诉。

工厂停工,工人回家,这是真的,不过福建省可能会地震,也可能不会地震,我们又不是上帝,不可能预测的很准,再说,地震就地震,四川都挺过来了,我们福建一定也可以挺过来的,我们也有学习了地震知识,如果地震来了,我们运用这个知识,死亡人数就会减少很多了。

中新社泉州7月29日电 (孙虹 曾福志) 近日,坊间流传着“福建泉州8月13日将发生大地震”的说法,记者29日从此间有关部门获悉,福建泉州市地震局已针对此流言进行公开辟谣,并呼吁民众安心工作与生活,不可轻信谣言。

近期,一些网络社区、论坛流传着福建泉州将在8月13日发生大地震的帖子,并有部分网民称“听说很多外来工都在请假或不要工资自动离职回老家”、“很多人外出避难了”,各种猜想引起了部分民众的担忧。对于盛传的“泉州地震贴”,不少明智的网友提醒发帖者,不要散布谣言。

针对此事,泉州市地震局日前进行公开辟谣,稳定市民情绪。“地震谣传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一场范围较大的地震谣传,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可能不亚于一个破坏性地震。”泉州市地震局局长傅剑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震谣传一旦发生,会借助人们对地震的无知和恐惧心理,迅速扩散蔓延,造成社会动荡,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据悉,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中国各地关于地震的流言此起彼伏,对民众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多少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傅剑国介绍说,“主流科学界普遍认为,对地震的预报至今无法精确,尤其是中近期地震。从世界地震史的资料分析,人类对地震的准确预报也是极少数”。同时他表示,“大家不可轻信地震谣言,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

原因如下:

1、生产线工作量大,如果手机带在身边会影响工作状态和心理,导致工作效率变低。

2、手机的辐射会影响产品的性能。

3、手机具有拍照、录音功能,很多工厂为了防止自己的工艺外泄,或者保密工厂的技术、产品等,禁止在车间内使用手机,自然也就不能把手机带入工作区的。

在单位指定医院体检,结果:正常;在其他医院体检,结果:尘肺病。两次体检, 间隔不过7天时间……被“隐瞒”的病情龙穴造船厂工人们投诉至当地卫生局,“如果一直隐瞒下去,以后新来的工人怎么办?”《工人日报》(2013年12月26日 05版)本报实习生 杨召奎 12月17日,广州持续了三天的大雨依然下个不停。

这一天,陈经伟在QQ上发了一条状态,“心情很沉重”。短短5个字,引起了诸多好友的关心。陈经伟只回复了3个字,“尘肺病”。

这一天,陈经伟感觉胸闷,呼吸急促。尽管他知道自己患病的事实已经一年了,但只要他一觉得胸闷,心里总会紧张一阵子。事实上,从2009年1月入职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到 2012年7月,陈经伟每年都会去单位指定的医院——广州造船厂医院进行在职体检,从未检查出身体有什么毛病。但2012年12月,他在另一家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被查出疑似尘肺病,后确诊为尘肺一期。他怀疑广州造船厂医院隐瞒了自己和工友们的病情。

这一天,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陈经伟已经拿到职业病诊断报告书和工伤认定书,并已经做了劳动能力鉴定,该走的维权程序都已经走完了,对于接下来的工伤待遇和工伤赔偿,他并不担心。他只是希望广州造船厂医院能给自己一个说法。

这一天,他和工友谭贵秋来到了广州市荔湾区卫生局,作为患病员工代表,他们向该卫生局书面投诉广州造船厂医院不依法履行职责,隐瞒自己患有尘肺病的事实。

目前,该局已经受理此案,并表示将于受理之日起60天内作出答复。

短短7天,

遭遇诊断两重天

12月22日,笔者经多方努力联系上了陈经伟。回忆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陈经伟还心有余悸。当笔者问及他怎么想到要去别的医院检查时,陈经伟说,“要不是老王先在十二人民医院检查出尘肺病,恐怕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患病了。”

老王与陈经伟同在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做电焊工作。2012年11月,公司因经济效益不佳,宣布降薪。老王觉得工资太低,无法忍受,便向单位递交了辞职报告。

老王告诉笔者,“原本不加班的话,交了保险之后,一个月能拿5000多元,降薪之后,一个月也就3000元多点。”

2012年11月27日,老王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去公司指定的广州造船厂医院进行离职体检,该医院体检报告显示,老王的肺部未见异常。但这个时候,老王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异常,“胸闷、气短、咳嗽”。

为了保险起见,2012年12月4日,老王决定去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做一次健康检查。体检结果显示,肺部有阴影,纤维化。老王说,“我听到这个结果,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怎么都无法相信,两次诊断仅仅间隔7天时间,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当时,市十二人民医院的医生和我说,‘你这个病很严重,不能辞职,你得赶紧回到厂子里’。”老王告诉笔者,自己没读过几年书,也没什么文化,但从老乡那里得知这个病很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3~5年就会发展成尘肺二期,二期会发展成三期,到时候只能等死。”

老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他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赶紧回到厂子里。从市十二人民医院回来,他就去公司人事部门说清情况,表示自己不辞职了。

被隐瞒者不在少数

矛头直指船厂医院

老王被查出尘肺病的消息迅速在工友们之间传开了,大家都十分担心,陈经伟感觉老王描述的症状和自己的感受一模一样,“胸闷,咳嗽,走路走快了就气喘吁吁的”。

于是,陈经伟、谭贵秋等40多位船厂员工也来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除了老王,还有23人被查出疑似尘肺病,此外,还有6人处于观察期。

据了解,广州并不是尘肺病高发区,根据广州市职业病防治医院的消息,2008年到2011年3年时间内,全市共检查出尘肺病病例66例。而一个企业就查出这么多的尘肺病患者,在广州从未出现过。

“本来再等一个月,我们拿到工资就可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了,没想到查出这个病。医生说,乐观的话,我还能活20多年,我才36岁啊!”船厂员工老刘显得十分沮丧。

另一位船厂员工在得知自己患上尘肺病之后,没有像老刘那么难过,他当时想,“我们每年都会去广州造船厂医院进行在职体检,从来没有人查出肺部有问题。今年7月份,我们刚检查完,也没有问题。不会是医院隐瞒了我们的病情吧?”

陈经伟也开始怀疑医院,他说:“短短几个月之内,我们20多人都患上了尘肺病,这可能吗?一两个人还说得过去,那么多人肯定不可能。再说,老王11月底检查没问题,几天后在别的医院就查出问题了。所以,我们怀疑广州造船厂医院隐瞒了我们的病情。”

起初,他们并没有急于去找医院讨个说法,因为他们迫切的问题就是寻求企业的赔偿。老王说,“进厂之前,每一个工人都进行了严格的体检,确认没有健康问题才能签订合同。所以大家都认定,是企业的工作环境导致大家患病的。”

随后,他们就去找船厂负责人交涉,但是船厂负责人给出的答复是“必须先做职业病诊断,才能做进一步的处理”。

根据我国《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职业史、既往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材料。但这些材料都在企业手中,让企业提供对自己不利的材料,难度可想而知。

老王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唉声叹气。而陈经伟从网上查询资料得知,应该找安监局处理。

如果一直隐瞒下去,

新来的工人怎么办?

今年1月18日,陈经伟去南沙区安监局反映情况,正巧遇到广州电视台记者在附近采访。于是,他就向记者反映了自己的情况。1月28日,广州电视台以《尘肺伤身,维权伤心》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而这一报道也揭开了造船厂恶劣的工作环境。

视频资料显示,造船厂里面粉尘滚滚,但该厂并没有按政府规定采取防护措施。船厂员工小李的眉头、口罩、脖子上都是一层厚厚的粉尘,而当小李脱下安全帽之后,安全帽里面也是黑色的一层粉尘。

陈经伟说,“在船舱里工作的时候,一上午就要用掉两三个口罩,但单位每天只发一个,而且就是普通的口罩,根本不是防尘口罩。”

“戴口罩总比不戴强很多,不过每天早晨起来,擤鼻涕的时候,鼻涕都是黑的。”陈经伟告诉笔者,“我们之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尘肺病,原来就是这些粉尘引起的。这是企业的责任,我们必须要求依法赔偿。”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拿到了职业病诊断报告书和工伤认定书。但是现在,我们想要医院给我们一个说法。”陈经伟说,“我们也没有别的诉求,医院不应该隐瞒我们的病情。这次把我们瞒过去了,那下次呢?如果一直隐瞒下去,以后新来的工人怎么办?”

12月初,陈经伟去广州造船厂医院交涉,并索要去年7月份在该院拍的胸片。陈经伟说,“医院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的胸片此前已被船厂拿走去市十二人民医院作对比诊断。”然后,陈经伟又去找船厂索要。但船厂相关负责人告诉他,“胸片已被盗走,有报警记录为证。”

无奈之下,12月17日,陈经伟和谭贵秋作为患病员工代表向广州市荔湾区卫生局递交了书面材料,投诉广州造船厂医院不依法履行职责,隐瞒自己患有尘肺病的事实。

针对陈经伟和老王反映的情况,笔者致电广州造船厂医院,该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得调查清楚之后,才能给你答复。”随后,笔者与其约定了答复时间。但约定时间到了之后,笔者并未收到答复,再次致电,对方电话则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对于此事,本报将持续关注。

富士康作为全国最大的代工厂基地之一,一方面要想办法从人数众多的员工当中尽快的采取隔离和防控措施,找到感染源头并予以改变,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园区内的工作进度和员工的衣食住行。

疫情的出现对于富士康内部人员管理和产品进度会产生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尽快的将疫情稳定,并保证订单的顺利进行,对于富士康的利润收入和年度财报而言,会产生非常麻烦的后果。

突发疫情需要富士康管理层拥有快速的应急调度反应。

对于富士康管理层而言,在面对突发疫情的状况上,要尽快的拿出防控的预案以及面对疫情隔离的坚决态度。快速的调度相关地区的口罩和防控设备,同时尽快的对传染源头进行调查和了解,安排消毒人员进行长久作业来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的持续开展。

尽快的对员工进行隔离防控,并找到感染源头。

对于不同楼层和不同管理工作区域的员工,要迅速采取核酸的方法予以监测,同时面对感染区域尽快做出调查,并将其改变事后针对这类薄弱问题进行快速的反思和复盘。加强园区内的防疫措施保护,对于人群的工作情况,要进行工作项目的放缓,保证初期疫情真正平息下去后,再出再推进复工复产。

在防控期间保障园区的工作进度和员工的衣食住行。

如果防控状态需要长时间的维持下去,那么园区内的大部分人群都要进行严格的疫情消毒和管控措施,同时在衣食住行这方面要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和照顾,确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后期的工作进度和改善问题可以等到疫情结束之后再进行慢慢的商讨。